- 中华之根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华根作文(精选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根作文(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华根作文 1
混沌初开,根源初显,万物归根,尘埃尽散。
宇宙经历亿万光年的变迁,数之不尽的物种灭亡,又有数之不尽的生命进化,那么万物之根又从何而来呢?
中华古国的五千年文化,在浩瀚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不过只是沧海一栗。但那却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无数华夏儿女历代的守护与传承。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一次次的改朝换代中,中华的文化在不断的积累、沉淀;在无数的唐诗宋词中,中华的文化在不断地升华、提升。
从秦始皇“顺者昌,逆者亡。”中,感悟他“天下舍我其谁。”的英雄气魄;从李白的“贵妃托靴,竹林醉酒”中,感悟他的年少轻狂;从荆轲的“报恩,舍命刺秦王。”中,感悟他的重情重义;从尧舜禹的“宽厚待人,以天下为己任。”中,感悟他们的朴素真情;从炎黄两帝的“以德施天下,万事孝为先。”中,感悟他们的`厚德载物……
中华的古国文明在经历了千年风雨和无数个被时光所洗礼的日月之后,依旧伫立。她只会在时光的流逝中积累、沉淀、巩固、升华!人们所知道的仅仅是她的辉煌,殊不知有多少人为了她无怨无悔、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
中华之根,中华之魂,五千年的古国文明,在今天重现光明;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在今天再现辉煌。
中华根作文 2
回望历史,中华民族走过数千载风风雨雨;驻足现在,祖国在民族奋斗的峥嵘岁月中铸就辉煌。而这光辉灿烂的成就背后,离不开幕后、地底默默扎根的人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优良品质之一,就是扎根精神。
中华民族的扎根精神体现在坚守信念,担当责任。建国初期,我们的祖国尚不富强。在海外留学的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天赋异禀,学成后回国做贡献。但美国政府威逼利诱,软磨硬泡,怎么也想留住这批英才。他们克服了众多困难,意志坚定地回到了积贫衰弱的祖国,毅然挑起了建设祖国的担子。不久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些建设者们却因工作身体抱恙。他们许多人的名字至今不为人所知,但人们知道他们扎根地底,用信念与责任默默铸就了祖国的辉煌。
中华民族的扎根精神体现在脚踏实地,扎实奋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说:“航天报国就是我的初心。”他作为东方红1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设计师,他用自己踏实勤勉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的同事们说,孙家栋不管身体多不舒服或工作多么细小简单,他负责项目的每一个工程他都会亲临。他总是对飞行器的每一个细节反复检查,按照规定步骤踏踏实实的进行工作。孙家栋现在虽年事已高,但他依然奋斗在科研岗位,有时还工作至深夜。祖国现在富强了,而这些扎根厚土的人们却依然不骄不躁,用扎实的奋斗稳定好头顶枝繁叶茂的祖国。也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参天大树才能这般健壮,也才会不断抽出新枝。
中华民族的扎根精神就是危难时坚守信念,担当责任,强盛时脚踏实地,扎实奋斗。有了这样的精神,祖国必将走向进一步的辉煌。
中华根作文 3
天赐我一双翅膀,就应该展翅翱翔,凝聚起无限的力量,我向着未知的远方。
——题记
如果绚烂的山花只开一季,那必将是在群星璀璨的汉朝,个性的光辉绽放出他们不一样的色彩,渲染着无数种人生。千百年后,人们依然可以感觉到那时遗留下来的'芳香。
就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位孤独的英雄,他不会舞刀弄枪,不会趋炎附势,更不会故献殷勤。他一无所有,除了赖以生存的一支笔。
他为人耿直不屈,敢作敢当,为真理而奋斗,为事实而执着。他拥有文人所具有的傲骨与志气。在他生命最灿烂的年华,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惨遭宫刑。从此,他被打到了社会的最下层,人生的最低谷,他看尽了世间的种种黑暗,忍受了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耻辱。他想到过自杀,但他最终放弃了。因为他宁愿选择顽强地活下去,也不愿就这样懦弱地死去!
人生的坎坷更激起了他对理想的渴望,他将耻辱埋藏在心底,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时时刻刻催促着他前进。尽管前方依然障碍连连,但他心中有梦想,有不竭的动力。他已经不再是他自己,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他知道,这近三千年的历史只有通过他来传递下去!
他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与命运的摧残,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世人看来,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是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可我看,这一切都是必然,是司马迁的自强不息战胜了一切!他身上所凝聚的那股力量,是一种超越灵魂之上的顽强,是一种看淡了生死的洒脱。司马迁用血和汗谱写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
中华根作文 4
以前我对中国的习俗并没有太多兴趣,当然也不太了解。直到我看了那本《中国文化》后,对它有了另一番看法,觉得它并不是自己所想象中的那样枯燥乏味。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那么你知道这些习俗是如何来的吗?
比如我们国家最热闹的春节。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贴的春联是怎样来的呢?以及“福”字为什么要倒过来贴呢?原来早在秦汉以前,人们已经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木板,上面写着门神“神荼”与“郁垒”的名字,以求门神帮自己降妖除魔。后来人们发明了对联,桃木板上写对联。因为桃木收采起来比较麻烦,于是不久桃木板改用为纸张,此时叫“春贴纸”。直到明代初年才出现“春联”一词。而把“福”字倒过来贴是暗示着“福到了”,这个习俗来自于明朝朱元璋的故事。
一般的家庭都会把香插在灶头旁或把“福”字贴在灶头上,这又是为什么呢?传说祭祀神坛之一的“灶神”平时有监察下民的责任,该户人家的功过恶善,都要定期报告天庭,上天则依据其报告决定这家人来年的祸福。所以人们为了祈求好运会用香等供品赐给灶神。可以说灶神是上古时期家庭祭祀的对象之一。人们认为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灶神上天汇报的日子,直到除夕回来。于是人们把灶神升天的日子称为送灶,回来时称为接灶。
我发现古时候流传的习俗大多有它自身的意义。倘若我没有看过《中国文化》,我还真不晓得这些特别习俗的.由来,更不会知道有这些如此有趣的故事。但我也感到很疑惑,既然这些习俗这么独特,可为什么如今已听不见欢悦的爆竹声?元宵节为什么也没有赏花灯、猜灯谜?反而外国的圣诞节、万圣节举办得如火如荼。难道大家都忘了中国的那些传统节日了吗?
我深深相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应受到保护,它们不应该因此而消亡,它们是代表中国古时人们色彩斑斓的世界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是弥足珍贵的宝物!让我们守传统之根,扬中华之美,让中国优良习俗如亘古不息的河流,奔腾不止!
中华根作文 5
“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山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余光中
我的国家,中国;我的民族,中华民族。这是一棵饱经沧桑而又亭亭如盖的树。而这高大树木的支撑,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之根。
我常沉浸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读诗词歌赋,看元白唱和,东坡先生研究美食,欧阳修不计前嫌赏识对手引荐的文人,当年砸缸的司马光成为王安石的死对头……一句句诗词,在我的心间跳跃;一个个趣史,使我乐不可支。看戏曲演出,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唱念做打,一个个眼神流转着的是生旦净丑的性格。这曲调,这唱词,仿佛让听者也有了台上关公的威风凛凛了。刺绣、泥塑、书画……数不清的非遗。正是这些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干,是人们不动声色的老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5000年文化底蕴的滋养,养的是中国人民的性格。
中华民族勇往无前的性格,更是一种为国献身的精神。是屈原投江时的那一种决绝,是戊戌六君子为革命流血的那一种坚定,是邓稼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袁隆平信仰不变的那一种付出……我们如今的吃饱穿暖,自信自强,正是基于我们国家的兴盛,而这正来自于这些默默的,怀着奉献精神,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作出伟大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根,向着地心的太阳,永不后退。
中山先生曾寄予厚望:“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至于自身之肩上。”其言信然,奔腾向前的中华民族,汇成大江大河背后的涓涓细流,源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是城市中第一个睁开眼睛的环卫工人,是兢兢业业过着普通生活的公司职员,是公交车上“往里走”的声音,是总给人带来惊喜的快递小哥……甚至包括我们,一群读书的少年。这种情怀不一定是多么宏大的事情,也许只是我们每一个渺小的个体,做出的每一个小小善举。默默无闻地忠于职守,他们,广大的基层劳动者,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细小却广泛的根。每一支,每一条,都在用力汲取养分。
中华民族的精神,像枣的根,汲取地下苦咸的水,捧出来的却是世上少见的甘果。中华之根,归根结底是人。愿吾辈之少年,不惧前路漫漫,为结出的果实,勇往直前!
中华根作文 6
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怀念本是同根的祖先,何等的高尚。
灯火阑珊,漫步街头,几许伤感几许哀,念起自己其实是有依靠的,又是何等的温暖。
千年古树,万里长根。洪洞古槐,移民图腾。立汾水之滨,荫庇四海;连三晋之脉,根蔓五洲。干非高耸,却牵亿万儿女心;冠非翠峨,而引无数思乡鸟。文化之树,一树之体,载满笃笃乡情;精神之树,几仞之干,引来莘莘游子。
600多年来,不论官方的史称,还是民间的宗谱,都详实地记载了大槐树移民这一伟大历史壮举。巍巍大槐树几度枯荣,移民子孙生生不息。今天,古槐迁民后裔已遍布全国,乃至海外,世界上每lO个华人中,就有一名古槐后裔。一水之流而万脉,一木之茂而千条。而今,不管身居何处的古槐后裔,都能在大槐树下找到自己的宗族之根,理清自己与先祖的衍生脉络。传唱数百年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正是根祖文化凝聚力的真实写照、正是海内外古槐后裔思念家乡的历史见证、正是数以亿计的移民子孙追根溯源的行动指南。大槐树根祖文化所体现、所代表的,是一种血脉亲情、民族感情、爱国之情,是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一个载体。
洪洞大槐树对我来说有着太多值得去记忆的东西,一个气势恢宏的根雕大门总给人一种美的向往,这个大门我曾无数次的路过,每一次,目光滞留片刻,归家的感觉便会萦绕在周围,不觉的会向里瞅几眼,但仅能望及的是“根”字影壁,那映入眼帘的鲜红色“根”字,那是革命般的红色,有热情奔放的中华民族的影子,更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同心情结,
走进里面有颗大槐树,伤痕累累的树干记载了它的历史,刻下了时光的轮回。我们说槐是根,槐是祖,槐是神,思祖念槐;槐是家,槐是亲,槐是情,梦乡寄槐。大槐树祭祖习俗就是内份情的的演绎。它以大槐树为形象图腾,以洪洞地方文化为渊源,以移民史实和纪念移民为主线,以维系宗亲之情为精髓的。也难怪这里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可以毫不夸张的讲,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要数迁民姓氏牌位了,密密麻麻的牌位一共869个,也就是869个姓氏,陪同爸爸,我们一起寻找着我们毛氏的牌位,内种感觉真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也可以说是历经千辛万苦寻找祖先,说来还是蛮有意义的。找到祖先后便要祭拜,一步步的'形式是一种文化特色,但又是那么的真实,祖先的神圣让我们景仰,祖先的圣火我们不断传承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已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中华文化有着太多的精华,大槐树外,我们有曲径通幽,亭台轩榭的苏州园林,有绵延万里,气势磅礴的明长城,有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有金碧辉煌,气势恢弘的紫禁城……作为华夏儿女之一,我们真的很自豪。中华的烽火文化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骄傲。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祖国用文化将十余亿的心熔铸在一起,文化让祖国屹立于强国之林。因为文化,使我们感觉祖国日显壮丽;因为文化,使我们与祖国紧紧相依。
中华根作文 7
有关清明时节题材的诗歌很多,若要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须有非凡的洞察力、丰富的生活阅历、宽广的胸襟、以及渊博的学识等必备条件。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诗歌,只能是在制造“文字染污”。诗人渭波的《清明》这首诗,不仅仅从艺术角度上别出心裁,在思想上更是道出了对生命的感悟。
诗的第一句“我正行走在黄纸的边沿/接受黄色的包装/思绪淡然”。黄纸,这个词立马引起我们的注意,那是到坟前祭拜焚烧用的纸。在这句诗中,黄纸是用来隐喻死亡,归宿。黄纸的边沿,就是说离死亡不远,民间俗语不也有“半截身子入土”的说法。“我正行走在黄纸的边沿”,诗人以正在进行时的语式,强调了自己面对死亡的态度。清明节,原本是我们祭悼逝去的亲人,而诗人却在这时,想到自己也一步步的正走向人生的归宿。面对死亡,诗人“思绪淡然”,用了“风中的草垛”这个意象来表达。“草垛”就是枯黄的草堆,那是已过了生命最丰沃、肥润季节的草。“风中的草垛”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词——风烛残年,风中的草垛与风中的烛光一样,都有随时熄灭或垮塌的危险存在。“细雨绣在家园,剔除了某种湿过的暗示”。绣,字的本义,是千针万孔的在布帛上引线。诗人,将细雨看成针,将家园看成布帛,正在刺绣。为什么诗人要这么说呢?家园这词,在这里指诗人的心灵。诗人的心在已是千疮百孔,如同细雨正在不停的下,如同绣针在不停的扎。“剔除了某种湿过的暗示”,这句对应着,上一句的“思绪淡然”。“湿过的暗示”,指痛苦、伤心的感情,而剔除了这种情感以外,剩下的就是诗人面对生死那超然的态度了。这节诗的大致意思:清明时节,诗人以黄纸、风中枯黄的草垛、还有绵绵的细雨等景色,从对逝者的祭拜,联想到自身已进风烛残年,心灵遭受到千疮百孔,正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归宿。
第二节,“我已经摸清了与纸有关的时令/与时令交流秘密的山野/与山野有关的路途/与路途有关的家什:柴刀、锄板、香火…”,其中“时令”、“山野”、“路途”、“家什”等这些词汇,是值得我们好好体味的。我们已知道,第一节中的“黄纸”是隐喻死亡、归宿,那么“与纸有关的时令”又有代表着什么?时令,360百科上的解释是(指每一季节的主要气候。指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医事等的政令)。由此可见,诗人用时令这个词汇,不仅仅指清明这个农历节气,更代表一种必须顺应的客观规律。“山野”,这词让人想到山野村夫,很显然山野指的是民间,在这里诗人更是指我们人类。我们人类是从山野中进化而来的,这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的。诗人从自己的生死,推而广之到全人类的生死,想到了必须顺应的客观规律。就这样,这首诗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转换,境界立刻高远了。接下来,“路途”,就非常好理解了。我认为,“路途”,就是隐喻历史,历程。我们个人走的每一步,是我们个人的奋斗史,我们人类走的每一步,是我们人类的发展史。知道了“路途”,我们就理解了“家什”、“柴刀”、“锄板”、“香火”、等意象了。“家什”,就是与人类发史发展有关的所有事物。“柴刀”、“锄板”、“香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刀耕火种,联想到薪火相传。无疑这些词汇与人类的文化有关,与人类的文明有关。这一节,诗人从死亡联想到必须顺应的客观规律,想到了我们全人类必须面对的客观规律,想到了人类的发展历史,想到了历史文化的发展传承。
第三节,“我是在草叶汇聚的南方行走/回望江河之上的过眼白鹭/缓缓地翻动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缝隙/将春天的白和她的声音握在手心”。“草叶汇聚的南方”,“草叶”给人以繁茂,朝气蓬勃之感。诗的第一节中,诗人称自己是“风中的草垛”,草垛是枯黄的草,与草叶的繁茂形成鲜明的对比。“草叶汇集”这个词组,很容易让人想到,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的诗集《草叶集》。“南方”,是地理上方位。清明时节,北方乍暧还寒,而南方温暧、湿润,有比较合适植物生长的环境。在诗句中,应该是指繁荣的文化氛围。
“回望”,在诗中就是回想,回忆的意思。“过眼白鹭”看到这个词,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想到了过眼去烟、过驹白隙,这些词汇都是形容时间过得快,时光飞速地流逝。“缓缓地翻动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缝隙”,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意思呢?也许是江河、草叶的地上世界与白鹭的天上世界,也许是清明节里阴间与人间,但我更倾向于,灵与肉的世界。“春天的白和她的声音”,春暧花开,万紫千红,白为何物?春天的'声音又是什么?我认为,“春天的白”是诗人感叹多姿多彩的生命之后的悲悯。“她的声音”,则是来自心灵深处对那对生命终极关怀的呐喊。诗人“正走在黄纸的边沿”,却身处人文荟萃的环境氛围之中,不禁有种虚度光阴之感。在灵与肉的世界,诗人决定把握住来自灵魂的呐喊。
最后一节,“是的,白和声音不需要复制/就像纸张的投影,融化在另一种安静里/——我的亲人/我的叭哒骨髓的泪水”。“纸的投影”,隐喻中华文化的影响,这个词,让我想到余秋雨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骨髓的泪水”,隐喻深沉的热爱。诗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熏习下,心灵得以安宁、休憩,而这种精神上的追求,可以对生死淡然处之。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诗人对此有深入骨髓的的热爱。
这首《清明》诗歌一改以往诗歌的个人悲悯情怀,而是上升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热爱的主题上来,使之成为难得一见的佳作。
附:清明
渭波
我正行走在黄纸的边沿
接受黄色的包装思绪淡然
如风中的草垛
细雨绣在家园,剔除了某种湿过的暗示
我已经摸清了与纸有关的时令
与时令交流秘密的山野
与山野有关的路途
与路途有关的家什:柴刀、锄板、香火……
我是在草叶汇聚的南方行走
回望江河之上的过眼白鹭
缓缓地翻动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缝隙
将春天的白和她的声音握在手心
是的,白和声音不需要复制
就像纸张的投影,融化在另一种安静里
——我的亲人
我的叭哒骨髓的泪水
选自渭波诗集《裂片的锋芒》
中华根作文 8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题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其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任何一种文化所不及的。
中国的文化一直是华人的骄傲,爱国、诚信、尊老等更是炎黄子孙的优秀品质。“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首《满江红》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它是宋代名将岳飞在死前的最后一首词,抒发了岳飞无尽的爱国之情。五千年来,名垂青史的爱国将领数不胜数,他们用行动来报效祖国,甚至为祖国先出自己的生命。炎黄子孙的爱国情,在千年歌谱中,写下了一段壮丽的交响曲。
师昌绪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助推新中国几代战机飞上蓝天。新中国成立时,师昌绪正在美国留并取得重大突破,却与钱学森等35名留学生被美国扣留。他和同学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为中国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这是师昌绪最常说的一句话,凝聚着他大半个世纪以来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首先要有一颗真挚的爱国之心,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师昌绪和他的.同学们坚持不懈地争取回国,只想用自己的一生铸就祖国的辉煌,即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还无法做到用专业知识来回报祖国,现在的我们,只能好好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将来才能在各个专业领域来报效祖国。这是我的目标,也是我们的目标。
当今社会,“诚信”一词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也是不少人的自我要求。一个人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无比重要的。“人无信不立”这句话是有一定依据的。一个人诚实守信能让他得到许多,若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一诺千金,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更美好。我们学生更应该从生活做起,诚信考试不作弊,对待他人不欺诈等等,这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中华文明的传承,不能只靠一个人,要靠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传承中华文化,延续千年历史。
中华根作文 9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大家知道我在读什么吗?哦,告诉你们吧,我在读中华经典《千字文》。
一边摇头晃脑,一边有声有色朗读的我,自从读了《千字文》后,知道了许多道理。比如,“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德建名立,形端表正”、“仁慈隐恻,造次弗离”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它告诉我们知道自己有了过错,一定要即时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就不要放弃。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我想,在学习上,我虽然能“知过必改”,但有些时候,会因为自己某方面的突出长处或取得一些成绩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读了这句话,细细想来,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再如,我很喜欢打乒乓球,是因为它比较适合我。但是我练了一段时间,就感到有些枯燥,反反复复地练几个动作,想打退堂鼓。但“知过必改,得能莫忘”这句话又让我坚定了继续练乒乓球的信心,岂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呢?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再一次让我回味无穷。它告诉我们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我们去争取。由此,我想到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名言,是啊,时间不等人,转眼间我都十二岁了。让我们珍惜易逝的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接着,我又读起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中华根作文】相关文章:
中华之根作文08-06
关于根的作文07-25
根的联想作文07-19
根之恋作文07-05
根的联想作文[精选]10-07
关于根作文11-08
根与叶作文08-07
有关根的作文07-31
根的精神作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