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实验

时间:2023-12-06 13:34:45 好文 我要投稿

有趣的实验【实用】

有趣的实验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丁老师的话音刚落下,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同学们高兴地欢呼雀跃。

  只见丁老师先拿来了一个烧杯,里面大约放了500毫升清澈明亮的水,然后又拿来了鸡蛋、盐、搅拌棒,开始做实验了。

  丁老师左手拿起烧杯,右手小心翼翼地取起鸡蛋,轻轻地搁在了杯沿上。这时这鸡蛋就像一名跳水运动员似的,站在跳板上,随时做好了跳水的准备。丁老师手一松,“扑通”一声,这几单纵声一跃,“叮”如一个潜水员正在海底,探索着海中的奥妙。也像和杯子妈妈来了一个亲密的吻,鸡蛋一动不动,睡着了。

  我心想:如同想要让鸡蛋浮起来的话,一定要使用大量的盐吧。果然,不出我的预料,丁老师把鸡蛋拿出来,又拿起盐袋,把小部分的盐倒入水中,小盐点们争先恐后地跑进杯子妈妈的怀中,就像是许多繁密的小雪点纷纷融入杯子中,给杯子妈妈铺上了一条厚厚的毛毯。随后,丁老师又拿起搅拌棒,把水搅拌起来。只见盐全部都飞舞,杯子里产生起了龙卷风。一两分钟过后,小盐点全部融化了,本来浑浊的水又变得清澈而明亮,就像是有个法力无边的魔法师把这些小盐点都给变到其他地方去了。

  同学们开始讨论起再次把鸡蛋放进去是会浮起来呢,还是会下沉呢?我疑惑不解,心想:已经放了盐了,肯定会浮起来。

  于是,丁老师准备开始做实验了。我的心跳逐渐加速,也在默默祈祷:上天保佑,一定要浮起来啊!丁老师把鸡蛋放入水中的那刻,我瞪大双眼,死死地盯着鸡蛋。“扑通”鸡蛋掉入水中,刹那间,杯底好像有弹簧似的把鸡蛋弹了上去,我开心极了!可是,才过了一秒钟,鸡蛋就又掉入杯底,我就像雷打的茄子一样,愁眉苦脸的',而猜对的同学那是一个兴高采烈,欢呼雀跃!这时,我突然发现鸡蛋的头顶一上一下,好像是一只井底之蛙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地美丽呀!

  “看来光加这么一点盐还不够,要多加一点。”我叹气道。丁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把鸡蛋拿出,把盐袋里所有的盐都倒入水中,顿时就会在下一场大雪。杯底里积的盐可比之前的多得多呀!这次,同学们大声呼唤,这次鸡蛋肯定能浮起来。丁老师便让同学们尝一下盐水的味道。有的同学喝完就直喝水,有的同学喝完就扁嘴巴……看来真的太咸了!

  丁老师把鸡蛋再次投入水中,鸡蛋果然一下子就浮上去了,正在游着仰泳呢!这是和死海一样的关系。遇到盐,就上升了。

  这次实验真是太有趣了,我一定要自己动手做一次。

有趣的实验2

  今天,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一项重大的任务——一篇作文《记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我哪做过什么实验呢?唉!真是伤脑筋,突然,我脑子一转,哈!有了,我可以在网上找啊!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上面的实验真是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终于我选了一个最不可思议的实验,决定亲自动手尝试一下。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火烧纸船。需要的材料有:一个三角架,一个石棉网,一个纸船,一盏酒精灯,一盒火柴和一杯清水。可我家没有这么专业的东东啊,咳,咱就因陋就简了。酒精灯没有我就用蜡烛,石棉网嘛,就免了吧,三角架干脆就用老妈给我的“原始工具”——手来代替了,可我又怕把手烧伤,纸船也改成带提手的小纸篮了。

  开始做啰!我先给纸篮里倒上水,然后点上蜡烛,再把篮子放在火上烧。没过几秒,篮子的`底部已经是漆黑一团。过了一分钟,篮子的底部出现了一个“白蚂蚁”,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滴水,啊,不好,篮子已经开始漏水了!又过了一分钟,水越滴越多了,水滴在火苗上发出“哧哧”的声音。很快,蜡烛被滴灭了。我赶快又点燃,继续烧。不一会儿,水开始冒烟了,我试了试水温,还挺温暖呢!我心里可真美啊。可能是蜡烛生气了吧,8分钟的时候,蜡烛又一次罢工了,可这次,它似乎铁了心,无论我怎样点,它就是要跟我作对,总是不燃起来。我想一定是水滴在烛心里太多了,它承受不起了。我灵机一动,找了一小张破报纸裹住烛心,再点燃报纸,果然,报纸在火里跳了一阵舞后,蜡烛也听话地燃烧了起来。我又把篮子放到火上耐心地等待。大概又过了两分钟吧,篮子底部的水不停地很下滴,终于又把火浇灭了。我又试了试水温,哈哈。。。比刚才又热了很多,而且还很烫手呢!再看看篮子,已经是面目全非了,似乎去非洲旅游过很长时间。

  实验结束了,可我心中的疑惑却有很多。网上说火烧纸船烧不破,最多只是烧焦而已,我又仔细想了想,一拍脑袋,哦,对了,我不是没用那个石棉网吗,说不定答案就在这个石棉网上呢。我马上就上网查,原来石棉网是由两片铁丝网夹着一张石棉水浸泡后的棉布做的,火长时间在一个点上烧,会让容器爆裂,可是用了石棉网,火焰热量分散到容器的每一个角落,长时间烧容器也不会爆裂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火烧不坏纸船另外一个原因吗?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度,纸的着火点是100度以上,水蒸发的时候吸收热量,使纸船不能达到着火点,直到纸船里的水全部蒸发。

  虽然这次的实验不怎么成功,但我却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也不枉我忙活一场呢!

有趣的实验3

  今天,在作文培训课堂中,张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有趣的实验。

  张老师首先拿出一个红色的盆,盆中装着贝壳、小球、石头、大米和u盘;接着张老师又拿出了一个大玻璃被和一个小玻璃杯,这时张老师很神秘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大杯子的容量是小杯子容量的几倍?”

  “二倍!”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

  “好,那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吧。”张老师说。

  只见张老师熟练地拿起小玻璃杯,把大玻璃杯中的石头、小球等材料装进小玻璃杯,不出所料,正好是小玻璃杯的二倍。张老师又把两小玻璃杯中的材料全倒进大玻璃杯中。我心想:张老师又要干啥呢?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张老师又引导我们细心观察,并问我们:“看,这里还可以装东西吗?”这时,大家议论纷纷,意见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说说不能,有的同学说能,还有同学半信半疑地说:“有可能吧?”课堂上立刻沸腾起来,大家的`兴趣特别浓厚。张老师见我们争论不休,就又拿出点大米,慢慢地把红盆里的大米都装进大杯子里大杯子里。大家惊呆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简直不敢相信。张老师还是不罢休,又拿起杯子问:“同学们,这里还能装下东西吗?”大家沉思了一会儿,有的同学回答说能,有的同学说还可以装些石灰、沙子和水……

  张老师笑眯眯地把水倒进了小杯子里,又把小杯子里的水倒进大杯子了。“天哪!竟然还没有满。”有个同学惊讶地叫出了声。张老师说再倒一点吧,就这样,大杯子终于装满了。

  可张老师又问:“同学们,这里还可以装东西吗?”我们再也不能相信还可以装东西了,但大家都在低头苦思冥想,可没有一个想出来的。张老师又启发我们:“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老师都放进了哪些东西?”

  我们争先恐后地答道:“有米、沙子、水、U盘……”“这个4G的U盘里至少可以装一千张数码照片,两部大电影。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U盘可以是10个G的,20个G、30个G等,那么这杯里到底能存放多少东西呢?”听了张老师的话,大家才知道张老师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张老师又问我们:“你们从这实验中体会到什么呢?”

  岳天宇说:“有些物体是不能只看表面的,要经过实际评估,才能确定这一物体的实际情况。”张老师又说:“同学们,如果把这个杯子比作是我们的大脑,那么我们的大脑可以装多少东西呢?有的同学说那肯定很多了,数也数不完。张老师说:“大脑到底能装多少东西,的确谁也不知道,但是要相信自己,你的潜力肯定是无穷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大脑的潜力就是无穷的,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智慧的大工厂”!

有趣的实验4

  我们像平时那样看着科学书,等待老师来给我们上科学课。一会儿,老师进来了,她清了清嗓子对我们说: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顿时,同学们都欢呼起来,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实验。 我们安静地跟随老师来到了科学实验室,只见那里很宽广,足有两个教室那么大。只见实验器材已经在桌子上等待这我们。老师她先示范给我们看,她熟练地拿做了起来。只见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那双眼盯着老师所做的每一个动作。老师做完后说: “在开酒精灯的时候,一定注意,要不然会发生爆炸。”同学们听了,都人心惶惶。 “下面请以小组单位,各个同学做一次。”老师说。 我们组每个人都很害怕,害怕酒精灯会把自己炸死,都不敢领先做。这时,我们只好猜拳决定。 “石头剪刀布。”哈哈,黄宇恒同学输了。他说: “你们刚刚都没有说输的先做。”他那么赖皮的?平时看见他那么强壮,以为他很大胆呢!想不到,那么胆小。 那么,我们只好重新再来了“石头剪刀布” “啊—————”我情不自禁地叫了,我输了。我要开始做。我心想:我不能赖皮,我是班长,我不能这样,我一定要成功。

  在我眼前的实验材料有: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夹,玻璃杯,玻璃片,火柴。我把铁架台拿到了我面前。用玻璃杯倒了500毫升左右的水,在铁架台上放了一个网片,把玻璃杯放在网片的上面。再用试管夹把玻璃片夹住。这时,开始要点燃酒精灯了。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我的心像十五个水桶大水————七上八下。可我又不能退缩呀!我的心是这样想的。我最终决定坚持,我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划过了火柴,这时,只见我们小组的人都离我远远的,我知道他们害怕会爆炸。 “拜托你们不要那么胆小好不好”我对他们叫道。虽然我是这样说,其实我也是很害怕的`。我慢慢地从下往上地把酒精灯点燃了。我小心地把它放在铁网的下面。在把玻璃片放着玻璃杯的上面。这时,我们就等待雨的形成了。

  过了3分钟,只见其他刚刚比我们慢的人,都有雨滴了。可我们组怎么还没有。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请教了老师。老师说: “你们放那么多水,当然不行拉。”就这样,我们被老师骂了一顿。然后,我们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我们只是放了200毫升的水。 “成功了,成功了`````”我们小组的人欢呼着,为我的成功而感到高兴,此时此刻,我的心也甜滋滋的。

  这次实验让我懂得了:科学是神奇的,只要我们敢于大胆的实验,大胆的思考,那么,我们才会取得成功的。

有趣的实验5

  今天,有我最喜欢的科学课。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响,教科学的周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了实验室,只见周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方写了《简单的电路》几个大字,然后,在大字下面,画了一幅简单的电路图。顿时,全班炸开了锅,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我莫名其妙地望着电路图,不知道这节课老师又搞什么“新花样”。随后,周老师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电路实验,我先示范给大家看”。说着,周老师手中亮出了一个小灯泡,两根红绿颜色的导线和一节大号电池。

  同学们突然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望着周老师,我也睁大眼睛,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只见周老师用两根导线分别插在电池的两端,并把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插在小灯泡上,在那一刹那间,小灯泡竟然亮了。

  这一下,全班又一次炸开了锅,兴奋极了。一位同学怀着不安的心情对老师说:“周老师,做这个实验会不会电死人呀!”老师肯定地说道:“不会,这个电池的电力不大,如果电倒你们,我会打120急救。”全班笑了个人仰马翻,在欢快的笑声中,我跑上讲台,领回一份材料,材料包括:两节大号电池,四根颜色不同的导线,两个小电灯泡。

  接下来,我们四人为一小组,开始做实验。虽说不会电死人,但,拿着导线,我还是犹豫不决,心想:不会把我电死吧!在同学们的催促下,我小心翼翼地用导线的一端夹着电池,再把导线的另一端夹在小灯泡上,大家都看着小灯泡,可是,小灯泡没亮,我们不解地问老师,老师对我们说:"之所以你们的灯泡没亮,是因为你们少用了一根导线,应该用两根导线,不然,电流不通。”哎哟!刚才我们没有仔细地看老师做示范,现在明白了。

  我们重新又做了一次实验。首先,我选用红蓝颜色两根导线,把红色导线一端的夹子,夹在电池的正极(+),另一端夹在小灯泡上;然后,再把蓝色一端的夹子夹在电池的负极(—》,另一端夹在小灯泡上,小灯泡亮起来了,我们成功了!我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原来,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所有用电器的电路连接方式就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我家的冰箱。彩电等等电器的电路连接方式都是这样连接的,只是加了一个开关控制而已。

  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感觉“电”是那样的神奇,我更爱学科学了。

有趣的实验6

  科学就像我们的朋友,虽然都会与我们接触;科学就像一本无价的藏书,带我们走进知识的海洋;科学就像一个电梯,让我们带着知识步步高升。在今天这堂课,老师带我们领略了科学的奇妙和神奇。

  今天下午,我一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地围着黑板看,我的好奇心发现了,便带着我走进了人群里,我看见了五个小问题,这问题看似简单,但每个人都说不出答案。这时老师来了,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说:“同学们,知道这些题的答案吗?如果不知道,那么我们就来做两个小实验,很快你们就其中的答案了。”

  这时,老师叫上来了两名同学,分别是小李和小张,此时,老师拿出了一个小墨水瓶,让小李同学在桌子上推,让小张同学拿尺子量,我们都不知道老师在耍什么花样。小李同学一推瓶子,瓶子顿时“飞”了好远,这一量,可费了好长的时间呢,在小张同学的努力下,我们得知在桌子上的距离是43厘米。第二次,老师又拿了一个小黑板放在桌子上,小李又推了一次,咦?这次怎么不一样了?同学们奇怪地问,我一时摸不着头脑,只能继续看下去,一量,这次的'距离又变成了90厘米。第三次,小李在地板上推的距离是180厘米。我们都惊奇地张大了嘴,这时老师才告诉了我们答案: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才越大。

  第二个实验开始了,首先,老师拿出了一个装满了水的瓶子,让小王同学去推,“啾”地一声,水瓶又慢慢地停了,小段同学来量,得数是66厘米,接着,老师又让小明同学把水倒了一半,小明同学以“光速”跑到了洗手间,一阵冷风吹过,他便把那半杯水放在桌子上,让小王同学来推,我们都认为距离近了,谁知,是10厘米!我们都带着疑问进了下一环节,最后空杯的距离是100厘米,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这次的实验课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不仅让我们得到了知识,还增加了我们的想象力,我的感受很大,科学让我体会到了这个世界的神秘,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沾沾自喜,因为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肯定看见过滑板吧!到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在柏油路上滑不快,却能在公路上如鱼得水,那是因为柏油路粗糙,轮子不能与它贴的非常紧密,划得时候就会摔倒,而公路很光滑,很平,所以滑板能行动自如,不会有一点颠簸。

  今天的实验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又使这个世界带来了乐趣,以后我一定要多研究,探究更多的秘密。

有趣的实验7

  自然课上,施老师神秘地说:“你们信不信,我会变魔术,能把一杯很脏很脏的水变得干干净净?”同学们直摇头,我半信半疑。

  正说着,只见施老师拿出一只烧杯,灌了点水,又往水里撒了点土和木屑之类的脏物,轻轻摇晃了几下,那水就变得又黑又脏。

  施老师风趣地说:“你们仔细看着,老师开始变魔术了,这魔术的名称叫‘水的净化’,现在开始第一步——‘沉淀’。”施老师把烧杯稳稳当当地放在桌面上。我们不敢有丝毫放松,瞪大眼睛紧盯着烧杯,观察着水的变化。烧杯里的水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悄悄地进行着两极分化,只见泥土之类的脏物向杯底下沉,木屑之类的脏物向水面上浮。大约过了十分钟,脏物完全走向了两极,中间的水变清澈了。这时施老师小心翼翼地把烧杯里的水倒入另一只烧杯。

  我嘟哝着:“真可惜,只除掉了沉在下面的脏物,浮在水面上的'怎么就除不掉呢?”施老师接着我的话茬说:“这位同学说得对,‘沉淀’不是万能的,它只能除掉那些像泥土之类可以沉在水底的脏物,木屑之类浮在水面的脏物,它就爱莫能助了。请看水的净化第二步——过滤!”

  施老师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使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只见施老师一边拿出一张圆形纸片,一边说:“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这是一张滤纸,它神奇得很呢!”听施老师这么一说,我们更不能懈怠了,我擦了擦眼睛像小猫盯着鱼儿似的瞅着老师。只见施老师把滤纸窝成了漏斗形,插入漏斗里并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施老师小心地把烧杯里的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倒入漏斗,渗过滤纸流入另一只烧杯的水竟然变得清澈无比。“真的好神奇呀!”我们惊讶不已,这时施老师从漏斗里拿出那张滤纸,原来脏物都被滤纸截住了。

  “施老师,这水好干净呢?让我喝一口吧!”我情不自禁地说。施老师直摇头说:“不,不,这水表面看起来似乎很干净,但还有细菌等有害物质,就得进行水的净化的第三步——消毒。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就是把水煮沸,当水温达到摄氏一百度时绝大部分的有害细菌就会被杀死,那水我们也就可以大胆地喝了。”

  这次实验,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们既然能净化一杯水,那么一定能净化一桶水、一江水,也一定能净化整个地球上的水,但愿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干净起来。

  指导老师点评:小作者不但能把实验叙述得清清楚楚,而且也不乏童趣。可贵的是她从心灵深处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愿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干净起来”。

有趣的实验8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把盐巴和胡椒粉分离开吗?哈哈,不知道吧。今天,我就让你们认识一下。

  星期天的早晨,我来到学校。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大家像小鱼一样游到老师面前,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今天上什么课?”老师听了一言不发,拿起了碗、盐巴、胡椒粉和塑料勺子。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难道老师要当厨师吗?”有的同学说:“今天肯定上的是实验课。”还有的同学说:“难道今天上的是游戏课吗?”这时,老师拿起一个道具——旧衣服,对我们说道:“没错,今天上的课是一场有趣的实验课——分离试验。”

  接着老师便拿起盐和胡椒粉,把它们一起倒进碗里,并且搅拌均匀。之后又把旧衣服放在桌子上,用塑料勺子在上面摩擦。就这样,摩来擦去……过了一小会儿,老师又把勺子放在碗上面。奇迹发生了:胡椒粉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孩一样,吸在勺子下面,而盐巴却像很个乖巧的.孩子,静静地躺在碗里,一动不动。

  最后,老师对我们说:“原因非常简单,胡椒粉轻,盐巴重。当塑料勺子往下移动时,重量轻的胡椒粉就会先被吸上来了,之后盐巴才会被吸上来到。”在老师的课上,连胡椒粉和盐巴就变得这么有趣。

  通过这次实验,我受益匪浅,学到了静电知识,心里特别开心。

有趣的实验9

  “你到别处去吧,嗯嗯,俺不欢迎你来听课儿……”刚打了上课铃,就听到科学老师阴阳怪气地在门外跟另一位老师谈着话。我们可逮着个机会说起话来。可是不一会儿,我们看到了门口的两个人:一个是科学老师,这理所应当,那另一个呢!天啊,竟是我们以前的代课张老师!原来科学老师还是同意让张老师来听课!我们一时无语。

  “咳,咳,上课!”这下的科学老师还像没事似的,严肃地说话。

  “起立!”“吱吱嘎嘎(推椅声音)吱吱,老师好——嘎吱——”“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还是做一次科学实验……别举手,先把课本翻到第21课!”我照老师说的翻到了第21课,还没等我瞧好了课题“凝结”,班上就叽叽喳喳的了。

  “别叫,越叫我就越不叫你!”唉,真是的,这真是传统的老师教育学生——有的是招啊!“好好听课!谁表现好我叫谁上去做实验!”说着,我们班上成了一片片的“手森林”,还有两手举起投降的`!“曹美江,上去吧!”嘻嘻,不知道咋地,我与每个老师的关系都这样好。随后,老师又叫了几个人。我来到了讲台上,看到了三个烧杯,两个烧杯里装着水,另一个烧杯是空的。我摸了摸中间的烧杯,冰凉冰凉的,我的手一碰到它就缩了回来;我又摸了摸最左边的杯子,唉哟妈呀,烫死俺咧!

  “好了,现在,我们观察一下最左边这个装热水的杯子与其它两个分别装着空气与凉水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吗?”“这个杯子的最上方有一层蒸汽和一层小水滴”我争着答到。“对,你很聪明。那我们再把这个装凉水的杯子拿到一边,再把热水平分到两个烧杯里,还有两块玻璃,如果想让这个实验形成鲜明的对比,应怎样做呢?”我们陷入了沉思。“对了,把一块玻璃加热!”我激动地叫到。“好咧!”科学老师把一块玻璃加热后,与另一块未加热的玻璃同时放到了两个烧杯的上面。“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过了几分钟,只见加热后的玻璃上没有一点儿蛛丝马迹,而未加热的玻璃上出现了层层水滴与蒸汽。原来,水蒸汽遇冷会变成液态水,而遇热则不会,这是科学老师总结出的一个定义,还通过这个定义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

  做完实验后,我怀着激动未了的心情走下了讲台,心里还不停地思考着那个问题:冬天的时候,人坐在汽车里面,常常会看到车窗玻璃上会有一层层蒸汽,我们怎样才能把它消灭呢?

有趣的实验10

  我相信每个人都认识鸡蛋吧!但你们知道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原理吗?好奇心就驱使我去尝试做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吗?那就容我细细道来吧!

  就在前几天,我在家里闷得发慌,冰箱里的鸡蛋使我不由自主地开始了奇思妙想。我准备了鸡蛋、勺子、还有塑料杯,当然,盐是必不可少的材料,热水也不赖,因为它能快速溶化盐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先把热水差不多倒满,然后鸡蛋被我放入水中,像个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入了水,向我说了拜拜后就开始睡觉了。我开始像个魔法师:舀了一勺盐撒进杯里,我绕着鸡蛋的外圈搅了几下,鸡蛋动了一下又‘呼呼’地做美梦去了。我好奇的.说:‘是不是盐放少了?’于是,我再放了一勺盐,鸡蛋依旧在‘床上’丝毫未动。怎样才能让“睡美人”苏醒呢?我奇怪地想。便连续放了几勺盐,这时,鸡蛋半梦半醒地动了一下,升到了水中央,像是想逃出盐水的手掌心,但又不敢,生怕受一点伤害,我慢慢的舒展眉毛,用勺子按住鸡蛋,想要借助水的动力让它浮起来。不料。我手一放,鸡蛋就一个劲的跟我唱反调:上下摇摆,左右晃动,肆无忌惮地跳起了舞。趁我不注意时,想冲出“保护罩”,但由于塑料杯的内力过于深厚,鸡蛋泄气地“飘”回水中。我不骄不躁的继续加盐,可鸡蛋还是不给我面子,气呼呼地停在那里,仿佛有千斤重的石头压在上面似的。不行,再来一次,1、2、3、4,一共放了4勺,鸡蛋在赌气,怎么办?我干脆把半瓶盐倒入水中,怎么还是不行?这时,我失望了,想放弃实验,但想到爸爸曾经告诉我: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不气馁,才能取得成功。对!坚持不懈,不气馁!我再次鼓起勇气再次为鸡蛋加盐,突然,奇迹出现了,你瞧:鸡蛋像在变魔术一样,“冲”出了“防御线”,我惊喜地叫了一声,试验成功!看着自己的成果,我兴奋得像喝了蜜一样似的,非常甜。同时也对它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前几次都不能浮起来?究竟要放多少盐?”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反复做了几次,终于明白了这个原理:刚开始,放的盐浓度非常轻,不能让鸡蛋浮起来;当盐和鸡蛋的浓度一样时鸡蛋浮在水中央;假如盐的浓度比鸡蛋要重时,鸡蛋就会露出脑袋。

  从这次实验中,我明白了只有拥有一颗好奇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把生活的问号变成句号。同时,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坚持,在失败面前永不放弃,才能真正获取成功。

有趣的实验11

  真没想到,今天的作文课上,王老师居然说要带我们去探索奇妙而又有趣的科学世界!同学们欢呼雀跃,我也激动得睁大了眼睛,期待着王老师赶快行动!

  只见王老师大步走上讲台,神秘兮兮地一笑。我暗自思量:“老师这葫芦里又卖的什么药?又在设计让我们写作文呗!”这时只见老师伸出一根手指,“嘘—”,一边示意同学们安静,一边却瞅着坐在中间的我,可能是见我半信半疑吧。顿了顿,她笑着说:“同学们说,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这还不简单”?同学们纷纷举手。许嘉悦轻松地说:“水是透明的、甜味的。”小不点梁淳伟大声说:“水是白色的,甜甜的。"梅宇辰也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是透明的啦!不过,没什么味道!”老师笑着说:“水啊,是咱们生活中最最离不开的东西,还真有同学不知道呢!它是无色无味的。"接着,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死海”。死海这个地方我早有听闻,听说人掉入四海中会漂浮起来,不会沉下去淹死。同学们也有听说过的。但是,为什么呢?大家都不知道。教室里安静下来。老师进一步解释:“当水的密度大于放入水中的物体时,这个物体就会漂浮起来。"我们一脸问号。老师说,这就是我要带你们探索的科学问题。同学们立刻来了兴致。我激动不已,瞪大眼睛等着老师“揭秘”;刘子昂也是急不可耐,已经把脖子伸出了长颈鹿的高度;一向稳重的学霸于慧慧索性站了起来,那副厚厚的眼镜片俨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老师变魔术般,慢吞吞从口袋中变出两个生鸡蛋,小心翼翼放在桌面上,然后拿出一桶纯净水和一杯盐水(她把三分之一袋的盐倒进了水杯)。有趣的是,王老师的鸡蛋可是与众不同,居然被画上了“哭”和“笑”的表情!别说,这“鸡蛋先生”和“鸡蛋小姐”还真是惟妙惟肖,真令人忍俊不禁。鸡蛋先生和鸡蛋小姐分别被放入清水和盐水中。只见鸡蛋先生毫不作声地沉到水底,而在盐水杯中的鸡蛋小姐则生怕我们看不见她的美貌,又不甘心地浮了上来。同学们再一次瞪大眼睛,看着老师,期待着老师的'答案。我看了看牛烁,他正在侧耳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梅宇辰呢,眼睛忽闪忽闪的,闪出无数个小问号……

  王老师见我们又是一脸惊诧,清了下嗓子,慢条斯理地说:“这个嘛,就是我刚才和你们讲的水的密度。水是由无数水分子组成的,是有密度的,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还大于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能在盐水里浮起来。”

  哇,原来这水里有这么多学问啊。

  有趣的科学世界,有着数不胜数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有趣的实验12

  今天,老师拿了几张纸和几本厚厚的书走进教室,并说要用这几张纸撑起这些书。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啊?”“老师,这行吗”“不可能吧?!”

  我看了看老师拿的几张纸,没什么特别的呀,不就是我们常用的白纸吗?老师看我们个个疑惑的样子,接着说:“这几张纸不能借助任何外力,不能平放;你可以通过变形、折叠的方式让它至少托起五本书的重量”。听到这话大家就更惊讶了,立刻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能行吗?”“真有这么神奇吗?”“纸有那么大的力气?”老师看到同学们半信半疑的样子,接着说:“不信吗?那我们今天就自己动手试试看。”说着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薄薄的白纸。一些拿到纸的同学看见纸很薄,更是大声的叫嚷:老师,你发的`纸这么薄,怎么可能托起5本书呢?”老师没有生气,反而笑眯眯地说:“那就看你们怎样动脑筋喽!”

  慢慢地,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动起了脑筋。我左边的男孩,一手撑着脑袋,一手捏着这白纸一副沉思的样子,大概是还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我后面的几个男孩凑到了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怎样才能让薄薄的纸起到最大的作用。这时,我想:数学课上,老师曾经说三角形是最牢固的,那我今天就把这薄纸纸叠成三角形吧。于是,我和另两个女同学一起,把各自手中的纸对折对折再对折,这样折了三层,做成一个三角形,把折好的三角形放在桌上,远远看还像一个小树墩呢。纸折好了,我们几个信心十足的举起手告诉老师,我们完成好了。不一会儿,老师拿着厚厚的五本书来检验。只见老师把书一本一本的叠放在我们折的三角形上,那个三角形居然没“瘫痪”,我们兴奋地让老师继续往上加书。书越叠越高,连旁边的同学也忍不住和我们一起数起数来:“1、2、3……14、15、16!”当放到16本时,纸做的三角形才开始塌陷。“耶!”居然放了16本书!我们三个十分激动!对这个成绩特别满意。再看其他同学做的,有的卷成圆形的、有的折成正方形的、也有的跟我们一样做成三角形的,当然每个人做的纸架放书的数量也不一样。班里又热闹了起来。

  为什么有的纸架可以托起更多的书、有的却不行呢?我仔细地观察,发现了纸架的面积越大,放的书本也就越多。其实,我们的桌椅也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制造的呢!这个实验真有趣,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才能不断地进步的道理!

有趣的实验13

  “妈妈,快,马上帮我煮个鸡蛋吧!”我从客厅向厨房连蹦带跳地跑去,激动地对妈妈喊道。妈妈吓了一跳,不解地问:“怎么了?宝贝,饿了吗?”我见状,对妈妈做了一个鬼脸,兴奋地妈妈说:“妈,莫慌,我不饿,我只想变个魔术给您看,嘻嘻……”“哦,到底是什么魔术?还要用到熟鸡蛋?”妈妈好奇地问。“等会儿您就知道了!”我一脸神秘地说道。

  趁着妈妈煮鸡蛋的时间,我迅速地找来了一个玻璃瓶,一个盘子,端来了两杯刚煮开的热开水。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妈,鸡蛋好了吗?”我焦急地催促到。“好啦,好啦!要剥皮吗?”“要,我来剥!”我拿着滚烫的鸡蛋,小心翼翼地剥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光洁的鸡蛋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妈,看好了哦,我要开始变魔术了!您猜,这个鸡蛋它能自己从小瓶口钻进瓶子里吗?”妈妈听了,连连摇头:“不可能,瓶子那么小,我塞也塞不进,更别说自己钻进去了。”“妈,那您千万不要眨眼睛,看好了!见证奇迹发生了哦!”我先端起一杯热开水,小心翼翼地倒入瓶中,摇晃几下,又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出来,然后把剥了皮的鸡蛋竖着放在瓶口处,得意地看着妈妈说:“奇迹要出现了,看清楚了。”话音刚落,就发生了神奇的一幕:只看见鸡蛋像被施了法一样,呲溜一下,自己钻进去了瓶子里,稳稳当当地落在底部,好像在对我做鬼脸一样。

  妈妈惊讶极了,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哇,怎么那么神奇?你怎么做到的?它为什么自己钻进瓶子里去了?”“妈,是不是很神奇?莫慌,我还能让它走出瓶子,你相信吗?”“你真的可以做到?”妈妈的脸上写满了无数个问号。“看好啰!”我拿来了那个盘子,然后把装有鸡蛋的瓶子对着盘子,用一个钳子夹住瓶子,隔空地“倒立”着,最后把一杯热开水冲着瓶底慢慢地倒。神奇的'一幕再次上演:水还没倒完,鸡蛋就自己走出来了。“哇!你实在太厉害了,你是怎样做到的?跟妈妈说说是什么原理?”这时,我便化身为一个“小小科学家”,滔滔不绝地讲起这个小实验的科学原理来:“因为玻璃瓶里的气压和外面的大气压会把鸡蛋压入瓶子里面,鸡蛋就自己跑到瓶子里。再后来,我又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瓶子冷却后,倒过来用热水浇在瓶底,给瓶子加热,鸡蛋便自己走出来了。”“你好棒,子竣!我为你自豪呀!请问你哪学的?”我得意地笑了笑,说:“我是从有关科学的书籍中了解到的知识。”

  是呀,科学书籍就像我的好老师,教会了我很多科学小知识,上面的小试验可有趣了。我有空还要做更多有趣的试验呢!

有趣的实验14

  随着一声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吴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汁多鲜美的河蚌。并转身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见过河蚌吗?”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马上窃窃私语起来,有的说见过,有的说没有见过,满脸疑惑地期待老师会再说什么?

  吴老师接着问“你们还知道河蚌有什么用处吗?”只见我们班“智多星”毛煜宁站起来张开便说:“河蚌全身都是宝,河蚌肉可以吃,内脏可以喂猪,产出的珍珠和壳可以做装饰品。”他连珠带炮的回答令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吴 老师兴奋地说:”我们做一个解剖河蚌的`实验,好吗?”大家听后拍手叫好。只见老师神秘兮兮地把手伸进桌子底下,像变戏法似的变出一个盆子,里面装着一个大河蚌,老师把这个“不速之客”请到了投影仪上。呀!河蚌它那扇形的、紧闭着的硬壳在灯光的照辉下,闪烁着熠熠光泽,它就像一把扇子,扇屏是白色的。老师示意我们静静观察一下。过了一会儿,河蚌两壳之间露出了白白的肉。

  “出来了,肉出来了……”同学们大喊,吴老师笑盈盈地说:“这就是河蚌肉,但它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叫斧足。”它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听到我们在议论纷纷,斧足伸出来又慢慢地收回去。

  吴 老师看到这里便问道:“谁是我们班大力士?”同学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真不知道 吴 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在大家一致推荐下,姜韫闪亮登场了。吴老师对她耳语一番,只见姜韫拿起河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使劲把河蚌往两边掰,可她掰得脸涨得通红,河蚌仍然纹丝不动,没有芝麻开门。她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吴 老师笑了笑,信心十足地说:“看我的!”说着,老师把手伸进讲台桌下,拿出一把明晃晃的菜刀,还晃了晃菜刀,挽起袖子,正准备用力往下切,我闭上眼睛几乎要喊出来了,当我睁开眼睛时,刀子却停在了半空。第二次的时候,老师还是手下留情,迟迟没有切下去,等到第三次的时候,我看吴老师手还不停颤抖了一下,但是还是干脆利落切下一刀。

  河蚌留下了血,却不是鲜红鲜红,而是透明的。但是不一会儿,河蚌的血却变成了淡蓝色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蔡杭洁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河蚌血是透明的,但在空气中会氧化后就变成了蓝色了。

  通过今天河蚌大解剖,我明白了:大自然中,不是所有生物的血都是红色的,凡事总有例外。

有趣的实验15

  喷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是由罗马人发明,当时,为了解决缺水问题,古罗马人修建了12条水道,用来引入活水,并逐渐从饮用水发展成了装饰性的喷泉。在18世纪,西式喷泉传入我国,并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得到了应用。现代化的喷泉,集齐电、光、声、水、力等于一体,妆点着我们的城市生活。每一次,看到公园里、广场上的喷泉,我便非常的兴奋,情不自禁的跑过去玩耍,在音乐旋律的变化下,喷泉变换出了各种优美的水姿。尤其是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喷泉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某天的实验课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小喷泉”的制作程序,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后,完美的“小噴泉”诞生,真是神奇不已,于是,在回家后,我迫不及待的来尝试,希望能够制作出像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小喷泉。

  要成功制作出“小喷泉”,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我发动了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实际上,“小喷泉”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水柱之间的压力差,让水在上升之后,再流入到低处,由于大气压力不同,水就会从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到压力小的一边,直到容器中的水高度相同,便会停止流动。

  我们先制作出了外盒,外盒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我和爸爸一起用锯子制作出了三块长木块,长度为1550cm,再分别举出一块1510cm、1515cm、1540cm的木板,虽然制作过程简单,但是却累的我们满头大汗,将木板组装在一起,就成功的制作出了外盒。为了让“小喷泉”更加漂亮,我们在木板上涂上了红色的油漆。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准备好了制作“小喷泉”需要的3个瓶子(分别为A瓶、B瓶、C瓶)、3个橡皮塞、硬管、剪刀等。我先将A瓶的底部剪掉,3个橡皮塞,每个钻出两个孔,确保硬管能够顺利通过,组装橡皮塞,在完整的硬管中,塞入橡皮塞,再将剩余硬管剪成适宜的长度,塞入2个剩余橡皮塞孔中,裁剪硬管,在剩余橡皮塞孔中,分别塞入一根硬管。最后,将橡皮塞组装起来,长软管部分,连接橡皮塞宽头硬管。在B瓶中装水,C瓶设置于距离B瓶高度40cm以上的地方,在A瓶中倒入水,于是,一个“红色的小喷泉”就这样诞生了。虽然实验花费了3个多小时才顺利完成,但是看到自己的'成果,我内心深处充满了成就感。

  在这次精彩的“小喷泉”实验中,我收获良多,要确保实验成功,实验前的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弄清楚理论,才能够将其顺利的应用到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是一样,要取得理想的成果,必须要将课堂学习和课后的巩固结合起来,学会举一反三。

【有趣的实验】相关文章:

有趣的实验08-24

【经典】有趣的实验09-09

有趣的实验作文03-03

(优秀)有趣的实验08-29

有趣的实验作文(精选)09-09

有趣的实验(优)09-09

【经典】有趣的实验作文10-19

[精选]有趣的实验作文09-16

(优)有趣的实验10-08

有趣的小实验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