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写作指导
初中写作指导1
结尾照应文题,或照应开头,前后呼应,血脉贯通。照应式又可按具体表达方式分为两种。1.照应文题。20xx年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结尾——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尾点题,文题照应,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紧扣题目,点明论点,收束有力。2.照应开头。20xx年高考佳作《根》开头:“参天古树源于遒劲的根,挺拔翠松依赖于不屈的根,那么我们生存的根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诚信。”此文结尾——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干什么事,不管你在哪里,守着你的根,守着炎黄子孙的根,守着我们的哪怕是唯一的拥有——诚信。文章前后照应,文气通畅,浑然一体。又如20xx年高考佳作《别人的风景你的梦》开头引用了卞之琳的《断章》一诗,文章的结尾——记着,只有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别人才会装饰你的梦;你若想要别人来装饰你的梦,那么你要学会去装饰别人的风景。因为,这世界本就是和谐的一体,双赢的存在。此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结构严谨。
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和诗文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20xx年高考某考生优秀作文《不可靠,不可不靠》结尾——最后,“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滥用和误用”。笛卡尔也告诉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应谨慎地基于理智,辅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亲疏远近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结尾引用了笛卡尔的名言,既是对前文的归纳总结,又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不仅同开头紧密照应,而且还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名言、警句、俗语等结尾,不仅是对文章整体上的一种提升,而且使得文章的哲理性加强,耐人寻味。
初中写作指导2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4、引用古诗词、句
在通篇的作文中,出现一两句古诗词,不仅会是作文富有文学气息,还会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的印象。
(想要把古诗词、句,活用,当然首先是清楚每一句古诗词的含义、背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平时涉猎大量的古诗、古文。)
5、中心突出,立意深远
首先,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其次,记叙文务必符合积极、健康、深刻、高远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于从日常小事中发现深刻、有时代气息的主题,善于从事件的表面向深处挖掘,使主题变得深刻起来。其四,运用对比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
6、抓关键词语法,也叫重点词语分析法。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就能弄明白要表达的中心。如《难忘的初中生活》这一题目,“生活就是文章的文眼”,本文要求写初中生活。初中有漫长的三年,写哪些呢?再看题目中的“难忘”,就写那些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或有趣味的生活。
初中写作指导3
摘要:目前一些初中学生一看到“作文”两个字就头痛,就恐慌。他们常常感到“无米下锅”,望着给定的“话题”发呆,不知从何处下笔。本人认为要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长期坚持。本文分别从七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希望在对初中生的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积累;素材;修改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写作的兴趣,在写作前没有完整的思考,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一旦完成便把它甩在一边,不愿去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也没有养成仔细修改的习惯,而对老师的批改及评语只作一般性的浏览,甚至根本不去理会。学生生活单调枯燥,非常平淡,再加上学生本身很少积极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因此学生在写作时题材缺乏,甚至无话可说。更严重的是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相对较少,致使写作中“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离题千里”。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不急需解决,那么语文作文教学将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通过各种实习以及课堂上的探究讨论,我简单谈一下关于中学作文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兴趣
有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一个人要干好一件事,他必须对这件事感兴趣才行,写作和这个道理是相通的。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客体引导主体,主体对写作有了兴趣,那再想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就不是问题。那么兴趣如何建立呢、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老师这个人,喜欢了语文老师,学生才会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不愁学生对作文不产,生兴趣。学生喜欢听故事就从讲故事入手,比如:讲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阅读《红楼梦》;谈到“一磅肉”官司可以激起学生去欣赏莎翁的戏剧,等等。还可以从作家谈起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司马迁到到曹雪芹,再到鲁迅等,也可以从工作方面引入学语文的兴趣,问同学们羡慕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么,想做一名出色的记者游遍全球么,想做一名作家名利双收么?
通过以上不同的方面讲解和阐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积累作文素材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也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指导学生从平时生活,从平常小事,从细微处获得写作素材。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多读勤练、读书做好笔记、摘录和积累的习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指导学生注重日常的积累,这才有可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厚积薄发。那么如何去积累作文素材呢?
1、加强阅读,注重积累
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语文课本来积累文质兼美的句子或段落。那些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那些闪耀着哲理光辉的名言警句,都可以作为语言材料积累起来。积累多了,写作时信手拈来,既可以为文章增色,又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作如下积累:
①积累美段
小说中细腻写人的段落,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写祥子拉车感受的段落;散文中展示多种感受的文字,如《听潮》的第三段;戏剧中的精妙台词;还有典型的议论文段、说明文段,都可以储备起来,并可以从中理出写作技法。这里以一个写景文段为例,浅谈如何揣摩精巧的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个文段出自朱自清《春》,这一段按“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层层铺叙,层次井然。写“树上”着力写了三种花,并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争”写活了。然后先用“满”“赶趟儿”写花朵多;次用“火”“霞”“雪”写花色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句子中的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一一对应的;最后写花味甜,“仿佛”一词及由实及虚,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写的妙趣横生,作文中可以仿写、借鉴。 ②积累名言警句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积累句式
固定的句式能表达复杂的意思。如鲁迅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样的句式,表意既经济又深刻,平时阅读时注意积累。
2、要坚持写日记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可写的东西,但由于学生缺乏细心观察,许多写作素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留心贯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从自己的观察体会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积累生活素材的最好办法是坚持写日记。叶圣陶先生说:“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这才可以使自己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
三、模仿写作教学
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为作文。
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例,学习了《故乡》中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的肖像“漫画”后,可让学生写个有类似性格的现实人物肖像,既写与之相同之处,又表现其不同处:杨二嫂是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髀间,而现实中也许有个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际。学生在模仿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作品的文学思想的熏陶,也能初步地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四、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读对写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平行发展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他们的'文章往往也写得很精彩。司马迁通读古籍,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古今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五、指导学生勤练笔,有计划的进行作文片段训练
所谓“作文片断训练”,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因此,中学生应勤练笔,坚持写片断作文,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
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六、重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俗话说:“学生怕作文,教师怕改文”,即使是教师殚精竭虑地评改,多数学生无动于衷,往往只看得分,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模式,使作文教学举步维艰。总之,还给学生修改作文权,让学生人人动手,会评改作文,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1、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改作文能力
教师讲解一些作家修改作文的典型事例,如: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改了七遍;鲁迅、魏巍等作家在写作时都注重修改,要让学生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修改是作文成功的秘诀。同时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在指导修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怀有成功的希望,哪怕是改正确了一个错别字或一个标点,都是学生的进步,都是成功。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的成功而喝彩,让学生感到我能自主,我能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同时,让学生对修改作文产生愈来愈浓的兴趣,教师可有意识地反复地让学生把修改前后的作文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到百改不厌,不仅自己改,还能帮别人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2、学生修改作文的形式
①分类指导。作文自改需要搀扶,分类指导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搀扶。把习作水平接近、情况类似,适当分组,分别指导。如把错别字多、语言毛病多的学生分在一组,指导自改时则首先把解决这两大问题作为着力点。
②分别记分。作文自改,学生能否真正获益,关键在他们能否认真、持久地坚持下去。对此,既需要鼓劲,也需要一定的约束。写与改分别记分既是对认真自改的学生的鼓励,也是对态度不端正学生的约束。每次作文,学生交来以后,先按照预先规定的写作要求记一次分,然后提出自改的重点,自改后再记一次分。两次记分之和,就是这次作文的成绩。
③自建“病历卡”。学生要想通过作文自改提高水平,培养能力,不是单纯改改就能奏效的,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指导学生自建作文“病历卡”,卡中记载的栏目有:篇次、题目、主要问题、原因、自改体会等。每次自改完毕即逐项填写,然后与作文本一同交给老师。 ④集体修改。可把较差的习作用投影仪呈现出来,让学生集体修改,这样对习作的互改也起到了训练的作用。
七、用心去写评语,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
成功是学习进步之本,成功的喜悦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内驱力。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用心去写评语,用鼓励激发式的评语去激励学生,用商量讨论式的评语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谈心说话式的评语去感化学生,经常在作文中赞赏学生,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
感的分数,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能固化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确定不同的起点;善于针对不同个体的自身现实,确定不同激励目标,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区内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结语: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既需要语文教师大胆改革,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这样的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制.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②洪宗礼.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③洪宗礼.语文教课书教师备课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写作指导4
第一个问题,叫做化虚为实。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面总有个概念性的东西,你要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有的同学写作文往往虚一点,都不是概括性比较强的概念。比方讲,一说,哎呀今天教室里安静极了,咱们同学一说安静,安静极了、很安静、十分安静、特安静,这个词用得太多了,怎么安静啊?是吧,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为什么会出现刚才那个情况,那是因为教室里面怎么样?安静。好了,你把这些写出来了,还要你在那儿说吗?教室里安静极了、教室里特安静,不行。影响你们得高分的好像就是在形象方面考虑得不够,把虚的化成实的注意得不够。比方说,遇到一个场面挤。哎呀,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咱们同学们往往会这么说,有的同学稍微夸张一下,都快把我挤成一张相片了。这还不够,化虚为实,把它说破了,那意思就是说,你描绘出一个形象来,让别人看,别人看完了,让别人得出这个结论。你说“安静”,你写完了让我一看,多安静;你说“热闹”,最好你的文段里面不用热闹最好,写出来让我一看,这个同学写的这个场面多热闹啊。好,你回忆一下,遇到过挤没有?挤,你想想看,怎么个挤法?好,告诉你一段“挤”,大家注意听,“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这里面有挤吗?没听到有挤吧?挤呀,挤极了,挤得要命,好了,听完了以后挤不挤?挤。写作文就该这样,那么景物描写你也可以这么想,人物描写你也可以这么去想,我怎么把这个具体的形象描绘出来,让别人得出那个概念,是吧?你不要虚,你要化虚为实,你去描绘形象,让别人得出结论。
二、就是化显为隐。“明显”的“显”,“隐蔽”的“隐”,什么叫化显为隐?同学们都知道,写作文你要有中心思想,那个中心思想怎么让人感受到?怎么让人看出来?我们有的同学采用的方法,我觉得相对地说是不是笨了一点,“我虽然18岁,经过的事也不少,好多事我都忘了,唯独有一件事我忘不了,他告诉我怎样做人,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一看到这个开头我就知道你底下要干嘛了,是吧?或者,前面写完了,结尾来了,这件事告诉我应当怎样做人,一定要做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这个中心假如你把它不直接说出来行不行?我认为是可以的。怎么办?把它融在文章的字句段里面,不要直通通地说出来。直通通地说出来,我感觉到,这个味就不够浓,你要给看作文的人联想的余地、想像的余地。如果作为一个文学作品的话,要给读者二度创造的余地,直通通地说出来了就没意思,是吧?咱们有的时候为什么有些电影不爱看,看了五分钟就知道后面该干嘛了?你说你爱看吗?
先让大家看一幅画,就是说乾隆皇帝他拿出一句诗来:“深山藏古刹”,说谁能把它画出来?那么我这儿,画了一个示意图,找了几个画家。第一个画家画出这个来了:崇山峻岭当中这儿有一个庙。乾隆皇帝一看大不满意,说我这句诗要害是什么,大家知道吗?“藏”,你这儿露了。那么这个画家说我不画出来这不就是一幅山水画了吗?谁知道这里有寺啊?第二个画家来画了:崇山峻岭里面,有一个寺的一角露在外边了,多数被挡住了。你瞧瞧,藏了吧?乾隆还是不满意,我说的是藏。好,第三个人说了,我有办法,崇山峻岭里面这儿有一根杆子上面挂着中幡。大家都知道大一点的寺庙前面都有一个挂中幡的旗杆是不是?这上面还写着一个佛字,你看看藏了吧?乾隆说不行,你这还不好,比前面两个可能好一点。最后这幅画出来了:崇山峻岭当中有一片水,一个和尚来挑水了。好,乾隆满意了。为什么?给人联想、想像的余地了。崇山峻岭里面有一片水,和尚到这儿来挑水,挑到哪儿去?挑到寺里去。好了,山里肯定有寺。我就觉得咱们写作文是不是这样写,把什么东西都直通通地告诉别人,不是讲究有含蕴吗!写作文,这就叫含蕴。当然我又要提醒大家,化显为隐,中心隐在里边,别隐得让人看不出来,模糊不行,写中心的时候,你不要直通通地把这个中心写出来,让它的语言比较形象,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说出来,不要太直白。前面我讲到想像、联想,它会帮助你把这个语言说得比较形象。
那么我现在要用一个例子来说话,我曾经让同学写过这样的作文,题目叫做《一件小事》,我对同学的要求是什么呢?事是小事,理要是大理,小事大道理,这是一;要求二:大道理不要直通通地给我说出来,让它形象化。我现在先把这一件小事我念给大家听:“眼一睁,糟糕,七点三十分了!我赶快从床上跳起来,穿上裤子,套上鞋,顾不得洗漱,拿上书包,推着自行车,腿一骗,迅速地向学校骑去。刚刚骑出大院的门,就看见门边停着一辆卖小吃的餐车,我赶紧下车,买了两个油条,接着上车,一边骑车,一边吃着油条。这时脑海里突然闪出一件往事。有一次,也是眼一睁,七点三十分了,我从床上跳起来,穿上裤子套上鞋,拿上书包推上车,飞快地向学校骑去。当时心想,去学校的路上,路边有个小吃店,经过那里的时候,买个火烧带到学校里去吃,既不至于迟到,也不至于挨饿,但当我快骑到小吃店就被那长长的由里排到外的人龙吓坏了,我只好带着失望继续向学校骑去。刚在座位上坐定,上课的预备铃就响了,第一节我还能专心听讲,第二节肚子就向我提抗议了,抗议的激烈程度使我再也无法专心听课了,要不时地安抚一下自己的肚子,安定坚持一下。想到这里,下意识地往回看了看,大院门口那个卖小吃的餐车,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我不由地心头一阵发热,我想,”你们看看他想什么了,“我想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向那位卖早点的师傅一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前面写得很形象,挺不错的,最后你能说他不对吗?对,但是好吗?不好,我给你介绍两个结尾,你看看什么叫做化理为形。前面完全一样,没改,就是到了大院门口那辆买小吃的餐车,隐隐约约还看得见这儿,下面这么写的:“我不由地觉得:那不是一辆普普通通的摊车,那分明是一座加油站,在我们奔向“四化”的道路上。正因为有了一座座这样的加油站,才使得一辆辆车能多装快跑,以飞快的速度向“四化”这一宏伟而远大的目标驶去。”怎么样,比刚才那个结尾更形象了,加油站,多装快跑,飞快地驶去,这位卖早点的师傅他是一个典型,是人们一心奔四化的典型,我们亿万人民正在一心奔四化呢。人家把这个中心表现出来了,但是没有直通通的意思吧?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不是的。多好啊,我再给你念一个结尾:“在我的眼里,那辆卖小吃的餐车忽然幻化成一朵花,一朵鲜艳夺目的花。正是这一朵朵鲜艳夺目的奇花异葩绚丽绽放,把精神文明的百花园打扮得万紫千红,春意盎然。”怎么样?花儿,鲜艳夺目的花儿,奇花异葩绽放,精神文明的`百花园是万紫千红,春意盎然。多好啊。从这个卖早点的师傅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家都在讲精神文明,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充分体现着精神文明的社会,你看看他把这个表现出来了。我再给你念一个结尾,你听第三个结尾的时候,你别白听,你想想我为什么要给你念三个结尾:“远处的那辆推车,好像是一朵花,一朵小小的浪花。这一小小的浪花汇聚起来,汇成了改革开放的巨浪,以雷霆万钧之势,向东汹涌奔腾而去。”怎么样?我原来为什么挨饿呀,物资不丰富,今天吃的怎么能送到家门口来了?改革开放使得物资丰富了。因此,人们拥护改革开放,谁敢阻挡改革开放的潮流,我们老百姓不答应。这个中心引出来了。多好呀。前面一点没动,后面怎么样?化成形了。我刚才要你们把这三个结尾想一想,我现在点破了。
写作文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时代感。
第四,就是化平为奇。平平常常、平平淡淡,你把它化了,能够达到什么?让人惊奇,哎呀感到意外。我想我这个奇,我有两个含义。俗话说“文如看山不喜平”,是不是波澜起伏呀?这是一个,平平淡淡的、平铺直叙的,不行;还有一个,别一看到开头最多看到中间就知道结尾了,那不行。好了,至于“文如看山不喜平”,起伏,几起几伏,说还有两个月,我们许多同学说我马上几起几伏我做不到。但是我认为意外结尾你做得到,那么,比方说你写提纲,我用那些材料,什么材料我放在最后用,让你感到意外,这就很重要。你把这个做好了,作文的分就上去了。有的作文表面上你一看没有看出什么来,一看那个结尾不得了。《项链》怎么样?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怎么样?初中学过《我的叔叔于勒》怎么样?是不是都是意外结尾?到考场上我先列提纲,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一定要养成写提纲的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提纲上你要让文章尽量有点起伏,不要平铺直叙,让这个结尾,让人感觉着意外,立刻就有一种震撼的感觉。
第五个我想讲的,叫做化情为物。有三句话大家可能都背熟了,老师可能都给你们讲过:“说明文以知育人,议论文以理服人,记叙文以情感人”。这个情怎么才能感人?许多同学比较习惯的做法:所谓议论跟抒情相结合。比方讲,文章写到一定的地方了,“妈妈我爱你,一千倍一万倍地爱你,假如有下一辈的话,我还做你的儿子,我还做你的女儿”。好像有的时候给人一个感觉,这个情怎么样,跟挤牙膏似的它挤出来的,谁知道你是不是真心。真情应当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字字句句里面你都在表达一种情。我说的化情为物请大家注意,我这个物,是广义的物,人物、事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你做到情物交融、情景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要做到这一点,不要在那儿空着喊那个情,那个情打动不了别人,我认为是这个。我下面我再给你们举一个例子,人家怎么把情融在物里的。
“爸爸,春天又到了!窗外那片竹,那样挺拔,那样秀颀,那样生机盎然。六年来,黄昏走来又走去,可我只能看到那片竹,爸爸,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春天!初春时还飘着零落的雪花,当冻土还未化尽时,您带回来了几株瘦竹,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虽无生气,却有壮实的根。您种下了绿的希望,给我留下了窗外那片竹。就在当年暮春,你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爸爸,那片竹顽强地活下来了,活得很旺盛,我整个的思念都系在了那片竹上,在那里,可以拾起您遗落的脚印,可以掬起您爽朗的笑声。夏天裹着燥热姗姗走来,昏黄的夕照中,我倚窗凝望那疲惫的竹,连日暴晒,叶面上蒙着厚厚的灰尘,叶片向下搭拉着,竹干微微倾斜,竹林似乎疏朗了许多,显得那样疲惫不堪。爸爸,这神情多像您!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是满身的灰尘,满身的汗,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就这样,您还忙着为那片竹浇水!每当此时,我心中总涌动着阵阵酸楚。我觉得您很可怜,也恨自己无能。我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使您幸福。而今,我连着唯一的心愿也未曾兑现,您就走了,永远地走了!窗外的那片竹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哀思有多深!”
写竹实际上也是写谁呀?写爸爸。“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但是怎么样?有壮实的根,是不是?爸爸虽然不能让家里富起来,但是在家里面怎么样?他是顶梁柱,顶着这个家承担着养活全家的责任。你看看是不是他的情融在对竹的描写上?融在对人的描写上?我觉得咱们写作文要这么写。
【初中写作指导】相关文章:
指导学生写作的秘诀04-28
学生写作的教学指导05-04
地球家园写作指导及例文02-27
学生写作该如何指导02-18
借得东风再扬帆的写作指导02-27
BEC中级写作考前指导02-24
四级写作考前指导02-21
如何写自己的爱好写作指导05-06
科学合理化的写作指导程序探讨02-28
科学合理化写作指导程序介绍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