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学生版)
1、理解诗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悲愤之意。
3、背诵本词。
学习重点:
1、探讨用典的意义。
2、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题)
1、走进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号,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与李清照并称。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南归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2、解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
怀古:题材(所写内容)。
3、词人登上北固亭,看见祖国的大好河山沦陷异族,感慨万千。作者运用什么写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本词写了哪些“古人”“古事”?引用这些典故作者用意何在?
二、合作探究(议)
1、词的上阙引用了孙权和刘裕的典故,有什么作用?(点拨:这两个人有什么共同点)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是刘义隆,了解这个典故?思考为什么会想到刘义隆这个典故?(结合韩草率冒进的背景理解)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词人宕开一笔,由怀古转为忆昔,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人们生活的情景。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犹记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而“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又让词人从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作者的心情怎样?
4、借用廉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5、、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比)具体分析。
三、拓展创新(创)
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以为如何?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壮心未泯,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抗金热忱。
B、怀念家乡,怀念中原,怀念往昔岁月。
C、对四十三年前抗金业绩引以为荣。
D、对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一带战斗的岁月记忆犹新。
2、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课后延伸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天际流。年少万兜鍪(头盔,指代士兵),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哪一个词语意相同?都指什么?
(2)词中哪几个句子是赞孙权的?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学生版】相关文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09-1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05-06
枣儿导学案12-16
《秋天》导学案12-17
《春望》导学案12-07
《长亭送别》导学案03-08
我家的小狗导学案05-07
梅花魂导学案11-02
天上的街市导学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