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知识点

时间:2023-12-20 12:18:4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知识点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知识点1

  同音字比较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知识点

  侠(侠义) 峡(峡谷) 狭(狭长) 辖(管辖) 霞(霞光)

  多音字组词

  单:dān(单位) chán(单于) shàn(单县)

  传: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绿:lǜ(绿色) lù(绿林)

  曾:zēng(曾孙) céng(末曾)

  盛:chéng(盛不下) shèng(盛况)

  正:zhèng(正路) zhēng(正月)

  词语解释与应用

  【绿林好汉】

  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本课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的各位英雄。

  例句:收了无数的绿林好汉,查拿海寇。(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一百单八将】

  单,一个。本课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例句:梁山有一百零八位英雄,俗称一百单八将。

  【滚瓜烂熟】

  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例句:学数学光把数学公式背得滚瓜烂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算。

  【偏科】

  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

  例句: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偏科特别严重。

  【贯通】

  ① 全部透彻地理解领悟。

  ② 首尾连接畅通。

  本课指②。

  例句:他反复阅读、思考,最后终于豁然贯通。

  【鼓励】

  激发,勉励。

  例句:我们要鼓励说真话的人。

  【注】

  用文字解释字句。本课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加上注释。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知识点2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知识点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体化行为,所以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略读课中教师更应放手一些,要借助阅读提示,围绕课文重难点,提出一两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自由读中积极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理解课文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获得自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作家。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互相评议。

  3、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自主阅读,深入感悟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知识点4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作者苗苗与北大学者季羡林就读书的话题展开的对话。

  中心思想:

  表现了季老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和深深的关爱之情。

  对话好词

  1.绿林好汉: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

  2.滚瓜烂熟: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3.能文能理:什么都会。

  4.中西贯通:中西都会。

  5.古今贯通:从古到今什么都懂。

  6.偏科: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

  7.贯通:①全部透彻地理解领悟。②首尾连接畅通。

  8.鼓励:激发,勉励。

  9.随便∶不加限制;不受拘束。

  10.拘束:过分约束;束缚。

  11.通顺:不具有逻辑或语法错误,阅读起来顺畅的[文章等]。

  12.别扭∶彼此意见不投合。亦指争执之事。

  17.喜欢∶喜爱。

  17.困难∶处境艰难。

  17.容易∶可能性大。

  16.重要:具有重大影响或后果的;有很大意义的。

  17.鼓励:鼓动激励,勉人向上。

  18.压制∶强力限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知识点】相关文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05-04

关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建议02-16

[精选]对话的作文12-12

对话的作文07-29

仰望大树11-25

大树的自述10-27

大树的作文10-11

墙的对话作文11-28

与霍金对话作文12-02

与历史对话作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