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时间:2024-01-17 14:54:39 好文 我要投稿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常用13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舌尖上的记忆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常用13篇】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

  记忆暖,菜根香,幸福滋味长。——题记

  荠菜饺子是我的最爱,所以每年开春,奶奶总要挎上竹篮,带上小铲,踮着小脚去山坡上、田垄间挖荠菜。每当她老人家看到荠菜鲜嫩的身影,便会蹲下身,轻轻拢起荠菜铺展的叶,找准它的根部,用铲子往下一挖,一棵水灵灵的荠菜便躺在篮子里。荠菜的叶脉里楚楚地流动着醉人的绿,让人禁不住要把它掬在手里,吃进嘴中。奶奶面带微笑,一边挖一边唱“荠菜苗,往家刨,调成馅,吃饺子……”阵阵春风把奶奶别在耳后的灰发吹散几缕垂在脸侧,恰好遮住她眼角的鱼尾纹,明媚的阳光为奶奶镶了一道金色的轮廓,竟是那样美丽,如一幅素净的画,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不知不觉间,篮里的荠菜堆成了小山,奶奶便再次踮着小脚赶回家。轻轻抖掉菜上的泥土,拣走泛黄的残叶,用水洗净,切成细细的'碎末,配上豆腐丁,淋上香油,撒上细盐,用筷搅拌,一连串麻利的动作后,盆里青翠的荠菜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白色的豆腐,清清爽爽,散发出野菜独有的香味。奶奶看我垂涎欲滴的模样,扑哧一笑,嘴上不说什么,手底下却加快了速度,揉面、搓条、切剂、擀皮……快而不乱,一一完成。

  我在一旁乖巧地看着奶奶包饺子,她左手拿皮儿,右手舀起一勺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轻轻合拢,捏出一串好看的花边。“丫头,最近看什么书?”“现在还养花吗?”“上学累不累啊?”她边包边聊,我边看边应,不一会儿,一个个像小元宝似的饺子便躺满了盖垫。

  “吃饺子喽!”一盘盘冒着白色热气的饺子被奶奶端上饭桌,它们一个个既小巧又饱满,像一尾尾活泼的小鱼停留在盘中,肚子里荠菜的碧绿透过薄薄的面皮,犹如晶莹的翡翠。夹起一个,送入嘴中,轻轻一咬,皮破开的瞬间,美味的汤汁流上舌尖,清香的气息在唇齿间弥漫。鲜香的荠菜、软嫩的豆腐在唇齿间旋转片刻滑入喉中,满嘴留香,回味无穷。“真香!奶奶筷尝一个!”我笑着喊。奶奶隔着蒙蒙的水汽笑得眉眼弯弯,眼中闪着慈爱的光,一种满溢的幸福将我包围。

  此刻,我的心底化为一方澄澈的湖,记忆的涟漪一圈圈扩散,依稀记得春天您曾为我摘香椿,煎椿芽饼,夏天您曾为我冰西瓜,捞凉面,秋天您曾为我打枣摘柿,冬天您曾为我煨汤炖肉……明明是些那么普通的事,寻常的物,现在想来却这么温暖。奶奶常说她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我吃着她做的饭菜快快长大。

  “春在溪头荠菜花,又是一年春来到。”荠菜的清香仿佛又在舌尖化开,留下一片温暖的、美好的、关于爱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2

  每一段时光都有它独特的味道。青春,是酸酸甜甜的青苹果,承载着我们无忧无虑的记忆。即使有些事已经好久不曾重温,我却依旧记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种记忆,挥之不去。

  又一次站在乡间的小路上,金灿灿的麦浪随风涌动着,荡起一圈一圈的波纹,再过一段时日,那些轰隆作响的大家伙就会把它们封进一个个白色大口袋里。坐在田埂上,我突然想起了昔日爷爷奶奶肩并肩挥舞着镰刀的情景:他们累得满头大汗,却咧着嘴,笑得那么开心。而我坐在田头,抱着一碗奶奶做的宽面,一切都是那么祥和而美好。

  爷爷最爱吃馒头,奶奶便不断地为他做馒头。当蒸笼里的热气慢慢升腾,笼罩了整个厨房,这往往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奶奶会把做馒头剩下的已经发酵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拿擀面杖来来回回地擀,然后改用大刀切成长条。旁边的火烧得很旺,等到水咕嘟咕嘟地冒泡了,奶奶便把一大把面洒下去,拿勺子来回搅几下,最后不紧不慢地盖上锅盖。这个时候,我便会踮着脚,两眼紧紧盯着锅里,期待着宽面赶快煮熟。

  当我急不可待的时候,奶奶已准备好配料,麻利地揭开锅盖,依次丢进配料,再淋上麻油,放入香菜。一股清新的面香立刻钻入我的鼻孔。不等奶奶喊我,我便飞快地坐到椅子上,拿好了筷子。奶奶见我这样总是一边慈祥地笑,一边吩咐我慢点吃。我哪里听得进去,张大嘴就往里送,立刻,我的舌尖就被烫麻了。那面条刚碰到舌尖,一点微微的辣和酸便在口腔里跳起了双人舞,陶醉了味蕾,伴着麻油的香味,漫延到我的全身。我抱着碗只顾“呼噜呼噜”地往下咽,哪里顾得上细细品味。

  如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手脚不再那么麻利,就搬到城里跟我们一起住,家里再也没有做过馒头与宽面了。即使是逢年过节,也只是随便买一些用于祭祀罢了。我曾经在面馆里吃过各种各样的宽面,可没有一碗像记忆里的那般美好。

  我渐渐地明白,人生像是一次旅行,我们坐在时光的火车上一路向前,窗外的风景也随之更迭日新。虽然故乡的美食已渐渐离我远去,但那些回忆会一直陪伴我,因为它曾在我青春的舌尖留下滚烫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3

  一口气吃下碗中的炒肝,我深呼一口气,父亲那日的表情历历在目……

  记得那还是中学时的一个假期,父亲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带我们全家去一趟陕西老家,去吃一次羊肉泡馍。

  父亲在陕西出生,二十几岁跟着爷爷奶奶迁入北京,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对羊肉泡馍情有独钟的人,几乎吃遍了全北京的泡馍店。然而每次吃完后,他却只是摇摇头。

  那时候的交通还不是很便利,花了一整天才入陕西境的我们已然精疲力尽。但父亲却仿佛精力充沛一般地拉着我们下馆子。东找西找下,我们进了一家写着“泡馍”的小店。

  已然过了饭点,店里没什么人。“来三碗羊肉泡馍,要自己手撕的那种!”父亲轻车熟路的点菜声音在店里响起。泡馍送来了,他打算教我如何手撕馍,而我试了试就因为太过麻烦而浅尝辄止。

  父亲吃完泡馍,“就是这个味!再来一碗羊汤!”脸上泛起红晕的他笑得仿佛一个孩童一般。我嚼着硬硬的馍,不能揣测他的心理。旅途虽然很快结束,但父亲那时的表情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时光荏苒,几十年时间过去,父母已然退休,而我也早已成家立业。这时的北京城已是高楼林立,刚出生的零零后可能已经不能想象“老北京”是什么概念,甚至连初来北京的美国人也会把这里误以为成纽约。繁华的都市美丽无比,但在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眼中却仿佛却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开车接孩子下学的路上,街边一家“老北京炸酱面”字样的馆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决定带着妻儿进去吃一顿。“来三碗炸酱面,外加一份炒肝,三碗豆汁!”椅子还没坐热,我却下意识地点好了餐。

  饭菜上桌,我端起眼前的炒肝,品尝了一口。“真香!”我脑中一热,一口气把炒肝全吃了下去。随着在我口中蔓延着的'炒肝的味道,我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那时每当我下学回家时,“老北京”的妈妈都会在晚饭上,应我要求给我准备一份炒肝。

  炒肝慢慢地咽下去,我面前又浮现出我争着在胡同里买炒肝时心急如焚的场景。对了!是回忆!缺少了最重要的回忆!我终于明白为何父亲会热衷于那一碗简单的泡馍了。想到这里,我的脸上泛起喜悦,全然顾不得对豆汁有些抵触的儿子的抱怨。

  第二天,我带着买好的食材,来到父母家中,与他们一起做了一桌子的陕西、北京“佳肴”。

  不同地域的美食给了不同人相同的感受。看着父亲吃着我帮忙撕好的泡馍,品尝着母亲为我精心制作的炒肝,我的心底升起融融暖意——这才是属于舌尖上的记忆所带来的力量!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4

  想来也是怪异,品尝过无数美味,可能回忆起来的却竟是一碗苦涩的中药。我记得它每一缕根须筋脉的独特形态,记得他在温水中迸发出的清苦味道,记得它在白色瓷碗下的阳翳色泽。

  记忆中的初逢还是几载前一个温情的日子,阴郁的云浮荡在轻柔的穹顶。一抹光亮洒进屋子,映在姥姥灰白的头发上,她熟练地一手握着锅柄,一手拿着筷子搅着锅里黑乎乎的东西,时不时抬头看看挂表,我好奇的前去打量,从背后揪住他红色的围裙一角轻轻扯了扯,她回过头,轻轻扬起嘴角,额头的沟壑被牵动,立刻便有几缕调皮的阳光钻了进去。我望着向上升腾的白气,不禁向前靠了靠,姥姥掀起锅盖。刹那间由远到近蒸腾起一股苦涩的药味,袅袅湿了鼻腔。我不禁微微轻颤,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姥姥却仍旧笑着,领我到了前厅,看我迟迟不敢再向前一步,她却如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几颗糖放进粗糙而又温暖的大手里,“想去上学只能乖乖喝掉中药。”我不得不佩服姥姥,时至今日,她依旧能清楚知道我所畏惧。我这才缓缓靠近,望向姥姥口中能治病的中药,伸手触碰了那半透明的瓷碗,我望向姥姥如暖阳般的.眸子,是的,我读到了鼓励与期待,那眼神促使我端起碗,靠近,刺鼻的药味使身体每个细胞都沸腾着,浓郁的药香冲动着神经。伸出舌头舔了舔碗边的汤药,一阵寒颤如同电流般的从舌尖贯穿了整个身体,不禁手一哆嗦,险些将药洒出来,姥姥接过碗,微微皱了皱眉头。他那略带严肃的语气使我不曾听过的,药快凉了,我只好再次捧起碗,没有了之前的优柔寡断,一口药汁悉数送进口中,一种温暖而苦涩的感觉刹那间充斥着口腔,竟有一种饱足感和温逸,放下晚碗连忙拿起水,竟有了几丝甜兮兮的味道。我笑了,她也笑了。我是想要糖,我不晓得她的笑,只觉得那笑融筹了几分幸福的味道。

  许久,每当想起姥姥温柔的笑,总觉得舌尖是苦的,忆起那颗似乎比别的糖都要甜的方糖,心中却是甜的。一济良药,自是苦,苦尽甘来,一段人生,自是甘,甘来苦往,每想想到姥姥,仿佛觉得汤药在口,不再苦涩,而竟多了几分清甜的意味。清风飘扬,繁花簌落,时光已将姥姥春风般的笑颜化作舌尖上永远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5

  小时候,最喜欢老家那条街,似乎永远都有人在吆喝叫卖东西。虽然不如大城市那样喧闹,但是多了一份自在的温情。而我的舌尖最留恋的便是它。

  那时候,我每天被那甜味迷得神魂颠倒。有一天,我去寻找气味的源头,走遍了老街的犄角旮旯,终于在街的一角发现了他--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不似别的小贩高声吆喝,反而像一位智者,只等有缘人。我第一次知道了糖画这种艺术,既能看,又能吃,我迫不及待要尝鲜。

  "老板,来两份。"我的声音硬是把人群炸开一条缝。

  老板应声喝道:"好嘞,大家看好了。"说罢,他便撸起袖子,举起一个大锅勺,先从一个木桶里舀出一大勺糖汁,那糖汁金光闪闪的,浓稠似蜜,但其香味儿蔓延开来,绵醇如酒。接下来,便是"作画"了。

  他的手用力托起那根不轻的长杆铁勺,但手并没有发抖,悬着的手腕,曲张有力。没想到在他文雅的外表下,藏着一个刚猛的躯体。紧接着,他的手就开始移动了,不疾不徐,那糖汁有规律的被匀出,落在砧板上,由糖汁到作品,一气呵成。这幅画渐渐清晰起来,是一条锦鲤。遇到比较浓的部位,他就顿一下,就像练字一样。整幅画的细节部位也很生动,颇有大书法家的风范,我被他作画的架势迷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却大气不敢出,生怕打扰他。

  这时,他停了下来,呼了一口气,又装了一勺糖浆。我知道他要结尾了。他不再像之前慢慢描勒,而是猛得--举起来,快速地将汁倾到砧板上。这次,他的`动作非常快,不过他的手臂有点颤抖,一直来回描绘。

  我很好奇他怎么颤抖了呢?直到完成,我才意识到原来他是在勾勒鱼鳞。因为颤抖,鱼鳞变得更加生动,仿佛真的有只鱼在砧板上游动,我心服口服。老板把这幅大作递给发愣的我,我欣喜地接过,看着栩栩如生的鱼,我竟不忍心下嘴,只轻轻用舌头轻舔一下糖尖,好甜,那味道化在了嘴里,留在了心间。

  这不仅是舌尖上的一场盛宴,更是一场视觉盛宴,至今,我都无法忘怀。每次想到家乡,嘴里就会弥漫出一股甜味,不知那糖画人,如今可好?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6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

  小时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笼,年就到了。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红糖、花生、红枣等配料。经过反复的揉捏,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

  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当她还是小女孩时,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块年糕,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那时候姐妹多,都是抢着吃哩!”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总是喜上眉梢,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寻着淡淡的香气,外婆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并递了几颗给我:“红红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哝着,满心欢喜。没多久,年糕起锅了,外婆切下一块,盛进我碗里,我夹起它,咬下一口,软软的,夹带着一丝清甜,一股浓浓的爱。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红糖香、糯米香、枣香、还有淳朴的叶香,一齐荡漾在唇齿间,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而她,却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没有品尝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将其永远化成回忆了……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如今,我总算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7

  最近迷上了中央台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部纪录片能拍得这样的活色生香,温情脉脉,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水平。

  《舌尖上的中国》是美食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没有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只是对食物最朴素细致的描述,对人和食材的关系的微妙理解,悄然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觉审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观者的浓浓思乡之情。而这一切,都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

  在自然的馈赠里,展现的画面是卓玛与妈妈步行进入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里采摘松茸,圣武和茂荣在嘉鱼县用双手挖莲藕,浙江老包挖掘竹笋……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采集,捡拾,挖掘,捕捞自然的馈赠,来延续着家庭的命脉,这些劳动人民最本色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状态,让人看了亲切又温暖。

  时间的味道是记忆的味道,记忆里,飘着父亲烹饪食物的'香味。小时候,父亲在我眼里是伟大且多才多艺的。他会种花,会唱戏,会缝纫,会织衣,会享饪。父亲最擅长做大煮干丝和红烧狮子头。大煮干丝,是最最家常的一道菜,细细的干丝,配上青菜,冬笋,胡萝卜,黑木耳,火腿,虾米,用鸡汤煮开,色香味俱全。一家人围着饭桌,开开心心地吃起饭来。入冬后,父亲开始忙着腌制咸肉和咸鱼。临近年末,父亲又忙着蒸馒头,年糕。整个腊月里,飘浮着腊肉香与馒头的甜香。

  成年后,我独自去上海工作,在异地他乡,经常怀念家里的食物。自己也经常会做饭,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吃饭,常常食而不香,索然无味。每次回家,都会带上父亲腌制的咸货和他亲手做的肉圆。咸肉烧青菜,红烧肉圆,每一顿朴素的饭菜,我都吃得那么香甜和满足。有了父亲烹饪和制作的食物,再寡淡的日子,也变得富足且有滋有味。

  而今,我也身为人母,有了孩子,因为工作忙碌,并不时常下厨房烹饪做饭。所幸有婆婆操持着家中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围着饭桌,吃着可口饭菜,其乐融融。家所呈现的温馨,随着这份舌尖上的记忆,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8

  深巷中,一竿扁担,一团炉火,一个风箱……伴随着“砰”的一声火炉边的孩童开心的地捂住耳朵,一颗颗香脆的爆米花出炉了。

  ——题记

  小时候总听外婆说,在她的童年时期,常闹灾荒,粮食匮乏,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对爆米花的记忆更是少之又少,一年之中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肉食,玉米在当时是稀罕之物,在那个年代填饱肚子都很困难,所以很少有人会将玉米做成爆米花。吃上爆米花,那时极为奢侈。想到这儿,外婆总会露出笑容,一口泛黄的牙齿记录了当时外婆苦难的生活。

  身为50后的外婆至今还回味着当年偶尔可以吃到爆米花的快乐与幸福。

  “砰”的一声,玉米爆开了。“每人都有份咯!”中年师傅解开爆米花机后长长口袋上的绳子,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小小的.女孩就忙不迭地拎着口袋冲上前去,每次总要买上一“炒”,等不及都装进口袋,就抓起一大把往嘴里一捂。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向我讲述她小时候买爆米花、吃爆米花的情形。妈妈的童年刚好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的开始飞速发展,这濒临黄河的港城大丰也焕然一新。爆米花,成了当时人们最好的零食,大街小巷中不乏炒制爆米花的师傅和徒弟,就算是身在偏远农村的母亲也能时常尝到美味的爆米花,村中许多调皮的男孩还向老师傅讨要手艺,想要长大后靠卖爆米花赚钱。

  身为70后的母亲每当想起吃爆米花的经历都会情不自禁地咽起了口水,但那早已成为了舌尖上的记忆。

  “买爆米花咯,香喷喷的爆米花!”循着声音,我和母亲来到了路边,一位老人正坐在炉旁。眼前的这位老人约摸六十几岁,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关注着眼前的炉火,右手有节奏地摇着火炉,左手用风扇轻轻扇着炉火,在他的眼中仿佛只有那燃烧的火焰。在他的摇动下,炉中的玉米粒奏出了富有节奏感的旋律。一滴又一滴的汗珠从他的面颊旁滑落。五分钟后,爷爷用了一只大布袋套在了炉子上,伴随着“砰”的一声,爆米花出炉了,一阵香气扑鼻。爷爷告诉我,现在人都爱吃那些不健康的零食,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做爆米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门手艺可能会失传。

  身为00后的我们不再在意这没有零食好吃的爆米花了。

  多少年后,我可能再也不能吃到这香喷喷的爆米花了,这一切可能只成了舌尖上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9

  农村的傍晚是城市所不能及的,大片大片的云朵浸透了太阳迸溅出的金红的酱汁,悠悠地在宛如靛青蓝瓷碗的天空中飘荡。没有高大楼房遮挡住视线,低低矮矮的小瓦房聚在一起,三两家的炊烟在空中飘游

  嘻嘻,追不到我吧!哼,哪里逃?村庄里的孩子们是闲不住的,成日里玩闹,最终弄得一身泥巴,饭也来不及吃就跃入了梦乡也是常有的。哟!小子们慢着点!村中的吴二爷是我们心中的大款,他的口袋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零食,有酸酸甜甜的.水果糖,有一种玉米香气的玉米软糖,有能嚼好长时间的泡泡糖,还有黏牙的大白兔和月牙糖。吴爷爷!唉!乖小子们,吃块糖。谢谢爷爷。糖放进嘴里,舌尖上便化出一种直达心底的甜,随后孩子们又开始了奔跑。

  小文子!经过一户人家时,当家的妇女走了出来,口中喊着一个孩子的名字,队中后面就跑出一个一身泥的泥娃娃。你望你,又玩这么野,饿了没?王婶一边擦着孩子的脸一边问,饿了就拿几个玉米,娘刚煮好的,顺便带给小朋友们几个,别抠,知道没?孩子拿了玉米转身就奔来,递给我们,你一个,我一个。玉米的香气散到鼻腔里,让我们嘴馋不已,随即把糖嚼碎,一股脑儿咽下,开始坐在田埂上啃玉米,玉米一口咬在嘴里,便在舌尖上散成了一股直达心底的香,跟着我们一起奔跑

  这么晚了,还玩着呐?满头银丝的李奶奶笑着招呼我们:进来吃点东西吧。我们吃了糖和玉米了!那玩意是零嘴怎么能当饱,进来吃点饭。李奶奶的饭菜并不丰盛,只是基础的两菜一汤,但不知是饿得狠了还是怎地,吃起来格外香甜,孩子们你争我抢地吃了起来。奶奶我们走了!吃完饭我们和李奶奶告别。嗯,记得吃饭是打紧的,正长个子呢,饿了就来奶奶这吃。好!我们一直跑啊跑,饭菜的酸、甜,融在一起,在舌尖上荡漾开来。

  在夕阳的余晖下,金光打在村庄里,孩子们纷纷挥手告别。到了家里,点数今天的大礼包。呀,真是品种繁多:一堆糖、苹果片、甜糕、脆藕、鸡蛋吃饭了啊!父母在外面喊了,玩闹了一天已经疲惫的我们就会喊:不饿!小兔崽子,又吃人家东西了!明天给我带一袋炒米棒头去和别人分分,知道没?别光吃人家东西!

  时至今日,白驹过隙,记忆中人们的身影已逐渐模糊,舌尖上的味道也慢慢散去,但是一种特殊的味道却萦绕在心头未曾消失,它历久弥香,这种味道便是:友善!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0

  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事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什么美味佳肴,山珍海味,饕餮大餐。但是在我心里,却有一种记忆永久地回绕在我的舌尖,那就是奶奶在年夜饭时包的饺子。 每逢年夜饭,我们一家人都会去奶奶家吃年夜饭,而奶奶包的饺子是我们家年夜饭的重头戏。奶奶的饺子堪称一绝,首先是颜色的绝,奶奶包的饺子是五颜六色的,红的、紫的、黄的、绿的,还有黑的'呢!做这种彩色饺子工序可不一般,先要用榨汁机榨出红色的番茄汁 ,绿色的芹菜汁,紫色的甘蓝汁和黑色的墨鱼汁呢!然后再分别用这些汁和面,就做出不同颜色的饺子皮了。记得我问奶奶:“这样做的饺子皮多麻烦啊!”奶奶只是笑笑不说话,在一旁的爸爸说:“奶奶不嫌麻烦,是想让咱们吃的高兴啊!”的确是的,当一个个颜色各异的小饺子摆在盘子里的时候,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呢!奶奶的饺子不光颜色好看,样子也是形态各异呢!有的像小元宝,有的像小月牙,有的像小莲花,真好似一件件手工艺品。要说最绝的,还是饺子的味道,每一种颜色的饺子都有不同的味道:番茄的鲜酸,芹菜的青脆,鸡蛋的香软,墨鱼的嫩滑,让吃的人根本停不下来。

  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每年大年三十,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全家老小围在一起,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天,一边和面擀皮,包饺子,我们家也不例外,每逢奶奶包饺子的时候,我和表姐一定会来“帮忙”,与其说是帮忙,不如说是捣乱,我们偎在奶奶跟前,你往我脸上吹一口面,我在你脖子里抹一片白,闹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奶奶也绝不会责骂我们,只是边包饺子边看着我们姐俩乐。当然,我们也会正经干活,结果却是把奶奶的元宝饺子变成了“小馅饼”,可姑姑却在一边说:“这姐俩做的是太阳花啊!”望着这名字好听模样实在古怪的“太阳花”,我们一家人又笑成了一团。

  终于到了吃饺子的时刻了,当奶奶把一盘冒着热气的五彩莲花饺子端上桌时,大家更是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筷子,我也赶紧夹了一个放在盘子里,趁热放进嘴里,顿时,水饺馅里的汤汁涌上了我的舌尖,啊!好醇,好润,好香,我沉浸在美味的世界里了,闭着眼,陶醉地说了句:“啊!美味极了!”这一下又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吃过无数次水饺,但是留在舌尖上的记忆却永远是年夜饭上的那顿水饺,想想也许是它让我想起一家人的欢笑,想起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情吧!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1

  又是一年汤圆香,各色的汤圆充斥着商场的冰柜。我在其中漫无目的的寻找,又带着遗憾离开。我只是想找回过去记忆中的味道……

  每到元宵节,我和母亲都会去上海看望太姥姥。她见我来,立即放下手中的事,跑去厨房为我们包汤圆。

  太姥姥把之前磨好的黑洋酥拿出来,团成一个个“黑珍珠”,又团了几个稍小的,单独放在一只小碗里。她又拿出自己亲自磨的面粉,和成如果冻一般的糯米面团。我就像太姥姥的小尾巴,随她进进出出,心里美滋滋的。

  一切就绪,太姥姥终于坐下来。她先从糯米团上揪下一小块来,做成碗的样子。再将黑洋酥团紧贴着“碗”边放进去,然后一点点把汤圆封口。如果黒洋酥在放的时候没有贴紧“碗”,让调皮的空气进去,在煮的时候,它们就会撑破皮,让黑洋酥跑进水里。这一切看似并不繁琐,却需要细致入微。在太姥姥做起来,就游刃有余。

  我总是坐在她身边,如痴如醉的看着。她的嘴角微微上扬,专注的做着这些工作。在点点光晕下,她的双眼闪着点点光芒,仿佛想要看透一切。

  一颗颗汤圆倒进了沸腾的水,在水中翻滚……我来不及等它冷却,就咬上一口,里面的黑洋酥先流了出来,便觉得口舌生津,唇齿飘香。待汤圆端上了桌,我才发现我吃的,是太姥姥为我特制的小汤圆,她又用剩下的`面团做成了小巧玲珑的圆子。煮好后倒进米酒,撒上些许桂花,阵阵诱人的香味弥漫这间小小的屋子。

  那是我吃过最好的汤圆,那芝麻的清香盘据在我记忆的深处,真愿时光永远等着在那一刻……

  太姥姥日渐苍老,如今已是年近一百的老人,我们不忍心让她操劳。再加上,我的课业负担也逐渐加重,能去看望她的时间也寥寥无几。她却总是打电话来,叫我们多去看看,还要为我们包汤圆……

  想到这,心里不免有些酸酸的。我走出超市,迎面一阵熟悉的味道传来,我寻着这香气找去,一位老奶奶正推着小车卖汤圆,背影像极了太姥姥。我急忙买了一碗,迫不及待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失去了过去的温情。每到这个时候,每一颗汤圆,都会激起那段回忆,刺痛着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2

  总会在闻起一些熟悉的味道后,唤醒沉睡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那些久违的画面,心中总是难忘那些甜甜暖暖香香的味道。

  记忆中,那舌尖总是甜的。

  小时候,过年时去给左邻右舍拜年,两个口袋被塞得鼓鼓的,里面全是糖。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大家总是你把糖分给我,我把糖分给你。那时候总觉得别人的糖比自己的甜,总想去尝一尝。有时候,还会从储蓄罐里掏出几个硬币,跑到一个对于小孩子来说有点远的商店买糖吃,嘴中的甜似乎驱走了双腿的劳累。吃完的糖纸一般都不会扔掉,我会把把它们一张张铺平,收集在一个盒子里,心中满是欢喜。走在街上,我总是缠着大人给我买各种造型的糖人,那汤勺舀起的金灿灿的糖汁,或浓或薄地流淌在暖阳中,放在舌尖上,那甜而不腻的味道,至今我还记得,记得那有童年的味道。

  记忆中,那舌尖是暖的。

  温暖的春风拂过时,我和外婆会一起去村外挖荠菜。喜欢和外婆一起包荠菜饺子,虽然我包的饺子千姿百态,引发大家的一阵哄笑,但我还是十分开心的。咬一口外婆包的饺子,心里暖暖的,如春风拂面而过,如暖阳相照。吃过外婆包的饺子,喝过清香的`荠菜饺子汤,闭上眼睛便是怎么也忘不掉,忘不掉那春天的味道了。

  在记忆中,那舌尖是香的。

  当金黄色的落叶缓缓地落下,脚下是软软的枯叶,微凉的秋风吹动着奶奶的发梢。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奶奶会煮玉米给我吃,因为她知道我最喜欢她做的玉米。她煮的玉米,总有颊齿以外嚼之不尽的清香。我总是拿着刚刚出锅的颗粒丰满的玉米,就要咬上一口,当然,那滚烫的玉米把我的舌头都烫麻了。奶奶在一旁看着我,不停地笑着。但我仍能感到一阵香浓浓的,一股甜滋滋的味道涌入心田,一股清香直碰鼻尖。秋天的舌尖不仅饱尝玉米的清香,还会遇到柿子的香甜。忘不了奶奶在门前种的柿子树,丰收时,那红红的柿子宛如一个个小灯笼,惹人喜爱。摘一个尝一尝,软软的,香香的,甜甜的,那是秋天的味道。

  事隔经年,每次忆起舌尖的味道,嘴角总是扬起一抹微微的笑。那儿时甜滋滋的糖,暖暖的饺子和香甜甜的玉米柿子,让我思念到如今。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3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种味道我一直无法忘记,就是榴莲那独具特色的招牌果香。

  记得那是在前几年的一个暑假,妈妈每天下班都要往回买一些水果。有一次,妈妈从外面拎回来一个浑身是刺儿、面目狰狞的一个大家伙,一进门就兴冲冲的对我说:宝贝儿,快过来看看我今天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水果?说着把那个大家伙递到我的面前,我望着它,心想:这哪儿是水果啊,分明就是一个黄色的大刺猬!实在和好吃沾不上边儿。妈妈见我一脸的鄙夷,笑着说:这是榴莲,以前你太小,一直没买给你吃,它营养价值很高的。

  啊?!原来这就是榴莲!我暗道,心中猛然想起以前同学们哭诉他们吃榴莲的经历,想起他们描述的那种臭脚丫子味儿的臭气,连忙往后退了几步,摆手说:不,不,我还是不吃了,我怕吃了后,和你说话时把你熏倒了,我顺嘴找了个荒唐的理由。

  没事儿,哪有那么严重,我现在就去剥开给你尝尝。妈妈依旧不死心,边说边往厨房走。我不敢靠近,远远的`看着妈妈把刺猬壳里的果肉一瓣一瓣地取出来,摆在果盘里。隔着厨房门,都有些味道飘了出来,我轻轻闻了下,果然是一种很难描述的味道,吓得我又跑开了几步,更加坚定了誓死不吃的决心。见妈妈快剥完了,我朝厨房喊了声:反正我绝对不吃!,就一溜烟儿的跑回了房间。我躲在房间里看了一会儿书,妈妈一直也没有叫我,心想:一定是妈妈见我如此坚决,已经放弃了。

  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妈妈笑吟吟的拿着一颗雪糕过来,看,妈妈差点儿忘了,刚才我还给你买了香蕉味的雪糕呢。这大热天的,雪糕是我的最爱,我从妈妈手里接过来,直接就咬了一大口。随即,一股臭味儿伴着凉气一并入口,我被臭气熏得恨不得马上去刷牙漱口。我怀疑地看着手里的雪糕,心里想:呃,这香蕉雪糕变质了?这时,嘴里那股臭味儿也散去了,反而变成一种绵软香甜的味道,伴着冰冰的凉气,竟然没那么难吃了。嗯,这个香蕉被做成雪糕时可能还没熟透吧!我心里想道,紧接着把整颗都吃了下去。妈妈在旁边刚开始是抿着嘴笑,看我快吃完了,变成了哈哈大笑,捂着肚子对我说:我的小傻瓜,你吃的这就是榴莲啊,我放冰箱里冻了下就变成雪糕了,怎么样?好吃吧!多吃点儿,对身体好的!妈妈可真是狡猾,利用我爱吃雪糕的弱点,骗我吃下了那么吓人的榴莲。

  虽然至今,我依旧不喜欢榴莲的味道,但那个夏天,那段回忆,却像一块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我记忆的沙滩上,在我每每闻到榴莲的味道时,那幸福的一幕幕又会浮现在眼前。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常用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相关文章: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2-30

舌尖上的作文12-04

[精选]舌尖上的回忆作文10-02

舌尖上的奶糖作文10-03

舌尖上的芜湖作文11-16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03-04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03-15

舌尖上的年作文08-11

舌尖上的温州作文08-11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常用13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舌尖上的记忆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常用13篇】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

  记忆暖,菜根香,幸福滋味长。——题记

  荠菜饺子是我的最爱,所以每年开春,奶奶总要挎上竹篮,带上小铲,踮着小脚去山坡上、田垄间挖荠菜。每当她老人家看到荠菜鲜嫩的身影,便会蹲下身,轻轻拢起荠菜铺展的叶,找准它的根部,用铲子往下一挖,一棵水灵灵的荠菜便躺在篮子里。荠菜的叶脉里楚楚地流动着醉人的绿,让人禁不住要把它掬在手里,吃进嘴中。奶奶面带微笑,一边挖一边唱“荠菜苗,往家刨,调成馅,吃饺子……”阵阵春风把奶奶别在耳后的灰发吹散几缕垂在脸侧,恰好遮住她眼角的鱼尾纹,明媚的阳光为奶奶镶了一道金色的轮廓,竟是那样美丽,如一幅素净的画,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不知不觉间,篮里的荠菜堆成了小山,奶奶便再次踮着小脚赶回家。轻轻抖掉菜上的泥土,拣走泛黄的残叶,用水洗净,切成细细的'碎末,配上豆腐丁,淋上香油,撒上细盐,用筷搅拌,一连串麻利的动作后,盆里青翠的荠菜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白色的豆腐,清清爽爽,散发出野菜独有的香味。奶奶看我垂涎欲滴的模样,扑哧一笑,嘴上不说什么,手底下却加快了速度,揉面、搓条、切剂、擀皮……快而不乱,一一完成。

  我在一旁乖巧地看着奶奶包饺子,她左手拿皮儿,右手舀起一勺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轻轻合拢,捏出一串好看的花边。“丫头,最近看什么书?”“现在还养花吗?”“上学累不累啊?”她边包边聊,我边看边应,不一会儿,一个个像小元宝似的饺子便躺满了盖垫。

  “吃饺子喽!”一盘盘冒着白色热气的饺子被奶奶端上饭桌,它们一个个既小巧又饱满,像一尾尾活泼的小鱼停留在盘中,肚子里荠菜的碧绿透过薄薄的面皮,犹如晶莹的翡翠。夹起一个,送入嘴中,轻轻一咬,皮破开的瞬间,美味的汤汁流上舌尖,清香的气息在唇齿间弥漫。鲜香的荠菜、软嫩的豆腐在唇齿间旋转片刻滑入喉中,满嘴留香,回味无穷。“真香!奶奶筷尝一个!”我笑着喊。奶奶隔着蒙蒙的水汽笑得眉眼弯弯,眼中闪着慈爱的光,一种满溢的幸福将我包围。

  此刻,我的心底化为一方澄澈的湖,记忆的涟漪一圈圈扩散,依稀记得春天您曾为我摘香椿,煎椿芽饼,夏天您曾为我冰西瓜,捞凉面,秋天您曾为我打枣摘柿,冬天您曾为我煨汤炖肉……明明是些那么普通的事,寻常的物,现在想来却这么温暖。奶奶常说她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我吃着她做的饭菜快快长大。

  “春在溪头荠菜花,又是一年春来到。”荠菜的清香仿佛又在舌尖化开,留下一片温暖的、美好的、关于爱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2

  每一段时光都有它独特的味道。青春,是酸酸甜甜的青苹果,承载着我们无忧无虑的记忆。即使有些事已经好久不曾重温,我却依旧记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种记忆,挥之不去。

  又一次站在乡间的小路上,金灿灿的麦浪随风涌动着,荡起一圈一圈的波纹,再过一段时日,那些轰隆作响的大家伙就会把它们封进一个个白色大口袋里。坐在田埂上,我突然想起了昔日爷爷奶奶肩并肩挥舞着镰刀的情景:他们累得满头大汗,却咧着嘴,笑得那么开心。而我坐在田头,抱着一碗奶奶做的宽面,一切都是那么祥和而美好。

  爷爷最爱吃馒头,奶奶便不断地为他做馒头。当蒸笼里的热气慢慢升腾,笼罩了整个厨房,这往往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奶奶会把做馒头剩下的已经发酵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拿擀面杖来来回回地擀,然后改用大刀切成长条。旁边的火烧得很旺,等到水咕嘟咕嘟地冒泡了,奶奶便把一大把面洒下去,拿勺子来回搅几下,最后不紧不慢地盖上锅盖。这个时候,我便会踮着脚,两眼紧紧盯着锅里,期待着宽面赶快煮熟。

  当我急不可待的时候,奶奶已准备好配料,麻利地揭开锅盖,依次丢进配料,再淋上麻油,放入香菜。一股清新的面香立刻钻入我的鼻孔。不等奶奶喊我,我便飞快地坐到椅子上,拿好了筷子。奶奶见我这样总是一边慈祥地笑,一边吩咐我慢点吃。我哪里听得进去,张大嘴就往里送,立刻,我的舌尖就被烫麻了。那面条刚碰到舌尖,一点微微的辣和酸便在口腔里跳起了双人舞,陶醉了味蕾,伴着麻油的香味,漫延到我的全身。我抱着碗只顾“呼噜呼噜”地往下咽,哪里顾得上细细品味。

  如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手脚不再那么麻利,就搬到城里跟我们一起住,家里再也没有做过馒头与宽面了。即使是逢年过节,也只是随便买一些用于祭祀罢了。我曾经在面馆里吃过各种各样的宽面,可没有一碗像记忆里的那般美好。

  我渐渐地明白,人生像是一次旅行,我们坐在时光的火车上一路向前,窗外的风景也随之更迭日新。虽然故乡的美食已渐渐离我远去,但那些回忆会一直陪伴我,因为它曾在我青春的舌尖留下滚烫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3

  一口气吃下碗中的炒肝,我深呼一口气,父亲那日的表情历历在目……

  记得那还是中学时的一个假期,父亲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带我们全家去一趟陕西老家,去吃一次羊肉泡馍。

  父亲在陕西出生,二十几岁跟着爷爷奶奶迁入北京,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对羊肉泡馍情有独钟的人,几乎吃遍了全北京的泡馍店。然而每次吃完后,他却只是摇摇头。

  那时候的交通还不是很便利,花了一整天才入陕西境的我们已然精疲力尽。但父亲却仿佛精力充沛一般地拉着我们下馆子。东找西找下,我们进了一家写着“泡馍”的小店。

  已然过了饭点,店里没什么人。“来三碗羊肉泡馍,要自己手撕的那种!”父亲轻车熟路的点菜声音在店里响起。泡馍送来了,他打算教我如何手撕馍,而我试了试就因为太过麻烦而浅尝辄止。

  父亲吃完泡馍,“就是这个味!再来一碗羊汤!”脸上泛起红晕的他笑得仿佛一个孩童一般。我嚼着硬硬的馍,不能揣测他的心理。旅途虽然很快结束,但父亲那时的表情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时光荏苒,几十年时间过去,父母已然退休,而我也早已成家立业。这时的北京城已是高楼林立,刚出生的零零后可能已经不能想象“老北京”是什么概念,甚至连初来北京的美国人也会把这里误以为成纽约。繁华的都市美丽无比,但在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眼中却仿佛却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开车接孩子下学的路上,街边一家“老北京炸酱面”字样的馆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决定带着妻儿进去吃一顿。“来三碗炸酱面,外加一份炒肝,三碗豆汁!”椅子还没坐热,我却下意识地点好了餐。

  饭菜上桌,我端起眼前的炒肝,品尝了一口。“真香!”我脑中一热,一口气把炒肝全吃了下去。随着在我口中蔓延着的'炒肝的味道,我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那时每当我下学回家时,“老北京”的妈妈都会在晚饭上,应我要求给我准备一份炒肝。

  炒肝慢慢地咽下去,我面前又浮现出我争着在胡同里买炒肝时心急如焚的场景。对了!是回忆!缺少了最重要的回忆!我终于明白为何父亲会热衷于那一碗简单的泡馍了。想到这里,我的脸上泛起喜悦,全然顾不得对豆汁有些抵触的儿子的抱怨。

  第二天,我带着买好的食材,来到父母家中,与他们一起做了一桌子的陕西、北京“佳肴”。

  不同地域的美食给了不同人相同的感受。看着父亲吃着我帮忙撕好的泡馍,品尝着母亲为我精心制作的炒肝,我的心底升起融融暖意——这才是属于舌尖上的记忆所带来的力量!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4

  想来也是怪异,品尝过无数美味,可能回忆起来的却竟是一碗苦涩的中药。我记得它每一缕根须筋脉的独特形态,记得他在温水中迸发出的清苦味道,记得它在白色瓷碗下的阳翳色泽。

  记忆中的初逢还是几载前一个温情的日子,阴郁的云浮荡在轻柔的穹顶。一抹光亮洒进屋子,映在姥姥灰白的头发上,她熟练地一手握着锅柄,一手拿着筷子搅着锅里黑乎乎的东西,时不时抬头看看挂表,我好奇的前去打量,从背后揪住他红色的围裙一角轻轻扯了扯,她回过头,轻轻扬起嘴角,额头的沟壑被牵动,立刻便有几缕调皮的阳光钻了进去。我望着向上升腾的白气,不禁向前靠了靠,姥姥掀起锅盖。刹那间由远到近蒸腾起一股苦涩的药味,袅袅湿了鼻腔。我不禁微微轻颤,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姥姥却仍旧笑着,领我到了前厅,看我迟迟不敢再向前一步,她却如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几颗糖放进粗糙而又温暖的大手里,“想去上学只能乖乖喝掉中药。”我不得不佩服姥姥,时至今日,她依旧能清楚知道我所畏惧。我这才缓缓靠近,望向姥姥口中能治病的中药,伸手触碰了那半透明的瓷碗,我望向姥姥如暖阳般的.眸子,是的,我读到了鼓励与期待,那眼神促使我端起碗,靠近,刺鼻的药味使身体每个细胞都沸腾着,浓郁的药香冲动着神经。伸出舌头舔了舔碗边的汤药,一阵寒颤如同电流般的从舌尖贯穿了整个身体,不禁手一哆嗦,险些将药洒出来,姥姥接过碗,微微皱了皱眉头。他那略带严肃的语气使我不曾听过的,药快凉了,我只好再次捧起碗,没有了之前的优柔寡断,一口药汁悉数送进口中,一种温暖而苦涩的感觉刹那间充斥着口腔,竟有一种饱足感和温逸,放下晚碗连忙拿起水,竟有了几丝甜兮兮的味道。我笑了,她也笑了。我是想要糖,我不晓得她的笑,只觉得那笑融筹了几分幸福的味道。

  许久,每当想起姥姥温柔的笑,总觉得舌尖是苦的,忆起那颗似乎比别的糖都要甜的方糖,心中却是甜的。一济良药,自是苦,苦尽甘来,一段人生,自是甘,甘来苦往,每想想到姥姥,仿佛觉得汤药在口,不再苦涩,而竟多了几分清甜的意味。清风飘扬,繁花簌落,时光已将姥姥春风般的笑颜化作舌尖上永远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5

  小时候,最喜欢老家那条街,似乎永远都有人在吆喝叫卖东西。虽然不如大城市那样喧闹,但是多了一份自在的温情。而我的舌尖最留恋的便是它。

  那时候,我每天被那甜味迷得神魂颠倒。有一天,我去寻找气味的源头,走遍了老街的犄角旮旯,终于在街的一角发现了他--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不似别的小贩高声吆喝,反而像一位智者,只等有缘人。我第一次知道了糖画这种艺术,既能看,又能吃,我迫不及待要尝鲜。

  "老板,来两份。"我的声音硬是把人群炸开一条缝。

  老板应声喝道:"好嘞,大家看好了。"说罢,他便撸起袖子,举起一个大锅勺,先从一个木桶里舀出一大勺糖汁,那糖汁金光闪闪的,浓稠似蜜,但其香味儿蔓延开来,绵醇如酒。接下来,便是"作画"了。

  他的手用力托起那根不轻的长杆铁勺,但手并没有发抖,悬着的手腕,曲张有力。没想到在他文雅的外表下,藏着一个刚猛的躯体。紧接着,他的手就开始移动了,不疾不徐,那糖汁有规律的被匀出,落在砧板上,由糖汁到作品,一气呵成。这幅画渐渐清晰起来,是一条锦鲤。遇到比较浓的部位,他就顿一下,就像练字一样。整幅画的细节部位也很生动,颇有大书法家的风范,我被他作画的架势迷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却大气不敢出,生怕打扰他。

  这时,他停了下来,呼了一口气,又装了一勺糖浆。我知道他要结尾了。他不再像之前慢慢描勒,而是猛得--举起来,快速地将汁倾到砧板上。这次,他的`动作非常快,不过他的手臂有点颤抖,一直来回描绘。

  我很好奇他怎么颤抖了呢?直到完成,我才意识到原来他是在勾勒鱼鳞。因为颤抖,鱼鳞变得更加生动,仿佛真的有只鱼在砧板上游动,我心服口服。老板把这幅大作递给发愣的我,我欣喜地接过,看着栩栩如生的鱼,我竟不忍心下嘴,只轻轻用舌头轻舔一下糖尖,好甜,那味道化在了嘴里,留在了心间。

  这不仅是舌尖上的一场盛宴,更是一场视觉盛宴,至今,我都无法忘怀。每次想到家乡,嘴里就会弥漫出一股甜味,不知那糖画人,如今可好?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6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

  小时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笼,年就到了。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红糖、花生、红枣等配料。经过反复的揉捏,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

  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当她还是小女孩时,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块年糕,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那时候姐妹多,都是抢着吃哩!”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总是喜上眉梢,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寻着淡淡的香气,外婆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并递了几颗给我:“红红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哝着,满心欢喜。没多久,年糕起锅了,外婆切下一块,盛进我碗里,我夹起它,咬下一口,软软的,夹带着一丝清甜,一股浓浓的爱。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红糖香、糯米香、枣香、还有淳朴的叶香,一齐荡漾在唇齿间,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而她,却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没有品尝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将其永远化成回忆了……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如今,我总算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7

  最近迷上了中央台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部纪录片能拍得这样的活色生香,温情脉脉,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水平。

  《舌尖上的中国》是美食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没有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只是对食物最朴素细致的描述,对人和食材的关系的微妙理解,悄然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觉审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观者的浓浓思乡之情。而这一切,都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

  在自然的馈赠里,展现的画面是卓玛与妈妈步行进入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里采摘松茸,圣武和茂荣在嘉鱼县用双手挖莲藕,浙江老包挖掘竹笋……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采集,捡拾,挖掘,捕捞自然的馈赠,来延续着家庭的命脉,这些劳动人民最本色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状态,让人看了亲切又温暖。

  时间的味道是记忆的味道,记忆里,飘着父亲烹饪食物的'香味。小时候,父亲在我眼里是伟大且多才多艺的。他会种花,会唱戏,会缝纫,会织衣,会享饪。父亲最擅长做大煮干丝和红烧狮子头。大煮干丝,是最最家常的一道菜,细细的干丝,配上青菜,冬笋,胡萝卜,黑木耳,火腿,虾米,用鸡汤煮开,色香味俱全。一家人围着饭桌,开开心心地吃起饭来。入冬后,父亲开始忙着腌制咸肉和咸鱼。临近年末,父亲又忙着蒸馒头,年糕。整个腊月里,飘浮着腊肉香与馒头的甜香。

  成年后,我独自去上海工作,在异地他乡,经常怀念家里的食物。自己也经常会做饭,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吃饭,常常食而不香,索然无味。每次回家,都会带上父亲腌制的咸货和他亲手做的肉圆。咸肉烧青菜,红烧肉圆,每一顿朴素的饭菜,我都吃得那么香甜和满足。有了父亲烹饪和制作的食物,再寡淡的日子,也变得富足且有滋有味。

  而今,我也身为人母,有了孩子,因为工作忙碌,并不时常下厨房烹饪做饭。所幸有婆婆操持着家中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围着饭桌,吃着可口饭菜,其乐融融。家所呈现的温馨,随着这份舌尖上的记忆,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8

  深巷中,一竿扁担,一团炉火,一个风箱……伴随着“砰”的一声火炉边的孩童开心的地捂住耳朵,一颗颗香脆的爆米花出炉了。

  ——题记

  小时候总听外婆说,在她的童年时期,常闹灾荒,粮食匮乏,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对爆米花的记忆更是少之又少,一年之中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肉食,玉米在当时是稀罕之物,在那个年代填饱肚子都很困难,所以很少有人会将玉米做成爆米花。吃上爆米花,那时极为奢侈。想到这儿,外婆总会露出笑容,一口泛黄的牙齿记录了当时外婆苦难的生活。

  身为50后的外婆至今还回味着当年偶尔可以吃到爆米花的快乐与幸福。

  “砰”的一声,玉米爆开了。“每人都有份咯!”中年师傅解开爆米花机后长长口袋上的绳子,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小小的.女孩就忙不迭地拎着口袋冲上前去,每次总要买上一“炒”,等不及都装进口袋,就抓起一大把往嘴里一捂。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向我讲述她小时候买爆米花、吃爆米花的情形。妈妈的童年刚好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的开始飞速发展,这濒临黄河的港城大丰也焕然一新。爆米花,成了当时人们最好的零食,大街小巷中不乏炒制爆米花的师傅和徒弟,就算是身在偏远农村的母亲也能时常尝到美味的爆米花,村中许多调皮的男孩还向老师傅讨要手艺,想要长大后靠卖爆米花赚钱。

  身为70后的母亲每当想起吃爆米花的经历都会情不自禁地咽起了口水,但那早已成为了舌尖上的记忆。

  “买爆米花咯,香喷喷的爆米花!”循着声音,我和母亲来到了路边,一位老人正坐在炉旁。眼前的这位老人约摸六十几岁,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关注着眼前的炉火,右手有节奏地摇着火炉,左手用风扇轻轻扇着炉火,在他的眼中仿佛只有那燃烧的火焰。在他的摇动下,炉中的玉米粒奏出了富有节奏感的旋律。一滴又一滴的汗珠从他的面颊旁滑落。五分钟后,爷爷用了一只大布袋套在了炉子上,伴随着“砰”的一声,爆米花出炉了,一阵香气扑鼻。爷爷告诉我,现在人都爱吃那些不健康的零食,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做爆米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门手艺可能会失传。

  身为00后的我们不再在意这没有零食好吃的爆米花了。

  多少年后,我可能再也不能吃到这香喷喷的爆米花了,这一切可能只成了舌尖上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9

  农村的傍晚是城市所不能及的,大片大片的云朵浸透了太阳迸溅出的金红的酱汁,悠悠地在宛如靛青蓝瓷碗的天空中飘荡。没有高大楼房遮挡住视线,低低矮矮的小瓦房聚在一起,三两家的炊烟在空中飘游

  嘻嘻,追不到我吧!哼,哪里逃?村庄里的孩子们是闲不住的,成日里玩闹,最终弄得一身泥巴,饭也来不及吃就跃入了梦乡也是常有的。哟!小子们慢着点!村中的吴二爷是我们心中的大款,他的口袋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零食,有酸酸甜甜的.水果糖,有一种玉米香气的玉米软糖,有能嚼好长时间的泡泡糖,还有黏牙的大白兔和月牙糖。吴爷爷!唉!乖小子们,吃块糖。谢谢爷爷。糖放进嘴里,舌尖上便化出一种直达心底的甜,随后孩子们又开始了奔跑。

  小文子!经过一户人家时,当家的妇女走了出来,口中喊着一个孩子的名字,队中后面就跑出一个一身泥的泥娃娃。你望你,又玩这么野,饿了没?王婶一边擦着孩子的脸一边问,饿了就拿几个玉米,娘刚煮好的,顺便带给小朋友们几个,别抠,知道没?孩子拿了玉米转身就奔来,递给我们,你一个,我一个。玉米的香气散到鼻腔里,让我们嘴馋不已,随即把糖嚼碎,一股脑儿咽下,开始坐在田埂上啃玉米,玉米一口咬在嘴里,便在舌尖上散成了一股直达心底的香,跟着我们一起奔跑

  这么晚了,还玩着呐?满头银丝的李奶奶笑着招呼我们:进来吃点东西吧。我们吃了糖和玉米了!那玩意是零嘴怎么能当饱,进来吃点饭。李奶奶的饭菜并不丰盛,只是基础的两菜一汤,但不知是饿得狠了还是怎地,吃起来格外香甜,孩子们你争我抢地吃了起来。奶奶我们走了!吃完饭我们和李奶奶告别。嗯,记得吃饭是打紧的,正长个子呢,饿了就来奶奶这吃。好!我们一直跑啊跑,饭菜的酸、甜,融在一起,在舌尖上荡漾开来。

  在夕阳的余晖下,金光打在村庄里,孩子们纷纷挥手告别。到了家里,点数今天的大礼包。呀,真是品种繁多:一堆糖、苹果片、甜糕、脆藕、鸡蛋吃饭了啊!父母在外面喊了,玩闹了一天已经疲惫的我们就会喊:不饿!小兔崽子,又吃人家东西了!明天给我带一袋炒米棒头去和别人分分,知道没?别光吃人家东西!

  时至今日,白驹过隙,记忆中人们的身影已逐渐模糊,舌尖上的味道也慢慢散去,但是一种特殊的味道却萦绕在心头未曾消失,它历久弥香,这种味道便是:友善!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0

  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事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什么美味佳肴,山珍海味,饕餮大餐。但是在我心里,却有一种记忆永久地回绕在我的舌尖,那就是奶奶在年夜饭时包的饺子。 每逢年夜饭,我们一家人都会去奶奶家吃年夜饭,而奶奶包的饺子是我们家年夜饭的重头戏。奶奶的饺子堪称一绝,首先是颜色的绝,奶奶包的饺子是五颜六色的,红的、紫的、黄的、绿的,还有黑的'呢!做这种彩色饺子工序可不一般,先要用榨汁机榨出红色的番茄汁 ,绿色的芹菜汁,紫色的甘蓝汁和黑色的墨鱼汁呢!然后再分别用这些汁和面,就做出不同颜色的饺子皮了。记得我问奶奶:“这样做的饺子皮多麻烦啊!”奶奶只是笑笑不说话,在一旁的爸爸说:“奶奶不嫌麻烦,是想让咱们吃的高兴啊!”的确是的,当一个个颜色各异的小饺子摆在盘子里的时候,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呢!奶奶的饺子不光颜色好看,样子也是形态各异呢!有的像小元宝,有的像小月牙,有的像小莲花,真好似一件件手工艺品。要说最绝的,还是饺子的味道,每一种颜色的饺子都有不同的味道:番茄的鲜酸,芹菜的青脆,鸡蛋的香软,墨鱼的嫩滑,让吃的人根本停不下来。

  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每年大年三十,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全家老小围在一起,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天,一边和面擀皮,包饺子,我们家也不例外,每逢奶奶包饺子的时候,我和表姐一定会来“帮忙”,与其说是帮忙,不如说是捣乱,我们偎在奶奶跟前,你往我脸上吹一口面,我在你脖子里抹一片白,闹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奶奶也绝不会责骂我们,只是边包饺子边看着我们姐俩乐。当然,我们也会正经干活,结果却是把奶奶的元宝饺子变成了“小馅饼”,可姑姑却在一边说:“这姐俩做的是太阳花啊!”望着这名字好听模样实在古怪的“太阳花”,我们一家人又笑成了一团。

  终于到了吃饺子的时刻了,当奶奶把一盘冒着热气的五彩莲花饺子端上桌时,大家更是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筷子,我也赶紧夹了一个放在盘子里,趁热放进嘴里,顿时,水饺馅里的汤汁涌上了我的舌尖,啊!好醇,好润,好香,我沉浸在美味的世界里了,闭着眼,陶醉地说了句:“啊!美味极了!”这一下又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吃过无数次水饺,但是留在舌尖上的记忆却永远是年夜饭上的那顿水饺,想想也许是它让我想起一家人的欢笑,想起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情吧!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1

  又是一年汤圆香,各色的汤圆充斥着商场的冰柜。我在其中漫无目的的寻找,又带着遗憾离开。我只是想找回过去记忆中的味道……

  每到元宵节,我和母亲都会去上海看望太姥姥。她见我来,立即放下手中的事,跑去厨房为我们包汤圆。

  太姥姥把之前磨好的黑洋酥拿出来,团成一个个“黑珍珠”,又团了几个稍小的,单独放在一只小碗里。她又拿出自己亲自磨的面粉,和成如果冻一般的糯米面团。我就像太姥姥的小尾巴,随她进进出出,心里美滋滋的。

  一切就绪,太姥姥终于坐下来。她先从糯米团上揪下一小块来,做成碗的样子。再将黑洋酥团紧贴着“碗”边放进去,然后一点点把汤圆封口。如果黒洋酥在放的时候没有贴紧“碗”,让调皮的空气进去,在煮的时候,它们就会撑破皮,让黑洋酥跑进水里。这一切看似并不繁琐,却需要细致入微。在太姥姥做起来,就游刃有余。

  我总是坐在她身边,如痴如醉的看着。她的嘴角微微上扬,专注的做着这些工作。在点点光晕下,她的双眼闪着点点光芒,仿佛想要看透一切。

  一颗颗汤圆倒进了沸腾的水,在水中翻滚……我来不及等它冷却,就咬上一口,里面的黑洋酥先流了出来,便觉得口舌生津,唇齿飘香。待汤圆端上了桌,我才发现我吃的,是太姥姥为我特制的小汤圆,她又用剩下的`面团做成了小巧玲珑的圆子。煮好后倒进米酒,撒上些许桂花,阵阵诱人的香味弥漫这间小小的屋子。

  那是我吃过最好的汤圆,那芝麻的清香盘据在我记忆的深处,真愿时光永远等着在那一刻……

  太姥姥日渐苍老,如今已是年近一百的老人,我们不忍心让她操劳。再加上,我的课业负担也逐渐加重,能去看望她的时间也寥寥无几。她却总是打电话来,叫我们多去看看,还要为我们包汤圆……

  想到这,心里不免有些酸酸的。我走出超市,迎面一阵熟悉的味道传来,我寻着这香气找去,一位老奶奶正推着小车卖汤圆,背影像极了太姥姥。我急忙买了一碗,迫不及待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失去了过去的温情。每到这个时候,每一颗汤圆,都会激起那段回忆,刺痛着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2

  总会在闻起一些熟悉的味道后,唤醒沉睡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那些久违的画面,心中总是难忘那些甜甜暖暖香香的味道。

  记忆中,那舌尖总是甜的。

  小时候,过年时去给左邻右舍拜年,两个口袋被塞得鼓鼓的,里面全是糖。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大家总是你把糖分给我,我把糖分给你。那时候总觉得别人的糖比自己的甜,总想去尝一尝。有时候,还会从储蓄罐里掏出几个硬币,跑到一个对于小孩子来说有点远的商店买糖吃,嘴中的甜似乎驱走了双腿的劳累。吃完的糖纸一般都不会扔掉,我会把把它们一张张铺平,收集在一个盒子里,心中满是欢喜。走在街上,我总是缠着大人给我买各种造型的糖人,那汤勺舀起的金灿灿的糖汁,或浓或薄地流淌在暖阳中,放在舌尖上,那甜而不腻的味道,至今我还记得,记得那有童年的味道。

  记忆中,那舌尖是暖的。

  温暖的春风拂过时,我和外婆会一起去村外挖荠菜。喜欢和外婆一起包荠菜饺子,虽然我包的饺子千姿百态,引发大家的一阵哄笑,但我还是十分开心的。咬一口外婆包的饺子,心里暖暖的,如春风拂面而过,如暖阳相照。吃过外婆包的饺子,喝过清香的`荠菜饺子汤,闭上眼睛便是怎么也忘不掉,忘不掉那春天的味道了。

  在记忆中,那舌尖是香的。

  当金黄色的落叶缓缓地落下,脚下是软软的枯叶,微凉的秋风吹动着奶奶的发梢。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奶奶会煮玉米给我吃,因为她知道我最喜欢她做的玉米。她煮的玉米,总有颊齿以外嚼之不尽的清香。我总是拿着刚刚出锅的颗粒丰满的玉米,就要咬上一口,当然,那滚烫的玉米把我的舌头都烫麻了。奶奶在一旁看着我,不停地笑着。但我仍能感到一阵香浓浓的,一股甜滋滋的味道涌入心田,一股清香直碰鼻尖。秋天的舌尖不仅饱尝玉米的清香,还会遇到柿子的香甜。忘不了奶奶在门前种的柿子树,丰收时,那红红的柿子宛如一个个小灯笼,惹人喜爱。摘一个尝一尝,软软的,香香的,甜甜的,那是秋天的味道。

  事隔经年,每次忆起舌尖的味道,嘴角总是扬起一抹微微的笑。那儿时甜滋滋的糖,暖暖的饺子和香甜甜的玉米柿子,让我思念到如今。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3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种味道我一直无法忘记,就是榴莲那独具特色的招牌果香。

  记得那是在前几年的一个暑假,妈妈每天下班都要往回买一些水果。有一次,妈妈从外面拎回来一个浑身是刺儿、面目狰狞的一个大家伙,一进门就兴冲冲的对我说:宝贝儿,快过来看看我今天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水果?说着把那个大家伙递到我的面前,我望着它,心想:这哪儿是水果啊,分明就是一个黄色的大刺猬!实在和好吃沾不上边儿。妈妈见我一脸的鄙夷,笑着说:这是榴莲,以前你太小,一直没买给你吃,它营养价值很高的。

  啊?!原来这就是榴莲!我暗道,心中猛然想起以前同学们哭诉他们吃榴莲的经历,想起他们描述的那种臭脚丫子味儿的臭气,连忙往后退了几步,摆手说:不,不,我还是不吃了,我怕吃了后,和你说话时把你熏倒了,我顺嘴找了个荒唐的理由。

  没事儿,哪有那么严重,我现在就去剥开给你尝尝。妈妈依旧不死心,边说边往厨房走。我不敢靠近,远远的`看着妈妈把刺猬壳里的果肉一瓣一瓣地取出来,摆在果盘里。隔着厨房门,都有些味道飘了出来,我轻轻闻了下,果然是一种很难描述的味道,吓得我又跑开了几步,更加坚定了誓死不吃的决心。见妈妈快剥完了,我朝厨房喊了声:反正我绝对不吃!,就一溜烟儿的跑回了房间。我躲在房间里看了一会儿书,妈妈一直也没有叫我,心想:一定是妈妈见我如此坚决,已经放弃了。

  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妈妈笑吟吟的拿着一颗雪糕过来,看,妈妈差点儿忘了,刚才我还给你买了香蕉味的雪糕呢。这大热天的,雪糕是我的最爱,我从妈妈手里接过来,直接就咬了一大口。随即,一股臭味儿伴着凉气一并入口,我被臭气熏得恨不得马上去刷牙漱口。我怀疑地看着手里的雪糕,心里想:呃,这香蕉雪糕变质了?这时,嘴里那股臭味儿也散去了,反而变成一种绵软香甜的味道,伴着冰冰的凉气,竟然没那么难吃了。嗯,这个香蕉被做成雪糕时可能还没熟透吧!我心里想道,紧接着把整颗都吃了下去。妈妈在旁边刚开始是抿着嘴笑,看我快吃完了,变成了哈哈大笑,捂着肚子对我说:我的小傻瓜,你吃的这就是榴莲啊,我放冰箱里冻了下就变成雪糕了,怎么样?好吃吧!多吃点儿,对身体好的!妈妈可真是狡猾,利用我爱吃雪糕的弱点,骗我吃下了那么吓人的榴莲。

  虽然至今,我依旧不喜欢榴莲的味道,但那个夏天,那段回忆,却像一块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我记忆的沙滩上,在我每每闻到榴莲的味道时,那幸福的一幕幕又会浮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