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作文

时间:2024-02-17 13:11: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的年味作文15篇[推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年味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年味作文15篇[推荐]

家乡的年味作文1

  独特的潮汕文化,赋予了普宁非凡的人文魅力,造就了普宁独特的风俗风情。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物产丰富的普宁是我的家乡。过年时,不论你身在何处,都要回去与家人团聚。

  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新年的喜庆。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等,见证了新年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按老家的规矩,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了。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大人们总会备上大量的祭神物品(鸡鸭鱼肉、大米、饮料、香、等),因为过节时商铺都不开门(除饭店外),都回家过年了。家中都会摆上“摇钱树”,寓意财源滚滚。

  往年过年,少不了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似麦浪滚滚,有的好比金雨阵阵,有的仿佛银花朵朵,有的恰似红燕飞舞,有的宛如孔雀开屏。受阴霾天气的影响,今年过了个无烟(花)新年。虽是少了烟花的伴奏,但笑声足以弥补。

  正月初一时,爸爸带着我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拜年不仅带礼物,还必须带上潮汕柑去。因柑比桔大,所以叫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妈妈则留在家中接待客人,我们小孩等客人来,拿到红包,也就是得到祝愿后,也出去玩了,大多数的孩子放风筝去了,寓意放飞梦想和希望。

  这天晚上人群必经的路线一定是人山人海,当走到迎春桥时,桥头和桥尾的两对小石头狮子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据老人们说只要摸到石狮的任一部分,就能在新的一年里实现相应的愿望。

  普宁的新年往往是热闹繁华的。祝愿自己在新的一年中做到四样:接纳、耐心、豁达、爱。

家乡的年味作文2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平日里安静地出奇的小镇,在今天,却“活”了起来,洋溢着年的味道。

  镇子里,小巷里源源不断地传来爆竹声,使我想到了王安石的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看着隔壁的小朋友们手里放着烟花,不禁羡慕起来。我对正在吃年饭的大人们急切地喊着:“放烟花吧!隔壁的人都开始放了。”“急什么?饭都还没吃完。”奶奶在饭桌上嚷嚷着。

  终于到了放烟花的时候,哥哥们带着我来到门前的空地上,因为这儿宽敞,又没有易燃物品,由于我胆子小,所以只有看的份儿。哥哥们点燃了一只拿在手里的冲天炮,“吁……砰”随着一声声巨响,烟花在空中绽放了,好似一朵朵鲜花,那绽放开来的`小火花向四周飞去,不一会儿,便在半空中消失了。

  随及他们又点燃了一个外形像极了圣诞帽似的烟花,烟火从帽子的顶端射出,像鲸喷出的水柱一般。烟火的颜色变化多端,时而是天空的蓝,时而是云朵的白;时而是树叶的绿;时而是西瓜的红。我和哥哥们玩得不亦乐忽,于是我作了个大胆的决定,想亲自放一次爆竹,感受一下过年的快乐。

  哥哥们挑了一个圆柱状的爆竹给我,开始,我也以为是个不会爆的烟花,但我却被耍了。我把它稳稳地放在平地上,打算用火柴点燃之后就跑开,但我迟迟不敢下手,怕它的火花烧着我的手。眼看火柴快燃尽了,便鼓起勇气用火柴点着了爆竹,看着爆竹一点点冒烟,我便赶快撤离。只听见“嘭”的一声,爆竹炸了。我的心被吓得急速跳动着,哥哥们却在一旁得意的笑着,我又气又好笑,气的是他们故意耍我,好笑是为自己的举动好笑。

  那一晚,院子里飘着爆竹的硝烟,烟中是一群放爆竹的孩子,正因为我们,家里才有了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作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狗年来了,大街小巷上张灯结彩,充满着过年的气氛。我也正在一一品味我家的年味。

  除夕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我们家也不例外。家里已经打扫得干干静静,收拾得整整齐齐,再贴上窗花和福字,感觉年味越来越浓了。代表团圆的年夜饭我们是在家里吃的。大家都举起酒杯,祝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祝长辈们身体健康,祝我学业有成。享受完丰盛的年夜饭后,我们便开始看春晚。春晚的节目真是丰富多彩,有相声,有小品,有歌舞,有武术……我们看得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

  特别的大年初一

  我们在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吃完了代表团圆的汤圆后,我们就去爷爷奶奶家拜年。一进门,我就送上了我的祝福,祝他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爷爷奶奶高兴地给了我一个大红包。知道吗?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也是我的阳历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在初一这个大好日子里,大家为我点上蜡烛,齐唱生日歌,我感觉很幸福。这真是一个难忘的生日!

  下乡拜年

  初二,我们去海门看望已经97岁高龄的曾祖母。一到那边,我发现好多亲戚朋友都已经到了,大家一起向曾祖母拜年,祝她身体健康,曾祖母高兴极了。在乡下过年可和城里不一样,城里很多地方都不允许放烟花爆竹,但在乡下,可以尽情地放。考虑安全,大人们给我们小朋友放的.的那种一扔就响的小炮。一开始,我也是战战兢兢,不过到后来,我就可以大胆地扔出去了,甚至还敢去踩没响的小炮。听着一声一声的炮响,我觉得这才是过年的气氛。

  这就是我家的年味,有美食,有祝福,有欢笑……而且,我家的年味还伴随着我的生日,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年啊!

家乡的年味作文4

  我随父母离家进城快十年了,今年回家乡过年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大年三十早上,爸爸正在贴春联。农村的春联大部分是村里人写的,闻着一股墨香味,对联的内容有的随口即兴传创作的,现在城里的春联,多是印刷厂成批印出来的,贴在门上,虽也好看,却总觉得少了点年味,而且千篇一律,没有特点。上午,我、爸爸、爷爷全家一起去祭祖,走过泥泞的田埂,我们终于到了,我们一起为祖先烧钱、磕头,爸爸对我说:“儿子,以后你不论到了哪里,你都一定要每年回来祭祖。”我不太明白爸爸的话,但我觉得爸爸想让我不论怎么出人头地,都不能忘了祖先,忘了自己的根。

  晚上,我看见厨房有好多菜,我便问奶奶:“奶奶,你为什么要做那么多菜?吃几天也吃不完呀?”奶奶笑道:“因为有一个习俗,在大年初一到初三都不能用刀,只有三十晚上把所以菜烧好,而且放的炮竹,还有家里的卫生必须过了初三送完年才能打扫出去。”我点了点头,不一会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弥漫在各家各户,家乡的年味真独特。还有我更喜欢的是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左邻右舍的娃娃,手里拿着二踢脚、麻雷子、摔炮、拉炮,变着花样放,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说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

  原来,父母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其实,城里也不是没有年味。那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收到的成堆贺卡,打爆的拜年电话,成千上万条的拜年短信,五花八门的电子邮件,酒店里丰盛的年夜饭,还有满大街的红男绿女,不都是年味吗?可是我魂萦梦绕,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5

  春节,是一年之首,我们也把它称之为过年。春节还有许多其它的名字,比如新春、新岁、新年、岁旦、年禧、大年等、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的活动,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民俗,不一样的食物,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浓郁的地区特色,但同样都是热闹喜庆,我的老家在温州,那里的春节习俗和特别,想知道在我的老家是如何过春节的吗?快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盼呀盼,终于盼来了春节,我去了心心念念温州的奶奶家。每次回老家去过春节都会变得格外忙碌,尤其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大家都会忙着做年夜饭、掸新、贴春联、挂大红灯笼……掸新的意思是大扫除的意思,而年夜饭当然是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啦,在温州地区年夜饭也称分岁酒,吃年夜饭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幸福福,老家的年夜饭有许多美食都是我特别喜欢的,其中最具家乡特色几道菜的便是温州鱼饼、酱油肉、鳗鱼鲞、血蛤、鸭舌和虾干了,而且每道菜都有吉祥的寓意,温州鱼饼代表“黄金白玉”,因为鱼饼内白外黄。酱油肉则寓意着"红红火火",虾干是“有头有尾”的意思,表达了在岁末年初,干活要干脆,做事要认真努力,这些美食不但有这些好寓意,味道也很好,光是听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大年三十晚上满满的一桌子温州美食,爸爸还特地炒了一盘年糕,每年年夜饭的必备菜肴,意思是年年高。

  今年我还去参加了老家一个叔叔的婚礼哩,这里的婚礼也有许多特殊的温州习俗哦,最特别的是要吃两顿喜宴,新娘子要嫁到新郎这里来,提前一天的起门酒上要给新郎的亲戚们敬茶,来熟悉新郎的.亲戚们,这顿喜宴招待的都是近亲,我可也是新郎的一个小亲戚呢,也是第一次参加一场吃两顿喜宴的婚礼。

  虽然这么多有意思的习俗,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年三十发压岁钱,谁让我是个小财迷呢?

家乡的年味作文6

  喝完腊八节的那碗腊八粥,就进入春节了。

  腊月二十,大人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年货,就可以开始做米泡糖了。

  米泡糖又叫切白糖,有俗谚曰:“切白糖,担白糖,娘想囡来囡想娘。白糖切好好过年,份份人家福寿长。”米泡糖代表了亲情、平安、长寿。

  秋天收好的糯米稻谷在腊月初就已经被蒸好,晾干。待到二十,有些店铺已经关了门,平时安静的小巷已经热闹起来的时候,便可以用细小的沙石炒晾干的糯米稻谷了。浓浓的米香引来了我们一群嘴馋的孩子,在大炒锅边来回溜达。“奶奶,米泡糖什么时候才能做好?”“你急什么呀,这才刚刚开始,大概还要个三四天吧!”奶奶笑着回答。看着那扁扁的米渐渐变成了一颗颗白胖子,我早已经心急如焚。

  “米泡”做好后便是“切白糖”,爷爷花很多的时间熬麦芽糖,熬成满意的粘稠状,然后在一个专用的'木桶里倒进米泡、事先炒香的花生米、芝麻,再加上些油炸的地瓜干丝,把熬好的麦芽糖倒进去使劲搅拌均匀,倒到一个木头框框的模子,用一个滚子压紧,压实,慢慢等待,冷却。一般这个时候,我们孩子们已经开始着急的不行了,围着切白糖的台子,香香甜甜,满嘴酥脆的米泡糖实在是诱人。每次切白糖,爷爷都会把一圈的边角切下来废弃,而这些“边角料”就是我们孩子们围着期待的最好奖赏。刚刚切好的糖,温温的,松脆松脆的,这就是我们年年期待的美味。

  爷爷把糖切成一小条一小条,分成一块块,一框切好,全家人便围成一桌,用花花绿绿的糖纸,把米泡糖包好。奶奶这个时候会和很耐心的教我们,怎么样包的平整,美观。“今年的米泡糖很香,很脆,切的平平整整,来年是个好运年!”奶奶满怀欢喜的对我们说,“嗯,我们新年考个好成绩!”我满足的望着奶奶。

  是啊,家乡的米泡糖,年年寄托了奶奶对我们祝福和期待,新的一年,又是红红火火的一年。

家乡的年味作文7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自己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自己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8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齐。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但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儿。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但是,今年的除夕夜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这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大家一齐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儿。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齐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完美的未来。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了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下午,大家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了麻将。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大家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了浓重的年味儿。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下楼去放鞭炮,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儿。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信息,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能够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依然能够感觉到过年的“年味儿”,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家乡的年味作文9

  过年回乡,去体验独特的年味,体验乡里人的热情洒脱。

  清晨,与爷爷一起,开车到乡下扫墓。过年扫墓,是我们那里必须要做的事情,所有人喜气洋洋,就更不能忘了祖先,谁家墓前糟乱,谁就没了脸面,可要被别人笑话。我们当然要紧跟传统,翻山越岭,从城里来到乡下扫墓。

  一路上,爷爷不断地和我讲述从前的年味,我在一边默默地听着。偶然望下窗外,许多人家都围坐在院子里,吃着果子,话着家常。院子很特别,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就这样完全开放,仿佛从未担心偷窃,因为纯真,所以无忧,因为真诚,所以信任,仔细一想,这样真好。

  许久,到达了熟悉的地方,碰上邻居熟人,爷爷赶紧打开窗户,一个劲地招手,大声地、热情地说道:“过个热闹年啊。”邻里之间相对一笑,互相祝福,热情问好,满满的年味。

  到了墓前,爷爷一丝不苟地清扫墓地,上好香火,烧好纸钱,忙活好久,看到那变得整齐有序,才肯放下心来,直到这时才注意旁边景象: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整齐划一,每个墓地都秩序井然,与山中景色融为一体,凸显出满满地对祖先的尊敬与感激,有种饮水思源的感觉,更是一道浓厚的年味。

  扫墓完成,就要回去了,可是,乡下年味,热情好客。爷爷被那邻居,邀请到了院子里,摆好了果子:哈密瓜、板栗、橘子……满满一大桌,丰盛,显得那么大方,可一大桌就我爷爷和主人,怎么好意思呢?过一会儿,我才发现,完全不必担心。经过的熟人,都会被主人邀请来,乡里人也直爽,都坐在了一起,主人也笑盈盈地迎接,院子里热闹极了,到处是欢声笑语,那么轻松自然,这在城市看不到的`。这也是乡里人的年味,独特的,热闹的年味。

  年味,人所营造,人所感受,体会的,也是一乡风土人情。

家乡的年味作文10

  对于我来说,自家门口挂着的大红灯笼就是一份特别的年味,看着在夜幕下闪闪发亮的灯笼,脑海里不时会浮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年夜饭的场景。

  年味在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中,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男女老少。跟着妈妈走进菜市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卖菜的大婶,买菜的阿姨……每个人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之情。就连花鸟鱼市场也随着热闹起来,各式各样的叫喊声充斥了整个卖场,“老板,这只金鱼可真漂亮!”“大妈,来一棵发财树吧,祝你们财源滚滚!”“老板,真是谢谢了,祝你们生意兴隆!”祝福声,笑语声,不绝于耳,可真热闹啊!一个个顾客走过,他们脸上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

  浓浓的年味,更在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里,热气腾腾里面透露出丝丝团圆的气息。大人们包着饺子,小孩们当然也不能闲着,帮大人放饺子、擀饺子皮……甚至玩起了“面粉大战”,趁别人一不注意,就把面粉抹在别人的脸上,被抹的人自然就成了京剧演员喽!……等大人们包完饺子,我们的脸上白花花的,可心里却是暖暖的。

  年味还藏在美味的'佳肴中与热闹的爆竹声中,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在爆竹声中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在老家,小孩子要到十二点才能睡觉,老人们把这种习俗叫做“守岁”。年味在大红灯笼中忽隐忽现,年味就在这夜幕中,逐渐浓厚。家乡的年味是人山人海的市场,热气腾腾的饺子,可口美味的佳肴,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是回家过年的人们脸上的喜悦与互相传递的美好祝福……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家乡永远永远不可替代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11

  年味是什么?不是街边高挂的大红灯笼,不是除夕时慢地震天的炮竹,也不是大家翘首以盼的春晚,更不是那琳琅满目的年夜饭。在我们家乡啊,年味当属浩浩荡荡的锣鼓为先。

  锣鼓,潮州锣鼓,是我们家乡年年必有的习俗传统。一到过年,锣鼓一定是我们这儿最大的看头。从大早上,在睡梦中,你就能听到锣鼓的乐曲传来,隐隐约约。虽然叫做锣鼓,但并不是顾名思义,不只有两种乐器,这条长长的队伍也并不是只有乐器。

  当那乐曲声由远及近时,你就可以看到那浩浩荡荡的队伍:只见领头的摇头晃脑的吹着喇叭,身后跟着抬“老爷”的人,然后是吹长笛的,后面是敲锣打鼓的,然后是一连串抬着锦旗的`。。。。。。。锣鼓走街串巷,会经过每户家门前,我们潮州是要在家门口挂一串长长的大红鞭炮,然后锣鼓在你家门前经过时,就要点燃,响得噼里啪啦的,每次我都躲在门后,但还是会震的我耳朵生疼。我外婆的家门旁有两条路,所以需要放两次,每次都会有很多人来我奶奶家观看。我们还会从“老爷”象旁边插着的枝叶折下一小节,放在自己身上,以此来保佑身体健康,平安顺利。这节树枝至今还在我外套的口袋里。

  其次,在我们家乡,年味还是亲朋好友的“串饭”。所谓“串饭”就是从开始过年亲戚朋友会轮着一天一家做饭,所有人都会去他家吃,今天去你家吃,明天去他家吃,后天来我家吃,这也是我们潮州的习俗。每一家的主人都会百倍热情的欢迎你的到来,不同的菜色,不同的亲戚,相同的是那一颗真诚的心。

  在民里坊间,总是流传着一句话:大家都是“胶己人”。

家乡的年味作文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元日我们怕是再熟悉不过了,这首诗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万物更新的动人场景。这就是我们眼中的春节,放炮,贴对联,吃团圆饭……

  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都会回家吃饭,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在一起,故叫团圆饭。当天晚上大多有鱼,而且鱼还不能吃完,因为让“年年有余”全国各地都很讲究这个,这个当天晚上,按老规矩每个人都应跨年守岁,但因为现在年轻人太累,无暇可用,别只好破坏了规矩早早睡觉。

  过年一般离不开腊肉和香肠,早在一个月前外婆便开始串香肠,有麻辣,广外,藤椒味的,真叫人垂涎三尺。在年三十晚上,吃着那一片片美味的`香肠,便会想起孤独的外公来,这一片片香肠都是外公在家独自烟熏而成,吃一口,慢慢品尝,充满了童年岁月木柴的清香。

  初一早上天才拂晓,外婆已经开始搓汤圆,让全家人起床洗漱后来一碗热乎乎的汤圆。咬一口。芝麻馅先流了出来,软绵绵,甜滋滋,真乃人间绝味,吃了汤圆便意味着整年圆满。

  从初一便开始了漫长的走亲戚活动,初一这家,初二那家,初三又另一家,兄弟姐妹们一年难得一聚,打牌的打牌,喝酒的喝酒,一片祥和,到了最后,该发压岁钱了。每年过年没什么盼头,就盼这些钱,用我妈的话就是“你们肥了,我们瘦了。”

  等亲戚走完了,离开学也没几天了,一个人,一支笔,一堆作业,一盏台灯,一个奇迹。挑灯夜读什么的,绝对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在十五左右,我们这里按照惯例,有一个唱花灯表演,就是请几个人来家里唱戏,祝福自己家再来年里财源滚滚。虽说在我们这里没有灯会,但庙会还值得一逛,市集上有各种彩泥雕塑,纸质灯笼,小鸡小鸭等,也可称琳琅满目,基本每个人逛完都是大包小包。

  又是一年好时节,今年在学习上也要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新学期,新目标,新未来,在灯火通明中,目送戌狗的渐行渐远,在亥猪,我们都是新时代的追梦人。

家乡的年味作文13

  今天,我吃到了平时吃不到的特别有“年味儿”的饺子,我想:20xx年我们一 家人 一定会特别好运,特别有 收获 。 门外,吹来寒冷刺骨的冬风,世间万物都已早。

  农历年的年尾是忙碌的,也是喜庆的。家家户户做好年糕、晒好腊肉,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从农历二十七开始,鞭炮声从零星的一声声到密集的一阵阵,新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转眼已是除夕,身边的年味也越来越重了。

  还是凌晨四点的时候,我就已经被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惊醒,望着仍漆黑一片的窗外,我突然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年的气息。

  天空刚露出鱼肚白,村子里就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忙着贴窗花,挂春联,爸爸踩着凳子,手里拿着刷了糨糊的春联小心翼翼地对着墙壁比划,下面的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喊着“歪了歪了”“往左些”“再过去点”“对!就是这儿!”边上早有妈妈将精美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还挂上了灯笼,家中一下增色不少。

  看大街上,真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商人小贩们早早地摆出了摊子,贩卖各种年货,吃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人们踩着一地的鞭炮屑,来赶这一年一度的热闹。早有贪吃贪玩的孩子来到琳琅满目的摊前,央求着要买。这天早上,各种各样的舞龙舞狮队也会敲着锣鼓,浩浩荡荡地来到各家店门口,说一些吉祥话,讨个好彩头。真是热闹极了。

  家里,爷爷领着儿孙在祭祖,希望能够保佑来年一家人平平安安,大吉大利;厨房里,能干的妇女们各显神通,要将自己的拿手好菜捧上餐桌;屋外,顽皮的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乐不可支,那清脆的笑声荡漾在空中,连空气里都洋溢着浓浓的、甜蜜的年味。

  这忙碌的一天,这忙碌的一年都即将成为美好的回忆,等待我们的将是崭新的明天!

家乡的年味作文14

  我总是在想,什么是年味?它到底是一样东西,还是一种感情?

  带着疑惑,我便踏上了寻找答案的路。我曾问过大人,也曾上网查找,但终无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我的老家——庐陵,找到了答案。

  老家有一道菜叫粉蒸肉,它是庐陵人的最爱。今年回家过年,外婆也为我做了这一道菜。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回老家,这是桌上最常见的的一道菜。但随着时间像潮水般泻去,回老家的次数少了,吃到粉蒸肉的次数也少了,渐渐地,它像一道光,消失在了我的记忆里。

  广州,一个大城市,虽说每年过年都有大鱼大肉,但少了那种和家人团圆,吃到家人做的菜的感觉,总觉得这和“年”又差了些什么。

  今年,为了寻找我的答案,我回到了老家。这次外婆在为我做粉蒸肉时,少放了一些猪肉,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辅菜,例如:豆角干、梅菜干、南瓜等。外婆将他们铺在肉的下面,一来让它看上去是满满一碗,二来即便我们没有吃到肉,但能吃到带着肉香的辅菜,也是一种享受。看着外婆皱的`像纸的手和脸,我的眼眶湿润了……

  在那满满一碗粉蒸肉端上后,香气瞬间灌满了整个房间,吸一口气,人间美食好似尝了个遍。用筷子扎一扎,再拨开那一层金色的蒸肉粉,露出那嫩得流油的肉,轻轻地夹起一块,含在口里,让它慢慢融在嘴里,我尝到了爱的甜味和外婆对我的用心的咸味。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里,不管是什么时间,口水都会飞流直下三千尺。豆角干脆脆的,梅菜干酸酸的,南瓜粉粉的,全都披着一件金色的外套。这是“色香味俱全”啊!

  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五香味浓郁。浸在粉蒸肉的香味中,我找到了我的答案:“年味”既不是一种东西,也不是一种情感。其实是一种陪伴,外婆身体不行,我不知道我还剩多少时间去陪外婆,她为我付出了了太多,我现在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陪伴、陪伴……

  在粉蒸肉的香气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时候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了。

家乡的年味作文15

  春风拂面,那浓浓年味飘散各地,这新年到来,感人心,而那个美丽的家乡也迎接了年的到来……

  过年的期待把我们带回了家乡,我们经过一座座似曾相识的楼屋,脑里回想着苍旧的过去,而年却会悄悄抹走那凄凉往事,送来那新气象!踏进老家的我们不禁感慨着:“啊!家真好!”年迈的外公也乐呵着,大家汇聚在一起,迎接这新年的欢喜!门前鞭炮响起,“噼里啪啦”的炮声激起了人们的欢心,红联福字重装门边,尘埃一去,光彩展现!新的面貌再次重现!

  临近傍晚,大家聚在客厅互相说笑着,迎接几位姨叔的厨师手艺,看那外婆也默默在天上笑了,小孩嬉戏的'娱乐,大人谈笑的喜悦,晚辈心中也欣喜万分!餐桌上的菜肴香味扑鼻,喷热的米饭端在大家面前,餐就这样开始了!长辈的尊敬,晚辈的固执,孩儿的馋嘴,都在餐桌上尽显眼底。大家互相吃着:长辈给晚辈夹,晚辈给孩儿夹,孩儿懂事给大家夹。这番情景绽放在我眼中,享受着快乐的我也真正感受到了年的味道,是多么可贵,家乡之中依旧有那份纯粹不变的爱!

  春晚开始不久,手机都不由自主的被拿出来,只听微信提示信息声不绝于耳,红包发个不停,大家都迅速点击,QQ的免费红包也在接二连三的刷出去,支付宝的扫“福”送礼也一刻不停……科技时代的世界,已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软件成为了必备品,大家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乐趣,感受着新世纪不同的过年方式,心中好事那么满足!家乡的年味变了,变得那么特殊了,传统的年味与新世纪的年味完美拼合,成为了堪居最牛的方式!

  我沉浸在过年的乐趣之中,家乡的年味已不再是曾经,而是崭新的另一种年味,这种年味是人们自己的创新,而未来的年味也将更加灿烂,辉煌!

  家乡依旧是家乡,而那家乡中的年味中的灵魂却永远不变,而是那可贵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