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原文注释

时间:2024-02-27 17:57:4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田舍原文注释

田舍原文注释1

  原文:

  张谷田舍

  唐代:郑谷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译文: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县官清廉且节俭,深谷中住着人家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一条小路蜿蜒进入清寒的竹林,一座小桥从开得绚烂的野花中穿过。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石碓舂米的声音充满了春天的山涧,采桑的梯子靠在碧绿的桑树上微微倾斜。

  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田舍主人说近年来庄稼成熟收成不错,前村的酒都可以去赊。

  注释: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duì)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碓:用来舂米谷的器具。

  自说年来稔(rěn),前村酒可赊(shē)。

  稔:庄稼成熟。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一个春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

  首句“县官清且俭”,指出了这个县的长官清廉正直、节俭爱民。中间四句都是景物描写。其中有诗人一路访问、游览的行踪,也有山村农民愉快地劳动的场面。

  诗人穿过青翠竹林掩映的小径,走过小桥,边走边观赏清涧两岸盛开的野花。春水涨满了山涧,哗哗地流淌着;设在溪岸上的水碓,不停地转动、起落,发出渲闹的声音。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唱着一首五谷丰登的歌。接着,诗人步入桑树林。一架架木梯子斜靠在桑树旁边。农民们正忙碌着采摘桑叶。采桑要用梯子,足以说明桑树的丰茂,叶子的肥硕,也预示蚕茧的丰收。这四句顺着诗人的游踪,描写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和平的.劳动生活,写得绘声绘色,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结尾两句,是田舍主人对诗人的谈话。他告诉来访的客人:近年来这里的收成不错。在前面的村子里,买酒还可以赊欠呢。这两句以农民自己的语言,描写他们以辛勤劳动换来的丰足生活。语言朴素而有情趣,形象而逼真地表现了农民的口吻和心理。

  鉴赏这首诗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第二联的“入”、“穿”两个词的运用。“入”写出了春天里此处茂林修竹生机勃勃空气清新的景象,“穿”写出了春天此处野花遍地的美好可爱而又淳朴自然的的农村田园风光。而这一“入”一“穿”所引出的景象则又为下文描写张谷田舍生活的情景起了烘托和映衬的作用:就在这样的“寒竹”和“野花”的“深谷”之中,生活着淳朴闲适的农家。二是对农家生活情景的描绘,诗人用极其俭省的笔墨写农家生活的环境,用农人的口表现农人对收成和生活满足,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淳朴闲适而又自足自乐的农家生活的情景。

田舍原文注释2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译文

  往日听说南亩田,未曾躬耕甚遗憾。我常贫困似颜回,春耕岂能袖手观?

  早晨备好我车马,上路我情已驰远。新春时节鸟欢鸣,和风不尽送亲善。

  荒芜小路覆寒草,人迹罕至地偏远。所以古时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迁。

  此理愧对通达者,所保名节岂太浅?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注释

  (1)这首诗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田园躬耕,诗人初步体验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乐趣,并表示像颜回那样既贫穷而又不事耕稼的行为则不可效法。

  (2)在昔:过去,往日。与下句“当年”义同。南亩:指农田。未践:没去亲自耕种过。

  (3)屡空:食用常缺,指贫穷。既有人:指颜回。《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诗人用以自比像颜回一样贫穷。春兴:指春天开始耕种。兴:始,作。

  (4)夙(sǜ速)晨:早晨。夙:早。装吾驾:整理备好我的车马。这里指准备农耕的车马和用具。启涂:启程,出发。涂通“途”。缅:遥远的样子。

  (5)哢(1óng):鸟叫。伶(líng零)风:小风,和风。《庄子·齐物论》:“冷风则小和。”

  陆德明释文:“冷风,泠泠小风也。”余善:不尽的和美之感。善:美好。《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6)被荒蹊:覆盖着荒芜的小路。地为罕人远:所至之地因为人迹罕至而显得偏远。

  (7)植杖翁:指孔子及弟子遇见的一位隐耕老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diào吊,一种竹器,古代芸田所用)。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植:同“置”,放置。杖:木杖。悠然:闲适的样子。不复返:不再回到世俗社会。

  (8)即理:就这种事理。指隐而耕。通识:识见通达高明的人。这里指孔子和子路。《论语·微子》记桀溺劝子路的话说:天下动乱不安,到处都是这个样子,到底跟谁一起来改变现状呢?与其跟随(孔子那种)避开恶人的志士,倒不如跟随(我们这种)避开人世的隐士。于路将此话告诉孔子,孔于怅然哎道:鸟兽不可跟它们同群,我不跟世上人群相处又跟谁相处呢?如果天下清明,我就不跟他们一起来改变现状了。又《论语》同上篇记载子路针对荷蓧丈人的话说:“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这两段记载孔子和子路的话,都是说明仕而不隐的道理。陶渊明认为自己坚持隐而不仕的行为,与这种“通识”相比是有“愧”的。而实际上陶渊明在这里表现出了与儒家传统不一致的思想,所以在下一首诗中,诗人又以“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来进一步申明了这一思想。所保:指保全个人的名节。《后汉书·逸民传》:后汉末,“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鹊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讵(jǜ巨):岂。浅:浅陋,低劣。

  ①先师:对孔子的尊称。遗训:留下的教诲。忧道不忧贫:这是《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的话:“子曰:君子忧道不优贫。”这两句是说孔子有遗训: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

  ②瞻望:仰望。邈:遥远。逮:及。勤:劳。长勤:长期劳作。这两句是说孔子的遗训可望而不可及,因此转而下决心长期耕作,借以解除目前生活的贫困。

  ③秉:手持。耒(lěi磊):犁柄,这里泛指农具。时务:及时应做的事,指农务。解颜:面呈笑容。劝:勉。这两句是说手拿农具高兴地去干活,笑语勉励农民从事耕作。

  ④畴:田亩。平畴:平旷的田野。交:通。苗:指麦苗,是“始春”的景象。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这两句是说平旷的'田野有远风吹过,美好的麦苗生意盎然。

  ⑤岁功:一年的农业收获。即事:指眼前的劳动和景物。这两句是说虽然还未预计到一年的收获如何,就是眼前这些情况便足够自己高兴的了。

  ⑥行者:行人。津:渡口。行者问津:用长沮、桀溺的事。《论语·微子》云:“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桀溺是古代的隐士。作者以沮、溺自比,意思是在耕作休息时,没有孔子那种有志于治理社会的人来问路。言外之意是今天没有“忧道不忧贫”的人。

  ⑦相与:结伴。劳:慰劳。这两句是说黄昏时和农民结伴而归,再提一壶酒浆去慰劳近邻。

  ⑧聊:且。陇亩民:田野之人。这句和上句是说吟咏着诗关上柴门,聊且做一个象长沮、桀溺那样的农民吧!

田舍原文注释3

  原文:

  田舍

  唐代: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译文: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注释: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田舍:王大将军旧有田舍名。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jǔ)柳枝枝弱,枇(pí)杷(pa)树树香。

  榉:一作杨。《本草衍义》:榉木皮,今人呼为榉柳。然叶谓柳非柳,谓槐非槐。吴曾《漫录》:今本作榉柳,非也。枇杷一物,榉柳则二物矣。对对亦胜树树。

  鸬(lú)鹚(cí)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鸬鹚:水鸟,蜀人以之捕鱼。

  赏析:

  此诗载《全唐诗》卷二二六,当是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初夏作。

田舍原文注释4

  田舍

  杜甫〔唐代〕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注释

  《世说新语》:王大将军旧有田舍名。《晋书·陶潜传》:惟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楚辞》:“隐岷山以清江。”元行恭诗:“草深斜径成。”《风俗通》:“古音二十五亩为一井,因为市交易,故称市井。”“榉柳枝枝弱”:榉一作杨。《本草衍义》:榉木皮,今人呼为榉柳。然叶谓柳非柳,谓槐非槐。吴曾《漫录》:今本作榉柳,非也。枇杷一物,榉柳则二物矣。对对亦胜树树。《上林赋》:“卢橘夏熟。”注:“即枇杷也。”左思《蜀都赋》,“其园则有林檎枇杷。”李善注:“枇杷冬华黄实,本出蜀中。”仇兆鳌《杜诗详注》:《学林新编》曰:此诗以榉柳对枇杷,或谓榉柳者,柳之一种,其名为榉柳,非双声字也。枇杷乃双声字,相对未工。予谓诗题曰“田舍”,则当在田舍时偶然见此二物,举以成对耳。如《觅松苗子》诗云:“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杨梅乃梅之一种,以此相配,乃正对也。晋乐歌:“君非鸬鹚鸟。”洙曰:鸬鹚,水鸟,蜀人以之捕鱼。《诗疏》:“敝败之苟,在于鱼梁。”宋赵次公曰:陶侃母责其为渔梁吏而寄鲊。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田舍原文注释】相关文章:

庐山原文注释09-11

和原文、注释11-10

无题原文、注释09-09

则堂原文注释09-10

杨柳原文注释及赏析02-26

静女原文及注释09-09

月夜原文、注释及赏析02-27

即事原文,注释,赏析12-18

《菩萨蛮》原文注释及赏析12-18

《黄鹤楼》原文及注释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