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4-02-28 13:33:40 好文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多写读后感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阅读能够暴露出我们的死角和不足,其中对黑暗的揭露是人文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通过文字传递的意蕴可深可浅,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也许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考。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小说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巴黎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 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斯特里克兰德却在追逐他的噩运,更准确的说是一个被梦想俘虏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兰德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小说里的那个“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说:“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我”再问他:“难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 这样的人当然可恶。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但他又很无辜,因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斯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子定格在查尔斯的最后时光。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麻 风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对,那时他已经失明,只能聆听颜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风,红色是尖叫。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虽不信神,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他的头脑里只惦记一件事,仿佛生来就是为这件事而来。他为了能做到渴望的这件事,可以抛弃一切,完全出自内在的激情和热情,有种“时不我待”的契机,如若不去做这事就会感到时时不安与惶恐,完全没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说,他的整个身心全都被这件事给拽住了,就像他给自己挖了一个洞,有东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说他“六亲不认”、“太自私了”,但他确实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厌倦自己的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当别人问他是否会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过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活着只为追求真理,而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认可并喜欢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欢的事情,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也许某时像有人指引一般,让你靠近,明白自己来到这世上真正的意义。

  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只能作为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入口,却不具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价值。相对而言书中真正聪明的倒是二流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开创性的绘画才能,便专心画画糊口。他有自己的画室,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完全明白创作的痛苦,“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当然,故事里他低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的破坏力,但这只是情节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虽然艺术才能极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画些庸俗的题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赏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画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即使这种艺术之美还未能被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接受。出于对美本能的向往,他无私地资助思,帮助他。他虽然是个平庸的画家,但是在为人上却有伟大之处。他自己无法创造美,但是他那种欣赏美的才能以及对人的热忱正直,让他变得伟大而不平庸。这是普通人而能伟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欢他,因为我觉得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确实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的。

  施特略夫曾说过的一段话:“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毛姆让施特略夫这样一个毫无才能的画家来讲这句话,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张力。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气去感受体会想象那些天才所经历的思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这两种人生,一个是伟大的不幸,另一个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在选择的同时又都对遥远的伟大趋之若鹜,不断幻想非凡的莅临。但要知道,“伟大”实在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 如果狠不下心来伤人伤己,那还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为理解了美,意识到了天才的可贵,也不得不忍受无穷的屈辱与折磨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到最后,真正的理想与结果根本无关,就好象斯特里克兰德必须画画,哪怕失明;而他画画这件事却与画根本无关。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与现实。正像毛姆说的那样,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就像人们追寻的梦想,但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甚至最后会一无所得;‘六便士’象征着世俗、琐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价值。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还是‘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是个股票经纪人,生活富裕美满,有—儿一女。四十余岁的他却突然抛弃已经结婚十七年的妻子,前去巴黎,只为了画画!他穷困潦倒,生病时被一个善良的画家德克罗夫帮助,却勾引了画家的老婆布兰琪。后来斯特里克兰又和布兰琪发生了矛盾,最终导致布兰琪的自杀。看到这儿,大家可能都会觉得斯特里克兰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 渣,但也能看出他对绘画的执着,对其他一切非议、爱情、事業、贫穷都不在意,他坚强得像一个魔鬼,只为绘画。追求理想的人很多,但是为了理想而完全抛弃现实的人却少之又少。

  更可贵的是,斯特里克兰的理想是纯粹的、不为名利的,只是为了创作出他内心中独特的美的世界。最终在远离尘嚣的太平洋的小岛上,他完成了他最伟大的壁画,带着一生的感慨和满足死去了。但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强迫他的新妻子在他死后烧毁了壁画。看到这儿,你也许会觉得他是一个变态狂,毕竟谁会烧毁自己一生的结晶啊。可他偏偏这样做了。死后,他的天才才被世人知晓,但其实他也不在乎,就跟他烧画一样,因为他画画只是给自己的灵魂看的,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目的达到了,画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月亮”代表着追逐理想,“六便士”代表安于现实。理想和现实向来是如此矛盾,但又息息相关。也许现实就是你的理想,而逐梦也许只是为了现实。但追逐梦想的人仍然是少数,因为多数人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月亮只有一个,六便士却满地都是,这些逐梦者注定了孤独。他们必须承担失败的风险,甚至是妻离子散的痛苦。

  在本书中,人性也是十分复杂、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斯特里克兰卑鄙却高尚,德克罗夫善良却愚蠢,布兰琪贤惠沉稳却见异思迁,斯特里克兰夫人友善大方却虚伪物质…一每个人的灵魂都有与日常生活中所展现的截然相反或他们不想显露出来的一部分,在群体的日常生活中被掩盖、被压制,在平淡的生活中忘却,正如作者所言,“有时候,人们把面具佩戴得天衣无缝,连他们自己都以为在佩戴面具的过程中自己实际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了”。所以当人受到了某种刺激,这些压抑已久的部分就会被疯狂地倾泻出来,人自己都无法控制,就像斯特里克兰的离家出走。

  世界上循规蹈矩的人太多,哪怕一点创新也是可贵的;世界上执着的人太少,坚持下来定能胜利。斯特里克兰特立独行、坚持作画的后半生最终为他得到了“著名画家”的.称号,可这一切已经和他没有关系了。当然,他依旧不在意,因为他画画只是为了孤芳自赏。大多数人看画,只是跟风,画里真正的东西,到头来只有画家自己能懂,又何必给人看呢?最伟大的天才起初大多都不被世人看好。正因为如此,斯特里克兰作画却不卖画,也不与他人看,只是赠送少许给他认为善良的人。绘画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但描画美、作为心灵的依托和理想与真实之间的媒介的初衷早已变成了赚钱的工具、讨好权势的手段。大部分画家都屈服于世俗,绘画难有质的飞跃,依旧是宗教画、权贵肖像画,干人一面。直到19世纪,绘画开始革新,涌现出莫奈、梵·高、高更等印象派画家,绘画逐渐“看不懂了”,逐渐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将抽象的感情用画表现出来)、表达思想的工具。但依然有些最具才华的艺术家不被人理解,贫苦潦倒地过了一生,死后才被他的伯乐发现,诸如梵·高、高更(书中斯特里克兰的原型),真是可悲可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你想要月亮,可给你六便士又嫌少。

  ——题记

  作者说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和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太妙了。在无数的选择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这两个选择也直戳新闻人的胸口,是理想还是现实?

  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和挣扎的凡人不同,他转身追寻理想再也没有回头,可以说是荒诞的可笑的.。一个毫无绘画基础四十岁的中年大叔执意作画,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家庭以及安稳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甚至连生理欲望被他厌恶。他只想要内心的宁静。他被讥讽,被唾弃,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闻理想和新闻真实,新闻人挂在嘴边的东西,哪一个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做到?最初选择这条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撑走完却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会向生活妥协,但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兰德死后他的画没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场悲剧,可即便他死后变成了瞩目的画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画作,依旧是一场悲剧。所有可能的传世经典都注定湮灭,但世人的评价他才不在乎。

  我最喜欢书里的这段话:“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希望做新闻人的我们,在月光下更孤独勇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5-10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3-11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4篇03-14

月亮的秘密09-13

描写月亮的话09-05

关于月亮的故事02-27

走月亮仿写12-19

读月亮上的篝火有感03-16

月亮镇来了梦巫婆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