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桥》知识点整理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桥》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桥》原文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六年级《桥》知识点
生字组词:
咆:咆哮 咆哮 如雷
哮:咆哮 哮喘
嗓:嗓子 嗓门 嗓音 哑嗓 尖嗓
淌:流淌 淌血 淌汗 淌口水
哑:沙哑 哑语 聋哑 哑口无言 哑然失笑
揪:揪住 揪心 揪扯 揪耳朵
呻:呻吟 无病呻吟
废:废纸 废水 荒废 废墟 废寝忘食
多音字:
折:zhé打折 zhē折腾 shé折本
没:mò没落 méi没有
形近字:
咆(咆哮) 跑(长跑)
党(党员) 堂(课堂)
淌(流淌) 倘(倘若)
哑(沙哑) 碰(碰撞)
揪(揪心) 瞅(瞅见)
废(废水) 泼(活泼)
词语解释: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文中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惊慌:害怕慌张。造句:洪水来时,大家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应对。
狞笑:凶恶地笑。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造句:小孩子一开始学走路,总是跌跌撞撞的。
拥戴:拥护推戴。造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深受群众拥戴。
沙哑:(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文中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响声。
搀扶: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
反义词:
黎明——黄昏 惊慌——镇定
清瘦——富态 沙哑——清脆
放肆——拘谨 痛苦——欢乐
近义词:
咆哮——怒吼 惊慌——惊惶
拥戴——拥护 沙哑——嘶哑
放肆——放纵 痛苦——痛楚
词语扩展
AABB式:跌跌撞撞 密密麻麻 断断续续 歪歪斜斜 飘飘摇摇 蹦蹦跳跳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六年级《桥》练习题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dǎnɡ yuán
( )( )
liú tǎnɡ shā yǎ
( )( )
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地喊
( )的脸 ( )的人们
沙哑地( ) 痛苦地(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洪________着,像一群________的野马,从山谷里________,________。
2、老汉________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________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3、村庄惊醒了。人们________,却一脚踩进________。是谁________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________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________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第二课时
一、辨字组词。
咆( ) 党( ) 淌( ) 呻( ) 舔( ) 废( )
泡( ) 堂( ) 倘( ) 伸( ) 添( ) 泼( )
二、缩写下面的句子。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瓢泼似的雨水淌在老汉那清瘦的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这句话中的“蹿、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___________,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___________一句中体会出来。
2、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你仔细读读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
(1)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___________;
(2)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
3、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当桥轰然倒塌时,老汉要喊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用两个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咆哮 党员 流淌 沙哑
二、(受惊)的野马 (惊慌)地喊
(清瘦)的脸 (乱哄哄)的人们
沙哑地(喊话) 痛苦地(呻吟)
三、1、咆哮 受惊 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2、清瘦 乱哄哄
3、翻身 下床 水里 惊慌 你拥我挤 洪水
第二课时
一、咆哮 气泡 党员 课堂 流淌 倘若 呻吟 伸手 舔手 增添 废物 泼水
二、1、死亡逼近。
2、人跑。
3、雨水淌在脸上。
三、1、洪水的凶猛、肆虐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1)怎么能这样,不配做党员!
(2)快上去吧,谁让你是我的儿子呢!
3、儿子啊,是我对不起你,可我们是党员,党员的责任就是保护老百姓……
4、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作者简介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章简析
故事叙述了一位老汉在山洪暴发之后,将村民们安全地送过桥。作为党支部书记,他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作为父亲,生死抉择之际他推着儿子先走。他用共产党员的信念和深沉的父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
创作背景
《桥》写于1988年。那时我在一家行业报当记者,主要工作是写新闻稿子,闲余时间写写小说。
做记者嘛,就和诸多报社有了稿件联系。一来二去,也就有了许多记者朋友。《桥》的写作,缘于朋友张祝丰。张先生当时在《保定日报》主持文艺副刊。此公小说写得好,眼高。承蒙厚爱,他邀我给他主持的副刊写小小说。理由嘛,他说我到各地采访,会有许多新鲜的生活感受。他给我一个月时间,写两篇,我当下就答应了。可我那阵子有采访任务,忙着写新闻稿,一时没顾上小说的事,就拖了下来。张祝丰是个较真儿的性格,不到一个月呢,就打电话催稿了。我不好再拖,开夜车写了两个,一个是《桥》,一个是《画家》。
现在回忆,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我接到了张祝丰寄来的样报,《画家》发了(后被《微型小说选刊》选了)。转眼到了89年,此时,我没接到《桥》的样报,即认为《保定日报》没采用(后来才知道,《桥》在《画家》之后便刊发了,应该是样报寄丢了)。正赶上《北京晚报》“一分钟小说”征稿,我就把《桥》寄去了。时间不长,《桥》发出来了,之后就被《小小说选刊》选了,再之后又得了一个《小小说选刊》1990年全国小小说奖。
以上是《桥》的写作缘起与背景。这篇小说发表三十年来,被收入过二十几种选本,受到了众多读者的欢迎,更接到过大量读者来信。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
于今细想,《桥》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喜爱,首先应该是因为这篇小说立意较高。小说塑造了和平年代中一个普通的老共产党员形象,通过细节描写和情节推进,给读者集中展现了一个基层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文中“老汉”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当群众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他们会挺身而出,助人救人,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优秀代表。他们都是“老汉”的生活原型。
其次,这篇小说着重塑造了人物。有人说,小说主旨要写故事。其实,这个观点粗浅了些。小说当然要有故事,但故事是为了塑造人物。塑造人物永远是小说创作的第一要义。《桥》之所以被众多读者喜爱,就是因为塑造了老汉“这一个”人物。
再有,小小说写作,语言一定要精当、简洁、明快。我们常说,小说越短越难写,指的就是要用最少的文字,写出含量尽可能多的内容。我不大喜欢时下一些小说作家的语言,许多作家喜欢用大长句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翻译家的句式”。我总感觉这样的句子读起来不流畅,我个人更偏爱中国传统文学的句式,干脆利落。借此提出这个观点,与大家讨论。
【六年级《桥》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六年级《匆匆》知识点整理12-19
地理知识点整理12-18
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03-25
六年级《圆柱与圆锥》知识点整理01-13
语文学考知识点整理12-18
高二英语必修五会考知识点整理03-04
高一化学必考知识点整理分享03-03
高二必背化学知识点整理5篇03-03
高一化学知识点必考整理5篇分享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