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反思

时间:2024-02-29 17:12: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6和7的认识》反思

《6和7的认识》反思1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6和7的认识》反思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吗?

  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他们是谁?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

  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板书:6。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设计说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数数和认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小朋友,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6、7表示的事物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6、7的写法。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像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4.教学数序。

  a.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子再添上几颗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课件展示直尺图:0、1、2、3、4、5、()、()

  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5、比较5、6、7的大小

  师:秋天到了,果实都成

  熟了。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发言)

  师在黑板上画出5个橘子,6个苹果。

  学生说出数量,并进行比较。

  师在画出7个梨,引导学生比较。

  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汇报:7>6、7>5、6>5、5<6、5<7、6<7

  [设计说明:结合实际生活,以“你喜欢哪种水果”为线索,引出对5、6、7大小的比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是处处有的,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6.6、7的序数意义

  a、游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游戏的名称是:按要求做动作。(如果对了,大家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

  师: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的序数意义的理解。]

  b、出示金鱼图,学生看教科书第44页,学生口头回答。

  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指名提问,回答。同桌互问互答。

  (鼓励同学们好学的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41页做一做1、2题;

  2、练习九1、2、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和整理,并通过自我评价,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板书设计:6和7的.认识

  67

  7>67>56>5

  6<75<75<6

  剖析: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会有数学因素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让数学贴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运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以他们熟知爱听的童话故事导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运,喜欢做游戏,教学中我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能力、协作精神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在活动中学会应用。本节课学生开开心心的掌握了知识,学生的活泼、天真、聪明也让我体会到了教数学的乐趣。

《6和7的认识》反思2

  《6,7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熟练的数出6,7两数,会读这两个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会用这两个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用提问的方法出示五只小松树图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数字宝宝1—5,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接下来,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找我们学习的数字,培养学习一一对应数数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6和7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通过鱼缸图学习基数和序数,然后让学生根据像老师一样提问加深巩固基数和序数知识。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通过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思考,其实在这个环节,我可以利用课堂上现有资源,即限定在某一排的同学中,(其他同学观察)从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把这个重点突破。达到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

  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改进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但是发现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有部分愿意说的学生说不完,而没学会的学生不张嘴的两级分化现象。在后边的教学中对这些“后进生”多鼓励、关注他们的需要,提起他们学生数学的兴趣,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和7的认识》反思3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想让孩子们做到规范书写,能够把写数落到实处,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没有教学写数这一知识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

  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一个教学情境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数形结合,用6和7来表示图形,接着用6根或7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不得不说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可小觑,认识数序、比较大小,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呈现,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由于在前面画图、摆小棒的教学环节占用时间过多,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时间紧张导致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不够扎实,学生对此的区别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在下一节课要进行专项强化练习。反思教学,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贴近学生富有激情,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和7的认识》反思4

  韩清蕊 《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新知时,出示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通过数一数图上的人和物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作准备;接着再让学生分别数出6根、7根小棒,并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多同学都大胆的动手摆,摆房子的,摆松树的,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我选择两个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让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情景图、教具和学具直观而深刻地让学生掌握了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既直观又节约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整节课重视

  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反思5

  今天我作课6和7,上一周就把课备好了,特别是课下我了解了学生对于10以内数的认识,发现学生对于10以内的数都做到了熟悉,而且还会写,但是对于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能做到脱口而出,对于10以内数的书写不够规范,基于这种学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两个:一是在情境图中抽象出6和7,知道5添上1是6,6添上1是7,并且会从0数到7,再倒着数回去。二是学会规范书写6和7。

  课堂上,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一个多月,对于上课的一些行为规范和上课的要求不懂,所以上课中难的不是知识的讲解而是学生的组织。不过从上课情况看,本节课上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感觉是停一会就得维持一下纪律,不然学生的思想会跑。也许这就是低年级学生的听课特点吧。

  课上我首先从书中的情境图中抽象出本课要学习的两个数字,然后让学生通过让学生理解小棒也可以表示出6和7,并用小棒摆图形,加深学生对6和7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用6和7说一句话,不仅仅是认识6和7,更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在尺子上补数,让学生明确5、6、7三个数的大小,最后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数字,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教学设计环节自认为还是比较完整的,只是有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那就是计数器的使用,上课前慌慌张张去李老师处取计数器,可是由于没有跟书上一样的计数器,只好取了一个跟过去的算盘一样的'教具,结果课堂上让学生拨6和7的时候下边珠子不够用,只好从上边拨下一个,这样可能会给三年级的算盘学习埋下隐患,这是我的疏忽。

  这个疏忽给我敲响了警钟,教学上一点都不能马虎,特别是数学教学,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考虑问题要周全。备课不仅仅是备学生,备教材,更要备学具,备教具。

  教学时间安排欠合理,有点前松后紧的感觉,特别是6和7的写法时间不够用。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今后打算从下几方面改进:

  1、多与带同头课的老师和其它老师请教,学习他们严、细、实的教学作风。

  2、合理把握时间,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

  3、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具的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6和7的认识》反思6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拿出一面小鼓,请同学们听鼓声感知数数,用鼓掌来表示正确的'个数。老师先敲5下,学生拍掌次数与它同样多;再敲5下,让学生拍掌次数比它多1下、2下。问:最后两次 拍了几下?这样,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到了6、7这两个数概念。

  接下来,让同桌合作,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摆完后,用数字卡片标出用了几根小棒。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有:花,向日葵,六边形,七边形,路等等。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首先请一组同学在讲台上站一排,从左右两边分别报数,请左起7位同学向前一步,第七位同学出列;再请从右起6名同学右手,第6名同学蹲下。再请每组的同学分别排一行,每位同学轮流象老师这样指挥。这样,在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认识数的乐趣。

《6和7的认识》反思7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最基本的一些教学环节,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我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结合实验课题的内容,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2、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3、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做游戏方式,直接参与的学生人数由于受数量的限制,造成没参加游戏的学生觉得没意思,所以要关注没参加做游戏的学生,给他们布置好合适的任务,使他们也有事可做.

《6和7的认识》反思8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

  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6和7的认识》反思9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小棒图。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所以我设计了“七个小矮人”这一众所周知的.童话形象引入本课,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动脑的乐趣。

  在学生已经摆出6个圆片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个圆片。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2、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中我设计了“听口令做动作”这一游戏使学生明确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在基数序数意义的区别这一环节。虽然我让学生以活动形式,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二者的区别学生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反思教学,如果让学生对“前6名同学蹲下,第6名学生举手”进行反复强调就可以让学生能更进一步的明确二者的区别。

《6和7的认识》反思10

  这节课,我通过多媒体呈现老师和学生在教师打扫卫生的场景,想让同学们经历观察,数一数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获取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培养孩子的要讲卫生,爱劳动的意识。

  首先,用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把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字读一遍,用提问的方法问您们还想学更多的数字吗?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下来,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字,然后用圆片代表数字,同时在原片下面贴出6和7,从而认识6和7。紧接着让孩子观察6和7的形状,然后放小视频数字歌,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在学生齐读中激发学生兴趣。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给学生拿出了计数器,通过拨珠子,让学生体会数的顺序性和数的大小。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最后,根据刚才的数字歌练习写数字。 课后,我认真思考,其实在这个环节,我可以利用课堂上现有资源,即限定在某一排的同学中,从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把这个重点突破。 教学中出现了有部分愿意说的学生说不完,而没学会的学生不张嘴的现象,在后边的教学中对这些孩子多鼓励,提起他们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还有写数字的时候,有些孩子写不好,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这些孩子我利用早读时间,中午休息时间再加以辅导,同时也与家长沟通,多与孩子共同学习。

《6和7的认识》反思11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去除学生的学习恐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教学新知时,出示学生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境图,通过数一数图上人物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做准备;接着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6和7表示的物体。学生在找用6表示的物体时很准确,再找用7表示的物体时由于我的提问不准确学生直接就抽象到7了。动手摆一摆分别数出6根、7根小棒,并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多同学都大胆的动手摆,摆房子的,摆松树的,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最后通过游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同时游戏也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整节课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出示金鱼图片的练习时,信息较多,应该带着学生逐条说一说信息在完成练习更好了。在处理点子图时虽然做到了开放,但是再有序些就更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反思12

  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还算是清晰的;但从细节上面看,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教学内容方面,检查ppt没有做到认真细致导致ppt出现漏洞,本来应该是5个珠子的,但呈现出来的时候是6个,致使在讲这一内容的时候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摆圆片的摆法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产生疑问,应该严格按照书本左边5个的形式来摆;鱼缸图阐述几缸鱼及第几缸鱼时没能很好地把握讲解方法,听了几位老师的建议明白了什么样的讲解形式才是学生最好接受的,也有点过于纠结这一难点,这一难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突破,它是渗透我们整个数字的认识的教学的,应该慢慢从平时中加强巩固;最后习题量不够,讲解习题时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及完成。

  个人本身方面,一节课声音一直处于一条直线,没能做到抑扬顿挫,在调到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待加强;课堂时间方面掌握还是不够底,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还比较嫩。

  既然存在不足就要改进,听取指导老师及其他老师的建议结合自身及班级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改进。

《6和7的认识》反思13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话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猜数、写数的乐趣。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让学生们观察情境图,从“昆虫王国运动会”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运动员,用小棒把它的数量摆一摆。摆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出他喜欢昆虫运动员的数量,让其他的学生们猜一猜,他喜欢的昆虫可能是什么?低年级的学生们好奇心很强,很想知道同伴们喜欢的是什么,非常感兴趣地到教学中来。写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6根小棒还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6的物体个数,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动脑的乐趣。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3、合作的快乐。同桌两人摆一摆6、7的分成或组成,要求一人摆一人登记,完成后将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从中让学生明白有规律摆法的好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整节课时在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张;少数学生不能有规律地写出6、7的分成。

《6和7的认识》反思14

  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 。为了让学生能更轻松地学到知识,我做了许多教具,想了许多方法,但是一节课下来,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现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地去数图中的事物的过程中体验并抽象出数字6和7,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收效较好。接下来利用点子图比较大小学生掌握也不错。

  这节课也存在很大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其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这对一年级学生来

  说很不利,还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让学生说完整话。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的,相信通过不断的磨练自己,自己会不断的进步,给自己加油。

《6和7的认识》反思15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用一首儿歌引出6和7的认识,通过主题图找出有6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教室里有7个人,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变成生活中的6、7,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先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提问的太多,使后面的游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部分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没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花费时间较长。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6和7的认识》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新生的途径和方法05-04

升和毫升数学反思02-29

《万以上数的认识》数学教后反思07-11

《三角形的认识》反思09-21

《识字6》反思11-01

《秋天》教学反思7则12-18

我认识你作文7篇(推荐)01-10

(经典)想和做作文7篇01-14

【热门】关于和的解释7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