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二》鉴赏

时间:2024-11-08 10:14:20 登绮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遇·其二》鉴赏

  赏析是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遇·其二》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岂:难道。

  伊:那里,指江南。

  岁寒心:耐寒的本性。

  荐:进献。

  嘉客:嘉宾贵客。

  奈何:无奈。

  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运命:命运。

  循环:周而复始,变化莫测。

  寻:探求。

  徒言:只说。

  树:种植。

  此木:指丹橘。

  阴:树阴。

  翻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

  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秉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

  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

  难道丹桔不能成阴?

  赏析

  此诗为《感遇》组诗中的第二首。屈原曾写过一篇《橘颂》,歌颂橘树“横而不流”的坚贞品质。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表现的即是屈原《橘颂》之意。诗人以凌霜傲雪、经冬不凋的丹橘自喻,与世俗的桃李做鲜明对比,寓意深刻。全诗婉而多讽,含蓄蕴籍。

  本诗的语言清新简练,抒发胸臆的同时,给了读者驰骋想像的空间。全诗平淡而浑然天成,时时发问的句子达到了正反起伏的效果,而语气却是温文尔雅,不着痕迹中,哀伤、愤怒尽情抒发,可谓炉火纯青。

  张九龄简介

  (673-740)唐代大臣、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少聪慧能文,唐中宗景龙(707-710)初年进士,为校书郎。后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唐玄宗开元(713-741)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为唐代名相。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其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赏析:

  一、诗歌背景与主题

  这首诗创作于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期间。诗人以丹橘自比,通过对丹橘经冬犹绿、岁寒心坚等特点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坚守节操、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对当时社会只重视桃李而忽视丹橘般有品质之人的现象进行了批判。

  二、诗句赏析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这句诗描绘了江南丹橘在冬天依然保持着绿色的景象。丹橘经冬不凋,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人以丹橘起兴,为后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但丹橘能经冬犹绿,并非仅仅因为地气暖,更重要的是它自身具有 “岁寒心”。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此句明确指出丹橘经冬犹绿并非仅仅是因为地理环境的温暖,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这里的 “岁寒心” 既是丹橘的品质,也暗喻诗人自己坚守节操、不畏艰难的高尚品德。

  诗人以丹橘自况,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尚品质的决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诗人认为丹橘可以用来款待嘉宾,是有价值的。然而,却因为山水阻隔等重重困难,无法被人们所认识和赏识。这就如同诗人自己有才华和品德,却因遭贬而不能为朝廷所用,心中充满了无奈。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诗人感慨命运的无常,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所遭遇的机遇,而这种机遇的循环变化难以捉摸。这体现了诗人在遭遇挫折后的迷茫和对命运的思考。

  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在这句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句诗批判了当时社会只重视桃李而忽视丹橘的现象。人们常常夸赞桃李的美丽和实用,却忽略了丹橘同样也有绿荫可以遮荫。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认为有品质的人不应被忽视。

  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调了丹橘的价值,也表达了自己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三、艺术特色

  托物言志

  诗人通过对丹橘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寄托在丹橘之上,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寓意。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使诗歌更加含蓄、委婉,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对比鲜明

  诗中通过丹橘与桃李的对比,突出了丹橘的品质和价值。桃李在春天盛开,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丹橘在冬天依然翠绿,却被忽视。这种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自身价值的坚持。

  语言质朴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丹橘的特点和自己的情感,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总结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诗歌。诗人以丹橘自比,通过对丹橘的赞美和感慨,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怀才不遇的情感,同时也对社会不公进行了批判。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托物言志、对比鲜明等手法,语言质朴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感遇·其二》鉴赏】相关文章:

邈世之感遇作文07-27

感遇·幽人归独卧原文及赏析02-27

对雪鉴赏06-08

《大车》鉴赏07-08

《春晓》鉴赏07-13

《著》鉴赏10-21

《秋夜》鉴赏03-01

《菊花》鉴赏03-01

《寒食》鉴赏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