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

时间:2024-03-02 19:47:4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1

  原文

  门长闭,客任敲,山童不唤陈抟觉[一]。袖中六韬[二],鬓边二毛[三],家里箪瓢[四]。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难开眼,懒折腰[五],白云不应蒲轮召[六]。解组汉朝[七],寻诗灞桥,策杖临皋[八]。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注释

  [一]陈抟(tuan):北宋初著名的道士。马致远曾经写过杂剧《陈抟高卧》。

  [二]六韬:古代兵书,相传为吕尚(姜子牙)所作。

  [三]鬓边三毛:两鬓的花白头发。庾信《哀江南赋序》:“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

  [四]箪(dan)瓢:喻清贫的`生活。《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五]折腰:喻卑躬屈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六]“白云”句:不接受最有礼貌的征召。薄轮:用蒲裹着车轮,以免颠簸。《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徵鲁申公。”

  [七]解组:解下印绶,辞去官职。汉朝:不敢明指当代,乃以“汉”代当代。

  [八]策杖临皋:陶潜在《归去来辞》中,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语句,此用其句意,以抒发其闲适生活的情趣。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2

  【原文】

  诗情放,剑气豪,英雄不把穷通较。

  江中斩蛟。

  云间射雕,席上挥毫。

  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写作背景】

  张可久的九支[庆东原]多为抒写隐居之乐。作者着意刻画了一位性格豪放,不计穷通得失的达士,与张可久经常描写的一般隐士稍存不同。这说明张可久心中理想人物,未心全是纵情诗酒、放浪山水型的隐逸之士。

  【注解】

  穷通:指人生遭际的.穷困和显达。

  较:计较。

  江中斩蛟:指晋代周处入水斩蛟为民除害的事。

  云间射雕:指北齐斛律光随君主校猎射落云中大雕的事。

  席上挥毫:指酒席上即兴赋诗。

  【译文】

  诗情激越奔放,剑气豪迈直冲云霄,英雄不会去把穷通计较。勇猛威武江中能斩蛟龙,武艺高强云间射落大雕,文采焕发席上赋诗挥毫。可怜那些小人,得志时嘲笑别人无能,失意时为天下人耻笑。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3

  【原文】

  诗情放,剑气豪,英雄不把穷通较。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译文】

  诗情激越奔放,剑气豪迈直冲云霄,英雄不会去把穷通计较。勇猛威武江中能斩蛟龙,武艺高强云间射落大雕,文采焕发席上赋诗挥毫。可怜那些小人,得志时嘲笑别人无能,失意时为天下人耻笑。

  【赏析一】

  张可久的《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是马致远《庆东原·叹世》的和曲。马原作已佚,张的和曲有九首,这首小令是其中的第五首。马致远比张可久大二十来岁,故称“先辈”。

  张可久的九支和曲多为抒写隐居之乐。作者着意刻画了一位性格豪放,不计穷通得失的达士,与张可久经常描写的一般隐士稍存不同。这说明张可久心中理想人物,未心全是纵情诗酒、放浪山水型的隐逸之士。此曲写英雄人物应有的气度和胸怀。感情豪迈旷达,笔力雄健奔放,曲辞亦是英雄本色,在《小山乐府》中又独出一格。篇幅短小,却含意深沉,文字精练,仿佛是一首小词,具有“骚雅”与蕴藉的特点。

  【赏析二】

  张可久塑造了一个性格豪放、穷通不较、得失不计的'英雄形象,借此展现了自己高洁不凡的审美理想。

  开篇气势阔大,韵调轩昂,用三个意象,具体可感地描绘出英雄的形象:武略超凡,江中斩蛟,箭射大雕;文才出众,席上赋诗,挥毫撰文,迅捷可待。结尾两句,对比强烈,力透纸背。全曲于骚雅中展现出豪迈的气象。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4

  【双调】庆东原

  次马致远先辈韵

  诗情放,剑气豪。英雄不把穷通较⑴。江中斩蛟⑵,云间射雕⑶,席上挥毫⑷。他得志笑闲人⑸,他失脚闲人笑。[1]

  注释译文

  [注释]

  ⑴穷通:指人生遭际的穷困和显达。穷:贫困。通:显达。较:计较。

  ⑵江中斩蛟:指晋代周处入水斩蛟为民除害的事。

  ⑶云间射雕:指北齐斛律光随君主校猎射落云中大雕的事。

  ⑷席上挥毫:指酒席上即兴赋诗。

  ⑸闲人:指世俗庸人。

  [译文]

  诗情激越奔放,剑气豪迈直冲云霄,英雄不会去把穷通计较。勇猛威武江中能斩蛟龙,武艺高强云间射落大雕,文采焕发席上赋诗挥毫。可怜那些小人,得志时嘲笑别人无能,失意时为天下人耻笑。[2]

  作品简析

  张可久的《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是马致远《庆东原·叹世》的和曲。马原作已佚,张的'和曲有九首,这首小令是其中的第五首。马致远比张可久大二十来岁,故称先辈。

  张可久的九支和曲多为抒写隐居之乐。作者着意刻画了一位性格豪放,不计穷通得失的达士,与张可久经常描写的一般隐士稍存不同。这说明张可久心中理想人物,未心全是纵情诗酒、放浪山水型的隐逸之士。此曲写英雄人物应有的气度和胸怀。感情豪迈旷达,笔力雄健奔放,曲辞亦是英雄本色,在《小山乐府》中又独出一格。篇幅短小,却含意深沉,文字精练,仿佛是一首小词,具有骚雅与蕴藉的特点。[1]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相关文章:

次元明韵寄子由原文及赏析02-27

乐游原登乐游原鉴赏09-09

关于原的作文10-16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原文翻译及赏析12-19

南东作文04-30

江南韵作文08-13

荷韵的作文08-14

夏之韵08-27

春之韵08-27

茶韵的作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