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说课

时间:2024-03-02 22:23: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石拱桥说课

中国石拱桥说课1

  老师,你好!

  我说课的标题是《中国石拱桥》。下面我想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说课的。

  一、关于教材分析方面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石拱桥》是篇事物说明文,它是按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说的。先总说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久、美、坚的共同特点,最后说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本篇课文是八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因此要作好说明文的入门指导工作。

  2、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特点以及初二学生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举典型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理清全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顺序。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阅读,把握课文重点,理清思路,了解几种常用说明方法。

  (2)通过比较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其光辉成就。

  ②理解文章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认清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尤其是说明和记叙的交叉现象。

  二、关于教法与学法方面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演示、投影、创设问题情景法、讨论法、归纳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质疑发问,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关于教学设计方面

  根据新课标新大纲的要求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实际,我想制定以下教学流程

  A、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教师出示一组桥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说出桥的名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桥从而进入本文学习。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听录音

  朗读要求:①明确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②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听读课文,之后师生讨论明确。

  1、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3、本文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B、研读品味:

  本文先概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又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做了具体说明。那么作为杰出代表,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呢?(自然过渡到赵州桥的学习)

  研读④⑤小节赵州桥部分。展示课件:赵州桥图

  创设问题情境:

  1、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赵州桥的四个特点)

  2、以上四个方面的特点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结合“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分析。

  3、这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哪些说明方法?

  4、从内容、顺序及说明方法比较卢沟桥与赵州桥的异同点。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讨论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归纳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绘制平面图,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享受成功的欢乐。对于第2问,学生讨论后可能一时还无法完全理解,此时我采用讲授法,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传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同时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C、课堂小结(根据板书进行)

  D、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2、介绍一件物品

  板书

  形式优美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引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

  结构坚固 说明顺序:一般→特殊 概括→具体

  历史悠久

  两个典型例子:赵洲桥、卢沟桥

  辉煌成就原因 解放后的发展

中国石拱桥说课2

  一、说教材

  (一)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的说课课题是《中国石拱桥》,入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系列,体现了新的特点即该单元篇目之间具有了同质对比性(《中国石拱桥》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同属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这样编排,既方便进行比较教学,又能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不至于单调、枯燥。

  说明文阅读、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能品味说明文的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新课标提示,在中学阶段实施中学美育,重视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能力,重视说明文对实现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到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教育,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实现美育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说明文,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对说明文的研读还有待加强,以形成对说明文的全面、系统、深入理解和把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实际情况这一契机,运用现代大语文观念,适时开展现代说明文教学。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1.德育目标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并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人的各种素质发展中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

  2.知识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依据: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能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积累语言,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把握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的特征

  依据:新大纲要求初中生学会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

  依据: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能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体会语言表达效果,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3.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多角度说明技巧”和“以点带面的说明”,从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即创新思维)。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揣摩语言。

  依据: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进一步发展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课题说明文自身的特点及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思维训练与培养,故确立: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说教法学法

  1、学生自读、动手制作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以生动的手工制作带动思维的发散,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3、合作与探究的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途径,抓住说明文内容的“切入点”,增强说明文阅读的“激情点”,提高说明文教学的“创新点”。

  三、说教学程序

  1、拟定两课时。

  2、第一课时教学设想:通过情境导入、释题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演练,进而理清文脉,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初步领会说明技巧。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确立探究专题如:语言特色、进行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明确探究的对象:作者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读者的;品味、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的特点。设题要有开放性、层次性、适度性。重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检查预习,解题。

  3、注音、解释词义和字义

  (以上两项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小或利用投影显示。)

  4、讨论课题。

  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短语结构。

  明确:名词性偏正短语,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石”材(的)、“拱”形(的)。连缀起来,就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第二步: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点拨阅读

  (一)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等课文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1、理清文脉

  教师归纳:

  石拱桥:(1-2)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中国石拱桥:当代发展(10)

  2、石拱桥的特点。

  3、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4、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二)、课堂小结

  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洨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第三步:布置作业

  1、思考: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2、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标注。)

  3、预习、思考三、四、五。

  依据:作业,旨在巩固本节教学成果,并适时向第二节内容过渡,以便完成余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温故知新

  1、说说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2、说说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步:导读新课,并探究新课,质疑

  1、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地点在永定河,时间比赵州桥晚,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出现较早,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其中,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们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3、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4、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5、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第三步:课堂小结

  在同学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第四步:布置作业

  1、请理清关于赵州桥、卢沟桥的文字的说明顺序。

  2、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3、揣摩语言。

  四、说教具

  根据直观、实用,增加课堂容量等原则选用教具。如:

  录音机(课文录音带),小黑板(展示课堂问题),复印练习资料和下载的背景资料,如有多媒体可制作风景图片(含课件、投影片)

  五、说板书

  依据:1.直观、简洁,有助于理清文脉。

  2.用直观图示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中国石拱桥说课】相关文章:

说课的反思12-17

说课形式初探04-26

故乡的榕树说课03-02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12-07

说课培训后感悟03-07

新“少年中国说”作文07-04

新少年中国说作文12-07

《少年中国说》的朗诵稿03-09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说课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