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灯笼知识点

时间:2024-03-04 18:29: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灯笼知识点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灯笼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灯笼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一生作品200多篇,较著名的作品有《山屋》《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等,主要散文集有《羽书》《北极星》《忘年》等;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吴伯箫散文选》。

  二、理解词义

  1.斡旋:调停,调解。

  2.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弟的奢华。

  3.未始:未必。

  4.幽悄:幽深寂静。

  5.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第二部分(2—11):作者回忆自己记忆中有关灯笼的美好记忆和情节。

  第三部分(12):深化主题,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问题归纳

  1.“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赏析这句话。

  将“飞蛾扑火”与小孩子对火的喜爱进行类比,强调了小孩子对火、亮喜欢之强烈。使内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第①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

  3.第④段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这是“我”慈母口中经常吩咐“我”的一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这句话对为生活在外挣扎的“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和极大的慰藉。强调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并引出下文“我”对小时候上灯学的回忆。

  4.村头挂灯笼有什么作用?

  1.有行好的意思。

  2.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得到慰藉。

  5.“雪夜入……马前卒”。分析这两句话。

  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借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作者也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6.结合文意,分析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能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7.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五、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回忆自己所经历过和了解到的有关灯笼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灯笼的喜爱,对家人的感激,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六、必记词语及解释

  争讼领域斡旋静穆思慕惆怅

  锵然褪色燎原熙熙然暖融融

  马前卒人情世故

  词语解释

  争讼[ zhēng sòng ]因争论而诉讼。

  领域[ lǐng yù ]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

  斡旋[ wò xuán ]1.调解,把弄僵了的局面扭转过来。2.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之一。国家间发生争端时,第三国经当事国请求或主动采取的促使双方通过谈判等形式解决争端的活动。与调停不同,进行斡旋的国家不参加双方之间的谈判。

  静穆[ jìng mù ]安静庄严。

  思慕[ sī mù ]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惆怅[ chóu chàng ]伤感。

  锵然[ qiāng rán ]1.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2.形容书声琅琅。

  褪色[ tuì sè ]颜色失去鲜艳,变得暗淡(口语中也读tuì shǎi)。

  燎原[ liáo yuán ]火烧原野。

  熙熙然[xī xī rán ]:指一副快乐满足又舒适的样子。熙熙:快乐满足的样子。然:用于词尾,表示现在进行的一种状态。

  暖融融[ nuǎn róng róng]暖烘烘。

  马前卒[ mǎ qián zú ]封建社会称武将、官吏出征出行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指在前边摇旗呐喊、为人捧场的人物。

  人情世故[ rén qíng shì gù ]为人处世的道理。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八年级语文灯笼知识点】相关文章:

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12-18

语文知识点03-04

八年级下册语文戏社知识点12-18

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知识点12-19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02-29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归纳03-04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知识点02-28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02-2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核舟记知识点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