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颐和园》课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颐和园》课文13篇(精)
《颐和园》课文1
1、训练说话“昆明湖、姿态不一”
刚刚前两组词,老师是把两个词说起来说了一句话。最后一组,谁能像老师那样把两个词连起来说一说?
2、 “金碧辉煌”
(1)点拨字形
辉,光也。——《说文》
煌,火状。——《广韵·唐韵》
(2)图片理解
瞧,在阳光的照射下,多么的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3、点拨“廊”、“ 态”的字形
4、堂堂正正中国人,方方正正中国字,请大家对照自己这两个字,试着挑出一个,把字写得更美观一些。
5、概括课文内容
一说主要内容,抓景点
(1)师引导说清楚
你看,这真是有山,有水,有建筑的一处皇家园林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三处景点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内容?你比如说:先讲了——然后——最后——。
(2)抓景点,个别说(两生)
3、二说主要内容,抓游览顺序
(1)自由读文,勾画游览顺序的句子
请大家打开书到87面,快速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2)汇报交流
(3)刚才咱们汇报的句子都在每一段的开头,不仅可以承接上文,又可以引起——下文,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
(4)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课文,提炼中心句
课文就写了这三处景点吗?不止这些,还有一处、两处、三处(副板书:……)所以说:“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浓缩成两个字——美、大(板书)
四、精读品悟,游赏长廊
好文不厌百回读,我们走进课文,去长廊看看吧!
1、个别读,其余同学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师生交流。
3、品读句子,领悟长廊的美
预设一: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 273间。
(1)“绿漆”、“红漆”
颜色美吗?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能数得清吗?(一眼望不到头)
(2)“一眼望不到头”
再读点拨,“一眼(孩子,还没看到呢,再等会儿。)——望不到头”。
(3)“七百多米长”、“273间”
长也是一种美啊!
(4)点拨观察角度
孩子,你现在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啊?——站在长廊里,放眼一望。
预设二: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1)多少幅?几千幅!读出感受
(2)“。”改“!”
其实这里完全可以把“。”改“!”,谁来读一读?你在感叹什么啊!
(3)点拨观察角度
这时的我们又把目光投到了长廊上方的'横槛上,这又是在——抬头看去。
预设三: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廊外的美景吸引了你啊。
师生合作读,体会鲜花常开。
4、“神清气爽”
(1)目之所及,手之所触,身之所感让人感觉到——“神清气爽”
(2)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闻闻这朵朵花香,记住这一幅幅图画。再来读一读这个词语。
(3)点拨观察角度:
作者这时带着我们继续——边走边赏,把目光转到了长廊的两旁。
5、渗透观察景物的写法
同学们看,作者依据游览的顺序带领我们参观长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的同时,不断转换着观察的视角:放眼望去、抬头一看、边走边赏。作者叙述得非常有条理,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长廊的美和大。
6、示范说导游词
读得美,背得好!但是说出来不一定比这差。(配合图画说长廊导游词)
7、明确导游词特点
同学们,刚才我变成了——导游,带领在座的各位游客游览了长廊,有意思吧!
五、迁移运用,改写导游词
1、自由读第三段
要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是导游,你会怎么向你的游客介绍?
2、改写导游词出示要求:
用添加符号,直接在书中改。
2、生改写交流
3、出示图片:
4、一生试说
六、作业。
修改第三段内容的导游词,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设计
颐和园
游览顺序 长 廊 万寿山 昆明湖
《颐和园》课文2
通过教研组上《颐和园》这一课,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中有所进步,有所得益,也引起了许多思考。语文阅读教学重在朗读,在朗读中才能让学生知道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成功之处】
一、制作媒体,轻松获取知识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如图片、对颐和园的文字介绍等,制作了重点段落的幻灯片,利用超链接,当学生说到哪个景点教师就可以自动的切换到那里,在课堂中我始终围绕着主线:“你喜欢颐和园的哪个景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拓展延伸学习,升华民族情感 在课后留下了扩展余地,能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在课文学习结束时,我用激情的语言提醒学生到网上去搜索中国还有哪些名胜古迹,从国内到国外延伸,去查找更多的古典建筑艺术,再进行交流,这样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另外,本课的`写作很有特点,在学生知道本课是按照地点的转移,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顶──昆明湖旁,学习它的写法,尝试着写游学校、游古华园等,结合本单元的作文──写游记,不断地渗透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 读的太少,光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然而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只因讲得太细,而时间分配不均精读没有时间,只是粗读,今后逐步改正。
《颐和园》课文3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0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课文4
●
重点生字
皇:huáng
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皇帝。皇后。皇宫。皇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皇权。大:皇皇巨著。冠冕堂皇。对先代的敬称:皇考(对亡父的尊称)。古同“遑”,闲遐。古同“惶”,恐惧。姓。
笔画数:9;部首:白
造句:唐太宗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廊:láng
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太阳:廊子。前廊后厦。庑下,殿下外屋:廊庑(堂前廊屋)。有顶的过道:长廊。走廊。画廊。游廊。
笔画数:11;部首:广
造句:学校的走廊里静的能听见呼吸声。
槛:(檻)jiàn
栏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圈(ju乶)兽类的栅栏:槛车(a.运兽用的有栏杆的车;b.古代押运囚犯的车)。槛阱。槛圈(ju刵)。槛(檻)kǎn
〔门槛〕门下的横木。亦作“门坎”;亦称“门限”。(檻)
笔画数:14;部首:木
造句:皇宫的横槛上都有一幅字画。
琉:liú
〔琉璃〕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的釉料,多为绿色或金黄色,用于烧制砖瓦、缸、盆以及一些工艺品(“璃”读轻声)。
笔画数:11;部首:王
造句:金色的琉璃在阳光下光彩夺目。
阁:(閣)gé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特指女子的卧房:闺阁。出阁(出嫁)。小木头房子:阁子。阁楼。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简称“阁”)。组阁。入阁。古同“搁”,停止。
笔画数:9;部首:门
造句:这个可怜的孩子就住在阁楼里。
痕:hén
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亦泛指斑迹:痕印。痕迹。痕瘕(疤痕。喻曾犯有罪案的人)。伤痕。泪痕。裂痕。
笔画数:11;部首:疒
造句:岁月几乎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
舫:fǎng
船:画舫。游舫。石舫。舫楼(船楼)。
笔画数:10;部首:舟
造句:远处行来的画舫坐着三个人。
煌:huáng
光明,明亮:辉煌。星火煌煌。
笔画数:13;部首:火
造句: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
杆:gān
较长的棍:杆子(a.长棍;b.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c.指结伙抢劫的土匪)。旗杆。桅杆。电线杆。杆gǎn
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杆秤(区别于台秤等)。笔杆儿。杆菌。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杆笔。一杆步枪。
笔画数:7;部首:木
造句:不要碰电线杆。
殿:diàn
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宫殿。宝殿。金銮殿。殿堂。殿阁。殿上虎(喻敢谏之臣)。殿试。〔殿下〕对亲王或太子的敬称。在最后:殿后。殿军。
笔画数:13;部首:殳
造句:这座宫殿真是雄伟壮丽。
郁:(①②鬱)yù
树木丛生:郁葱(a.青翠茂盛;b.形容很盛)。郁闭。忧愁,愁闷:郁闷。郁悒(苦闷)。郁愤。郁怒。郁积。郁结。郁忧。抑郁。有文彩:郁郁(a.文彩显著;b.香气浓厚;c.草木茂密;d.心中苦闷)。香气浓厚:郁烈。馥郁。姓。笔画数:8;部首:阝
造句:盛夏里,花香浓郁。
辉:(輝)huī
闪射的光彩:光辉。满室生辉。辉煌。照耀:辉映。辉耀。辉照。
笔画数:12;部首:车
造句: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更朝着美好的未来迈进。
慢:màn
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慢车。慢件。慢腾腾。慢条斯理。缓慢。迟慢。慢性。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慢待。轻慢。傲慢。怠慢。缓急快
笔画数:14;部首:忄
造句:速度缓慢的小龟居然在比赛中跑了第一。
狮:(獅)shī
哺乳动物,雄的脖子上有长鬣,多产于非洲及印度西北部(通常称“狮子”;古亦作“师子”):狮子舞。狮子搏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不轻视)。
笔画数:9;部首:犭
造句:《狮子王》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部电影。
姿:zī
面貌,容貌:姿容。丰姿。姿色。天姿。形态,样子:姿态。姿势。舞姿。风姿。英姿。
笔画数:9;部首:女
造句:她优美的舞姿赢得了所有观众的掌声。
●
重点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金壁辉煌:金壁,金黄色和碧绿色。辉煌,光辉灿烂。形容精美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残存的迹象。
栏杆:遮拦的东西。
长廊:有顶的过道。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2、4自然段。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
课文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3、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颐和园》课文5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颐和园》课文6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颐和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 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提出自学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 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颐和园》。
(1)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 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 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 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 总结。
五、 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 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 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 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 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 指导朗读。
五、 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 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 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 指导朗读。
六、 朗读全文。
七、 完成思考?练习3。
八、 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颐和园》课文7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师: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你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
3、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四、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巩固要认的字,练习要写的字。
《颐和园》课文8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在长城一课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建筑的雄伟壮观,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气势令我们震撼。同样,在中国还有一种建筑艺术也另世人瞩目。她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板书课题,你对《颐和园》知多少?把你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和带生字的词要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课件出示词语。长廓、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姿态不一、隐隐约约、神情气爽、金碧辉煌。
4、检查自学生词情况:(1)指名朗读词语、(2)齐读、(3)联系前后文内容解释带点词语、(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摘录课文的首尾句。课件出示: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
我发现这两句话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师小结:开头结尾互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结构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
师:景色表现了颐和园美丽?
生:作者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景色,三写昆明湖景色。三处景观都突出了《颐和园》的大、美的特点。
三、细读课文,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这几处景物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能看出来?一边勾画一边用箭头标出游览的示意图。
师:课件演示句子。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又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师:作者用了那些动词,把各处写物的连接起来的?
生:作者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这些叙述游览过程的动词,过渡连接景物的。
师:这种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表达方式是移步换景。它让游览的过程不断转换,更加清析。读一读,感受一下。
四、研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师:我们就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先领略一下长廊的美。
师:播放课件,师范读。
师: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从哪体会出长廊的哪美?
生:(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长,间数多。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堪称是艺术珍品。
(4)长廊周围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了长廊解花盛开时的美。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非常舒畅。
师小结: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了长廊设计精致美观,表现出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精湛的技术,我们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感悟到长廊的美。
播放音乐: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师:走完长廊来到了万寿山,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什么?
生:佛香阁、排云殿。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耸立”一词感受到佛香阁高;“一排排”感受到排云殿占地面积大;“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很高;“红、绿、朱红”等颜色,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
指导朗读;
师:我们从这些词领略到“万寿山”的景观壮丽。在万寿山上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昆明湖美在哪?
生:又静又绿。
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此处作者为什么没用“划船”的“划”,而用滑冰的“滑”?
生:用“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所以用“滑”比“划”好。
生:用“滑”字使昆明湖显得更静,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
师:是的,这个“滑“字用得真是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大家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悟出了它的妙处,把书读活了,来吧,读一读感悟它的妙处。
师过渡: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美丽的什么?
生:美丽的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师: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师: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丽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五、师总结:
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光辉成就以极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六、作业链接:
1、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小练笔: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颐和园》课文9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交流“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走进北京的颐和园,到那里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颐和园。注意“颐”的写法,尤其是左边的笔顺,跟我边说边写。
二、听写字词,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大家都已经学过了,下面咱们先来听写几组词。咱们推荐三位上黑板前跟大家一起写。
长 廊 万寿山 昆明湖
《颐和园》课文10
《颐和园》这篇课文,展现的是颐和园的美景,按照很清晰的游览顺序进行描写,让人读来琅琅上口,又美不胜收。颐和园不单纯的是个美丽的公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深厚的底蕴,它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的。
从课文来讲,学生能够把握这种移步换景的写法,感受其中对景物描写的优美语句,能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就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若真能从深层次上去把握历史文化、中华文明的.话,那也是一种情感的教育,也让我们的学生更加慨叹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我在讲述这篇课文时,先处理好字词和难懂的解释,然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要求读通顺,读准确。在读中感悟是一种很好地语文教学方式,我指名让学生说他最想要去颐和园哪个景点拍照留念,当他说出来后,就让所有的同学站起来美美地品读这个套餐,学生们都能准确地对文段进行把握。在读完之后,学生们对课文有很多话想表达,他们都会认真地说这一段有哪些地方写得美,美在哪里。
在讲长廊时,体会横槛上五彩的画,而且是没有一幅画是相同的,提问学生:我的眼中看到的画里面有XXXXXX,大家都发挥想象,有美丽的花草树木、特殊的人物、还有龙的图腾等等,只要他们能说得出名字就好。还有那花香让人神清气爽的,到底有哪些花在风中摇摆呢?同学们都能积极的把熟悉的花说出来。在讲昆明湖的时候,
感受栏杆上小狮子的不同神态,发挥他们的想象,述说我的眼中看到了XXXXXXXXXX的狮子,说得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体会写湖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面碧玉。的句子时,让学生自己感受比喻的贴切,同时学会运用。还有动词滑的巧妙,感受水的清与静。由此,总结出这个美丽的大公园真的是美得说也说不尽,感受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以及总分总的结构安排,从这样的游览顺序清晰的安排文章,角度的不同感受颐和园不同的美景。
整体而言,我对这堂课还是比较满意,读与说的相互结合,写的点滴辅助,让学生更好地得到锻炼。不过在课堂的细节处理上还是存在些许问题,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学生的能力还没有全面释放,我还是存在干预过多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多与其他老师学习讨教,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颐和园》课文11
【教学目标】
讲读全文,感受颐和园的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数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师: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大家想不想出去散散心啊?那还等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吧!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注意“颐”字左边的笔顺、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颐和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部,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一下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颐和园,好不好?
(播放录相,全文朗读)
师:看完这段录相,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板书:
美丽的大花园(彩色笔)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刚才我们通过录像直观地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现在我们打开书,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恰当的词汇来描述颐和园的美景的。 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讨论问题1、2。
生1: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这四个地方?
生2:课文是按照游览参观顺序写的。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发现的?
三、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师:通过录相,你觉得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长廊的特点?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相关的语句。
生1:我从“一眼望不到头”这句话看出长廊很长。
生2:我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些数字看出长廊长。
师:700多米长有多少呢?举个例子:我们学校的操场大不大?
生:大。
师:升旗时能容得下20多个班级,课间操时10个班能同时做操,可它从东到西也不过30米长,长廊有700多米长,是我们学校操场长度的 20几倍,你们说长廊长不长?
生:长。
师板书:
长
师:长廊仅仅是长的特点吗?它还有吸引你的地方吗?
生:我从“每一间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写出长廊的画很美。
生2:我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这句话看出颐和园长廊柱子美。
生3:我从“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句话看出长廊周围的环境忧雅,以此衬托出长廊的美 。
师板书:
美
师:从“长廊上每间横槛上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画很精美,又没有相同的,说明作画的人水平高。
师:作画的人是谁?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干。
师: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这段呢?
生:对长廊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
四、自主合作,激趣学习
师: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长廊”这一部分,我们既找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又总结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部分,同学们表现都十分积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好不好?
出示学习方式:
品析问句,朗读感悟,导游讲解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
生:我们小组用第一种方法学习了“佛香阁”这部分。我从“黄色的玻璃瓦闪闪发光”这句话感觉到佛香阁颜色很漂亮,很美。
师板书:
色彩美
生:我从“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会出佛香阁的形状很美。
师板书:
形状美
生:我从“建在半山腰上”体会出它建得高的特点。
师板书:
建得高
师:这么巍峨的建筑又是谁建造的?
生:古代劳动人民。
师: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师:请学习这一部分的小组同学站起来,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这部分。
师:还有哪个小组汇报?
生:我们小组最喜欢“昆明湖”这部分,因为很美,所以我们是采用朗读感悟的'方式学习的。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采用朗读的方式?好,请每组推选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和其它小组的代表赛读。
师: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生:这段话中的“静、绿”是描昆明湖的两大特点,应该重读
生2:“镜子、碧玉”是作者用来比喻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应该重读
生3:慢慢地划过、几乎这两个词用夸张的方法进一步体现昆明湖静的特点,应重读。
师:大家体会得十分准确,齐读这段话(边读边放录相)。
师板书:
静、绿
师:其它小组还有没有别的学习方法?
生:我们查阅一些课外资料,用导游讲解的方式学习的。
师:你们学的是哪部分?
生:长廊、佛香阁、昆明湖或十七孔桥。
师: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咱们只能让学习“十七孔桥”这部分的小组展示,请你们选出代表作导游,其他同学做游客好不好?
(小组代表上台)
师:作为一名导游,应该具有什么标准和要求呢?
生:态度温和、亲切、声音洪亮、语音优美。
师:这名导游是否称职,大家仔细听他的讲解。
(放“十七孔桥”录相,小组代表讲解。)
师:大家评议:他是称职的小导游吗?
(生评议)
师:从他的介绍中以及录相的画面中,你觉得十七孔桥特点是什么?
生:桥洞多、狮子多、姿态不一。
教师板书:
桥洞多、狮子多、姿态不一
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学习了“长廊”,小组合作学习了“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感受到了颐和园中这些秀丽的景色,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不同的景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呢?快速地划一划连接上下文的句子。
(生读)
师: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过渡句,使用过渡句能使文章更清楚,上下文联系紧密。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恰当地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板书:
过渡句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我们重点学习了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昆明湖这几部分,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多姿。大家想一想,颐和园是不是就只有这几处景点?
生:不是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课文结尾说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可以体会到颐和园的景点很多,课文只重点介绍了几处。
师:好,我们今天的作业是: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景点给小伙伴作讲解。
《颐和园》课文12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 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提出自学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 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 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 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 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 总结。
五、 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 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
谈话:同学们,表现自己的时候到啦!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对颐和园美的体会、感悟和体验尽情表达出来,如何?相信你们一定行,也许可能会赛过陈铎、赵忠祥和倪萍。有信心吗?
1、选择方式,自主准备。方式由学生自己确定:可随作者移步换景的线路,看图(或播放的课件)讲解;可只凭借文本,进行美读;也可改编内容,作有滋有味的介绍,等等。要求:可选一个景点,也可选一处景物;可一人展示,也可找伙伴合作。(注意放一点优美的音乐)
2、尽情展示,共享快乐。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老师注意提升式点拨、引学生推进式评价和激发学生竞争式展示。(如,谁还想诵读得更精彩?)
《颐和园》课文13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给小组的人说说你都去哪旅游过?
小组同学互说。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北京的颐和园玩一玩。
师板书课题 播放颐和园全景视频
师: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
生:颐和园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太美丽了。
师:作者也有这样的感受。哪里告诉我们了?找找看。
生1: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了,我给大家读一读: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生2:最后一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了,我也给大家读一读: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有机会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找的真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告诉我们颐和园很美丽。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应法。作者是怎样给我们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足迹再游览一番,从中慢慢体会吧。
小组拿出设计好的游览路线。
师:(一起说)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
示长廊图片及第二自然段文字。
师:请同学们边读文字边想,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1:长廊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长。我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些句子体会到的,特别是“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273间”这几个词语更让我体会到长廊很长。
师:说得多好!你能把这种感受给大家读出来吗?
生1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生1不仅说得好,熟读的更好,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生2:长廊还给我留下了美丽的印象,我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体会到的。这些画五彩缤纷,非常美丽。
生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话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鞋花木把长廊打扮的更美丽了。
师:你们配合的真好。你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生2生3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小结:描写长廊时作者抓住两个特点来写:一个是“长”,一个是“美”。让我们带着这两种感受再游一遍长廊吧。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播放长廊上的画视频。
师: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师:(一起说)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同桌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们看见“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还看见“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师:抬头一看,我们看见了——
示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图片。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真是宏伟、壮观呀。
师:谁愿意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齐读。
师:第2自然段把来到万寿山下抬头看到的景色给我们描写下来了。
师: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看到了什么景色呢?小组齐读第4自然段后互相说说。
师生合作说。
师:向下望——
生: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师:正前面——
生:昆明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静静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师:向东远眺——
生: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示昆明湖图片。
师:你看昆明湖的水——
生:很静、很绿。作者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作者向我们描写了他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的美丽景色。看到昆明湖的时候抓住昆明湖水的两个特点来写,一个是静,一个是绿。
小组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师:(一起说)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昆明湖的呢?
示5段第二句第三句。
男生齐读。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生合作说。
师:昆明湖围着——
生:长长的堤岸。
师:堤上——
生:有两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师:两岸——
生: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师:湖中心——
生: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师:作者由外向里描绘了自己所看见的美丽景色。
师:(一起说)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叫——十七孔桥。
示十七孔桥图片、文字。
女生齐读。
师:说说十七孔桥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桥洞多,我从“十七个桥洞”体会到的;柱子多,我从“上百根石柱”体会到的;狮子姿态多,我从“这么多的狮子,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体会到的。
师:理解的多准确呀。作者抓住十七孔桥的三个特点来向我们描述,分别是, 桥洞多、柱子多、狮子姿态多。
欣赏狮子图片,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师:跟着作者细细游览了一番,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生可以说自己想去颐和园游览,也可以说赞美、感谢古代劳动人民,也可以说自豪话语等等。
师:我们喜欢旅游,也去游览过,我们能不能仿照《颐和园》的写法写一写呢?
小组讨论写法。选代表发言。
示游览活动的写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师:让我们仿照《颐和园》的写法写一篇游览活动吧。
【《颐和园》课文】相关文章:
《颐和园》课文03-04
颐和园游记07-29
颐和园作文09-15
颐和园作文(经典)09-11
颐和园作文09-07
去颐和园作文07-29
颐和园之旅作文11-30
游颐和园作文09-20
颐和园作文(精品)11-27
介绍颐和园的作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