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课文(热门)
《日月潭》课文1
1、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日月潭》课文2
1、合作学习法。
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日月潭》课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我将教学本课的教学主旨确定为: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本课教学时间是本课安排为第四课时,该课时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1.巩固生字词,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句子意思。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风光秀丽。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有三个自然段,词语丰富,文字优美,语言清新。在充分了解课文与学生的特点后,围绕本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出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图文悟情、理解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这样,既能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三、说学生
本班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训练,在生字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像赵子毅,张平平,刘彦鹏三位同学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的能力。他们能够自己拼读音节,说结构,找出偏旁部首和数笔画等。张弛,赵玲,王瑞能够说说字的结构,找出偏旁部首。因此六年级,我对本班学生制定的目标是:能力强的同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能力一般的能够朗读句子。能力差的同学能够跟读句子。经过开学两个月的训练,同学们普遍都有了提高。张弛同学就有最明显的进步。他从最初的不认识字,不会写字。到后来会写字,会认字,不会读书。现在已经能够正确的朗读篇幅短小的课文。如本册书的第四课《祖国》,是一首儿歌,他已经能够正确朗读。因此在每堂课,用一半的时间用来读书,反反复复地读书,已经看见了效果。同学们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激发情感课前让学生欣赏一组祖国迷人秀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川秀美,景色逸人,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为生长在这样美丽而伟大的国家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情境,学习课文,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图文并茂,品读课文
1、复习词语,为读书做好准备
卡片出示词语:日月潭,台湾省,大湖,圆圆的,弯弯的,碧绿,大玉盘,明珠,茂密,树林,倒映,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2、出示课文,品词品句
出示课文,学生齐读
老师一边指学生一边读。这是帮助学生知道如何去读书。因为有的同学手里拿着书,眼睛不看字,注意力不集中。这是训练学生集中精神做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齐读后出示第一句话: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湖。指名读,多找几个学生读一读。然后提问,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信息。学生会回答说,知道日月潭在我国的台湾省。
出示第2段,指名读一读。师提问:谁能够告诉同学们它的名字为什么叫“日月潭”呢?多叫几个同学读一读这句话“日月潭里有一个小岛,把潭分成两半,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使学生知道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在这时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找出小岛,找出日潭和月潭。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师问:日月潭的风景美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出示句子:两潭湖水相连,像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这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日月潭的美丽。
出示第三句话,学生读一读。
先让学生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理解句子。
再让学生找出你喜欢的词语,如“湖光山色”,“茂密”等
师:日月潭风景美丽,有很多游人去游览,他们照了很多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日月潭美丽的风光。
出示图片,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齐读最后一段“我爱美丽的日月潭,我爱祖国的台湾岛。”
师:日月潭很美丽,台湾省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欣赏其它地方的美景。
五、拓展情境
爱国教育课文学完了,你觉得日月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这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让学生将学习本文后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形成初步的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外,在学生个个都说“日月潭真是个好地方”,个个都想“到台湾去”时,老师再动情地讲述: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增强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六、课前预设
这是一篇描写景的文章,文字优美,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可是智障学生直观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因此在课上准备了许多直观形象的图片,这样有利于学生有直观印象,帮助他们观察思考,交流体验。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日月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是检查学生词语积累的情况,和运用词语的能力,以及正确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将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使语文课真正发挥它听说读写的作用。
《日月潭》课文4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日月潭》课文5
本周有幸听了蒋老师上的《日月潭》这一课,从这堂课中我看到了蒋老师的精彩和细心,让我受益匪浅。蒋老师的课完全按照我们沂南三小的“先学后导,自主发展”教学模式进行,实用、有效,课堂效率高。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
蒋老师揭示学习目标,表达简明、具体,学生一目了然: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名称来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态度目标;目标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不偏不高不低,符合课程标准及课本要求。
二、教材处理
蒋老师的课知识体系把握准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内容定量妥当,蒋老师将感悟日月潭的美景作为了一个重点,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时贯穿着词语的理解,朗读的指导,全面规划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朗读能力,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揭示目标,导入自然,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蒋老师都是从出示日月潭,日月潭的特点入手。
2、蒋老师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科学,结构严谨,节奏适中,蒋老师注重了利用课本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蒙蒙细雨时的不同景象。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在指导生字认读时,蒋老师利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屋内白茫茫的玻璃,理解什么是“朦胧”,并让学生回忆晴天时,透明的玻璃,对比理解文中的另一个重点词语“清晰”,调动学生感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激发学习兴趣。
3、蒋老师注重了学法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蒋老师的学法指导:
日月潭在哪里?用“”画出,用“”画出你认为美的词语或句子,目标明确,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习惯的培养。
整节课中,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能快速明确学习目标,紧张地读书、练习、讨论。蒋老师的`班级学生常规训练得很好,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认真,秩序井然。
四、教学效果
蒋老师的课教学效果好,当堂训练的内容学生都能较准确地完成,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如要说缺点的话就是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有些短,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堂课都上得很成功。
《日月潭》课文6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传说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叙和评价,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纯粹属于幻想的产物。这篇课文就是幻想的产物。它通过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塑造了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说明了日月潭的由来。
课文通过讲述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终于降服恶龙,拯救了日月的故事,表现了人类面对一切邪恶势力不屈服、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交代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它青山环抱,树木葱茏的美丽的自然景色,由此引出下文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第2至5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传说。
第6自然段,说明大尖山、水社山及日月潭的由来,点出与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关系。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欣赏:
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没有被他们不畏艰难、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这一段就描写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克服艰难险阻杀死恶龙,救出日月、为民造福的。描写简略而又清楚,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想: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与恶龙激战又是怎样的情形?
三、文章表达方法把文章写具体
《日月潭的传说》这篇课文之所以这么精彩,就在于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克服艰难险阻、除掉恶龙写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如:
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很显然,因为用上了丰富的词汇,每组第二个句子显得更加具体,生动,给人更多的丰富的想象空间。
《日月潭》课文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所谓“语境识字”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语境条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轻松松识字,快快乐乐写字。在《日月潭》一课的识字教学中,就力图体现对语境的创设和运用。
一、随文识字提高认读效率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出示中午时的日月潭图片)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日月潭清晨的美景,请你猜猜这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学生答后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因为图中阳光灿烂,景物清晰……
教师:在图片下方出示词语──清晰,学生认读。教师在图片下方出示文中句子:“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师生合作读句子)
教师: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怎样了──(学生跟读)
教师:中午,什么变得清晰了?(学生练读句子)
教师:(出示雨中日月潭的图片)雨中的日月潭更有一种特别的美,对比晴天时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两幅图片对比:如果说晴天的日月潭景色清晰可见,那么雨中的日月潭就是一片朦胧。出示词语:清晰──朦胧,再读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它们是一组反义词。
教师:“朦胧”还可以换一个词就是──隐约(生答);这是一组──近义词(生答)。谁来为我们解说雨中的日月潭?
在图片下方出示句子:“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好像童话中的仙境。”学生读句子。
教师出示词语:仙境,学生练读词语。
教师:联系你听过的传说、看过的故事,说说什么是“仙境”?学生: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
(二)点评
教学中,教师将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隐”“筑”“晰”“境”“朦胧”等随文识字。这种在语境中识字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学生在认读生字时,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再配上背景中出示的日月潭风光的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多种方法巧记字形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不少日月潭风光的图片,想不想欣赏欣赏?
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的图片)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岛;茂盛的树;环绕的群山。
在图片下方出示词语:“群山环绕”,学生读词语。
教师:什么是环?出示圆环图片,学生尝试说说“环”的意思。
这就是环(中空的圆形的东西)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学生1: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王字旁加上“不”字。
学生2:我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把“杯”字的木字旁换成王字旁就是“环”字
教师:生活中还在哪儿用到过“环”字?(二环路、奥运五环……)
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图片),课文里出现的词语是──“环绕”,你能结合图片说说什么是“环绕”?
学生:“围绕”的意思。
教师:“绕”字怎样记呢?
学生1:我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把“烧”字的火字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
学生2:把“浇”字的三点水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
学生3:把“晓”字的日字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
教师:(板书“烧”“浇”“晓”),这几个字都是──形近字(生答)。
教师:(指图)除了环绕的群山,在日月潭的周围还有许多──树木(生答),出示词语:树木茂盛(男女生分别练读)。
教师: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学生: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记:“森林里藏着一座旧城堡。”
教师:能说说谜语的意思吗?
学生:旧城堡就是“城”字去掉“土”和“成”里面的横折钩,森林就是“艹”。
教师:很有意思!
学生:我能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盛”,“成”加上皿字底就是“盛”。
教师:我们一起读一读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
学生齐读──指名读,“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教师: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是茂盛的?
学生:花草茂盛。
教师:结合图片想想,能把“环绕”“茂盛”分别换个词语再读这句话吗?
学生:“围绕”“环抱”;“茂密”……
(二)点评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记字的规律,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多样的识字方法,并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识字记形。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圆环的彩色图片,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环”的意思,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环绕”的意思创造了有利条件。借助日月潭的风光照片,教师引导学生在日月潭秀美的风光中学习了“环”“绕”“茂”“盛”等生字。学生还充分运用已有的“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环”的字形,并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将“绕”“烧”“浇”“晓”等形近字进行了分辨,学生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用有趣的字谜“森林里藏着旧城堡”来识记生字“茂”,既富童趣,又生动形象,直观易记,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后,教师请学生将课文句子中含有生字的词语进行替换,借助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进一步理解了词语中的字义。
三、变换语言环境多次复现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没有了拼音,离开了图片,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附近 环绕 茂盛隐隐约约 清晰 建筑 朦胧 仙境(学生多种方式练读词语:顺读、抽读、齐读、指名读)
教师:这些生字又回到课文中去了,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课文,注意把语句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教师: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利用寒假的时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就来到了日月潭旅游,她还写下了一篇游记,愿意为同学读一读吗?
大屏幕出示: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来到了闻名中外的日月潭。站在日月潭中的小岛上环视四周,雄伟的群山,茂密的树林,数不清的建筑物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突然,下起蒙蒙细雨,空中就像垂着轻纱,远处的景物变得朦朦胧胧的,水中的倒影也变得隐隐约约的。我仿佛来到了传说中的仙境,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仙女……”(全班同学自己小声练读)。
(二)点评
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认读生字的基础上,去掉拼音复现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之后,将生字回归到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又是一次生字的复现。教师还巧妙地利用了学生自己写的一篇游览日月潭的日记,复现了本课出现的生字,复现的形式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很有新鲜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换不同的语言环境多次识记生字,既是对学生识字效果的检查,也是有效的复习巩固。
四、发现结构规律指导书写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观察要写的字,它们的字形结构规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岛、展、建──半包围结构; 纱、胜、环、绕、隐、约──左右结构;
省、茂、盛──上下结构。
教师:不同字形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被围住的部分要写得小些;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都要注意看清哪部分占格少、哪部分占格多。
教师:再观察一下生字的偏旁,哪些字有共同点?
学生:纱、绕、约都有“纟”。
教师:这三个字中,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看教师板演范字:
绕:左右结构,“纟”在格中占位略窄,右边占位略宽。
右上无点,右下是“兀”,不是“元”。
教师:还有哪个字书写起来有困难。板演:
建:半包围结构,这个字的偏旁是建之旁,共有两笔:横折折撇、捺。书写时先写右上部分,再写建之旁。注意在田字格中要做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都要有余地。关键笔画是“竖”。
教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范字,选择合适的字把田字格补充完整。(学生在同学的日月潭游览日记的短文中找到相应的田字格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
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练习,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二)点评
书写生字是识字教学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记忆字形的重要方法。在指导书写的环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发现字的结构规律。首先是对本课要求会写的所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整体把握,并根据半包围、左右、上下等不同的结构特点回忆了书写时要注意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中相同偏旁的字。对于少数不易写好的字,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范字、观察板书,并提示学生易写错的笔画。这样从宏观到微观的指导,教给了学生习字时观察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师还改变了以往在独立的田字格中进行书写指导的模式,把田字格印在了学生那篇游览日月潭的日记中,让学生对照拼音找到相应的位置再练习书写,又一次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在语境中学字、写字、用字,既激发了学生练字的兴趣,又是一次生字的复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可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日月潭》课文】相关文章:
《日月潭》课文03-05
《日月潭》教学实录03-02
《日月潭》教学实录【精选】03-04
[集合]《日月潭》教学实录03-03
《师说》课文12-18
《秋天》课文03-02
《画风》课文03-04
《颐和园》课文03-04
《回声》课文03-05
《蜜蜂》课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