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的直径<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1nm-100nm(粒子直径在10-9~10-7m)>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1元素分类: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2化合物分类:有机物(含C)和无机物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iO2、SO2、CO2、SO3、N2O5、(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CuO 、 MgO (多数为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l2O3、ZnO
不成盐氧化物NO2、NO、CO、 (盐中的N的化合价无+2、+3、C无+2)
分散系溶液(很稳定)分散质粒子小于1nm,透明、稳定、均一
胶体(介稳定状态)分散质粒子1nm-100nm,较透明、稳定、均一
浊液(分悬、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透明、不稳定、不均一
化学反应的分类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2SO2+ O2 2SO3
分解:2NaHCO3 Na2CO3 +CO2↑+ H2O
置换:Cl2 +2KI ===2KCl+I2
复分解: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子反应:Cl2+H2O = HCl+HClO
非离子反应:2Fe+3Cl2 =2FeCl3
是否有元素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升降价)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周期同一横行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长周期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7不完全Fr—112号(118) 26(32) 7
第七周期原子序数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个位数=最外层电子数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族主族元素的族序数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主族A 7个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
副族B 7个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第Ⅷ族和全部副族通称过渡金属元素
Ⅷ族1个有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非常不活泼
碱金属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
结构因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逐渐升高
熔沸点逐渐降低(反常)
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越活泼
卤素氟、氯、溴、碘、砹(F、Cl、Br、I、At)
结构因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逐渐升高(正常)
颜色状态颜色逐渐加深气态~液态~固态
溶解性逐渐减小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重点)
A.概念:
B.工作原理:
a.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C.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D.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E.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c.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F.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
a.负极反应:X-ne=Xn-
b.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
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A.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A.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B.金属腐蚀的防护:
a.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
b.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电化学保护法:
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A.干电池(锌锰电池)
a.负极:Zn -2e - = Zn 2+
b.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B.充电电池
a.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放电时电极反应:
负极:Pb + SO42--2e-=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PbSO4 + 2H2O
b.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2H2 + O2=2H2O
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H2(g)。 CO(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分散剂。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析,分散系有9种组合方式。雾是液-气分散系;烟是是固-气分散系。分散系按分散质直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是否有丁达尔现象稳定性举例 浊液大于100nm—不稳定泥水 溶液小于1nm—稳定NaCl溶液 胶体1~100nm有介稳性Fe(OH)3胶体 2.饱和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观察到液体颜色为红褐色,这是形成了Fe(OH)3胶体的缘故(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室方法)。当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这条“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就是丁达尔现象。当把制得的胶体进行过滤时,滤纸上没有留下任何物质。这个事实说明,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即胶体粒子的直径比滤纸的空径小。 第二节离子反应 1.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无机化合物中的强酸(如:______)、强碱(如:______)、绝大多数盐(如:______)都是电解质。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氨跟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2.电解质的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试写出下列物质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①NaCl____________;②CuSO4____________; ③HCl____________;④HNO3____________; ⑤H2SO4____________;⑥NaOH____________; ⑦Ba(OH)2____________;⑧Na2SO4____________; ⑨NaHCO3_____________;⑩NaHSO4____________; 3.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试写出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②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 ③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_____________;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 ⑤碳酸钠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 ⑦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⑧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 ⑨氯化铁溶液中加铁粉_____________;⑩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交换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反应就能发生。 ☆☆5.离子共存问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有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如Ba2+、Ca2+等不能与SO42-、CO32大量共存;Ag+与Cl-、Br-、I-等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如CO32-、HCO3-、S2-、HS-、SO32-、HSO3-等离子与H+不能大量共存。 ③有若电解质生成。如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OH-、CH3COO-、ClO-、F-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与较强氧化性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不能大量共存。 ②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O3--在酸性条件下与Fe2+、I-、S2-、SO32-等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SO32-与S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 (3)由于形成络合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还失升氧: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Fe+CuSO4====FeSO4+Cu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_ ②CuO+CCu+C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_ ③CaCO3+2HCl====CaCl2+H2O+C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④Fe3O4+4CO3Fe+4CO2是或否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__ ⑤Cl2+H2O====HCl+HClO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⑥2Na2O2+2CO2====2Na2CO3+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⑦2FeCl3+Fe====3FeCl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⑧CH2OH(CHOH)4CHO+2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1、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聚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都是取代反应。 4、分子式为C6H12,主链碳原子数为4个的烯烃共有4种,不要忘记2–乙基–1–丁烯以及3,3–二甲基–1–丁烯。 5、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苯甲酸→苯甲酸钠,苯酚→苯酚钠→苯酚,苯酚与苯甲酸钠溶液分层,可以分液法分离。 6、维勒第一个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尿素,凯库勒最早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理论。 7、取少量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片刻,冷却后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可知卤代烃中含有碘元素。 8、只用碳酸氢钠溶液能鉴别乙酸、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四种液态物质,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醇溶解,苯的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 9、从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出发,戊基有8种,丁基有四种,戊烯有五种。 10、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可在水解所得溶液中加入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新制的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 11、符合要求的扁桃酸C6H5CH(OH)COOH同分异构体,从苯环的取代类别分析,一类是含有HCOO–、HO–和–CH3的三取代苯,共有10个异构体;另一类是含有–OH和HCOOCH2–的二取代苯,有三种。一共有13种 1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2C6H5O-+SO2+H2O= 2C6H5OH+SO32- 13、酒精溶液中的氢原子来自于酒精和水。 14、一分子β-月桂烯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最多有4种,容易遗忘掉1,4–加成产物。 15、CH2=CHCH3的名称是丙烯,CH3CH2CH2OH叫做1–丙醇,CH3CH2CH(CH3)OH叫做2—丁醇,CH3CHClCH3叫做2 -氯丙烷 加热 醇溶液 16、(CH3)2CClCOOH+ 2NaOH CH2=C(CH3)COONa+ NaCl + 2H2O 17、由乙烯制备乙酸,既可以通过乙烯→乙醇→乙醛→乙酸的路线,也可以通过乙烯→乙醛→乙酸,或由乙烯直接氧化成乙酸。工业上具体采用哪一条路线,取决于原料、设备、环保、投资、成本等因素。 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开关外壳、灯头等都是用电木塑料制成的。电木塑料的主要成分是酚醛树脂,由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缩聚反应得到。 19、要了解一点化学史知识。 20、了解减压分馏的原理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1、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俗称甘油)都属于饱和醇类,官能团种类相同、个数不等,分子组成上不是相差若干个CH2,它们不是同系物。 22、当氨基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两性离子形态存在时,溶解度最小,可结晶析出晶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一、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二、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 ②小苏打:NaHCO3; ③熟石灰:Ca(OH)2; ④生石灰:CaO; ⑤绿矾:FeSO4 7H2O; ⑥硫磺:S; 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 ⑧胆矾:CuSO4 5H2O; ⑨石膏:CaSO4 2H2O; ⑩明矾:KAl(SO4)2 12H2O 三、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 H2O=Al(OH)3↓+3NH4+ 十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精选五篇03-05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03-04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2-18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分享10-05 必修二语文知识点03-04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12-19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08-29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三篇03-03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大全(15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