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1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首诗,留意每句诗最后一个字。
师: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板书:开,回,出,来)
生:“回,开”和“出、来”是两对反义词。
生:不对,应该说它们都是动作词。
师(点头):对。我们判断时不要想当然,要认真分析和体会。
师:再想想,这几个动作分别是谁的动作?仔细读读诗句,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默读古诗后作答。
生1:“开”是楚江的动作,是说楚江将天门山分开了。
生2:“回”也是楚江的动作,说的是江水从这儿折回而去。
师:对,这是因为天门山将江水阻断了,滔滔的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所以称“回”。
生3:“出”是青山的动作。
师:(紧跟着扮不解状,问)咦,青山为什么要“相对处”呢?它真的会移动出来吗?
生(笑):不是!因为小船驶过来了,站在小船上看两岸的天门山,好像青山也在移动。
师:噢。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是想说,青山并没有移动,只是因为李白乘坐的小船顺着江水向天门山移过来,让李白感觉到两座青山像是迎宾一般,相对出来迎接自己。对吗?
生若有所悟,纷纷点头。
师:对啊!同学们看,楚江、孤帆和天门山这些本无生命的景物,开始在浪漫的诗人李白眼里,他们像活了一般。楚江一往无前地浩浩荡荡向前奔流,像一把巨大的斧头劈开了天门山,可是迫于天门山的阻挡,又不得不“至此回”。而青山呢,它们会彬彬有礼的“相对出”来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而“孤帆”虽是小小的一片,却来自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且有峻伟的青山专程相迎,李白屹立船头,多么自豪!
师:同学们想不想再读读诗,体会这些感觉?
学生纷纷自由读诗。全班有感情的齐读
[反思]
本诗作者李白素有“浪漫主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大部分想象雄奇,语言大胆夸张。《望天门山》是诗人25岁时途经长江中下游(此段称楚江)写下的又一名作。以往教学古诗时,有个常见的毛病——难以共鸣。诗人所描绘的前景与学生的情感无法相通,有的.只是干巴巴的反复诵读。没有动情的朗读。即便动用声、色、影像课件,也难以激发起学生与诗人的的情感碰撞。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我试图先让自己仔细研读李白的诗歌,找到他的诗歌特色,然后引导学生对古诗“字斟句酌”。象诗人一般想象画面,推敲品析。我们发现这首诗将天门山的峻拔,楚江的气势,及诗人的豪迈通过四个动词——“开、回、出、来”体现出来。于是,教学初始,我便抓住四个动作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动作的发起者”——“楚江、天门山、孤帆”。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感悟诗人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面对高山峭壁,滔滔江水,而依然豪迈的气势。通过这样的引导想象,再带着体会和感悟诵读,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2
一、据形索义,识字解题
1.师:先来认一个字。(出示甲骨文)
生:人。
师:你们异口同声地说“人”。我们先来看它的下半部分“”,是“大”字,一个人张开双臂的形状,上面是圆圆的头。这个字本义就是头顶,头顶是人身体的最高处,于是字义引申指很高。古人认为最高的是什么呢?
生:(恍然大悟)天。(板:天)
2.师:一点就通,确实是“天”字。认第二个字。(出示甲骨文“”)
生:门。
师:这是繁体字的“门”。左边一扇,右边一扇。单扇为“户”,两扇合为“门”。(板:门)
3.师:这个字很形象,大家一看都知道什么字,读——
生:山。(板:“山”)
师:连起来读——
生:天门山。
师:不像天门山,倒像是小山丘。再读。
生:天门山
师:这才像天门山,从天门山三个字,想象一下天门山是怎样的?
生:有两座,一边一座,像门一样,又是很高很雄伟的山。
4.师:你们没有看过天门山,仅从“天”“门”“山”这三个字中想到的,这就是汉字的魅力,保存了原始的图画性,字能直接表示事物。(出示注释1)天门山隔江相对,就像天设的门户,雄伟奇特。公元726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板:李白)经过天门山,留下了千古绝唱《望天门山》。(板:望)“望”是什么意思?
生:看。
师:怎样的“看”是望呢?
生:向远处看。
师:再读,读出远看的感觉。
生:望天门山。(“望”字读得长、重,有味道)
二、以读求义,整体感知。
师:李白望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楚节奏。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
(生自由读诗)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的同学还摇头晃脑,这是读诗的状态。谁来读?
(一生读全诗)
师:声音很好听,字音读得准。这两个词,大家再读读:“中断”、“至此回”。
生:中断、至此回。
师:“至此回”中的`翘舌音“至”、平舌音“此”读得很清楚。谁再读读这首诗?我们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
(一生读,速度较快。)
师:听出来了吗?“天门-中断-楚江开”,这每行七字的诗停顿是二、二、二、一。(课件出示划节拍线的全诗)谁再读?
(一生根据节拍线再读。)
师:有点儿“歌”的韵味,诗可以当歌唱,诗也可以当画赏。李白的《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且是连环画。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找一找诗中描绘景物的字、词。
生:天门山、楚江、孤帆、太阳。
(板:景)
师:前面我们了解了天门山,有谁知道“楚江”?
生:就是长江。
出示注释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师:这些景组合在一起给我们什么感觉呢?比如,天门山是高的,那楚江是?用一个字。
生:广。
师:孤帆和太阳离作者是——
生:很远。
师:山高、水广、帆远,这些景组成图画的境界是高广辽远的。那咱们读的时候要慢一点,大家跟着我的手势轻声读,不要跑到我的手势前面去了。
(教师按照诗的节奏用手势指导学生慢读,学生渐渐读出诗的韵味)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幅图画的色彩,这水是什么颜色?
生:碧色。
师:仔细看这个“碧”字(此字放大),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什么偏旁?
生:上面的偏旁是“王”和“白”,下面是“石”
师:左上的“王”是“玉”,和“白”组成的是琥珀的“珀”,下面是“石”,本义是青绿色像玉一样的石头。根据字形,你知道“碧水”是怎样的水吗?
生:略。
师:这“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难怪诗人对“碧”字情有独钟。你看,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是“碧”,读——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是“碧”,读——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是“碧”,读——
生: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完整版)03-08
望天门山的诗意03-06
《望天门山》原文及翻译 09-14
望天门山彩色配画05-05
游天门山作文12-30
(推荐)游天门山作文01-22
游天门山作文(优选)02-05
望夜空作文03-16
望洞庭的诗意05-06
春望的作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