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09 11:12:38 好文 我要投稿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汇编[5篇]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1

  一、 导入新课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汇编[5篇]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伏在桌子上,什么也不想,只需要把耳朵叫醒,静静地听。

  (我打开课件,点击首页,乐曲《田园的夜晚》慢慢切入,蟋蟀声和蛙鸣声渐渐清晰起来,教室里愈发静谧,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从桌上抬起头来,脸上露出惊奇而欣喜的表情,仿佛难以置信,又仿佛想努力寻找声音的来源。)

  师: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蟋蟀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蟋蟀和青蛙合奏的声音。

  师:是啊,当我们安静下来,当我们把耳朵叫醒,我们就能够听到很多我们平常在喧闹的时候,听不见的美妙的声音。今天,让我们跟着法布尔一起去拜访一个可爱的小家伙。请大家翻开书28页,自由地、大声地、旁若无人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读完之后,就安静下来,继续默读课文。当你们全部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 住宅印象

  投影:

  默读课文,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或者句子评价蟋蟀的住宅。

  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很干净。

  师:嗯,如果我们不讲卫生,那就连一只小蟋蟀都比不上啰。

  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很小。

  生:不,我觉得很大。

  师:到底是大还是小呢?请找到具体的文字来说明。

  生: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师:十寸等于一尺,三尺等于一米,赶紧算一算,九寸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大约是27厘米。

  师:伸出你的手指,看看,蟋蟀的住宅大约是这么宽;然后比划一下27厘米的长度,这个空间就是蟋蟀的住宅。那么,这住宅,到底是大还是小呢?

  生: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小的,但是对于蟋蟀来说,已经足够大了了。

  师:所以,我们说一个东西是大是小,总是相对来说的。

  生:蟋蟀的住宅墙壁很光滑,这是它一点一点修整的结果。

  师:而且,我们还可以设想,这墙壁可能和我们教室一样,还贴有闪闪发光的瓷片呢。那些闪闪发光的可能是什么呢?

  生:可能是白色的小石子吧。

  生:可能是玻璃片。

  师:沙子里有一种闪闪发光的东西,叫云母,大家如果像法布尔一样,蹲下来或者趴下来,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生:蟋蟀的住宅很干燥。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说明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请找出来。

  生:请大家看到第六自然段。“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师:请你带领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三、 蟋蟀其“人

  师:孩子们,当我们用“住宅”而不是“窝”来表述蟋蟀的家的时候,实际上,法布尔以及我们,都已经把蟋蟀当成了一个人来看了。当然,蟋蟀不是真正的人,所以我在“人”字上面,加了引号,这是拟人的意思。那么,你觉得,蟋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我觉得,蟋蟀是一个勤劳的人,他很用心地建造自己的房子。

  生:我觉得,蟋蟀是一个爱唱歌的人,他喜欢在自己的平台上弹琴。

  生:我觉得,蟋蟀是一个会做房子的人,就像建筑师一样。

  生:我觉得,蟋蟀是一个完美的人。

  师:你听,这样说是不是更能够表达你的意思——蟋蟀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生:是的。

  师:是啊,蟋蟀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的意思是“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请大家在书上写下来,蟋蟀可绝不这样,他是一个很追求生活质量的人。而在我看来,蟋蟀是一个风水师,也就是会寻找风水宝地的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生:请大家看到课文第二自然段。“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师:慎重选择,而不是随随便便选择。我们把这个句子概括成两个四字短语。

  生:排水优良,温和阳光。

  师:第二个短语如果调整一下,会更合适。

  生:排水优良,阳光温和。

  师:实际上,蟋蟀选择住址,还有一个标准,很重要的标准哦。

  生:我知道,是住址很隐蔽。请大家看到第五自然段。“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师:蟋蟀是很聪明的,深谋远虑,就像兔子一样。兔子不吃窝边草——

  生:蟋蟀不吃门前草。

  师:对于我们155班好打架的男同学来说,也许,我们还可以加上一句“孩子不打身边人”吧。把这三句话一起说一说。

  生:兔子不吃窝边草,蟋蟀不吃门前草,孩子不打身边人。

  投影:

  风水师:排水优良 阳光温和 地址隐蔽

  师:正像之前方孜淳说的那样,蟋蟀是一个建筑师。蟋蟀的哪些行为,让你觉得他是建筑师呢?

  生:“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我觉得,蟋蟀很喜欢装修。

  生:“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蟋蟀用很简单的工具,做了很复杂的事情。

  师:蟋蟀的腿,可能只有爬山虎的脚的细丝那么粗,也就是像——

  生:蜗牛的触角那样粗。

  师:真是够柔弱的。

  生:“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师:从这个句子,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蟋蟀的动作是很协调的。

  师:我们圈出这些表示动作的动词,扒、搬、踏、推以及铺,用重读的方式,强调这些协调有序的动作。

  生: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师:大家看,蟋蟀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啊!

  生:“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我觉得这里也可以体现蟋蟀是建筑师。

  师:用一个成语来说,蟋蟀是精益求精的建筑师。所以法布尔面对着蟋蟀的房子,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假使——

  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投影:

  建筑师: 工具柔弱 工程伟大 工作耐心

  师:在我看来,蟋蟀还是一个音乐家呢?找找看。

  生:我知道!请大家看到第五自然段。“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师:孩子们,如果我们把这个句子中的某一个字,改动一下,就更能够体现蟋蟀是一个音乐家了!

  生:我知道!把“平台”改成“舞台”!

  师:嗯。夜已经很深了,四周万籁俱寂,月亮柔和地倾洒着它如水的清辉,劳动了一天的蟋蟀,登上他的舞台,开始演奏他的小夜曲。这个时候,谁在听他歌唱?

  生:他的家人。

  师:最美的歌,要唱给最爱的人听。

  生:他的邻居,蝉。

  师:当蝉休息的时候,蟋蟀就登场了。夏天的白天黑夜,田野上都有盛大的音乐会。

  生:田野里的土拨鼠等其他的小动物。

  生:还有法布尔!

  师:是啊,法布尔一定陶醉在这音乐声中,忘记了回家。

  生:我觉得,还有他门前的那一丛青草。

  师:孩子们,看,这一丛青草,正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呢。

  生:我觉得,还有青草上的露珠。

  师: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露珠听了蟋蟀的歌,高兴地舞蹈,“吧嗒”一声,从草叶上滚落下来,摔碎了一个甜美的梦。

  生:我觉得,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听蟋蟀弹琴!

  师:是啊,这是多么美妙的情景呀!清风明月,野草荒田,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蟋蟀的听众。只有那些会听的耳朵,才能够体会这样的美妙。

  (我想好了,一定给孩子们推荐《时代广场的蟋蟀》,一定带孩子们听听蟋蟀柴斯特演奏的所有的歌。)

  师:这是一只多么浪漫有诗意的小蟋蟀呀!大家知道吗?这只小蟋蟀,还是一个大诗人呢?他写了一首《蟋蟀之歌》,要不要听?

  生:要!

  投影:

  蟋蟀之歌

  你可知道,清晨草叶上

  第一颗露珠的味道

  你可知道,在洒满月光的平台上

  弹琴的美妙

  我知道,我知道

  露珠如泉水甘甜

  四周静悄悄,月下的歌声

  像梦幻一样飘渺

  你可知道,向阳的住宅

  空气像稻草一样干燥

  你可知道,光滑的墙壁

  是因为我一点一点磨去粗糙

  我知道,我知道

  当我在平台上小憩

  我的触须摇摆

  谁不认为,那是我在优雅地舞蹈

  当你在原野上听到我的歌唱

  当你在斜坡上造访我的家园

  请你,停下脚步,竖起耳朵

  听我讲一个故事

  不肯随遇而安

  是因为我要无限接近美好

  (和孩子们合作朗读。配乐《萤火虫之舞》。这首曲子,前奏部分有非常清晰的蟋蟀声,整个乐曲欢快,轻盈,完美地模拟了夜的感觉。)

  师:蟋蟀是不是一个大诗人?

  生:是!

  生:不是!这肯定是卢老师写的'!

  师:你真聪明!不过,如果能够在月夜的平台上弹琴,我真希望自己有时候能够变成一只蟋蟀哦!

  投影:

  大诗人:不断努力 不断完善 接近美好

  师:蟋蟀是一个风水师,是一个建筑师,是一个音乐家,还是一个大诗人,他,就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艺术家,他的生活标准就是——

  生:不肯随遇而安!

  师:不肯随遇而安的人,就能够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致,更美好。我们把这个环节的内容,认认真真地在书上做笔记。

  投影:

  《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

  师:我们做笔记的时候,也要不肯随遇而安,不肯随随便便,而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让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其人其书其虫虫。

  四、 其人其书其虫虫

  投影:

  1.读资料袋,说一说你了解的法布尔。

  《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

  师:通过阅读“资料袋”,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法布尔是一个昆虫学家。

  生:我知道法布尔买了一块荒地,专门养昆虫。

  师:我还知道,法布尔把这块荒地叫着“荒石园”。

  生:我知道法布尔研究了30年的昆虫。

  师: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十年呢?法布尔的一生又有几个三十年呢?

  生:两个吧。

  师:也许,和昆虫呆在一起,是一件很简单很安静很快乐的事情,所以,法布尔活到了92岁的高龄,拥有三个30年。

  生:哇哦!

  师:我还知道一些关于法布尔的信息。

  投影:

  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科学界诗人

  无法效仿的观察家(达尔文)

  师:荷马是谁?有谁知道吗?

  生:荷马是一个诗人。

  师:荷马是古希腊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维吉尔是古罗马诗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这个评价说明了《昆虫记》的显著特色。

  投影:

  2.说一说你了解的《昆虫记》。

  生:既是科学著作,又是文学作品。

  师:所以有人说,《昆虫记》是——

  投影:

  科学和诗的完美结合

  师:我们再来说一说你了解的蟋蟀。

  生:蟋蟀是一种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生:蟋蟀是一个勇士,披着黑色的铠甲,头上那两根长长的触须就像两把长长的剑,很神气。

  生:我还知道,蟋蟀很好斗,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很喜欢斗蟋蟀玩。

  师:蟋蟀,又名“促织”,俗称“蛐蛐”。很早很早的时候,蟋蟀就是诗人喜欢描写的对象。《诗经·豳风·七月》关于蟋蟀的描写,就非常动人。

  投影: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师: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七月蟋蟀野地鸣,八月屋檐底下唱,九月跳进房门槛,十月到我床下藏。这句诗,形象地描写了蟋蟀的特点,在课文里,也有相关的描写哦。找一找。

  生:请大家看到课文的第七自然段。“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师: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蟋蟀在床底下叫,好像催眠曲一样,慢慢就睡着了。请大家把这句诗读几遍,背下来。

  生: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师:我还找到了一首写蟋蟀的诗歌,你们很熟悉哦。挑促织,就是斗蟋蟀。

  投影: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学生很快乐地背诵,熟悉的东西,总是叫人亲切。)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跟着法布尔一起,走进了蟋蟀的住宅,了解了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它是那么小,但是又是那么可爱,它不肯随遇而安,就像一个追求完美生活的人。其实,岂止是蟋蟀,自然界的一切,一朵花,一颗草,一只小虫,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就是——

  投影:

  一花一世界,一虫一春秋。

  师:请齐读。

  生:一花一世界,一虫一春秋。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2

  师:同学们请听

  (放蟋蟀叫声)

  师:知道这是什么的叫声?

  生:蟋蟀的叫声。

  师:对吗?

  生:对。

  板书:蟋蟀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蟋蟀。

  生:蟋蟀又叫蛐蛐

  出示:蟋蟀图

  师:你这些资料是从哪来的。

  生:查来的。

  师:书籍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蟋蟀

  师:网络是学习的好地方,但上网不适当也会影响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蟋蟀的住宅》。

  板书课题。

  生:蟋蟀的住宅。

  师:课文主要写什么?

  生:我猜这篇课文主要写蟋蟀的住宅。

  生自读课文。

  师:课文写的主要内容是否和你们猜想得一样。

  生:是。

  师:通过读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来验证文章的题目是否合适。同学们想不想深入地了解文章,请同学们看看预习提示,看看他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读预习提示。

  师:你掉了两个字,老师请你充满自信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谁来告诉老师预习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读读课文,想想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找出描写

  师:你能不能说一说有几个要求?

  生:一共有三个要求。

  师;说,哪三个。

  生:1、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2、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

  3、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课后讨论。

  师: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哪些地方描写修建住宅的,哪些地方描写住宅样子地方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遇到不懂的也做上记号。

  生自读课文。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蟋蟀修建住宅的样子。

  生:七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我认为六自然段也是。

  师:还有补充吗?

  生:我认为是五六七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比较一下,你认为他们三个哪个说得最准确。

  生:第三个。

  师:五六七对吧。

  生:对。

  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主要讲了住宅的样子和怎么修建的。

  师:请同学们小组学习,用自己的话或者朗读课文,或者画示意图的方式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生小组学习。

  小组汇报。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式学习的'。

  生:我们是用自己的话。

  师:老师从你的汇报中得到蟋蟀住宅有多大?

  生:九寸。

  师:九寸是多少?

  生:29。

  师:作者用数字来说明蟋蟀的住宅大小。

  生:蟋蟀的住所是很光滑俭朴的。

  生:住宅很隐蔽。

  生:大多在海水优良和阳光温和的地方。

  师:选择这样的位置可以使住宅

  生:干燥

  生:很光滑。

  生:有平台

  师:这平台是怎样的,能告诉老师吗?

  师: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里。

  生:弹琴。

  师:蟋蟀会弹琴吗?

  生:不会。

  师:哦,老师是知道作者是用拟人的方法。

  师:还有用其他方式学习的吗?

  生:有。

  师:老师知道你们是用朗读的方法学习的,请你们来──

  朗读小组读。

  学生上来板书。

  师:修得这么别致,这么有特点,作者用一句话赞扬他。请你找出来。

  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男女生分别读。

  师:伟大的工程是怎样修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八九十自然段,从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批注在课文上。

  生默读。

  生:非常不容易,很辛苦。

  生:我觉得修建住宅很耐心,而且很快,他们没有借助任何工具。

  生:体会到非常得能干。

  生: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修筑的。

  师:在修建过程中,那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精神不仅值得我们赞扬更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用饱含深情的话来读。

  生读。

  师:饱含了你的赞叹。谁再来称赞一下。

  生读。

  师:你能不能用作者饱含深情的话称赞一下蟋蟀。

  生读。

  生:我体会到蟋蟀很辛苦,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赞叹蟋蟀,作者在介绍蟋蟀住宅的时候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比如列举数字,你还知道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生:我还发现了比喻的方法。

  生:拟人的方法。

  生:他的出名不光由于他的唱歌。

  师:作者在这里更赞扬他的,这种说明方法是对比的方法。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深呢?通过观察有所发现,他用了一生的时间来修建蟋蟀的住宅。这就是昆虫记的故事。你读过吗?

  生:读过。

  师:请你来介绍一下。

  生介绍。

  师介绍昆虫记。

  师:老师在阅读昆虫记时经历了一次美的体验,写了感想题在这本书上送给你们,我来念一念:当我读第一遍好书时,觉得仿佛找到一个朋友,再读,好像与好朋友重逢了。请班长上来领书。

  生:我代表全班同学谢谢您。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呢,打开评价表,把你学习这节课的感受课后评价一下。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评价表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课堂表现较好的同学老师希望你们再接再励。课后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3

  一、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学了蟋蟀的住宅这一课,老师想了解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打开学案20页,谁能读一读第2小题的词语(学生朗读词)看来同学们的字词掌握得不错,相信你们对课文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本文从哪几方面写了蟋蟀的住宅?

  学生:本文主要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情况描写的。(板书:特点、修建情况)

  老师:说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深入学习

  1、请同学们打开学案20页,谁能读一下批注要求。(学生朗读批注要求)

  老师:平时我们也没少进行批注,你有什么批注的好方法吗?

  学生1:可以根据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批注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内容

  老师:本文也给我们介绍了批注小窍门,我们快来看一看吧!(学生朗读学案中的批注小窍门)

  2、知道了批注要求,掌握了批注方法,下面我们开始批注。(生边读文边批准)

  3、刚才老师看见同学们批注得特别认真,一定很有收获,下面我们来进行交流,分享你的收获。

  学生1:“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会立刻就会干的。”这让我觉得很奇怪。

  老师:请同学们也读一读这一句,体会一下。(学生朗读文)

  老师:骤雨?知道什么是骤雨吗?

  学生:又急又大的雨。

  老师:又急又大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

  学生:排水优良。

  老师:你从哪看出排水优良的?

  学生:隧道倾斜:向上倾斜,利于排水

  老师:你是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的,这种学习方法很好。还有谁想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我批注的'是黄泡泡里“随遇而安”的意思。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老师:你能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学生:能。(读第二段)

  老师:谁能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

  学生:“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老师: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再一次体会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学生朗读第二段)

  小结:作者用其他动物与蟋蟀进行对比,突出了蟋蟀是一个不肯随遇而安的动物。

  学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很安全。

  老师: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学生:第五自然段:“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老师:这是真的门吗?

  学生:不是,是草。

  老师:蟋蟀可真聪明呀!

  学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很简朴、还很卫生。

  老师:从那部分内容看出来的?

  学生:第六段:“屋子的内部……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4

  【设计理念】: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听,知道这是谁的歌声吗?蟋蟀在唱歌呢。(板书“蟋蟀”)一起叫叫他的名字。这小不点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养蟋蟀,后来在研究蟋蟀的过程中,他在大自然里搜索到了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提醒注意“宅”字写法。

  2、齐读课题。

  3、人的住房叫住宅,咦?蟋蟀的住宅,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蟋蟀的住宅在哪儿?

  生:蟋蟀的住宅什么样子?

  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真会思考。看来,你们对蟋蟀的住宅都非常关注。那咱们赶快去读读书,看看法布尔围绕蟋蟀的'住宅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都写了哪些内容?谁能简单地说说。

  生:蟋蟀住宅周围的环境。

  生:该房子的过程。

  生:……

  师:刚才,有的同学谈到选址、样子,这些都与住宅本身的特点有关,(板书:特点)还有同学谈到住宅的修建情况。(板书:修建)

  3、咱们再认真默读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信你们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边读边做批注。(表扬个别动笔默读的同学)

  4、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呢?从住宅特点和修建这两方面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到小组中交流一下。

  5、全班交流。

  三、研读“住宅特点”部分。

  1、学生谈到“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生:我发现蟋蟀的住宅很好,朝阳、隐蔽、倾斜、弯弯曲曲。

  师:你对住宅特点感兴趣。你能把这两句话读读吗?(教师板书简笔画)

  师:骤雨?知道什么是骤雨吗?

  生:又大又急的雨。

  师: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

  生:朝阳堤岸,排水优良。师:多会找地方呀,还有补充的吗?

  生:隧道倾斜:向上倾斜,利于排水。

  师:向上倾斜,利于排水,你真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师:是这样的吗?咱们瞧瞧去!(课件演示)骤雨袭来,小家伙在这九寸深、一指宽的安乐窝里高枕无忧。有个安稳的住宅多好哇!你们抓住这些关键词体会到这一点,真能干。谁想读读这两句话?注意带点的词语。

  生读。

  师:“九寸深,一指宽。”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引导联系上文: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联系上下文看看。

  2、生:慎重选址,一定…并且,不利用…(课件对比显示第二自然段整段。)

  师:恩,这儿正好符合他的选址要求:排水优良,阳光温和。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别的昆虫可不会这样,他们……

  生接话:找个临时的隐蔽所。

  师:不会精挑细选,随随便便找个窝就住下来,这就是随遇而安,可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

  全班接读:随遇而安,一定要慎重选址……

  师:原来小蟋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住宅,和他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是分不开的呀。而且这样宽敞舒适的住宅是他一点一点挖掘的。自己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的小蟋蟀。谁读给我们听听。

  生有感情读第二自然段。

  师: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有这样宽敞安稳的家,咱们一起读读黑色的文字。

  全班齐读“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教师小结: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而且还是自己亲手打造的呢。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3、关于住宅的特点,还有同学想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吗?

  ——学生谈到房子内部情况。

  生:我觉得蟋蟀很能干。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干燥。

  师:(教师板书:简朴、清洁、干燥)住在里面肯定很舒服。咱们一起读读这两句。

  ——学生谈到门前的平台。

  生:我觉得蟋蟀很会生活,还在平台弹琴唱歌。

  师:劳累了一天的小蟋蟀,他也懂得要放松放松呀。那你读读吧。

  生读得不够好。

  师:小姑娘,月夜弹琴,多么会享受生活的情趣呀。我们一起去听听吧。(课件演示月夜星空,蟋蟀弹琴唱歌)好听吗?想象一下,他会唱什么呢?

  生:他可能在歌唱自己美好的生活。

  生:他可能在赞美自己的住宅。

  师:也许他还用歌声在找伙伴呢!还是请你来读,小姑娘。

  生读得比前一次好。

  师:有进步,你也被这小家伙的快乐感染了呀。

  师:女孩子,带着我们再去欣赏欣赏。配乐女生读。

  师: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舒适温暖的家呀!

  ——学生谈到门前半掩的草

  生:我发现蟋蟀很聪明,有门,是一丛草,安全。

  师:噢,打了个比方,这丛草不正像咱们房子的门吗?多么形象呀!

  师:刚才有个小组讨论到这个地方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请你们提出来。

  生:蟋蟀为什么只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呢?

  师:边读边听边思考,这个习惯真不错。我想追问一句,这丛草怎么不全部遮掩而要半掩呢?别人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更安全吗?大家读读书,看看插图,能解答吗?

  生:出入方便、通风、利于光线投射,也好排水。

  师:高,实在是高!这“半掩”的学问还真不小啊。难怪他再饿也绝不去吃这丛草,连碰都不碰。明白了吗?

  男生读。

  师:小小一丛草,安全护家门。住这儿真够安全、真够隐蔽的。(板书:隐蔽)

  教师小结:瞧瞧这小家伙,他这房子地儿选得好,屋外屋内安全舒适,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和我们人的住宅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4、读到这儿,我们不由产生这样一些疑问:蟋蟀怎么会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他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四、研读“修建”。

  1、蟋蟀就用这样柔弱的工具修建了安逸舒适的住宅,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奇?那蟋蟀又是怎样用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么好的住宅呢?课文8-10自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的内容,快速浏览一下,谈谈你的发现和感受。

  2、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1)生谈到第8自然段内容。

  师:正如你所说,这个小不点,就是这样,用他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挖掘,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修建了是他身长10倍的住宅,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大家一起读读,感受感受。

  (2)生谈到第9自然段内容。

  师:多么勤劳的小家伙!你能读读这段吗?

  (3)生谈到第10自然段内容。

  师:法布尔还观察到主人靠这柔弱的工具用一生的时间来修整住宅。这小家伙真的是“不肯随遇而安”。谁想读读最后一段?

  3、教师小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难怪法布尔在文中写到……全班齐读“假使……伟大的工程”。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师: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

  生:因为法布尔描写很生动。用了拟人、打比方、列数字这些表达方法。

  生:因为他写得生动具体形象。他观察非常仔细,有耐心。

  2、师:大家再读读这三句话,注意红色的词语,同样都是指蟋蟀的住所,作者却用了不

  同的词语表达。你能体会出这样的表达,作者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吗?

  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生:他非常喜爱蟋蟀。

  生:巢穴是动物藏身的地方,住宅住得要舒服一些,家有温馨的感觉。我感觉法布尔对蟋蟀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师:你读到作者心里去了。我想起这么一句话:买得了房子买不了家呀。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情感也会不一样。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而法布尔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就流露于这字里行间啊。

  3、此时此刻,你们对蟋蟀的住宅一定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做做这个小练笔。尝试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你的情感。

  出示: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它在这里。

  生: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舞台,它在这里展示才华,纵情歌唱。

  生:……

  4、引入《昆虫记》中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哦,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法)法布尔《昆虫记》

  5、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临别赠书)大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昆虫记》,可以更深地感受到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和敬佩。

  特点:(简笔画)简朴、清洁、干燥隐蔽

  23、蟋蟀的住宅{倾斜}伟大的工程

  修建:工具柔弱、强度大、时间长

  第二课时(略)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新词。

  二、积累好词佳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写下来。

  三、领悟写法,练笔运用。

  1、交流学习收获,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仔细观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四、拓展阅读。

  1、交流阅读《昆虫记》的感受。

  2、推荐阅读《两只蟋蟀》《蟋蟀》《放蟋蟀回家》。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5

  【知识目标】

  解决生字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成语随遇而安,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方法与能力目标】

  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法以及作者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从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蟋蟀的敬佩之情和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品质。

  逐步养成在生活上不随遇而安和在工作、学习上不辞劳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蟋蟀的精神及蟋蟀住宅的特点。

  【教具准备】

  幻灯片和投影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激趣谈生活中的蟋蟀:

  师:同学们,有一种昆虫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知道的请举手!

  生:蟋蟀。

  师相机板书:蟋蟀。

  师:瞧你那迫不及待的样子,我想你肯定对它知道不少!

  生:它会唱歌。

  生:斗蟋蟀。

  生:

  2、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并重点突出蟋蟀的出名还由于它的住宅。

  师:是呀!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那美妙动听的歌喉,面临强敌毫不示弱的的勇气,还由于它能够为自己建造出幽雅舒适的住宅。

  (师相机补充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步感知

  1、指导学生读课题,重点突出住宅,并引发学生根据课题猜测课文可能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蟋蟀的住宅。

  2、鼓励学生自读课文,证明自己的猜测。

  (要求:对准字音自学生字;边读边思,不懂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三、反馈理解

  重点研究蟋蟀住宅地址的选择:

  1、验证猜测:

  课文是不是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蟋蟀的住宅?

  2、先具体研究蟋蟀住宅地址的选择:

  你对哪个方面最感兴趣,依次谈体会。

  3、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出示:

  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生问: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址的?别的昆虫又是怎么选择住址的?

  生问: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其他昆虫又怎么随遇而安?

  师导:你通常看到其它昆虫在什么地方?

  生答:草堆里。

  生答:墙角落里。

  生答:石头块下面。

  生答:

  师导:这就叫随遇而安,而蟋蟀肯不肯随遇而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蟋蟀是怎样为自己选择住址的?谁来读一读文中的话?

  师问:哪些词语最能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生答:慎重。

  师导:能不能具体一点?

  生答:一定要、并且有、不利用、自己一点一点挖掘。

  师导:朗读时,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它能帮我们把意思更清楚地表达出来。谁能读把蟋蟀的的这种不肯随遇而安读出来?

  整体读。(略)

  三、反馈理解

  重点观察蟋蟀住宅的样子:

  1、师读过渡段(第三自然段),激起学生对蟋蟀的住宅产生惊讶并萌生对蟋蟀的住宅一睹为快的内心冲动:

  师导:读过刚才那部分话,你心中有什么要问的?或者有什么想法?

  生问:我想知道蟋蟀的住宅究竟造得什么样?

  生说:蟋蟀的住宅一定很漂亮,我想去看看。

  师导: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看那神秘的住宅。

  2、重点研究蟋蟀的住宅的样子:

  师导:唉,找到了!你们快看!

  (师相机投影打出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样子的段落)谁来读读?

  生读:

  读后学生评价(从读正确和读出味两方面来评价)。

  师:初步看了蟋蟀的住宅有何感受?可以用课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但要言之有理。

  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很美丽!

  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很有趣!

  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很合理!

  生:

  师:想把蟋蟀住宅的这种美丽,这种理趣画下来吗?男同学和女同学也来比一比,看看谁画得棒?

  一男生和一女生在同学们的推荐中走上黑板比赛画画,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画

  师:我们先看看他们的画中有没有缺少什么,要学会抓住主要事物。

  生:隧道、出口、平台。

  师:再看看哪儿画得像,像在哪儿?哪儿不像,怎么改进,你这样改进的理由是什么?

  生评价

  师:让我们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融入进课文朗读中去,读出蟋蟀的住宅的'美趣和理趣。

  生读:

  师总结:这是蟋蟀的住宅的外部样子,想知道住宅的里面都有些什么吗?谁来猜一猜?

  生:有客厅、茶几。

  生:有卧室、床铺。

  生:

  四、总结延伸,激发积极的探究氛围

  师:我们小朋友都非常向往美好、向往幸福,这说明我们大家都拥有一颗美好的心愿!

  那么蟋蟀的住宅的内部是不是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呢?下节课我们再去看看!

  下课!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本节课所学生字词。

  3、搜集生活中不肯随遇而安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其它昆虫:瓦砾里、草堆中、墙角落 (随遇而安)

  如何选择住宅:

  蟋 蟀: 阳光温柔、排水优良(不肯随遇而安)

  外部:幽雅、合理

  蟋蟀的住宅 住宅的特征:

  内部:简朴、干燥、卫生

  修建住宅的经过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住宅地址的选择、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本节课重点研究选择地址和住宅的特点两部分。

  二、设计理念

  教者尊崇流畅惟美的教学思想,努力将看似零乱的教学内容用精心设计的过渡语穿针引线,变得犹如行云流水、流畅而自然。让学生在这风景如画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三、反思

  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这一节课,感慨颇多,提炼点滴并整理如下:

  1、紧贴生活,回归自然:

  课堂伊始,利用孩子强烈的好奇心理,设计为:有一种昆虫非常有名,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此举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纷纷举手竞相猜测,为学习新课营造了积极的心理氛围

  在解释随遇而安一词时,引导学生回忆:你们通常看到虫子躲藏在哪些地方?(瓦砾堆下、墙角落处、草堆里)这些昆虫对自己的住处很不讲究,随随便便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就算了,这就叫随遇而安。从而因势利导地解释随遇而安一词。

  2、以图促文,文意生辉:

  在讲解蟋蟀的住宅的特征时,先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产生把它画下来的冲动。通过男女生的对抗赛把画画推向了高潮,为了画好、画像,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将自己或多或少的理解毫无保留地倾泻于自己的画卷中,虽然笔法稚嫩、尚不太成熟

  但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表现,是学生真实的高度,这正是我们应该珍视和呵护的!在照文评画环节中,表面上是评画,实际上是学文,学生饶有兴趣的评,不知不觉地学,着实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育无痕我不懈的追求!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是一节遗憾的艺术,它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可以预先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它潜伏了更多的随机性和多变性,既要有专家般深邃的眼光,又要有逢场作戏的应变能力。在我的课中,也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之处。如:在激发学生争相竞画时,应先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交流蟋蟀住宅的幽雅和合理之处,让学生成竹在胸,胸中有丘壑。这样,学生画起来也许会更从容、更得心应手一些。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03-08

(优秀)《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5篇03-08

人教版五上:《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03-08

蟋蟀的住宅作文02-14

《蟋蟀的住宅》课文03-05

(精华)蟋蟀的住宅作文10-08

蟋蟀的住宅作文(推荐)02-15

《蟋蟀的住宅》课文(精品)03-05

蟋蟀的住宅作文15篇[集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