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实录1
第一课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
师: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生自学课文)
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师: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
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和水。
师:(板书:山和水)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词义。〕
生:欣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观看。
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
生:观赏。
师:对。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
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生: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师:对。因为音乐是听的,观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对词的理解。〕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教师巡视。)
〔破从头讲起的程式,暂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突出了重点。〕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
生: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
师: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理解静、清、绿三个词在句子中是并列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静静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
〔将形容词重叠,变陈述句为感叹句,从词和句的变化中,让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生:(再念)
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念)
生:(齐念第二句)
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生:(齐念第三句)
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生:不能。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略)
〔用引读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
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
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师: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师:预习得好。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生:无瑕的翡翠。
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生:(念课文)。
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
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
〔教师有意改变排比句式,让学生从具体语句的对比中,体会排比句的修辞作用。〕
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李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生:(念)
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师:你学得很好。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节)
师:这节写什么?
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师: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以设疑方式,回顾前文,引导学生弄明白,开头一句话,在本节课文中起衬托作用。〕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生:(念课文)
师: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板: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也爱西湖和漓江。
师:你只说了两只。不行,要说三句。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设计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扩句,让学生体会: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句子才有丰富的蕴含。〕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实录2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由学习资料库网小编整理的“《桂林山水》优秀教学实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师:同学们初次见面,我来自我介绍一下,记得我的名字吗?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过了,我来自南昌市育新学校。
生:姓熊。
师:我叫熊丽乔,你们来猜猜我的姓是哪个字?你说。
生:雄伟的“雄”。
师:雄伟的“雄”。有不同意见吗?你觉得是什么熊?
生:我觉得是“一决雌雄”的“雄”。
师:还有吗?你说。
生:我觉得是“雄伟”的“雄”。
师:雄伟的“雄”,你们平时常见到这个姓吗?你来说?
生:应该是狗熊的熊。(众生笑)
师:孩子能不能给我点面子,再重组一个词行吗?形容火的可以叫什么词?
生:熊熊大火。
师:很好,下次碰到姓熊的千万别说狗熊的熊。第二个字“丽”你觉得是哪个“丽”?你来说。
生:美丽的“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你长得很美丽。
师:你真有品味,看来还是小朋友们最诚实了。第三个字最难猜了,“乔”是哪个“乔”呢?大胆猜一猜,猜错了老师是不会批评你的。你说。
生:我觉得是“乔装打扮”的“乔”。
师:乔装打扮的“乔”你都知道,真厉害。还有吗?
生:我觉得是“荞麦粉”的“荞”。
师:“荞麦粉”的“荞”,还有吗?你说。
生:我觉得是“石桥”的“桥”。
师:“石桥”的“桥”是木字旁,还有吗?
生:我认为是“过桥”的“桥”。
师:过桥的桥是木字旁,刚才有同学已经猜过了。在《三国演义》中有个周瑜,他的妻子叫什么?
生:小乔。
师:唉!小乔,就是那个乔。石桥去掉木字旁。喊喊我的名字。
生:熊丽乔。
师:唉!说到名啊,我们黄山的名景可是非常的多,哪位同学来介绍介绍黄山的名景?嗯,勇敢的同学越来越多了,你来说。
生:黄山有四绝:有温泉,云海,怪石,还有奇松。
师:你给大家介绍的是黄山四绝,昨天我听导游说,现在是黄山五绝了。有人知道,你说。
生:是冬雪。
师:导游正是这样跟我说的,冬雪是黄山的第五绝。同学们,这节课呀,我们也要欣赏一处名景。齐读课题。
生:桂林山水。
师:有同学去过桂林吗?有一个,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桂林山水很美。
师:那我们就美美地再读读课题。
生:桂林山水。
师:读得好多了,现在就请你们打开课文纸,细细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每一段都写了什么?
生:(齐读课文)
师:自己读自己的,同学们自己读自己的,不要齐读。
生:(自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看样子你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了吧?
生:是。
师:那我们来说说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先说说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请这位女同学,你来回答。
生:第一自然段写了作者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那就是作者浏览桂林山水前的印象。来齐读。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知道什么意思吗?你来说?
生:桂林山水非常的美丽,是天下第一的景色。
师:你知道哪个词是第一的意思吗?
生:是“甲”。
师:让我们来读读,读出第一的感觉。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好,我们继续,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请你来说。
生:第二自然段写了桂林的水。
师:简洁明了,回答得很好。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呢?请你来说。
生:第三自然段讲了桂林的泰山。(生笑)
师:有人想帮助你。请你来。
生:第三自然段讲了桂林的山。
师:好,不错。第二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分别写了桂的水和山。好,继续,第四自然段呢?请你来回答。
生:第四自然段写了作者浏览了桂林山水之后的感受。
师:你请坐。他的感受就是……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这样一读下来,你很快就发现了,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按照……
生: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师:真聪明。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特点的。
生:默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谁来读一读描写桂林水的句子?请你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嗯,读得挺好的,以后积极地举手,好吗?请坐。读完了这些句子,你找到了漓江水的特点了吗?漓江水有什么特点?请你来说。
生:静、清,还有绿。
师:漓江的水,静、清、绿。那漓江的水到底有多么得静,多么得清,多么得绿呢?让我们用读来表现一下,先自己练一练,体会体会。自己读自己的。
生:(练读)
师:谁想第一个读给大家听?好,请你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读得很好,不过如果在稍微得慢一点,让我们慢慢地品味,好吗?谁再来读?好,请你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再静一点。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你读得真静啊,静得让我仿佛就站在了漓江的边上。谁再来读?请你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你读得真美啊,仿佛就是那漓江的水。无瑕的翡翠。读读这两个词。
生:无瑕,无暇。
师:谁发现了什么?请你来说?
生:这两个词,它们的读音是一样的。
师:同音,好,继续说完。
生:这两个瑕一个是王字旁,一个是日字旁。
师:你发现了偏旁不同,那什么肯定也不同?
生:意思。
师:那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第一个瑕是指没有瑕疵,第二个无暇是指没有时间。
师:嗯,咱们的中国汉字不是这样奥秘无穷,偏旁不同意思也就不同。这两个无瑕(暇)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作者把漓江的水比做无瑕的翡翠,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无瑕的翡翠,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得绿,绿得好像都能看到对面了。
师:都能看到对面了,真有想像力。你来说说看。
生:我觉得绿得透明。
师:绿得晶莹剔透。作者把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可见作者是多么的喜爱啊,谁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请你来。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你读得真美啊,请你来。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好一块无瑕的翡翠。同学们,如果这段文字只留下红色的部分,可以吗?先读读看。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呢?
生:(声音太小)
师:其实他说得特别的好,可以相当低调,谁能帮他说大声一点呢?
生:如果去掉绿色的文字,就不能表现漓江的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了。
师:加上了绿色的文字就……
生:具体生动了。
师:具体生动,说得真好,就是这样。(电脑出现故障)
师:电脑没有声音不要紧,我们可以把它美美地读一读,当作者荡漾在漓江上,他看到漓江是如此的静,赞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当作者看到漓江的水是如此的清时,不禁感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当作者放眼望去,看到漓江的水是如此的绿,不禁赞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特别的……
生:绿。
师:在别处可从未见过。难怪作者连声赞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这么美的水,这么美的文字,也许它已经印在你的脑海里了呢?来试试看,是不是把它背下来了呢?
生:(背)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好,同学们,看到这个句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
师: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个排比句呢?
生:因为每一句的后面都用了一个分号。
师:哦,你发现了标点符号的秘密,每一句后面都有一个分号,还有吗?
生:它们都是写漓江的水的,它们的句式相同。
师:你发现了句式相同。真聪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排比句,同学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师:漓江水的特点就更加怎么样啊?
生:漓江的水就更加鲜明、美丽、生动。
师:漓江水的特点就更加鲜明、生动。同学们这就是排比句,用这样的`句式就可以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师:咱们再来找一找桂林山的句子,找到了吗?谁来读给大家听?好,请你来读。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太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谢谢,请坐。有了刚才的经验,你们能很快找出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好,请你来说,老师还没有请过你呢。
生:桂林的山,奇、秀、险。
师:桂林的山啊,奇、秀、险。
师:同学们,你们看,在这段文字当中有很多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态万千、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师:有哪个词你不明白的吗?有不明白的词吗?你来说。
生:危峰兀立。
师:有人知道危峰兀立的意思吗?哦,你知道,你说。
生:山峰高高地耸立着,形容山峰很险峻。
师:你能告诉我,你从哪儿知道的这么多的吗?
生:这是我在预习的时候,上网查资料的。
师:课前预习很重要,同学们你们看,在这个词语中有一个生字,请跟我读:兀。
生:兀。
师:在词典中它有三个意思,你觉得它应该选哪个?
生:应该选第二个,高高地突起。
师:请坐。在这个四字词语当中,其实还有另外一外字也有高的意思。
生:危。
师:曾经有一首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危”就是高的意思。那你想想四个字中就有两个有高的意思,这个词还难理解吗?就是指什么呀?
生:山很高。
师:高耸入云的山,来你来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出高的感觉来。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
师:还可以再险一点。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看来真是太险了,险得连词都忘了。还有谁?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栽倒下来。
师:好,我们继续。还有什么词不明白?
生:怪石嶙峋。
师:谁来说?
生:一块块奇怪的石头。
师:还有别的吗?你说。
生:我想问的是“奇峰罗列”的意思。
师:有人帮她解释吗?没有,没关系,哦,有,你来。
生:有许多山峰列在一起。
师:是这样的意思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课件)。看看这些山,你能不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先自己练一练。有人来说吗?好,你来说。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月亮,像公鸡,像小猫。
师:像公鸡。
生:像斗鸡,像小猫,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看,会创作了。还有吗?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月亮,像……
师:看不见是吗?那,请坐。前面的同学看得见吗?黑板挡住了,没关系,请你来。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象鼻,像角马,像宝塔,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请坐。在桂林啊,像这样奇形怪状的山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排列在漓江的两岸,作者用了两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播放音乐)同学们,当作者荡漾在漓江上,看到桂林的山如此的奇,他不禁赞叹道……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当作者看到桂林的山如此的秀,他不禁赞叹道……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师:当作者看到桂林的山如此的险,他不禁惊叹道……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你读得真是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同学们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再读一读。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读得声音可以小一些,让我们能欣赏到山的美景,同学们看,第二、三段的句式我们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来说。
生:他们都是排比句。
师:都是排比句,还发现什么?请你来说。
生:都是比喻句。
师:里面都有比喻句。还有吗?有什么不同之处,两个排比句有什么不同之处吗?请你来说。
生:第二段的排比句里没有多少四字词语,第三段的排比句中有很多四字词语。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啊。作者在写山和水的时候都用了排比句,但是呢,在写山的时候运用了许多的四字词语。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更有魅力了。(播放音乐)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美丽画面,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吗?想到了就举手说。
生:山清水秀。
生:奇峰罗列。
生:崇山峻岭。
生:清波漾漾。
生:怪石嶙峋。
生:水平如镜。
生:层峦叠翠。
生:如诗如画。
生:峰峦雄伟。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积累的词语实在是不少啊。这就是美丽的桂林山水。说完桂林,我们来到黄山,就不得不说说黄山了。
生: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师:昨天,老师上了黄山,欣赏到了黄山松,那真是美啊。(播放黄山松图片)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咱们的黄山松吗?
生:黄山的松真雄啊。
生:黄山的松真奇啊。
生:黄山的松真绿啊。
生:黄山的松真美啊。
师:好,同学们,我们知道黄山松的特点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模仿课文的句式来写一写。
生:(在音乐声中仿写黄山松)
师:请写好的同学读一读自己写的。
生:黄山的松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黄山的松真多啊,多得仿佛就像天上的星星;黄山的松真美啊,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生:黄山松真美啊,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水天之间翩翩起舞;黄山松真绝啊,高山深谷,悬崖峭壁,挺拔生长;黄山松真多啊,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松松称奇。
师:写得真好。同学们,黄山真美,其实在我们祖国有着许多壮丽的美景,有机会我们一定要细细领略一番,别忘了用你们的笔记录下那些美丽的景色哦!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休息。
师:同学们休息。
教学点评一(苏玉、梅胜芳):
《桂林山水》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文尾引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首尾呼应,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熊老师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段,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把握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桂林山水的美。整节课教学既注重体现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特点,又注重领悟作者的情感,体现了学生、教师、文本、编者的对话交流,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一、教学设计紧密、合理
熊老师这堂课的设计是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的。课前师生谈话“黄山五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冬雪,让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身边熟知的生活事物激活了孩子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浮想联翩。孩子们由“绝”的感知,自然而然理解了“甲”的含义。导入是如此的自然顺畅。之后,直奔主题让学生分别探究、寻找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即“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原因。最后,在感悟背诵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后,熊老师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写写黄山松,真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赢”。
二、抓住重点词语,加强语感训练
字、词、句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语感训练正是通过对字、词、句的正确理解、深入体会而形成的。熊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中多处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教学,整堂课充满了语文味。如开课伊始,教师问学生“甲”什么意思,学生说:“第一。”“你能读出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的气势来吗?”学生读得骄傲十足。又如教师抓住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请学生以多种方式的朗读表现出这些特点来。再如“无暇”与“无瑕”的区分,明确了文中的“无瑕”是没有瑕疵的意思,漓江的水绿得像翡翠一样晶莹剔透。又抓住“奇峰罗列”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桂林的山还像什么?帮助理解体会桂林的山有多险等等。课件的展示,熊老师柔美的语言激励,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了个性的张扬,让我们享受到了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三、启发想象,读说写结合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熊老师在教学桂林的山这一美景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山的样子。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像象鼻,有的说像角马,有的说像宝塔……课堂气氛很热烈。这一环节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如此的诵读与品味,桂林山水的美已经深入学生内心,熊老师又让学生整体背诵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再次感悟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美,把语言的积累落实于课堂。模仿课文的句式写写“黄山的松真……真……真……”,更是很好地把握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关注排比句、比喻句的运用,把读写迁移真正落到了实处。
总之,本节课教师体现以学生为本,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点评二(朱建华):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篇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为文章的总起句,然后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水和山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概括全文,又与“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感。熊老师凭借她扎实的基本功,用她深情并茂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引导,沉着冷静地将课堂演绎得比较精彩,亮点主要表现在:
一、能较好地把握教材的特点,抓住总分总的结构,排比句的比较,体会汉字的魅力。
二、把握第二学段的特点,词语教学颇具特色。
第一、熊老师对“无瑕”的教学,不是简单孤立的,而是通过与“无暇”这个容易混淆的同音词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并找出形声字的形旁表意的特点。其实,通过这个词的教学,学生受益不止是掌握了两个词,而是掌握了一类词,因为他掌握了一种学词方法。
第二、熊老师对“危峰兀立”一词的教学颇具智慧:一是让学生质疑解疑,这样就变成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让学生教育学生,当学生解疑之后,老师询问她怎么知道这么多,孩子回答预习时上网查资料的,老师肯定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三是教是为了不教,熊老师在学生解疑之后并没有一代而过,而是引导抓“兀”和“危”这两个关键字来把握词语的意思。
三、顺势而导,以读促悟。在学习了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以后,让学生试背,效果较好。通过学生的读来体会水的静、清、绿和山的奇、秀、险,体会桂林“甲天下”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注重语言文字的应用,指导学生关注排比句,并指导仿写。另外还让学生有空多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用自己的笔把美景记录下来,丰富学生语文生活。
值得商榷的地方:
1.学生的读书只有个别读和齐读,形式比较单调。可以采用学生想像读、同学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读,效果会更好。
2.本课有14个会写的字,应该说写字任务较重,但这堂课没有体现,我想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加强写字训练有距离,如果说把所有的写字都放到第二课时,那又显得太过集中了。
3.大赛之前,多媒体课件的调试至关重要。如果熊老师这一块做得更充分些,我想,课堂氛围将更好,课堂也将更精彩。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12-19
【必备】《桂林山水》教学实录03-02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精华12篇02-28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锦集(12篇)02-29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03-08
语文《白杨》优秀教学实录12-18
(优秀)《荷花》教学实录14篇03-03
(优秀)《酸的和甜的》教学实录03-03
(优秀)《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