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细则

时间:2024-03-09 15:53:4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京市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根据本市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执行国务院改革劳动制度四项规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凡发生《规定》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均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市、区、县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按本细则规定的管辖范围负责处理劳动争议。

  企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

  第四条调解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必须坚持调查研究,查清实事,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理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双方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权利。

  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实行一次裁决制度。

  第五条企业行政或者职工,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委托书,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二章调解和仲裁机构

  第六条调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和调解工作,依照《规定》第六、七、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市、区、县仲裁委员会,由同级劳动局、同级工会以及与争议事项有关的企业主管部门的代表或者企业主管部门委托的有关部门的代表兼职组成,主任由同级劳动局负责人担任。

  第八条市、区、县劳动局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是同级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仲裁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专职仲裁工作人员若干人。

  市、区、县仲裁委员会可以授权其办事机构处理情节比较简单的劳动争议。

  第九条按《规定》第十二条规定,仲裁委员会成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工作人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

  第三章管辖

  第十条调解委员会负责处理本企业内部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争议,并接受仲裁委员会的业务指导。

  第十一条区、县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本地区国营企业和执行国务院改革劳动制度四项规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劳动争议。

  第十二条市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外商投资企业与中方职工发生的劳动争议和在全市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争议。

  第十三条市仲裁委员会可以处理区、县仲裁委员会移送的疑难的劳动争议,也可以将所管辖的劳动争议移交给区、县仲裁委员会处理。

  第四章程序

  第十四条调解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口头或者书面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案;到期未结案的,应当视为调解不成。

  第十五条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从争议之日起60日内,或者从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之日起30日内,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因开除、除名、辞退违纪职工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自企业公布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六条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必须是与劳动争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并且符合申请仲裁时效的,按照本细则的规定提交申请书,并按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副本。

  申请书应当写明以下事项:

  (一)双方当事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二)申请的理由和要求;

  (三)证据、证人姓名和住址。

  第十七条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书后,经审查,符合《规定》和本细则关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规定的,应当在7日内受理;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在7日内通知申请仲裁的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书面申请的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收到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7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不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劳动争议的处理。

  第十八条仲裁委员会成员或仲裁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查阅与争议有关的档案、资料和凭证。有关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材料,协助进行调查,出具证明。对涉及国家机密和企业秘密的证据和情况,仲裁委员会应当负责保密。

  第十九条现场调查或者进行技术鉴定,应当通知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到场;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单位或人员协助。调查笔录和技术鉴定,应当写明时间、地点、调查或鉴定结论,由参加调查、鉴定的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第二十条仲裁委员会在办理案件时,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首先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协议。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第二十一条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当事人的名称、地址、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的姓名、职务,争议的主要事实、责任、协议内容等。调解书应当由当事人签字,仲裁委员会成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第二十二条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委员会应当进行仲裁。

  调解书送达后,双方当事人必须自动履行。

  第二十三条仲裁委员会在劳动争议仲裁前4日内,应当将仲裁的时间、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经两次通知,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仲裁委员会可以作出缺席仲裁。

  第二十四条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时,由仲裁工作人员宣读仲裁委员会成员名单,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仲裁委员会应当认真听取当事人陈述和辩论,出示有关证据,然后征询双方当事人最后意见,可以再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由仲裁委员会裁决。

  第二十五条仲裁委员会评议劳动争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

  第二十六条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应当在60日内结案。由于劳动争议情节复杂或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结案的,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延长30日。

  第二十七条仲裁决定书应当写明:

  (一)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名称、地址及其代表人或者代理人姓名、职务;

  (二)申请的理由、争议的事实和要求;

  (三)裁决的结果和仲裁费的负担;

  (四)不服裁决的起诉期限。

  第二十八条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履行仲裁决定书。

  第二十九条市、区、县仲裁委员会发现本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确有错误,可以重新处理。

  市仲裁委员会发现区、县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确有错误,可以要求其重新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招用的合同制工人,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参照本细则处理。

  第三十一条市仲裁委员会可以依照本细则制定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实施规则。

  第三十二条本细则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细则自1988年3月1日起施行。本市过去发布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同时废止。

  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和范围

  (1)在查清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劳动争议原则。

  (2)当事人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3)着重调解劳动争议原则。

  (4)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

  劳动争议的范围,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根据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1]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是: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北京市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细则】相关文章:

北京市车船使用税细则02-29

儿童浴室意外伤害及处理细则05-03

劳动争议仲裁代理词09-07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规定03-08

公积金调高细则-细则03-08

文艺表演评分细则-细则03-07

保安公司考核细则-细则03-08

公共场所监测细则-细则03-08

文艺节目评分细则-细则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