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后的反思

时间:2024-03-11 13:27:38 好文 我要投稿

语文课后的反思通用15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后的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课后的反思通用15篇

语文课后的反思1

  作者用饱满的激情,生动的笔触,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祖国腾飞的蓝图。文章以“龙”为喻,把中国比做腾飞的巨龙,向世人讲述了新时代人们赋予龙的新含义;龙象征着正在腾飞崛起的伟大祖国。根据本文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现在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体会作者对祖国腾飞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文中写了哪些人讲述的龙的含义?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的条理。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进一步理解每一节的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如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悟,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现在人们赋予龙什么新含义”这个问题,可着重引导学生从第四、五小节中体会。如第五小节中,作者抓住了哪些具体事物作了形象的比喻?从这些形象的比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讨论中进一步加深对诗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题得到升华。

  另外,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充满激情的散文诗,适合诵读。教学中,重视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读,同桌互读,师生互读排演朗诵等,读出激情,读出韵味,加深了学生对本文情感的理解。

  课后的仿写同学们说得不错,基本都抓住了我们现在国家日益发展的现状,能够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张梦圆同学是这样写的:

  舅舅对我说,

  青藏铁路在高原上盘旋,

  那是龙在飞舞。

  神七号漫游太空,

  那是龙的雄姿。

  奥运会成功举办

  那是龙的传人们的骄傲。

  众志诚成,抗震救灾,

  那是龙的气魄、龙的精神。

语文课后的反思2

  今天我执教了《我们赢了》一课。本课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认识钟面上的时、分。现谈谈我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与课后反思: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欲望这节课我先进行复习铺垫,出示了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刚过几时的时刻让学生认读,然后再向学生拨出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问:你会读它吗?当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说“不会”、“不知道”或是学生读错时,我就借此契机说:好,同学们,像这样的时刻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设置此悬念,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能力这节课我通过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了解了“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读写时间,让学生面对数学问题能够比较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合作交流,培养合作精神这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同桌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机会,在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发现什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探讨时分的关系及几时几分的读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精神。四、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训练我设置了明明一天的作息安排、找朋友、“我拨你说”同桌游戏,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就在同学们身边,生活处处皆数学。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对于一些问题的设置留有太大的空间,导致有些学生胡乱回答;

  2、在探求时分的关系及认读钟面上的时间虽然我用了大部分的时间,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掌握不好,虽然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但有的已经遗忘,造成教学上的困难。

  3、整个课堂时间的把握也稍有点欠缺,在探讨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花得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练习环节有点匆促。

  4、没能全面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更多的是对积极举手的学生的关注。

  以上是本人在这节课后的所感所想,总之,面对新课改,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会积极钻研,努力探索,自我更新、加强学习,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语文课后的反思3

  《乌鸦喝水》实际上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寓言通常能教给人发人深省的道理。一年级的学生在领悟方面的能力比较缺乏,所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深层意思在我个人看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生字方面,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生字的规律,所以不需要每个字都讲解,只需要选择有难度的讲一讲就可以了。在教学生书写生字方面,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教,因为学生的写字能力还不稳定,所以还是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和指导。第二课时是教学这篇课文的`关键。在课开始前,我先抽三到五分钟时间复习生字词,再引出课文。

  先指名读文,这样可以抽查出复习和朗读的情况,再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例如:乌鸦找到水了吗?它喝了水没有?你从那句话看出来的?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谁能想象一下,乌鸦会怎样喝瓶子里的水呢?乌鸦找到水时心情怎样?喝不到随时心情又会怎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既让学生比较深入的了解课文 ,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再体会乌鸦心情的同时培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语文课后的反思4

  课前谈话:俺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溢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俺不太喜欢这种称谓。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小朋友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俺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俺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小朋友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俺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俺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俺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小朋友没见过犁,俺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时 减少 扩大 家具 随着 冒出柴烟

  师:真不愧是火车头,读了两个词都读对了。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俺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同学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俺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俺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小朋友读得真好。来,男小朋友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俺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俺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俺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小朋友,细心的小朋友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师: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俺觉得刚才那个小朋友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俺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小朋友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办。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分。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师:村子的人们砍树砍得特别多。是数量多(板书:数量多)太不像话了,砍那么多树,行吗?一年年一代代,可见他们砍树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时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时扩大。(板书:裸露)

  师: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假如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俺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俺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倒霉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俺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俺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俺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俺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考虑,俺们下节课再考虑,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语文课后的反思5

  我享受着课堂上与孩子们互动的乐趣,欣喜着孩子们课堂上的进步!在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练笔交流中,又一节课的结束了。

  在这堂略读课文中,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收放的处理。

  其一:根据导语,放手自读,讨论交流。“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把你知道的告诉别人,最好的学习伙伴就在你的身边。”我这样对孩子们说。一番交流,三个问题的汇报,看得出是能够自主读懂这篇课文的。

  其二:聚焦写法,体会迁移,培养能力。在问题一“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孩子回答后,我的“一收”在于主要内容概括的指导:说说你怎么能把这件事说得这么好?方法还是出自孩子的口:从自然段中找到关键内容串起来。(段意串联法)接下来就是验证的时刻了,再听一遍,果然是个好方法。一来一回,习得方法。在问题二“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孩子回答后,我的“二收”在于片段写法的提炼、补白的练说训练:什么写法,有语言吗?心理描写吗?能想象罗丹当时的情景吗?接下来就是孩子们纷纷补白的.想象说话了,仔细听听,孩子们模仿了第一段的语言、神态仿说,形象丰富;

  问题三“联系实际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的理解,孩子们交流后,我的“三收”在于读写结合,加深体会“运用刚才的写法,模仿第二自然段,写一写身边同学全神贯注的一幕”,结合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孩子们写下的片段真精彩。写中能力的训练,理解的提升达成了。

语文课后的反思6

  《夜莺的歌声》记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沉着冷静引诱德国法西斯到游击队员指定的埋伏圈,从而帮助游击队员一举歼灭法西斯的事情。全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引诱敌人——带敌人上路——歼灭敌人——继续等待引诱敌人的思路,采用首尾呼应的手法,通过重点记叙小夜莺的语言、动作、神态,为读者演绎了一个活灵活现的英雄儿童形象。

  考虑到本堂课是第一课时,我把教学内容定为初读感知及教学课文第一部分。当然,文本所处的特殊的年代,距离学生的现实较远,学生一下子难以进入战火纷飞的情景。所以,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利用课件,演示了当时德国法西斯进攻前苏联时的社会背景,并且利用一张张催人泪下的战后百姓生活图,让学生来谈一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通过讨论,学生就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这样一来,学生在无形当中就萌发了对法西斯的憎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

  在初读感知环节,由于考虑到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就直接让学生来说一说课题中的“夜莺”是谁?他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也畅所欲言,非常积极。

  在检查课前预习生字词情况时,可能是我考虑得不够周全,只想着贪多求全,出示的字、词比较多,而并没有从中做出适当的筛选,从而影响到了后面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间。

  在教学课文第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用问题“从课文哪些语句(第一部分)感受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来让学生默读寻找。可能是我平时训练的时候并不是太在意时间的紧凑,所以学生寻找起来没有时间观念,虽然找得挺好,但用的时间太多了,影响到了后面的学习时间。

  在反馈交流所寻找到的句子时,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所以我临时对教案做了调整,重点研读小夜莺应对德国法西斯询问时的三句对话。部分学生对这些对话非常感兴趣,因此发言也很积极。但是,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总感觉形式欠缺,训练不到位。这点,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增强意识,引起重视。

  匆匆忙忙地备好了课,又匆匆忙忙地上好了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只希望以后能引起重视,认真对待我和学生的每一次课堂!

语文课后的反思7

  八班,第一次教“8”这个数字的班级,心中有一点小小的期待。每一届的八班都有几名学生的语文功底特别的扎实,我希望我也能遇见。

  在八班,我们的确看见这个班级语文功底优秀的.他们。本来想借这次学校公开课之后的宝贵教训,也找到了我教语文最大的弊端——自卑。即想改变自己,也想展示孩子们的积极阳光的一面。

  可是在公开课来的这一天,孩子们精心的准备,让我也意外的是全班都看了这篇课文,即使很难懂仍然坚持看完,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面。当我看见孩子高高举起的小手,那是一个多么渴望展示自己的小手,不?这是大大的手,一个迫切想要表达的大手。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们,而我自己在心中还在希望你们要来安慰我。受伤的我是成年人,而受伤的他们还是未成年人,还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充满希望的时候却遭遇这样的打击,他们能够接受吗?我不知道。我心中很明白在孩子的心里已经留下了一道伤痕,不知道心中的伤何时才能修补。想到这儿,我心满含愧疚,孩子是我的失误,我应该多花点时间去研读这篇课文,早点定下上课的思路,早点集体备课,也许孩子的心理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失望了。

  我该怎样来安慰你——我的孩子:也许你们失去了这次机会,人生在世还有很多机会,我们可以好好争取。其次也许这堂课没有任何老师,但有我们前进的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留给我们自己,不求观众,我们就是自己最好观众。

  谢华与你共勉!

语文课后的反思8

  如何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问题。今天,在这个教学片断里,我发现了您思考的答案。您能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向孩子畅开心扉说歉意,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化,又体现了您对孩子的爱心和承认错误的勇气。在您的真诚愧疚后,学生也情不自禁地畅谈自己的不足,并且还谈了自己的改进想法,这是触动他们灵魂的一堂课。谢谢!

  〖充分利用插图〗

  随便拿起一本新课程的语文课本翻翻,你会发现,课本越来越精美了。不是吗,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两幅细致传神的插图。这无疑更符合时代特征,也是教学新理念的一种体现。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呢?

  《清澈的湖水》这篇课文延续的是第7单元“保护环境”的教学主题,文章中我们跟随着小洁的目光,能欣赏到写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龟兔“等句子,这些句子把公园的景色描写得栩栩如生,美不胜收。景色美与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写景的句子被分散在课文的各个段落中,穿插于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中,要学生把它们找出来并不容易。

  如果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好好体会,则能和后面小孩扔香蕉皮后的景色有一个明显的对比,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在教学时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契领,引导学生仔细看图,首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在图上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再请学生自读课文的1~3自然段,到课文中找到描写图上美景的句子。

  学生看了图后,有的找到了“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长长的波纹。”有的找到了“湖水像一面镜子,……变幻的山峦。”还有的找到了“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正在赛跑呢!”在插图的帮助下,1~3自然段中写景的句子都被孩子们一一找了出来。

  图文结合,围绕着图,学生再来品析这些句子,内容相对集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其中的一句比喻句,我联系图再让学生到图中找找哪一块石头像青蛙,哪一块石头像雄鹰,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用多指导,学生自己体会到了比喻句的作用。

  由于结合图赏析了这些写景的句子,第二课时中再让学生体会香蕉皮扔下去后环境变得不美,学生的感受也就格外分明。再如《秋天的图画》一课,语句优美,我们也可以结合插图来展开教学,通过看图更容易体会文中比喻的精妙。

  总之,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合理地利用这些美丽的图画会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美丽。二年级语文课堂《要好好学字》教学反思

  要好好学字教学反思:《要好好学字》讲述了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学习写字这样一件普普通通而又平凡的小事,但其蕴含的意义却是深远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年轻一代的关心。

  本课的难点就是理解:“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啊!”在理解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有的说:参加革命为什么要好好学字啊?有的说:他们打仗哪有时间写字啊!这时我不急着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而是问:你觉得这2个小八路会写字吗?联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从而理解第一层含义,参加革命给穷苦的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接着我让学生说一说认识字的好处有哪些?联系自己,再想一想小八路识字又有哪些用处呢?从而理解认识字,学好文化可以更好地参加革命。这样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毛主席对小八路的关心。最后联系现在,毛主席不仅对两个小八路提出了希望,对全国的少年儿童也提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殷切希望。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课后的反思9

  “我选我”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自然大方、勇敢自信地表达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选编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学生要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地为班集体服务;同时,有爱心、勇于担当也是一种美德。基于以上理解和分析,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研读课文,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精讲多读,训练语言”,并关注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揭示课题,质疑课题:“我”是谁?“我”要选自己做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继续训练学生边读文边思考。由于课前已布置预习,学生再读课文后都能轻松准确地回答出:“我”叫王宁,“我”选自己做班级的劳动委员。这样的设计也是对学生进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

  然后,我用三个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第一个问题:“我们班为什么要‘补选’,原来的劳动委员呢?”引出第1自然段的朗读。抓住“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这句话,进行一般陈述句的句式变换,把它转变一种说法改写为“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通过讲解和训练,学生掌握了这种“谁是什么”“什么是谁”的句式互换,从而实现训练学生语言、积累句子的目的。

  第二个问题:“王宁为什么要自己选自己?从大家的掌声中你明白了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引出课文第3、4自然段的朗读理解。选班干部是一件学生熟悉的事儿,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选自己的事情却并不多见。所以,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通过师生的交流谈话,教育他们向王宁学习做事有自信,学会正确的自我表现,更主要的是要拥有一颗乐于为别人服务的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延伸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说话训练:“如果我们班评选班干部,你会怎么做?”启发学生向王宁学习,勇敢自信地挑战自己,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至此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低年级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我们要摒弃那些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串问,着力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使朗

  读和悟情明意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巧妙地训练学生的语言,如“谁是什么”句式的变换,添加人物对话中的提示语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读、说的训练。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注意精讲多读、以读代讲,并适时进行语言积累和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语文课后的反思10

  我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交流预习、感知课文,懂得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让学生细读课文设计能帮助大家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情感的问题。当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发现他们所设计的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如:老狐狸为什么不多生几只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小狐狸?小狐狸是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走的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救正太郎呢?阳光再耀眼也不会把狐狸的脚印照成金黄课文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等。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决定教学目标。当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很高兴。高兴的是学生提的问题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够紧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思路来设计,与我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这说明一段时间来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成效的。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心胸,学生才有提问的欲望。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地探讨知识。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也把民主还给了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将面对为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不断地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充电”,增长着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学生“馈赠”给教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吗?

  一、偏离略读教学轨道

  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我此课的教学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文章分析和人文教育上。课前设计的那张表格也成了过场,没有好好利用。其实问题还是在于没有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所以学生对这张表也没有很好的完成。现在我回过来想想,要是在课堂上再给学生多点时间用15分钟来初读课文完成这张表格,那么在接下来的反馈中也就可以用10分钟左右就可以把整个故事学完。然后再给他们点时间去回读全文,最后用2分钟时间总结一下学法,也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这种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最后用5分钟时间去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去阅读我课前给他们准备的《老牛》,再用5分钟给他们交流,这样就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巩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然而我从开课伊始就在看时间,总是把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案放在第一位,没有更多地去考虑学生是否真的读透读懂了。在品读课文时也一样,只关心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环节,还是没能走出教案的框架。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理论知识只成了脑袋中的摆设,没能发挥出来。

  二、略读教学方法与技巧指导不到位

  本课要交给学生的略读方法是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我在课上也就只给学生点出这一点。没有再深入指导,其实是我把这句话当成了摆设,自己也从没去思考过,何为用较快的速度。所以当被问及这问题时我哑口无言。是呀!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还是在于我们教师自身缺少思考,自己都处于模糊状态,又怎么能让学生明白呢,可悲呀!想来,这一堂课也给了我充分的准备时间,可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结果又把略读当成精读来教。要是在备课时我能在略读方法上多思考一点,也许就能让学生知道用较快速度阅读也就是用默读来读。更可笑的是当我发现学生读书时声音较轻时还鼓励他们大声读出来!想来都觉得失败。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总是游离在精读与略读的十字路口,既没达到精读的方法培养,也没达到略读教学的培养运用的目标。

  三、环节设计画蛇添足

  在略读教学中一般不提倡小练笔,而我在这堂课中让学生站在小狐狸、老狐狸和正太郎的角度去写话,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人文过足,工具欠缺。在略读课堂上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之感。其次也浪费了太多时间,要是在最后能把这部分时间用在课外阅读《老牛》上,我想会更理想。

  在这次的活动中让我有种挫败感,但我没有后悔,因为在这次同课异构,精读与略读新课程中让我认识到了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触摸到了略读教学的一些门道。在其他几位上课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吴老师和阙老师的点评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略读教学重在教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略读教学是桥梁,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架好这桥梁。还学生一片略读方法的训练场。让他们更好更快地在略读中成长起来。

  其次,略读教学要舍得放,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但在这段时间里要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方法和任务。切记放任自由。教师用相对少数时间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略读教学其实略的是教师的教,学生还是要学得精。

  第三,教师在方法的引导和运用时,要适时适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并非多多易善。

  第四,把握好沈大安所言的略读教学的三大任务:把握大意、学习略读、拓展延伸。

  关于略读教学虽然现在还很迷惘,但我相信在我们不断尝试与探索中肯定会有一片明朗的天地。

语文课后的反思11

  前两课时主要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字词的认识以及课文的内容、重点语句的分析上来讲解。前两课时的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语句分析,从而来解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而第三课时的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结构、写作特色、写作方法上进行讲解。因为作为七年级学生即将面临着作文的挑战。虽然小学的作文有一定的基础,但初中的作文却在量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因此,在开学初就应加强这方面的知道。这样就可以结合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来为学生找到一条写作的路径。

  一、写作结构:

  这部分主要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条理性而言可以规范学生的写作。因此我根据《紫藤萝瀑布》的写作方法入手然后再从作者看到盛开的藤萝花引出对文章结构的分析。通过赏花——忆花——思花的过程来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写作顺序。在这方面我重点对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指导性的分析,主要让学生知道每一段落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自己在写作中应怎样安排自己的文章段落。

  二、在写作特色上

  重点对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语言特色上进行分析。通过讲解借物抒情这一表现手法以及让学生找出由景入情的语句的分析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写作可以通过眼前的物或景铺开场面的。可以丰富他们的写作技巧。

  三、修辞方法:

  这篇文章在修辞的运用方面也比较有特色。是初中学生转变写作技巧的最好的教材。我就利用它的分析来扩展他们的`练句水平。可以丰富语句的生动性。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结合三方面的分析即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把学生的写作结合。这样为他们的文章的写作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语文课后的反思12

  《母鸡》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来应在学习了前面3课后再教的,我选了其内容当做精读课文处理了。下面我就讲讲我设计历程。

  第一次设计时,我抓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来教学,第一部分让学生概括出这是一只叫声烦人,欺软怕硬,骄傲自大的母鸡,第二部分让学生读句子理解这是一只负责、勇敢、慈爱、辛苦的母鸡。由于我设计的原因学生只游离于文本的表面,只在谈母鸡,而没有去领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又由于文章美,每个情节的描写都是并列的,觉得这也好,那也好,让人难以取舍,一节课上下来容量过大,课最后来不及上,课不尽人意。

  于是我又细读文本,在修改中,我抓住“关注细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两个理念,做了许多调整,不再面面俱到,有取有舍,细细打磨,抓住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这一情感线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品读母鸡让人讨厌之处这一板块时,我以句式:讨厌——你这只()的母鸡!你()。这一说话训练来统领整块内容。通过学生借助句式转换文本语言来体会母鸡的讨厌。这样既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一块教学时较简洁。我重点品读母鸡让人尊敬之处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并读读体会体会。在教学中我关注细节,如第7自然段,我抓重点词品读,理解“教多少次”一词,让学生联系小资料来体会母鸡的辛苦,“半蹲着”让学生说说透过“半蹲着”你看到了什么?“一声不哼”通过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母鸡的慈爱。让学生在品读字词中感受母鸡的慈爱,辛苦。在教学“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我放大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了“母鸡带着小鸡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米粒,突然一只大鸡来抢食,母鸡。”这一写话练习,来填补文本的空白,让学生想象画面,抓住母鸡的动作来感受母鸡的勇敢,感受到这只母鸡所散发出的浓浓“母爱”。在学生细读了一个个小细节后,读赞美母鸡的第9自然段就水到渠成了。此时在学生的心目中这已不是一只普通的母鸡,而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最后读《我的母亲》中的一段话,欣赏母爱的图片,让母爱在学生的心里得以升华。

  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它带给我的启示是深刻的: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理念指引下的文本解读。设计是理想的,但在课堂中总留有遗憾,课堂中,当学生说得不到位,或学生说了,怎样让学生的回答得以提升,我做得还很欠缺。

语文课后的反思13

  随着社会的发展,追求快节奏的生活要求,戏剧,已经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硕果仅存的也是高雅之士品鉴欣赏的佳肴。它在寻常百姓的舞台上已经没有了市场。即使是咿咿呀呀的戏曲大舞台,也只剩下了提着马扎无事可做,寻求精神寄托的老人们的乐子。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对它已经没有了兴趣。

  也正是因为其远离我们的生活,所以戏剧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不重,地位也不高,整个初中教材里仅有一两个单元,而且在中考中也不会涉及戏剧的考试题目。许多老师在教学中讲的粗或者干脆不再讲解。

  最近按教材进度我们学到了戏剧单元,如何上好戏剧课,怎样才能让这一传统式样的文学作品为学生所熟知,感兴趣呢?为此,我在备课中颇动了一番脑筋:按部就班,老师讲,学生听,不行,不利于掌握戏剧的特色;自主学习,老师放,学生学,不好,大撒把似的教学让学生无从下手;放手不管,老师不讲,学生不学,也不可,学生无法对戏剧有所了解,怎么办呢?

  正在我冥思苦想之际,办公室外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提醒了我,对,分角色朗读!

  课堂上我安排学生采用分组分角色朗读《威尼斯商人》,对话诵读《陈毅市长》等,学生兴致极高,就连平日上课就睡觉的老睡们也都纷纷加入到朗诵的队伍中来了!看着他们朗读时的快活和喜悦,让我感慨不已。

  一是,我们的教学越来越脱离学生。本来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分角色朗读被花狸狐哨的课堂模式所取代。回想,小时候学过的一篇文章叫《凡卡》,文章讲的就是一个想参与分角色朗读却不被老师安排的`学生的故事。可见学生是多么想积极参加到课堂中来,尤其是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

  二是,把课堂还给所有的学生。课上后进生们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行为让我悟的更明白,课堂教学不是精英教学,不能只给学习精英们上课。要把课堂的还给全部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自信。

  本是一堂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却因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变得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或许越是传统的越是经典的,越是普通的越有积极参与的机会。

语文课后的反思14

  《燕子》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文章记叙了燕子从寒冷的北方回到南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为了过海,许多燕子献出了生命的情景,赞美了小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精神。

  通过课文的学习,俺从同学若有所思的神情中,感受到了同学对燕子的敬佩之情,如何使这种敬佩得以升华?俺想到了同学的想像,小同学有丰富的想像力,通过合理的想像,同学会感同身受,同学对小燕子的精神深为敬佩。针对这一点,俺引导同学,以《俺的第一次南飞》为题,让同学把自身想像成为一只在北方长大,今年要跟家长一同过海的小燕子,以小燕子的视角来再现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并适当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内容,给同学以想像的'空间。

  在俺的引导下,因为有话可说,同学很快发生了动笔的欲望,他们个个奋笔疾书。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天气越来越冷了,爸爸、妈妈更严格地督促俺进行飞行训练。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有一天,俺问爸爸:‘爸爸,能不能让俺玩一天?’爸爸用翅膀拍了拍俺的头,说:‘天气转凉了,俺们马上要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通往南方的路上有一个大海。假如你现要不努力练习,怎么能飞过去呢?’……”

  在写到飞至半路,偶遇“船只”这一幕,同学又想像燕子竭力前飞的那种不懈努力,通过“燕子”的心理活动表示出来。以及伏在船只上休息之后飞与不飞的矛盾斗争也有同学想像到了,真让俺感叹同学想像力的丰富。

  但是,俺也清醒地看到,这类化物为俺式的写作方法,相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难度偏大。因此,俺在布置训练时,让他们选取一个片断来写一写,既不因难度太大而望而却步,也有利于这局部同学习作水平的提高。

语文课后的反思15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探索至今,我们取得的些许成果,但是通过听课,我觉得暴露的问题也是很多。比如,原来的教学方式与“先学后教”模式的整合问题就很突出。一节课下来,能体现出“先学”与“后教”,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有把“先学后教”模式强拉进传统模式之嫌。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首先,对学生进行先期培训,在平时的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先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手把手的教会学生“先学”的流程以及方法,当成一种程序让学生深刻地印在脑海。不光如此,我们还应该培训小组长,让他们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以及自学检查的方法与技巧,还有就是熟记组长职责。

  其次,认真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与“先学后教”模式的异同点。争取是融合,而不是强拉硬拽。例如,两者都有创设情境导入,也有汇报交流的环节。关键部分就是学生的.“先学”。我们都应该清楚的是“先学后教”并不仅仅意味着有出示自学目标、学生组内“先学”的环节就是真正的“先学后教”,应该多想想:学生“先学”的深入吗?学生都有所收获吗?学生体会到“先学”的乐趣了吗?

  最后,还应该注意怎样去评价一节“先学后教”的课,我觉得应该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成果为主。评价老师的教学过程为辅。既然学生是主体,就应该以主体为主。

【语文课后的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课后反思03-10

语文课后的反思03-10

《白杨》课后反思03-09

《有趣的图形》课后反思02-29

《小鹰学飞》课后反思02-29

《认识分数》的课后反思03-09

充气雨衣课后反思03-09

《妈妈的歌》课后反思03-10

《夏夜多美》课后反思02-26

体育课课后的反思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