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拾贝

时间:2024-03-12 23:45: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海拾贝

诗海拾贝1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四、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五、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教学后记:

诗海拾贝2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本组综合性学习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本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利用语文课和课余时间搜集了大量诗歌,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本次综合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把综合性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再按照制定的计划自行开展活动。教师注意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当指导的关系,既重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又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明确要求,二是帮助学生掌握方法,例如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组教材的导语和活动建议,使学生明白这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知道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搜集哪些诗歌,可以怎样给诗歌分类等,为深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本组综合性学习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本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利用语文课和课余时间搜集了大量诗歌,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本次综合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把综合性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再按照制定的计划自行开展活动。教师注意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当指导的关系,既重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又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明确要求,二是帮助学生掌握方法,例如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组教材的导语和活动建议,使学生明白这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知道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搜集哪些诗歌,可以怎样给诗歌分类等,为深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诗海拾贝3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像是一望无际的浩瀚大海,而那沙滩上散落的贝壳,便是其中积淀的诗歌文化。我真切地感受到,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河中,诗歌就是那奔腾不息的最澎湃的支干,是整个文明的精髓。我相信,每一个贝壳里都孕育着一颗璀璨的明珠。

  看,纷纷扬扬的桃花飞舞,一朵接一朵在江面绽开。听,是谁唱起了歌,循着岸边而来。让我们伫立在这桃花潭边,听李白的感慨吟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听长江奔涌澎湃,听李白的丝丝不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泰山上有杜甫的雄心壮志,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杜甫的.抱负壮志表露得淋漓尽致┄┈

  温暖的春天,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春天的夜晚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又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后,中秋节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冬天到来,大地一片银装素裹,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此刻,我们听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捡起这一个个诗贝,仿佛身临其境,我们能够听到那跨世纪的诗歌,在此刻,汇聚在一起,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只有诗歌那永恒的美驻人间。让我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细细聆听诗贝里那不绝的千古回响,洗涤浮躁的心灵,让那千载的美萦绕身畔,步步生莲,弥漫天光。

诗海拾贝4

  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潜伏(qián qiǎn) 露水(lù lu)

  白桦(huá huà) 绽放(dìnɡ zhàn)

  二、补充词语。【在线字典查询】

  ( )( )玉立 ( )( )来迟

  ( )( )白雪 ( )( )点头

  三、准确连线。

  《采薇》 唐诗 白 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 辛弃疾

  《天净沙·秋》 元曲 艾青

  《太阳的话》 四言古诗 叶赛宁

  《白桦》 外国诗 杜甫

  《春夜喜雨》 现代诗 《诗经》

  四、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乡间小路。 ( )

  2.雪花飞舞的样子。 ( )

  3.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 )

  4.羽毛或丝线制成穗子。 ( )

  5.安闲自在地步行。 ( )

  五、添枝加叶。

  ( )的金晖 ( )的寂静 ( )的雪花

  ( )的'流苏 ( )的光华 ( )的花束

诗海拾贝5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读着李白的诗,我情不自禁的融入到了诗的世界……

  枕着书香,闻着油墨,我回到了大唐,见到了才华横溢、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日。”是李白,他正在桌前与好友对酒吟诗,又一杯美酒入肠,听他那得意之作。驿外断桥,野渡舟横,江边酒楼外,面朝江水,白袍加身,且看他仰头畅饮,大作“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举手投足间大气凛然,好一位豁达的诗人。人生路漫漫,总有悲欢离合,行路何其难,且看李白如何走他的人生路“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醉酒邀明月,他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不知影响了多少后世文人,就连乾隆皇帝也为他折服。

  李白的潇洒令人羡慕,杜甫的沉郁却让人锥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的反差,是一种多么令人震撼的社会现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飘零的山河下,一封小小的家书,却比万两黄金更珍贵;好在“安史之乱”后,国家收复了失地,此时的杜甫又喜极而泣,写下了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喜国家统一,二喜游子归乡,他那颗拳拳的爱国心怎能不激起我们的深思?

  现实的.笔触更发人深省。那一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也是对唐王朝的期盼;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是多少个同道中人的香花安慰!

  吟诵中,欣赏中,慢慢了解了唐诗和诗人的情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海拾贝6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是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分两大板块——“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

  今天,我在家长开放日上向家长展示的是“诗海拾贝”的主题选定课(即开题课)。整堂课上,学生热情高涨,诗声琅琅,十分投入。

  要知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又是文学的起源,古今中外,无数的诗歌向学生奔涌而来。面对这浩渺的诗海,如何不迷失方向,并在诗海的漫游中拾到五彩斑斓的贝壳,是学生面临的最大的`、也是必须要克服的困难。

  诗海拾贝中有六首诗,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现代诗的开创者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从国内的诗作到国外的名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在这节起始课,我就紧紧抓住这六首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确定实践的主题。但是孩子们选择的主题往往容易偏大,难以开展,如:学生要研究元曲,研究李白,比较国内外的诗歌……显然不容易操作,有些甚至连专家都难以入手。于是,我就以这六首诗为引子,引导学生给诗歌分类:根据主题来分,可分成送别诗、爱国诗、咏物诗等;根据诗歌的发展史来分,可分成《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等;根据地域来分,可分为国内的和国外的诗歌……接着引导孩子对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聚焦,学会遵循“选题宜小不宜大”的原则,如:同样是研究宋词,可以引导孩子就研究某一个词作者,对同一词牌名的不同作品进行收集、欣赏……这样的点小,易操作,贴近学生的实际。可就学生反馈所选的主题来看,我在课堂上的“聚焦小实践点”的意图落实得还不够好,所以在选题前是否还可以更加明确地告诉学生“诗歌可以根据多条线来分类,其中都有相互交叉的,如果选择某一条线上的某一个点来确定自己的主题”。这样,学生选择的主题点会更小,更容易操作,学生的收获也将更多。

诗海拾贝7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诗词海洋,我来拾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如歌,诗中有画。

  1、我来补诗: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满江红

  [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共沐诗雨

  小知识: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

  收录诗歌305篇。②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

  1、《春夜喜雨》一诗仅看诗题就能明白它描写的是春天的景物。你能说说下面几首诗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吗?

  《江雪》(冬)《饮湖上初晴后雨》(夏)

  《枫桥夜泊》(秋)《泊船瓜洲》(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夏)

  《小池》(夏)《山行》(秋)

  2、古人在诗词中留下了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名句,你知道哪些?请根据要求,把相应的诗句写下来。写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写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写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写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你能将这些诗句活用到各种语境中去吗?①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③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来到浙江安吉天方坪,漫步于山间小路,抬头一看,在高高的山间散布着零零落落的.房子,真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境。

  (2)张老师年过花甲,但干起活来仍然生龙活虎,不亚于年轻小伙子,怪不得大家说他“霜叶红于二月花”。

  (3)春天的一个夜晚,当我正在看书的时候,忽然听见窗外雨声沙沙。啊下雨了!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呀!

  (4)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柳浪闻莺”,我们会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游程中即便遇雨也不必扫兴,苏轼早就说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难怪来过杭州、游过西湖的人十有八九会发出白居易那样的感叹——“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咬诗嚼词。

  1、与现代汉语一样,在古诗词中同样的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你能从下列诗句中找到意思相同的

  词吗?①不

  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③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它们分别是(缘)、(爱)、(为),都可以解释为(因为)的意思。

  2、现代诗中有许多同名诗,我们先来欣赏一组。(【语文作业本】第44页)

  3、你能搜集一些同名诗歌吗?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

诗海拾贝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_____

  类别诗歌的题目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点评〗

  组织学生在交流诗歌之后在补充搜集,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料的相互补充,既扩大了搜集面,又能够体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作者推荐理由

  推荐人:____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

  〖点评〗

  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搜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搜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开展诗歌欣赏活动,学生的感受会更加丰富、深刻。

诗海拾贝9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海的浩瀚,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搜集、整理、诵读、欣赏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回忆积累的诗歌,从中受到启发,选择专题。

  3、制定适合实际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中要安排好搜集和欣赏诗歌、给诗歌分类、举行诗歌朗诵回的活动时间,确定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分工。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阅读材料中古诗词的意思。

  2、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表格。

  教学重点: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计划。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

  板书设计:

  内容

  写景诗、送别诗、爱国诗……

  发展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地域

  中国诗外国诗

  诗海拾贝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走近诗歌,激发探究诗歌的兴趣

  1、谈话: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我国的古典诗词是历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历经岁月淘洗,保留下来的语言的精华,直到今天这些作品仍然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表达。

  当我们欣赏美如画卷的西湖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我们望着从高高的悬崖上直挂下来的瀑布时,就会情不自禁吟诵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当我们回忆起浓浓的母爱时,就会自然的想起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可以说,没有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就没有当代汉语的多姿多彩。

  4、揭题: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都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学们也积累了不少的诗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单元课文《轻叩诗歌的大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拾贝壳!揭题:诗海拾贝

  第二板块:浏览材料,初探诗歌门路

  1、自由浏览“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100—105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里的6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吧。

  2.你对哪首诗歌感兴趣?了解到哪些相关的知识?

  3、交流,师相机指点

  《诗经·采薇》

  关于诗经。

  (1)时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2)诗作:《诗经》收集了305篇诗歌,你还知道《诗经》其它的诗歌吗?

  《关雎》(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句式:《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4)小结:《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对中华语言文学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课外可找些其中的作品来诵读。

  《春夜喜雨》

  (1)关于诗人。

  a、《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

  作品:你还知道杜甫写的其他诗篇吗?

  “诗圣”: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b、被称为“诗仙”的是谁?李白写了哪些诗?

  d、诗魔: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所以人称“诗魔”。

  e、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

  f、拓展:唐代的诗人特别多。除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王维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大诗人?诗人多,他们的诗各有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

  (2)关于唐诗的知识。

  《春夜喜雨》是五言律诗。

  a、律诗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每句五言称五言律诗。

  每句七言称七言律诗。

  b、绝句的诗句字数也整齐划一,通常的绝句规定每首4句,每句五言绝句,每句七言称七言绝句。在唐代谁擅长写哪一格式的诗?去查找查找。

  (3)小结:唐诗是中国诗歌之巅峰,可谓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唐代的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保存下来的作品有五万多首。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的世界

  (1)词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标题。

  拓展:你知道哪些词牌名?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称为词谱。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几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2)词人。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

  辛弃疾风格多样豪放雄奇,第一次将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带入词中来。

  b、苏轼:说道辛弃疾,马上会想到宋代另一个词人苏轼,世人习惯将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作为“豪放词风”的词风定格在了“豪壮”上,而辛弃疾的词风定格在了“悲壮

  c、拓展:你知道哪些著名的词人?

  (3)小结: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词有词牌,同一词牌的作品也多,同学可选择一两个词牌进行实践活动,:”宋代有爱国词人,他们用行动演绎了精彩的人生,同时也用奇妙的文字,抒写他们的“壮怀激烈”。同学还可选择爱国词人,进行实践活动。

  《天净沙·秋》

  (1)曲名:《天净沙·秋》“天净沙”曲牌名,秋是标题

  a、数量:400多。你知道哪些?

  (2)曲人:

  a、《天净沙·秋》作者是白朴。

  b、元曲四大名家。(关、郑、白、马)白朴与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元曲被称为四大名家。

  (3)名曲。秋景。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白朴应被推为“秋意之圣”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

  (4)小结:诗、词、曲是诗歌发展顶峰。词、曲可唱。

  l《太阳的话》

  (1)诗人:艾青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艾青的太阳诗很多,有《太阳》《黎明》《向太阳》《给太阳》《太阳的话》

  拓展:你知道哪些现代诗人?郭沫若……

  l《白桦》

  《白桦》

  (1)作者是俄国叶赛宁,是首外国诗

  a、叶赛宁: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杰出的俄罗斯诗人。被称为“天才的乡村歌手”,叶赛宁的诗歌是扎根于乡村田园的,抒写了大量歌颂俄罗斯乡村生活和大地优美景色的诗。

  b、拓展:外国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小结

  a.发展。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b.内容:这些诗都是描写景物的。

  c.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其他内容的诗?

  小结: 诗歌真是浩如烟海,从发展变化看,有最早的——。内容分为——地域分——,还有形式分—— 诗人灿如繁星。——海里的美丽的贝壳实在太多了,请拾取你喜欢的一两个贝壳来研究。

  第三板块:确定实践主题、

  1、你最想去探究什么问题?(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思考一下,呆会儿汇报你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

  2、学生交流主题。

  3、评议

  第四板块:制定活动计划

  1、请同学们研究的主题写到纸上。

  2、课后研究同一主题的同学组合小组

  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时:

  a、根据主题给小组命名

  b、阅读教材“活动建议”:看看可开展那些活动?下节课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总结 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歌世界 “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让我们在成长的旅程中“以千年文化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

诗海拾贝10

  《诗海拾贝》一课,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对学生来说也是很陌生的。怎样让学生对诗歌教学既感兴趣又有所得呢?

  我根据《诗海拾贝》这个板块的“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在 “诗海拾贝”的教学中,我引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自学“诗海拾贝”的内容,(“诗海拾贝”包括四篇古诗和两篇现代诗)独自完成同步和随堂的有关作业,允许学生通过查资料、借用工具书等途径来完成。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交流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有疑问的提出来一起解决。在交流的同时还及时补充相关的内容。课后布置让学生再去找同人诗(同一个诗人写的不同诗)和同类诗(比如都是写春天或花等同一类的诗句)等。接着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学习《诗经·采薇》等四首古诗,准确的说是一诗、一词、一曲。不但要求背诵默写,而且要求掌握字词的意思,并结合一些《诗经》的内容,丰富诗歌的内容。比如:《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诗、词、曲有什么不同。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等。同时理清诗歌的发展轨迹,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古为今用的训练,让古诗走进我们的作文中,收效很大。

  反思这次活动,我发现,尽管现在语文教材文学性更强了,但还是满足不了学生文学方面的需求,部分学生搜集的材料有限,应该适当安排阅读欣赏课,把学生带进阅览室,让他们在阅览室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

诗海拾贝11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⑴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⑵ 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⑴ 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⑵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

  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诗海拾贝12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有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

  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诗海拾贝13

  一转眼,这次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已经以完美结束了。回顾这一周开展的种种活动,依旧还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走进了绚丽多彩的诗歌殿堂,我们徜徉在了诗歌的百花园中。因为诗歌,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古色古香的诗歌陪伴着我们成长!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了屈原、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

  通过这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的阅读了诗歌,不但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了诗歌所蕴含的美丽,了解了诗歌的内涵后,我真是受益匪浅啊!通过这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我知道了诗歌的分类,如:按内容分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等;按题材分可以分为山水诗、思乡诗、边塞诗、咏物诗等;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等;按体裁分可以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等;按创作方法分可以分为诗歌、民歌等。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还试着写了一首童趣盎然的小诗哩!

  诗歌的美是洛城夜里优美的笛声;诗歌的美是停在枝头的两只百灵;诗歌的美是灿烂的日月;诗歌的美是芬芳的花朵;诗歌的.美是悠长的江河;诗歌的美是璀璨、绚丽多彩、晶莹剔透的明珠。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十分的短暂,但是学习诗歌、吟诵诗歌,常常让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中国人的自信在诗歌里;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在诗歌里;我们中国人的美丽在诗歌里;我们中国人的历史在诗歌里;我们中国人的心血在诗歌里;我们中国人的感情在诗歌里。我们中国的诗歌就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瑰丽的奇葩。诗歌,将永远陪伴着我度过每一天!

诗海拾贝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⑴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

  (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

  (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⑵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⑵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诗海拾贝15

  本学期第六单元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生在我们这样一个诗度大国,孩子们耳濡目染,对诗也是通晓几分,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应该没有困难,有的只是引导和方法的问题。在本次学习中,学生们都爱上的诗歌,并且都乐于写诗,写的诗也都非常好,我感觉他们真正投入到诗歌的怀抱中去了。

  在教学中,主要分两个版块,一个是诗海拾贝,一个是与诗同行。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如诗歌的总集叫《诗经》,里面收录了305首诗歌。诗歌通过运用手法有:赋,比,兴。并且有还一一做了介绍。然后根据学习要求制定了诗歌学习的计划。然后再学习书上的.诗歌。首先是古诗。《诗经·采薇》这首诗中感受了冬天和夏天的景色。在《春夜喜雨》这首诗中感觉了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感受了夏天夜晚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的景色。在《天净沙·秋》这首散曲中感受了秋天的意韵。在《太阳的话》这首现代诗中感受了太阳的光明与进步,人民对于新生活的向往之情。在《白桦》这首现代诗中感受了白桦的美。在《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这些儿童诗中感受诗人的童趣。在《给诗加“腰”》中体会诗的严谨。在《诗中的“秋”》体会学习古诗的方法。并且我积极鼓励学生朗读,将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并且学习完书本上的知识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写诗,并且在全班展示。学生们都兴致勃勃,非常喜欢。并且利用班会课进行了诗歌知识竞赛,学生们都争着抢答,兴趣盎然,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学生对于诗歌的喜爱。在讲到对于诗歌进行分类时,有许多种如叙事诗,抒情诗,闺怨诗,行旅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学生们也非常感兴趣,看着一双双渴望的大眼睛,我进行了一一分析。并且鼓励他们课外去进行诗歌的分类的搜集,自己订一个主题,如有些同学搜集的都是有关秋天的诗,有些同学搜集的都是某个作者的诗,有些同学搜集的都是叙事诗等,在丰富多彩的搜集过程中,学生们对诗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并且也更加投入到诗的海洋中,爱上诗,从而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诗着自己写的诗,相信学生成就感也就特别大。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综合性学习。既使学生们对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让学生更加喜欢诗,从而更多有了自己更多的感悟,体会到了诗歌带来的魅力,这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学习。

【诗海拾贝】相关文章:

海边拾贝作文08-20

学海拾贝作文10-03

(精品)海边拾贝作文10-12

学海拾贝作文【精华】10-15

海边拾贝作文【优秀】02-17

海边拾贝作文(推荐)02-18

逛超市拾贝作文05-18

海边拾贝作文通用[10篇]09-24

赶海拾贝作文(通用24篇)12-15

海边拾贝作文(精华10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