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5篇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
GMAT的成绩总分为800分,而即使是对美国学生来说,670分都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GMAT成绩的计分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两步:
1.算出基本分:与GRE专项考试类似,基本分等于正确答案数减去错误答案数的.1/4 例如,某考生在GMAT考试中答对130题,答错20题,空着15题没做,则其基本分为130 - 20 X 1/4=125
2.按下列公式将基本分转化为标准分:标准分=210+ 将该考生的基本分转化为标准分:210+=678.75即近似为679。 所以,该考生的GMAT最后成绩为642分。
请注意:如果计算出的标准分超过800,实际标准分则调整为800分;如果计算出的标准分低于200分,实际标准分则调整为200分。也就是说,最高800,最低200。
以上是GMAT分数计算方式的解读,考生可以据此对自己的实力进行评估,报考理想的学校,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2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在同学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的形体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同学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知识做好充沛准备的一堂课。
课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不时地引导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制造认知抵触,形成了“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展开局部,教师为同学提供了动手操作、观察以和交流讨论的平台,让同学在体验和探索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不时积累几何知识,以协助同学理解实际的三维世界,逐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练习布置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运用自身刚推导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使其认识数学的价值,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自身的'身边,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
教师无论是导入环节,还是新课局部都恰当地引导同学进行知识迁移,充沛地让同学感受和体验“转化”这一解决数学问题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还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有机地渗透了极限的初步思想。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3
探究目标:
1、组织学生开展测量、计算、估测等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2、在探索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实践能力,同时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其估测意识。
3、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让学生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不断激发其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学生会应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过程:
一、迁移引入
提问: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求它的体积。
提问:如果已知的是底面半径和高,该怎么求呢?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长方体鱼缸。
要计算这个长方体鱼缸能装多少水,就是求什么?
怎样求这个长方体的容积呢?
2、出示圆柱形鱼缸。
⑴估测。这个圆柱形鱼缸的容积大约是多少?
⑵操作、汇报。如果忽略容器的壁厚,这个圆柱形鱼缸的容积到底是多少呢?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计算,各小组派代表演示操作过程,并展示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生1: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4.5厘米,它的高是12厘米,计算过程如下:①94.5÷3.14÷2≈15.0(厘米)②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生2:我们小组测量的是底面直径和高。底面直径长30厘米,高是12厘米,计算过程如下:3.14×(30÷2)2×12=8478(立方厘米)
生3:我们测量的是底面半径和高。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⑷评价。
组织学生间进行评价。你最喜欢哪个小组的操作方案?为什么?每一步列式的意义是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⑸反思。引导学生将实际计算结果与自己的估测结果进行对比。自己矫正偏差。
⑹延伸。如果每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这个鱼缸大约能装水多少千克?
3、自学例题。
组织学生自学课本例5。同桌的两名同学结合例5的解答过程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互问互答。
三、巩固练习
做教科书第80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四、创意作业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绘图、裁剪、粘贴等多项操作活动。
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进行合理的裁剪,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笔筒。比一比,谁做的笔筒容积最大?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4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一、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
1千米=100000厘米 1千米=1000000毫米
二、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一个苹果约250克
一头牛约500千克
一辆卡车的载重约5吨
三、周长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宽=周长÷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四、时分秒
秒针走一小格等于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分针走一小格等于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1小时=60分 1分钟=60秒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五、倍数
多倍数=倍数×一倍数
倍数=多倍数÷一倍数
一倍数=多倍数÷倍数
六、分数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 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
1.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一份数=总数÷份数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一、周长公式
1.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重点)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 2×圆周率×半径
二、面积公式
1.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 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6. (重点)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2
林
7. (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8. (重点)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 底面积 侧面积
三、体积公式
1.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重点)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4.(重点)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四、年月日
1、 常用的是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
2、 1年=12个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星期=7天
3、 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有4个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有时有28天,有时有29天。
4、 判断平闰年,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看2月: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第二种方法是用年份除以4(整百数除以400),有余数的是平年,没余数的是闰年。
5、 每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即四年一个闰年,只有闰年才有2月29日。
6、 平年一年有365天(31×7+30×4+28=365),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有366天(31×7+30×4+29=366),有52个星期零2天。
7、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用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8、 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分针正好走24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9、 时间:两个不同日期或两个不同时刻的间隔。
时刻:表示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候。
普通计时法 24时记时法
凌晨0时 0时
凌晨1时 1时
凌晨2时 2时
凌晨3时 3时
凌晨4时 4时
凌晨5时 5时
早上6时 6时
早上7时 7时
上午8时 8时
上午9时 9时
上午10时 10时
上午11时 11时
中午12时 12时
下午1时 13时
下午2时 14时
下午3时 15时
下午4时 16时
下午5时 17时
下午6时 18时
晚上7时 19时
晚上8时 20时
晚上9时 21时
晚上10时 22时
晚上11时 23时
晚上12时 24时(0时)
三年级数学计算公式
一、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二、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a+(b+c)
三、减法性质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a-b=(a+c)-(b+c) ab=(a-c)-(b-c)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a –b - c = a - (b + c)
四、乘法交换律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a×b = b×a
五、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 = a×(b×c)
六、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 b) ×c= a×c + b×c (a - b)×c= a×c - b×c
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a×b = (a×c) ×( b÷c)
七、除法的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a÷b=(a×c)÷(b×c) a÷b=(a÷c)÷(b÷c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a÷b÷c = a÷(b×c)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5
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即:C=4a
面积=边长×边长 即: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即: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即: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即:C=2(a+b)
面积=长×宽 即:S=ab
4、长方体
V:体积
S:表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即: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即: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即: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即: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即:S=(a+b)×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圆周率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即: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即:S=∏r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6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7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xkb1.com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8
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这篇初一数学公式总结:几何形体计算公式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小编提醒大家:单纯的记忆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我们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9
一、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二、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三、长方形
(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四、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五、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六、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七、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八、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九、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十、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十一、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十二、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十三、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十四、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十五、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十七、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0
教学内容:人教版9册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部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阅读质疑。
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把问题随手记录下来。
1厘米
学生阅读后首先回顾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地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学生提出了质疑,主要问题有:
(1)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
(2)不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一个通用公式?
(3)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吗?
(4)转化成的这些图形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析: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里老师打破了学生等待老师提问的常规,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主题,通过阅读提出问题,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二、点拨激思
1。数方格的问题
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
学生小声笑了起来。为什么笑?老师问到。学生说数方格太麻烦了,池塘也不好划分方格。
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数方格方法的局限性这一认识的困惑与冲突,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探究面积计算公式的生长点,使学生有了探究发现的空间。)
2。转化的问题
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会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行吗?这时学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老师追问,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须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师:三角形怎样才能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析:这里把“新”问题转化成了“老”问题来解决,有效地把学法指导融入到了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更真实的自主空间,无疑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三、探索解疑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
1。转化的图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
2。 解决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
(1)大小的关系
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 S÷2。一个三角形转化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S
(2)底和高的关系
拼割前后各部分有什么关系?(指底和高)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它是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思路真清晰,为什么÷2,谁还想说。
(学生依次讲拼成的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情况)
(3)公式推导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谁能给大家说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生:底×高÷2
师:如果我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该怎么表示呢?
生:S=a×h÷2
(4)推导拓展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你能通过一个三角形的转化来推导它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1:我是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高是三角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学生2:我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上面对折下来,然后剪开,把它补在一边,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也能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生3:我是把一个三角形沿着两边的重点对折,然后又把底边的重点这样对折,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再乘以2,也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这个方法怎样,谁来评价一下。学生评价,太棒了。
生4:我还有一种办法。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是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析:把探究的权利充分的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折、移、拼、剪,得到了不同的图形,虽然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但达到了同一目的,得到了正确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思维个性得到了发挥。)
<三>归纳小结
出示学习材料2,学生阅读后谈感想。体会祖国的古代科学家得了不起,20xx多年前就推导出了这个公式。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明同学们也很聪明,相信将来你们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到那时你们的名字也将载如史册,大家有信心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面积,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回去继续反思整理,写出你们的反思报告。
(析: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学后有什么感想,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把课后反思纳入到学习的系统连续的过程中。)
总析:本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充分体现了“问题意识的培养”。
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学生始终处于“愤”和“悱”及对问题的探究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2。重视研究问题的过程。
这节课以思维训练代替了重复练习,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转化,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推导出公式,没有通过太多的练习却获得了超常规的解题能力。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1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2
数量关系: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7、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3
1、小学数学常考算数计算公式: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是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4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公式: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公式: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公式:s=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公式:S=(a×b+a×c+b×c)×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 =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
1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 abh
15、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 = a
16、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17、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
1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19、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乘高
公式:V=1/3Sh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5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数学计算公式】相关文章: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03-12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优】03-12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5篇(精选)03-12
(热)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5篇03-12
1-6年级数学计算公式合集05-08
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03-09
数学作文05-07
数学的作文09-03
(精选)数学的作文10-22
数学作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