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学实录《天火之谜》
一、复习导入,句式训练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齐读)天火之谜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是谁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火之谜?
生: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
师:对,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天火之谜是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实验”解开的。
生:富兰克林在“风筝实验”的帮助下解开了天火之谜。
生:天火之谜被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解开了。
生: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实验”把天火之谜解开了。
师:这几种说法都是一个意思,会用不同的方法说同一种意思,这就是能说会道。
师: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富兰克林。
二、品味词句,感受品质
师:平常我们都做过“找不同“的游戏,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找一找风筝有什么不同。
一只风筝是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一只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在我们头脑中的风筝。
生:自读课文圈画
师:谁来说一说这两只风筝的不同
生:做实验用的风筝比我们平常的风筝多了细铁丝、麻绳、丝带、铜钥匙
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这些词语
师:根据以上的比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
在词语上方用课件出示:这是一只xxxxxxxxxxx的风筝。
生:这是一只特别的风筝。
生:这是一只奇怪的风筝。
生:这是一只奇特的风筝。
师:仅仅这些还不够,请你关注一下带上这些东西的动词,作者分别用了什么?
生:(低头寻找后即刻举手)栓了细铁丝,结了丝带,系着铜钥匙。
师:(根据生回答分别用课件出示这些动词)
师:同学们呢,都喜欢画画,现在就请你在课文插图上画出每个部分,想想分别派什么用途。
生:(在插图上描画,思考片刻)
生:细铁丝用来吸收天电,麻绳是导电的,铜钥匙是用来感受电的。
师:麻绳一开始是没有电的,只有淋雨后变湿才会导电,这个你们学初中物理的时候就会知道。所以细铁丝是用来吸收天电,麻绳是淋湿后导电,铜钥匙是用来传电放电的,那么丝带有什么用途呢?(教师用课件出示作用,在丝带后打上问号)
生:我认为是为了能攥住风筝。
生:我认为麻绳淋湿后带了电,丝带没有淋湿就不会带电,所以用来攥,比较安全。
师:好的,你们认为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时候很注意安全,懂得保护自己。也许还有另外的用途,这个就放在课外,请同学们呢自己去研究。
师:(指着屏幕)你能根据屏幕上这些内容向没见过这只风筝的人介绍一下吗?
生:这是一只……(略)
师:从这只风筝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富兰克林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师:是。(板书:丰富的知识)
师:只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还不足以了解富兰克林的全部,让我们来关注放风筝的过程。请你静心读读文章第四节,你觉得哪些字词值得细细品味,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自读自悟)
师:(巡视)
生:我从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知道麻绳带电了。
师:(根据生的回答,出示两个句子: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全都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请你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话中有“怒发冲冠”,句末加的标点是感叹号。
师:从“怒发冲冠”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麻绳上的纤维纷纷竖了起来。
生:我看到麻绳上的纤维一根根竖了起来。
师:对,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具体生动形象。(板书:形象)谁来读读第一句。
生:(读)
师:我看到纤维竖起来了一点!
生:(读)
师:这次我看到麻绳上的纤维全都竖起来了!齐读。
生:(齐读)
师:从“!”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从这个感叹号里可以看到富兰克林兴奋,很高兴。
师:对,感叹号里也蕴涵这人物的心情。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有感情。(板书:感情)
师:还有哪些语句值得品味?
生:从“啪”的一声,我知道做实验很危险。
生:从“欣喜若狂”可以看出富兰克林非常高兴。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该句:
……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师:我们来品一品“欣喜若狂”,想一想还有哪些表示高兴的词语拿来和它比一比,能不能比过它。
生:兴高采烈,比不过它高兴。
生:喜笑颜开,比不过它高兴。
师:欣喜若狂是高兴得发疯了呀,什么词也比不了那么高兴。那么富兰克林为什么那么高兴呢?
生:因为他证实了猜想。
生:因为做这个实验很不容易。
师:古时候意大利有个科学家叫阿基米德,国王叫他查找王冠被“偷梁换柱”的秘密。他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正在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体躺在浴缸的时候,水溢了出来。他灵光闪过,王冠不也可以用这个算出体积和重量吗?当时的阿基米德顾不上穿衣就激动地在浴室跳了起来。这时他的高兴就可以用……
生:用“欣喜若狂”来形容。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品味哪个词?
生:一阵发麻说明做这个实验很危险。
生:靠近,这个词说明明明知道危险,还是勇敢地做实验。
师:还有哪个词最近看出富兰克林明明知道危险还是去做了?
生:用手指靠近。
师:为什么?
生:他可以用其它东西代替手指来靠近麻绳,但是他没有。
师:从这里看出什么?
生: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师:板书不怕危险)
师:联系课文第三节,想想做这个实验仅仅有危险,还有什么?
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师:想一想,做这个实验,富兰克林矛盾过吗?
生:也许有过矛盾。因为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师: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这句话换成不带问号的句子该怎么说?
生:不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
师:(红色标出“习惯”)所以,这次实验是对传统看法的一种挑战,富兰克林不怕“习惯”(板书不怕“习惯”)
师:普通的人这样认为,而且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但富兰克林仍然决定做这个实验。从“决定”这个词语你看到了什么?
生:他不怕冷嘲热讽。
生:他不怕人们的取笑。
师:(板书不怕取笑)从三个不怕你看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生:毫不畏惧的精神
生:勇敢无畏的精神。
生: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对。(板书勇敢的精神)
师:(指着板书)富兰克林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勇敢的精神外还有什么?
生:还有仔细地观察
师:是的。(点击出示课文第三小节前部分: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师:(点击推测)给推测找一个近义词
生:猜测
师:推测和猜测有什么区别呢?
生:推测是有根据的。富兰克林观察了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才做了这样的推测。
生:猜想一般没有根据。
师:这种推测是不是一下子就产生的?
生:不是,他观察了已经很久以后才做了这样的推测。
师:(点击早就)观察了那么久,有那么多的根据,那是一种什么样态度?
生:一丝不苟的态度
生:严肃认真的态度
师:对,这就是一种严谨的态度。(板书)
师:(指板书)富兰克林凭借丰富的知识,严谨的态度,勇敢的精神,成功地完成了“风筝实验”。“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想想,成功以后,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怎么说?
生:
师:(讲述发明“避雷针”的经过,略)
三、延伸拓展,推荐阅读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外也搜集了关于富兰克林的一些资料,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略)
师:这样伟大的人我们当然要认识一下。(点击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
师:(补充介绍)富兰克林不仅在科学事业上做出了伟大的成就,同时在其它领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第一界美国总统华盛顿曾经说:“我一生只佩服三个人,第一个人是富兰克林,第二个人还是富兰克林,第三个人仍然是富兰克林。”可是在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只写了一句话“印刷工人——富兰克林”,他的人格是多么的伟大。
(出示图书)这是三本介绍富兰克林的图书,现借给今天课堂上表现最出色的孩子。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要讲给别人听,该怎么讲呢?
(出示小标题)今天我讲课的顺序是风筝实验――观察推测——震惊世界――发明避雷针,加上第一课时讲的可怕的天火。我们按课文脉络重新排该怎么排?
生:可怕的天火――观察推测――风筝实验――震惊世界――发明避雷针
师:对,按一定顺序讲,别人就会听得清楚明白,这就是平时我们说“有序”。(板书)
师:点击作业
友情提示:别在雷雨天放风筝,危险!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不知道的人听。
2、分别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说一句话。
师:下课
【教学实录《天火之谜》】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实录12-18
《风筝》教学实录12-07
项链教学实录12-07
《春》教学实录12-08
《春日》教学实录03-02
《赵州桥》教学实录03-02
《背影》教学实录03-03
《检阅》教学实录03-08
《家》教学实录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