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绿色蝈蝈》课堂实录
《绿色蝈蝈》课堂实录1
课间放轻松的《森林狂想曲》片段,课间出示绿色蝈蝈的图片
师:刚才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我们一起欣赏了绿色蝈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如果让你来介绍一下绿色蝈蝈,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
生1:外形
生2:它的叫声
生3:它吃什么
师:食物
生4:它怎么栖息
师:居住
师:我忽然想起一句话“英雄所见略同”,想不到同学们所说的与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完全一致不信?请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看18课《绿色蝈蝈》
生急切地打开课本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应的段落
生:第三段写的是声音生:第四段写的是外形生:5—10节写的是食物生:11节写的是居住
师:好,大声地读读这些语段,寻找关键词,概括出你对绿色蝈蝈的第一印象
生:第三段中有“尖锐,急促,清脆”
生:还有“柔和”
生:第四段中有“身材优美”
师:这是具体的描写,能找到概括的词吗?
生:“漂亮“
师:好
生:第六段中有“吃蝉”
生:第七段中有“酷爱甜食”
生:第八段中有“吃昆虫”
生:十一段中有“和睦共处”
师:刚才,我们是分散着来说的,接下来,谁能用一段话把它们串起来呢?
生:绿色蝈蝈的外形漂亮,声音尖锐,急促,清脆,有时也柔和,食物主要有甜食,昆虫,水果,青菜,有时也同类相食,过着群居生活
师:说得多完整,大家对绿色蝈蝈的第一印象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闭上眼,想一想,脑中有蝈蝈的样子吗?
生:没有
师:我们到课文中去瞧瞧它们的样子
师:说说,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蝈蝈捕食和蝈蝈美食的部分,在文中的4—10节
师:我们一起来读4—10节,读完后,你对这些蝈蝈有什么评价?
生:捕食的蝈蝈是勇敢的,美食的蝈蝈是贪婪的
师:你从哪几句中读出来?
生:在第五节中有这样的描写,“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师:读出勇敢了吗?
生:没有
师:可以把“勇敢”读成重音
生再读,余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朗读,他让我们好象看到了蝈蝈追赶蝉的精彩一幕还有吗?
生读“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生:这些地方可以处理一下,“大得多”,“有力得多”“则相反”读重音
生:“毫无疑问”可以读成去声
生再读一遍
师:我把这一段去掉好不好?
生:不好,这里是对比,突出了蝈蝈的勇敢
师:勇敢的.蝈蝈
师:那么它又是如何贪婪地吃的呢?
生:它什么都要吃,甜食,昆虫,水果,青菜,同类
生:它们吃这道菜时津津有味
生: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
生: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
生: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子
生:蝈蝈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生:如果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
师:多么贪婪的蝈蝈,可恶
生:不可恶法布尔对它很喜欢
师:不会吧
生:在文中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提示,比如,“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
生:还有“让我们去倾听”
师:看来,这分贪婪还是有喜爱之情的谁能用喜爱的口气来展示蝈蝈的贪婪?
生动情地展示
师:刚才,我们品味到了精彩的语句有?
生:修辞,拟人
生:说明方法,作比较
生:写作方法描写
师:其实,对蝈蝈的介绍,《辞海》中是这样的:“《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看看,与课文中有何不同?
生:这里是一般的介绍,课文中是生动的描写
师:你喜欢哪一种?
生:各有好处,前者简单明了,后者引人入胜,形象鲜活
师:是谁创造了引人入胜的绿色蝈蝈?
生:法布尔
师出示资料:好,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法布尔
师:在这篇科学小品文中,法布尔给蝈蝈取了好几个名字,“狂热的狩猎者”,“蝉的屠夫”,“笼里的囚犯”,你能给蝈蝈取个名字吗?
生:在第三段中,我想叫它“大自然的歌手”
生:杰出的歌唱家
生:享誉全球的歌唱家
生:动物界的帅哥
师:真好
师:如果现在再让你读410节,除了对蝈蝈的喜欢,你还会加上什么?
生:对法布尔的崇敬崇敬他对蝈蝈的习性这么了解
“好,通过学习本节课,我们要懂得热爱大自然,热爱昆虫,要努力保护好它们,为我们创造一个无比美好的世界。
《绿色蝈蝈》课堂实录2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执教者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余爱东老师。这是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上的一节研究课。评课人均为本期研修班学员。
我看了这堂课的实录和后面的讨论,感到语文新课程改革具体到课堂操作真还不是那么简单。谈观念(哦,现在一般不用观念或指导思想之类的词,而比较时髦说理念了。呵呵)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分歧──试问:谁现在会反对平等对话、学生自主、工具与人文的统一等理念?但一到课堂上,不少教师(当然也包括我)却往往不知不觉露出了传统的尾巴。
这堂课,应该说执教者还是想上出点新课程的色彩,也的确有些这样的色彩。但是我们是不是还可以从细节处往深里走一步,再走一步?比如,当学生讲了法布尔的故事后,教师问:你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个故事?法布尔的什么精神品质对你产生了影响?我觉得这样问似乎不妥,因为教师的这个提问已经隐含了他希望学生说出的答案。其实,学生之所以讲这个故事,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的微言大义,可能不过就是他只读过这个故事,于是便讲出来了;而且未必就一定理解了法布尔的精神品质,即使理解了,也未必对学生产生了影响。──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未必。在这个细节中,我们感到,学生的思维仍然受着教师的操纵,虽然这未必是教师有意所为。
在课堂上,没有纯粹的理念,一切细节同时都是理念。因此,转变理念,请从细节开始。
【课堂实录】
一上课,余老师用投影先后打出三个谜语,要求学生猜谜。学生较有兴趣,争论着说出答案,谜底均为昆虫,由此引出课题《绿色蝈蝈》。
然后,余老师微笑着说:课前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简介作者的生平。一个学生讲到法布尔小时候观察昆虫入迷的小故事,余老师提问:你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个故事?法布尔的什么精神品质对你产生了影响?学生回答:法布尔对待生活、对待科学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余老师颔首表示赞许。
余老师征求学生意见:我们怎么完成课文的朗读?学生议论纷纷,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希望师生合作完成。于是,余老师和学生以自然段为单位,交替进行朗读。之后,余老师要求学生合上课本,思考这篇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先后有三名学生回答:这是一篇小品文,主要介绍了蝈蝈的外形特征、食物习性等内容。余老师分别予以肯定。
余老师继续提问:作者是如何引出绿色蝈蝈的?在明确是被蝉的哀号声所引出之后,继而提问:蝈蝈究竟长什么样呢?投影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余老师一边引导学生观察,一边进行介绍,并用投影打出有关蝈蝈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文字,学生齐读,加以掌握。
好,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下面,我们速读课文,将你认为文中最好的语句勾画下来,并简单批注理由。学生速读,按老师要求完成任务。
一名学生在思考后说自己最欣赏文章的第5自然段。余老师及时肯定:他找得太对了!你一定很希望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吧?学生朗读。余老师继续问:你欣赏这一段的理由是什么呢?谈一谈,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见解。学生回答:这一段对蝈蝈捕蝉的描写非常精彩。蝈蝈非常勇敢,敢于以小治大。我要是像蝈蝈一样,勇猛无比,那该多好,就不会有人欺负我了。学生哄堂大笑,发言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余老师未置可否,微笑着示意学生坐下,然后继续追问:这是他的看法,很有个性,谁还能谈谈你自己欣赏这段文字的理由?课堂上举手的学生不多,于是余老师要求分组讨论,课堂上气氛活跃起来。讨论后,各组推举代表进行发言,学生分别说出了生动传神的语言、拟人手法的合理运用、与鹰捕食云雀形成对比等内容,余老师一一加以肯定。最后,余老师要求学生进行归纳:你认为这段文字究竟美在哪里?请用首先、其次的表述方式有条理地进行概括。学生总结,但相对零散。
教师小结:课文内容就学到这里。本文作者对昆虫世界的观察是非常仔细的。下面我们也做一个练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录像内容,加以合理想象,模仿国嘴赵忠祥,为这一段录像配音。多媒体播放录像:蜣螂搬运粪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目的地。学生饶有兴趣,边看边笑。第二遍播放,学生跟随画面,尝试解说。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较为投入。第三遍播放,指名由学生配音。每一次学生完成配音后,教师都要求学生进行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笑声不断。
好,通过学习本节课,我们要懂得热爱大自然,热爱昆虫,要努力保护好它们,为我们创造一个无比美好的世界。课下,请你完成一篇读书笔记,谈谈你学习《绿色蝈蝈》一文的感受。
在余老师激情四溢的总结中,下课铃响了。
《绿色蝈蝈》课堂实录3
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一、导语: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阿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是我发现大家在讲到昆虫的声音时都是用一两句话带过了。可能声音不好用文字表达。而且在讲到昆虫的习性时,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为什么?因为大家没有深入地进行过研究,所以印象就很模糊。今天,我求将接触到厂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热爱昆虫,对昆虫进行了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把一生都献给了昆虫事儿他就是法布尔。同学们知道法布尔吗?
(若有学生知道,可由学生发言,师进行补充。)
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昆虫的故事》。《昆虫的故事》原名《昆虫记》,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内容多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很受青少年的喜爱。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许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因而黄亚治在翻涌对,把它改名为《昆虫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老人,一同走进蝈蝈这个神秘的昆虫世界。
二、学生朗读全文
三、整体感知
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教学具体过程
方案一:
1、学生找出文章中最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师: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课前老师也让大家预习了文章,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最初印象,说说这篇文章最让你们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一般,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五自然段,认为蝈蝈捕蝉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食性,还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叫声。)
2、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捕蝉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是捕蝉的。
⑴ 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⑵ 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和蝉的句子。蝈蝈 蝉 问题
进攻者被进攻者由这两个称呼可以看出在打斗中蝈蝈居于主导地位(修辞:拟人)
被活活咬、一跳蝈蝈很凶狠
一同从树上掉下来打斗过程很激烈
勇敢纵身追捕惊慌失措逃窜
纵身,反映了蝈蝈的`勇猛,面临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毫不畏惧。去掉了“纵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蝈蝈顽强、勇猛的特点。(修辞:拟人、比喻,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
对比:蝈蝈捕蝉与鹰捕云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原因:蝈蝈有“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补介绍蝈蝈的身体构造。大自然就是如此“弱肉强食”。
⑶ 小结:
师:这段文字为什么写得这么精彩?从中你可以学到什么东西?
这段文字之所以写得这么精彩,是因为:
① 用词准确。
② 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③ 以情驭文,出自于作者对蝈蝈的一片喜爱之情。
3、学生默读课文;一找出蝈蝈还有哪些食物习性:
师:蝈蝈除了喜欢吃蝉,还吃什么东西?吃东西时有什么习惯?
生:吃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也吃同类。当拥有共同食物时,蝈蝈一个一个进食。
4、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我们谈论了蝈蝈这么久,谁能告诉我,蝈蝈到底长得什么样?
生:文章第88页最后一个自然段。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5、接方案二中关于蝈蝈声音部分的教学。
师:我们对于蝈蝈怎么能“只见其虫,不闻其声”?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蝈蝈是怎么叫的。
方案二:
1、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的叫声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
⑴ 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⑵ 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叫声的句子。
窃窃私语(运用拟人)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运用比喻)
暗哑类锐急促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
⑶ 师:你认为蝈蝈的叫声还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⑷ 对比: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对比(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2、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蝈蝈的叫声这么优美,蝈蝈的外貌如此漂亮优雅,到底蝈蝈吃东西时,是不是也如它的外表呢?
3、按方案一中关于蝈蝈捕蝉及蝈蝈的食物习性分进行学习。
五、整体把握作者的优秀品质及其对蝈蝈的思想感情
1、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品质:热爱事业(野外观察与家庭观察相结合)
2、体会法布尔对蝈蝈的感情:
⑴ 热爱居多,但也不乏客观的评价。如指出蝈蝈也有怎么的一面。
⑵ 以人性关照虫性,以人情关照虫措”,充满了对这种水生命的热爱。表现在对蝈蝈的称呼上:“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这蝉的屠夫”等。
称呼的作用: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六、总结
总之,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假如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
七、布置作业
这篇文章这么有趣,其实大自然中精彩的东西很多,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绿色蝈蝈》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绿色蝈蝈反思范文03-05
蝈蝈12-02
蝈蝈的作文08-15
捉蝈蝈作文07-22
可爱的蝈蝈作文08-29
写蝈蝈作文11-10
写蝈蝈的作文10-19
关于蝈蝈作文12-01
我的蝈蝈作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