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课堂实录

时间:2024-03-15 15:08:38 好文 我要投稿

雨霖铃课堂实录锦集[6篇]

雨霖铃课堂实录1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下面,就请李佳梁同学来主持这篇课文教学。

雨霖铃课堂实录锦集[6篇]

  主: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主持这篇课文的学习。刚才,徐晓燕同学给大家介绍了宋代词人晏殊脍炙人口的名作《蝶恋花》,下面我们要学的同样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好词。说到词,它究竟是怎样一种诗体呢?请大家看投影幕。〔显示〕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馀)、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主:我们知道,宋词与唐诗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后人习惯上把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这风格迥异的两派,前者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而后者则以清丽柔婉见长。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针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历史上的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亦不乏婉约的作品。比如苏轼,我们对他的“大江东去”相当熟悉,但他的作品中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词句。这是我们要在鉴赏过程中注意的一点。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估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舞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

  主:北宋词人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后来他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也被称作“柳屯田”。柳永年轻时到卞京应试,常常和歌妓们一起生活,为人狂放不羁。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听到柳永这个人之后,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士宦!”所以柳永落地了。到了景佑元年,也就是柳永在47岁左右的时候,他才进士及第。柳永终生潦倒,据说在他死后,家中没有多余的钱来安葬他,只能由几个歌妓一起出钱葬在了南门外。柳永的词作音律谐婉,词意妥贴;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中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这是我们应当剔除的。

  主:下面要学习的《雨霖铃》这首词,可以说是柳永婉约风格的集中体现。《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而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反映了柳永当时的这种复杂心情。下面请大家听一听课文的朗读。

  〔播放课文录音并显示〕《雨霖铃》全文

  主:从刚才的录音朗读中,不难发现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运用了“切”、“歇”、“噎”、“阔”、“别”、“月”、“设”、“说”等十个入声韵,不押韵的地方也多以仄声来收句,如“绪”、“处”。大家都能感觉到,入声字短促急迫,容易传达悲切痛楚的情绪,加上又用了双声的齿音,如“凄切”,令人想像到那种抽泣哽咽之声。由于充分发挥了词的音乐性能作用,作品形象的凄美和声音凄凉相统一,增强了艺术效果。此外,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还应注意保持乐句的完整性。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朗读《雨霖铃》。

  (主持人领读。)

  主:好的诗词,要多读多背。在诵读的过程中,推敲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是十分重要的。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得很有道理。所以,下面我给大家4分钟时间,熟读这首词,并在此基础上,争取把它背出来。4分钟以后,我要以小组为单位,检验大家背诵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比较一下,哪个小组中的成员强记的本领最强。大家现在可以开始背诵了。

  (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边读边背。)

  主:好,时间到。让我们先从第一小组开始,前一位同学在背诵时发生“卡壳”或错背,就请坐下,由下一位同学接着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一组用最少的同学解决《雨霖铃》的背诵。

  (隐去投影幕上的全文显示,四个小组顺次背诵。)

  主:从刚才各小组的背诵情况来看,大家都用心去读了、背了这首词。《雨霖铃》的字面意思并不复杂,课文的注解也比较详细,应该说大家在字面上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留给大家提问,不管是字面上的,还是诗作理解上的`疑惑,都可以举手发问,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

  〔显示〕词作全文

  生一:主持人刚才说,柳永是宋代词人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作多曲折委婉。《雨霖铃》中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我觉得此句应当出现在豪放派的词作当中,而现在出现在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之中,是否有些矛盾呢?

  主:我认为这句话在整首词中并不矛盾。它表现了作者在离开京城、离开心爱的人之前,对今后的前途感到茫然,楚天辽阔却不知路在何方的内心感受,抒发了一种凄婉哀怨的情感———这是理由之一。第二,在介绍宋词时,我提到过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同一个词人既可以有婉约的作品,也可以有豪放的作品,所以即使这句话被视为“豪放”,也并没有产生矛盾。

  师:我再补充一下:我们现在所说的“豪放”也好,“婉约”也罢,都是后人评论的———是后人加上去的。这些词人自己可没有承认过自己是属于哪一派的,更没有想到自己今后会被归作某一个派系,他们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的。所以我们在鉴赏宋词时,需要体会和比较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却没有必要拘泥于风格的划分,作一个非此即彼的判断。

  生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句话什么意思?作者写这句话,有什么用意?主:“都门帐饮”意思是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无绪”指心情不好,“兰舟”就是木兰木造的船。整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诗人和他的爱人彼此的心里都不好受,就在两人依依不舍、相互留恋的时候,船夫却不停催促诗人赶快出发。我们不妨想像一下这样的情景:好友在机场送你,两人相视无语、难舍难分的时候,机场的广播里传出你乘坐的那次航班马上就要起飞的信息,此时你也许会希望时间就在这一瞬间停下脚步。作者当时的体会与这种感受应当是相同的。

  生三:这首词的开头有“对长亭晚”一句,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在晚间乘船离开京城的。但据我所知,限于古代航行技术的落后,晚上一般不会开船。作者在这里是不是故意说成“晚”呢?

  主:在古代晚间不能开船吗?这我没有听说过。你认为这里作者有意把离别的时间定在晚上,这倒不见得。就我看来,两人相对而坐,畅饮饯行,一直到日落西山,只好在夜间出发,这也是顺理成章的嘛。

  生四:我记得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有“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可见在晚上开船并不足为奇。

  师:能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和知识,并灵活加以运用,这很好。其实在我们刚学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浔阳江头夜送客”一句。

  主:读完全词之后,相信大家一定感受良多。词中也一定有一两句你觉得相当精彩的句子,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面就请大家说说自己觉得该词中写得最美的句子,并且一起来讨论为什么这句话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生五: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烟波”让人联想到烟波缥缈的江面,想到江面上的一叶孤舟;黄昏已过,暮色沉沉,诗人正像在黑暗中前行,前途不定;空有望不到边际的辽阔楚天,却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诗人的这种忧伤、无望、彷徨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生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首先,我认为这句话生动地刻画了离别时两人恋恋不舍的情态,很是传神。另外,作者在这里“无语凝噎”的描写极能打动人。试想,在这样一个离别的时刻,“无语”明显要比互道珍重的效果好得多。白居易有“此时无声胜有声”,苏轼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和这一句堪称有异曲同工之妙。生七:我觉得全词的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很有味道。一个“寒”字点出了送别的季节,凄切的蝉鸣使人想到离人的哽咽;长亭长久以来被视作离别的象征,作者一开篇就勾起了读者阵阵离愁;骤雨初歇交代了送别时的天气,烘托出深秋的寒意,也为后一句的“兰舟催发”作铺垫。全句之中,“凄切”一词是关键,也是整首词的重点所在,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主:前面几位同学提到的,我都颇有同感。我个人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十分精彩。我们知道,举杯的目的在于浇愁,而结果往往却只能是使人愁更愁。无论今宵酒醒何处,离愁总是有的。睁开眼睛,只是佳人不在身旁,倒也罢了。但诗人睁开眼,却偏偏目睹勾人离愁之物———深秋的晨风寒气逼人,给人透骨的寒意,使得整个环境更显凄楚;而这晓风中飘动的柳枝,让人想起朋友间相互赠别时的折柳相送;空中的一轮残月,更是叫人想到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陷入一种人世聚散离合的深深感叹之中。此刻,诗人的离愁之感可谓是达到了顶点。两情恩爱的凄凉回味,创造出《雨霖铃》这首词“凄美清丽”的境界和美感。一叶孤舟,夹岸杨柳,天边残月,这样的一幅画面,布置萧疏错落,显现出烟水凄迷的阴柔之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作者婉约的风格特色。清初的著名诗人王士祯有诗云:“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由于柳永的墓地在真州城西的仙人掌,所以诗中有“仙掌路”三字;而“残月晓风”则说明《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和词人的名字,这三者已经难以分拆了。下面让我们再将《雨霖铃》齐读一遍,注意要把作者的感情融入其中。

  (大家再次朗读课文。)

  主:通过刚才的再次朗读,相信大家对《雨霖铃》这首词更多了一份体会。词,无论是虚写、实写,总离不开写景、写情。景是“清秋节”,情是“伤离别”,以清秋之萧飒,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于景,臻于情景交融的化境。这首《雨霖铃》乃是写景、抒情与叙事的统一,并寓含着说理成分。词人于离别的场面、进程的展示中进行写景、抒情,笔下自是由眼中景包罗了景中人、人中事、事中情、情中理。作者别开生面的写景、写情,是柳永在词的艺术表现上的杰出创造。正如清代词人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所说:“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傲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全词语言清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很适合于歌唱。

  (下课的铃声响了。)

  师:感谢李佳梁同学的主持,他为我们还准备了许多精彩的东西,我们明天继续享受。另外请大家课外完成《雨霖铃》的背诵。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公开课到此结束。第二天的课上李佳梁同学请一位很善于朗读的同学很有感情地诵读《雨霖铃》,体味词作的意境。请同学们比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两种词风格的不同。还安排了两位同学根据自己对词作的理解,分别画出两首词的意境图,让大家进一步体会词意、词风。)

  教师后记

  也许老师们看了这篇教学实录,会产生疑问,整堂课都是学生为主,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应该说,一堂课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横截面,但即使是一个横截面,老师的作用也依然体现在三个环节:课前:学生主持人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和老师共同探讨许多问题,有关课文内容的,有关课文教法的,老师给予细心的指点。课中:学生主持人碰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请教老师,老师觉得重要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启发点拨学生。课后:老师对学生主持人工作给予评价,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学会主持集体学习。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大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减少了,顺应了由保姆式到师傅式,再到导师式的变化,初步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

雨霖铃课堂实录2

  (课前,轻音乐声中,教师按照座位建议学生每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多媒体投影:咱们的学堂,咱自己作主)

  师:同学们,学堂是咱们获取知识的地方,也是展示自我的舞台,这舞台属于在座的各位今天,咱们就自己作主来学习一篇千古佳作《雨霖铃》

  (点评:老师笑容和蔼,学生配合积极,开场很轻松,课堂气氛很好)

  (多媒体投影课题,接着投影:开放性问题一:词的一般常识你了解多少?)

  师: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知识积累?

  生1: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多数词为两段,分别叫上片、下片,也叫上阕、下阕只一段的叫单片,三段的叫三叠词的别称有诗余、长短句、曲、曲子词等词按风格可以分婉约派和豪放派

  生2:我再补充一点,每首词可以没有标题但一定会有词牌,词牌表示词的不同曲调

  生3:我知道词是可以唱的……

  师:你说的对,请问你会唱哪一首词吗?大家鼓励一下

  (师擅长课堂教学机智,有机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掌声中,生试唱《虞美人》几句,众生喝彩)

  师:太棒了!同学们真的是很优秀那么,对于这首《雨霖铃》同学们了解多少?

  生:这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代表作,婉约词风,著名的句子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走进柳永我们可以通过注释获得相关的知识我这里再给大家作个补充请前排的一位同学朗读

  (多媒体展示一:《雨霖铃》,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多媒体展示二: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字耆卿,排行第七,福建崇安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柳郎中一生创作了大量慢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行役之情存有《乐章集》)

  (点评:提醒学生充分利用注释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德育目标: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正确看待诗人的离别真情智育目标:了解词的一般常识,探讨词中表现离情的方法,熟读成诵能力目标:初步训练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点评:三级目标,层次设置合理)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

  (多媒体投影: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

  (多媒体投影:开放性问题二: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诵词?)

  生1:要有感情,不能读得太快,要注意声音的起伏变化

  生2:普通话要标准一点,不标准就要抑扬顿挫,感情要充沛

  师:老师也认为要朗诵的好,要注意使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有感情,注意好节奏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这说明我们中间一定有很多的朗诵高手古典诗词品读时,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词

  (点评:老师点评学生的回答时一直使用的是赞美的语言,肯定的语气,这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被赏识,到目前为止老师没有点名让学生回答,都是学生主动解答问题这才体现了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多媒体出示:“你读——我读——大家读”,及《雨霖铃》全词)

  师:哪组同学先来展示自己的阅读功底?

  (两位男生起来朗读)

  师: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位男士,他送别的是位红颜知己,此词一出,当时就受到了广大女士的欢迎与追捧,今天有喜欢它的女生吗?有的话就大胆读出你的喜欢!

  (一女生读)

  师:大家认为哪组同学读得好呢?

  (学生二人点评,肯定女生)

  师:恭喜你,你是大家心目中的金牌其实大家都具备夺金的实力,我也是下面请大家听听我的声音

  (播放教师朗诵录音,学生鼓掌)

  (点评:教师与学生同一平台参与朗读,给学生亲近感,示范朗读更直接教会学生朗读要领师重视诗词的朗读教学)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全词)

  (多媒体投影:开放性问题三: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欣赏一首词?)

  (学生分组讨论)

  生1:我们认为“诗言志,词表情”欣赏词作就要结合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抓住“词眼”

  生2:词的创作离不开多种手法的应用,所以我们在赏析词作的时候应结合词作中突出的表现手法

  生3:我觉得应该先读懂词在写什么,如果能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风格对理解词作也应有帮助

  师:同学们的积累很丰富具备了这样的欣赏功力,同学们一定能更专业地欣赏这首词

  (多媒体投影:开放性问题四:读《雨霖铃》后,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句?)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要求所欣赏的句子不能重复,所以对自己喜欢的句子一定要抢先下手啊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准备

  (学生分组认真讨论)

  生1:我喜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执手相看”很传神得截取了情人分别时最难舍难分的画面,虽然没有痛哭流涕,没有撕心裂肺,但给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味

  生2:我喜欢的是第一句作者在表达情感之前,先用景物渲染出了离别前的氛围“寒蝉”说明季节是秋季,秋季最易产生愁情,此时分别更易感到伤感“骤雨初歇”,自然界的骤雨虽已歇下,但送别人心中的雨呢?是否下的更大?(掌声)

  生3:我喜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极写两人空间相隔的久远,“烟波”使人想到“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虽然那句写的是乡愁而这句表现的是情愁“暮霭沉沉”写出了黄昏的凄迷感,“沉沉”与上面的“去去”都是叠字,读起来很好听,虽然不懂“去去”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的欣赏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到位啊“去去”与“念”都是去声,“去去”二字连用,愈发能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的时候应该一字一顿,才能觉得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点评:学生回答精彩,老师解答简洁到位,备课充分才能这样举重若轻)

  生4:我喜欢的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的人“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这样就使得“离情”不是个体而成了具有共性的情感这段离情发生在“清秋”之时离情就更甚于平常

  师:同学们的赏析都文采飞扬,但老师发现词作中堪称千古绝唱的一句还没有人欣赏

  生5:我认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酒醒”一句既照应了前文中的“都门帐饮”又表明作者定是在情人走后又借酒浇愁了,所以才会在很久以后才醒来有一种“但愿常醉不愿醒”的伤感后一句以景衬情让人觉得充满诗情画意(掌声)

  生6:“此去经年”句比较好,“经年”使时间的跨度一下变得很大,同时说明即使时间过了很久,作者仍对远去的人念念不忘

  生7:“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句中“无绪”应是重点,而“兰舟催发”使离别顿时有了紧迫之感,该怎么做才能在分别之时诉尽心中的万语千言呢?我觉得此句设了一个悬念

  师:大家的赏析各抒己见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

  (多媒体投影:开放性问题五: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中心感情?是用怎样的方法表现这种感情的?)

  生:表现了一种离别之情,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

  师:回答得很好

  (出示投影:中心感情:离别情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融情于景)

  师:同学们能具体说明一下情景的处理关系吗

  生: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和情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恨仕途失意的抑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意致绵密

  生:全词以“离情”为线,贯穿全篇,不管写时间和空间,都紧紧围绕它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泪眼的“兰舟”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月残风的“远方”,以及良辰好景虚设的“某地”,空间万变,“离情”不易抓住了主线,突出了主题将真挚的爱情写得淋漓尽致

  师:妙极后排的同学意见如何?

  生:词人表现“离情”,写得层次井然,重点突出从离别之前到离别之时,再到离别之后,不论勾勒环境,刻画情态,遐想未来,词人都注意把景物染上主观色彩或借景抒情,或因情而设景,以景传情,从而使情景和谐统一

  生:全词表达的离别之痛,作者选择冷落的秋景作衬托,情和景水乳交融,创造了富有诗意的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孤寂冷落,所以选用的景物也孤单冷清,在这些句子里,词人并未写自己如何苦闷但从这些景物里,我们已经深深地窥见词人心灵深处的沉痛哀伤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回顾刚才同学们欣赏这首词的`过程,我们总结一下诗歌鉴赏的步骤

  (出示投影:诗词鉴赏步骤

  诵读感悟———→理解体悟

  ↑↓

  分析品悟←———知人领悟 )

  师:强调一个“悟”字,“悟”者,“吾心也”,用心感悟、体悟、领悟、品悟,此乃诗歌鉴赏之要义下面我们总结一个诗词鉴赏歌,同学们齐读

  (出示投影:

  诗词赏鉴歌

  知人论世显个性,背景提示莫可忘

  一景一物皆关情,多种手法细思量

  一字一句讲锤炼,醒句标题概全章

  熟读成诵记心上,修养感悟为鉴赏)

  (点评:在学生自由赏析之后,老师及时加以总结使得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上书本,我这里有四幅插图,让我们按照词的内容为这四幅图画排序

  (出示四幅画的投影,画面略)

  生:2、4、3、1

  (师调整画面顺序,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情节提示,背诵《雨霖铃》)

  生:(背诵全词)

  (点评:教师设计画面引导学生记诵诗词,别出心裁)

  师:大家知道每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表明这首词该用什么曲调唱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回归词的本源特征——合乐而歌,有同学能为我们唱出这首词吗?用属于你自己的个性曲调?

  (生推荐同学,一生自行口头编曲演唱)

  (点评:能让学生在这么多老师的注视下唱出自己的个性曲调,教师调动能力很强)

  师:太棒了我请大家欣赏一曲《相看泪眼》

  (师投影展示音乐《相看泪眼》FLAS*动画)

  师:现在我们一起完成一个“迁移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与你朝夕相处的同桌,明天就要转学到很远的地方读书了,离别前,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整理成类似现代歌词的样式,用心底的自由音乐把它唱出来)

  (生积极准备,课堂气氛活跃)

  (生争相展示自己的创作)

  师:(下课铃响)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的快啊,转眼,我们也到了离别的时刻就让老师给你们留句赠言吧

  (多媒体投影:赠言:储蓄成功,燃亮人生)

  (点评:每节课一句赠言,是程老师教学的一个独特的环节,这种赠言既是对学生课堂的整理回顾,又可启发学生思考长期坚持对学生的成长定有好处)

  (多媒体投影:同学们,你们真棒!再见!)

  师:谢谢同学们,再见(“相看泪眼”音乐起)

  总评

  这是一节成功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如一篇优美的散文,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做到了“形散神聚”“形散神聚”的关系就是“放”和“收”的关系,教师在组织和引导中把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学生合作交流的权利,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权利,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放给学生整节课以生为本,以文为媒,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很好的搭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与合作的自主学习能力本课最大的亮点,一是贯穿整节课的赏识教育,这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二是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整节课张弛有度,环节清晰,音画结合,令人赏心悦目

雨霖铃课堂实录3

  师:这是本周百度金曲榜前十名,这些都听过吧

  生笑,纷纷议论

  师:我个人偏爱《传奇》,它简直是天籁之音在几百年前的宋元时代,有一首歌是铁定能入选十大金曲这首歌就是——《雨霖铃》它的作者是谁啊?(生大声应,柳永)对啦,柳永可谓那个时代的super star(生会心笑),有超级多的粉丝他估计堪比现在的方文山、周杰伦,因为当时有句话叫“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但是啊,有才的人一般是比较狂傲的

  师:他另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说:我考不上进士有什么关系?只要我有才,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来是柳永科举失意后发的小牢骚,没想到这首词却让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已经考中,谁知宋仁宗一看中榜名单中有柳永的名字,就把他给除名了,并且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在他的试卷上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既然皇帝亲自把他除名了,柳永也就再没办法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了,所以他只好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

  古人和今人不同,可以有很多成功途径,古人无非就是读书进仕古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生接下半句)《论语》有句话被后世奉为处世准则:“学而优则仕”,这样才能进入统治阶层范畴柳永的内心是痛苦的,但这不影响他在民间有巨大影响,他是第一个走向民间的专业词人柳永词作当中,歌妓生活是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反映了柳永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一千年前的汴河岸边,一个落魄的才子文人,一个多情的天涯歌女,一起演绎了一曲关于离别的绝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

  师:首先我们全班齐读一遍《雨霖铃》

  (生开始朗读,平淡,无感情色彩)

  师:听完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似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来聆听著名朗诵家曹灿朗读的《雨霖铃》(生深深陶醉,被曹灿的深情朗读打动)

  师:听完之后,有什么感觉?

  生:感叹,议论……

  师:大家觉得自己朗读时少了什么东西呢?

  生异口同声:感情

  师:有自知之明,那接下来我们当一回才子佳人,再来朗读这一曲绝唱,记住,要带感情

  生笑,投入朗读,效果明显

  师:好多了,有进步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诵通过诵读体会它的语言、意境

  师:上节课让大家去预习了,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为什么是这句呢,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很美,把作者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似乎也有道理,请坐这里显然要知道什么叫词眼?词眼是词中最精炼传神、最能概括词的主旨的一句话我觉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虽然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但并不能很好地概括词的主旨,大家同意吗?谁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是“多情自古伤离别”

  师:理由?

  生:这一句包含了伤离惜别的感情在里面概括了这首词的主旨

  师:很好,下半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了是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又推进一层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千古情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写了哪些景物?谁来说说

  生:长亭,骤雨

  师:还有吗?

  生:寒蝉

  师:嗯,很好那么这几个自然事物就是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了它们在诗词传统中有了固定了的寓意比如长亭,这个意象是表示离别的地点,如李白的《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的《送别》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师:首句描写的景物长亭、骤雨、寒蝉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生:都是很凄凉的景物

  师:从整首词看,这些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

  生:渲染悲凉的气氛

  师:很好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秋雨潇潇,柳永和心上人依依惜别,这真是一幅唯美的秋雨黄昏送别图啊

  师:看这一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个句子是否有矛盾之处?

  生:“留恋”与“催发”

  师:很好,这对矛盾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表达离别之情

  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想说的.?

  生:表现词人深深的眷恋

  师:很好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这种矛盾的心理恰恰表达了诗人难分难舍的心情

  师:接下来看这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向来含蓄,纵使内心千言万语也不会轻易表达《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千言,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可以说非常典型离别在即,词人思绪万千,但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里面有哪三种景物?

  生:烟波、暮霭、楚天

  师:好,再想想这三个景物有什么特点呢?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什么联系?(提示:“烟波”是千里,“暮霭”沉沉,“楚天”开阔)

  生:词人的愁很多,低沉,很宽广

  师:有点意思了,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生:词人的愁绵长,浓重,无边无际

  师:非常好,这里显然是借景抒情,借三个景物来写愁的绵长、浓重与无边无际这个句子还是个过渡句,“念”是什么意思呢?

  几个学生回答说是“想”的意思

  师:对了,“念”是想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虚景,但却是实写

  师: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离别难,用了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手法(板书)接下来我们看下阕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自古”说明了什么呢?愁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写愁比较有名的诗句有屈原《九歌》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江淹《别赋》中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煜《乌夜啼》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PPT展示)看完这几个句子,能不理解“自古”说明了什么问题吗?

  生:古代文人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情绪

  师:对,也就是说离愁是古代文人的共同感受和普遍的情感

  师:那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同学们印象中写秋的诗句有哪些呢?

  生:自古逢秋悲寂寥

  师:对,还有吗?(其他同学补充“秋风秋雨愁煞人”、“却道天凉好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

  师:大家刚刚说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秋天是个分手的季节(生笑),容易让人触景生情接下来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句子中有几个意象呢?

  生:三个,杨柳、晓风、残月

  师:对了词人在这儿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师:这三个意象都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我们先来看几个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写柳的,柳象征什么呢?(生回答离别)对,柳和留是谐音的,所以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传统

  师:那酒呢?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有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是什么的象征呀?(生齐答愁)酒是愁的象征,那酒醒就是愁醒啊

  师:鲁迅伯伯说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

  赵本山叔叔说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活着,钱没了

  而我们的柳永哥哥却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酒醒了,可亲爱的你到底在哪里啊

  生:大笑

  师:下阕是虚写,写的是词人思念苦以情带景,情景交融(板书)

  师:有人说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落魄才子柳永哀怨缠绵的千古离歌当然,这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畅游于诗词世界而忘归

  下课!

雨霖铃课堂实录4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宋词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铃》,使学生对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诵读、赏析的同时,把握诗作的景与情,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并体会婉约的风格特色。

  课前准备

  一、每课一诗(词)《蝶恋花》(宋·晏殊);

  二、焦点访谈点评心比花红;

  三、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若干,用于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程红兵

  每课一诗:徐晓燕

  焦点访谈点评:倪舒含

  课文主持:李佳梁)

  一、每课一诗,由徐晓燕同学介绍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蝶恋花》。教师稍加点拨,要求同学们熟读成诵。(略)

  二、焦点访谈点评,由倪舒含同学点评前一天的节目心比花红。教师稍加总结,同时提出自己对此节目的一些想法。(略)

  三、《雨霖铃》教学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下面,就请这篇课文的主持人李佳梁同学开始主持。

  主: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接下来的这篇课文。刚才,徐晓燕同学给大家介绍了宋代词人晏殊脍炙人口的名作《蝶恋花》,下面我们要学的同样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好词。说到词,它究竟是怎样一种诗体呢?请大家看投影幕。

  〔显示〕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馀)、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主:我们知道,宋词与唐诗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后人习惯上把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这风格迥异的两派,前者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而后者则以清丽柔婉见长。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针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历史上的许多词人就即有豪放的词作,亦不乏婉约的作品。比如苏轼,我们对他的大江东去相当熟悉,但他的作品中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诗句。这是我们要在鉴赏过程中注意的一点。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

  〔显示〕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

  主:北宋词人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后来他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也被称作柳屯田。柳永年轻时到卞京应试,常常和歌妓们一起生活,为人狂放不羁。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听到柳永这个人之后,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士宦!所以柳永落地了。到了景佑元年,也就是柳永在47岁左右的时候,他才进士及第。柳永终生潦倒,据说在他死后,家中没有多余的钱来安葬他,只能由几个歌妓一起出钱葬在了南门外。柳永的词作音律谐婉,词意妥帖;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中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后人对柳词的评价也较高。宋翔凤在《乐府余论》提到: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入竹垞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力为之也。又如刘熙载的《艺概》中说道: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但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这是我们应当剔除的。

  〔显示〕雨霖铃

  宋·柳永

  主:下面要学习的《雨霖铃》这首词,可以说是柳永婉约风格的集中体现。《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而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反映了柳永当时的这种复杂心情。下面请大家听一听课文的朗读。

  〔播放课文录音并显示〕《雨霖铃》全文

  主:从刚才的录音朗读中,不难发现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运用了切、歇、噎、阔、别、月、设、说等十个入声韵,不押韵的地方也多以仄声来收句,如绪、处。大家都能感觉到,入声字短促急迫,容易传达悲切痛楚的情绪,加上又用了双声的齿音,如凄切,令人想象那种抽泣哽咽之声。由于充分发挥了词的音乐性能作用,作品形象的凄美和声音凄凉相统一,增强了艺术效果。此外,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还应注意保持乐句的完整性。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朗读《雨霖铃》。

  主持人领读时不看书。

  主:好的诗词,要多读多背。在诵读的过程中,推敲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是十分重要的。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得很有道理。所以,下面我给大家4分钟时间,熟读这首词,并在此基础上,争取把它背出来。4分钟以后,我要以小组为单位,检验大家背诵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比较一下,那个小组中的成员强记的本领最强。大家现在可以开始背诵了。

  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边读边背。

  主:好,时间到。让我们先从第一小组开始,前一位同学在背诵时发生卡壳或错背,就请坐下,由下一位同学接着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一组用最少的同学解决《雨霖铃》的背诵。

  隐去投影幕上的全文显示,四个小组顺次背诵。

  主:从刚才各小组的背诵情况来看,大家都用心去读了、背了这首词。《雨霖铃》的字面意思并不复杂,课文的注解也比较详细,应该说大家在字面上的理解不会又太大的问题。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留给大家提问,不管是字面上的,还是诗作理解上的疑惑,都可以举手发问,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

  〔显示〕词作全文。

  生一:主持人刚才说,柳永是宋代词人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作多曲折委婉。《雨霖铃》中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我觉得此句应当出现在豪放派的词作当中,而现在出现在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之中,是否有些矛盾呢?

  主:我认为这句话在整首词中并不矛盾。它表现了作者在离开京城、离开心爱的人之前,对今后的前途感到茫然,楚天辽阔却不知路在何方的内心感受,抒发了一种凄婉哀怨的情感这是理由之一。第二,在介绍宋词时,我提到过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划分是不绝对的,同一个词人既可以有婉约的作品,也可以有豪放的作品,所以即使这句话被视为豪放,也并没有产生矛盾。

  师:我再补充一下:我们现在所说的豪放也好,婉约也罢,都是后人评论的是后人加上去的。这些词人自己可没有承认过自己是属于哪一派的,更没有想到自己今后会被归作某一个派系,他们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的。所以我们在鉴赏宋词时,需要体会和比较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却没有必要拘泥于风格的划分,作一个非此及彼的判断。

  生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句话什么意思?作者写这句话,有什么用意?

  主:都门帐饮意思是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无绪指心情不好,兰舟就是木兰木造的船。整句话可以这样理解:诗人和他的爱人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彼此的心里都不好受,就在两人依依不舍,相互留恋的时候,船夫却不停催促诗人可以出发。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好友在机场送别你,两人执手相看泪眼、相视无语、难舍难分的时候,机场的广播里滚动传出你乘坐的那次航班马上就要起飞的信息,此时你也许会希望时间就在这一瞬间停下脚步,作者当时的体会与你的这种感受应当是相同。

  生三:这首词的开头有对长亭晚一句,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在晚间乘船离开京城的。但据我所知,限于古代航行技术的落后,晚上一般不会开船。作者在这里是不是故意说成晚呢?

  主:在古代晚间不能开船吗?这我没有听说过。你认为这里作者有意把离别的时间定在晚上,这倒不见得。就我看来,两人相对而坐,畅饮饯行,一直到日落西山,只好在夜间出发,这也是顺理成章的嘛。

  生四:我记得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浔阳江头夜送客一句,可见在晚上开船并不足为奇。

  师:能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和知识,并灵活的加以运用,这很好。

  主:读完全词之后,相信大家一定感受良多。词中也一定有一两句你觉得相当精彩的句子,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面就请大家说说自己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并且一起来讨论为什么这句话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生五: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烟波让人联想到烟波缥缈的江面,想到江面上的一叶孤舟;黄昏已过,暮色沉沉,诗人正像在黑暗中前行,前途不定;空有望不到边际的辽阔楚天,却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诗人的这种忧伤、无望、彷徨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生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首先,我认为这句话生动地刻画了离别时两人恋恋不舍的情态,很是传神。另外,作者在这里无语凝噎的描写极能打动人。试想,在这样一个离别的时刻,无语明显要比互道珍重的效果好得多。白居易有此时无声胜有声,苏轼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和这一句堪称异曲同工之妙。

  生七:我觉得全词的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很有味道。一个寒字点出了送别的季节,凄切的蝉鸣使人想到离人的哽咽;长亭长久以来被视作离别的象征,作者一开篇就勾起了读者阵阵离愁;骤雨初歇交待了送别时的天气,烘托出深秋的寒意,也为后一句的兰舟催发作铺垫。全句之中,凄切一词是关键,也是整首词的重点所在,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主:前面几位同学提到的,我都颇有同感。我个人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十分精彩。我们知道,举杯的目的在于浇愁,而结果往往却只能是使愁更愁。无论今宵酒醒何处,离愁总是有的。如果挣开眼睛,只是佳人不再身旁,倒也罢了。但诗人睁开眼,却偏偏目睹勾人离愁之物深秋的晨风寒气逼人,给人透骨的寒意,使得整个环境更显凄楚;而这晓风中飘动的柳枝,让人想起朋友间相互赠别时的折柳相送;空中的一轮残月,更是叫人想到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陷入一种人世聚散离合的深深感叹之中。此刻,诗人的离愁之感可谓是达到了顶点。两情恩爱的凄凉回味,创造出《雨霖铃》这首词凄美清丽的境界和美感。一叶孤舟,夹岸杨柳,天边残月,这样的一幅画面,布置萧疏错落,显现出烟水凄迷的阴柔之美,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作者柳永婉约的风格特色。清初的著名诗人王士祯有诗云: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由于柳永的墓地在真州城西的仙人掌,所以诗中有仙掌路三字;而残月晓风则说明《雨霖铃》、杨柳岸晓分残月和词人的名字,这三者已经难以分拆了。下面让我们站在鉴赏的角度,在讲《雨霖铃》齐读一遍,注意要把作者的感情融入其中。

  大家朗读课文。

  主:通过刚才的再次朗读,相信大家对《雨霖铃》这首词更多了一份体会。词,无论是虚写、实写,总离不开写景、写情。景是清秋节,情是伤离别,以清秋之萧飒,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于景,臻于情景交融的化境。这首《雨霖铃》,乃是写、抒情语叙事的统一,并寓含着说理成分。词人于离别的场面、进程的展示中进行写景、抒情,笔下自是由眼中景包罗了景中人、人中事、事中情、情中理。作者别开生面的写景、写情,是柳永在词的艺术表现上的杰出创造。正如清代词人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所说: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傲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雨霖铃》这首词的题材不很新颖,但在爱情描写上,不仅深挚而且直率大胆,有市民文学的情味,所以能受到普通市民的欢迎。另一方面,又与某些过于浅露、俚俗语较多的柳词有所区别,因而也能为上层文士所接受。柳永继承前人善写悲秋和伤别之情的语言艺术,没有因袭宋玉《九辩》和江淹《别赋》中的词句,却讲悲哉秋之为气也、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精神融进词内,所以此词又有文人辞赋的某些特色。全词语言清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很适合于歌唱。在句法上,词人也有创造。在柳永之前的词人作品中,沿用近体诗常见句式者甚多,这首词上一下三、上一下四的地方读起来与近体式有全然不同的感受,如留恋处、竟无语凝噎。词的味道很浓,凄断之音很重。由于时间关系,我对《雨霖铃》的介绍,大致就到此为止,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欢迎课后一起讨论。

  师:感谢李佳梁同学的主持,请大家课后完成《雨霖铃》的背诵。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雨霖铃课堂实录5

  师:这是本周百度金曲榜前十名,这些都听过吧。(展示ppt课件)

  生笑,纷纷议论。

  师:我个人偏爱《传奇》,它简直是天籁之音。在几百年前的宋元时代,有一首歌是铁定能入选十大金曲。这首歌就是——《雨霖铃》。它的作者是谁啊?(生大声应,柳永)。对啦,柳永可谓那个时代的super star(生会心笑),有超级多的粉丝。他估计堪比现在的方文山、周杰伦,因为当时有句话叫“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但是啊,有才的人一般是比较狂傲的。

  师:他另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说:我考不上进士有什么关系?只要我有才,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来是柳永科举失意后发的小牢骚,没想到这首词却让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已经考中,谁知宋仁宗一看中榜名单中有柳永的名字,就把他给除名了,并且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在他的试卷上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既然皇帝亲自把他除名了,柳永也就再没办法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了,所以他只好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

  古人和今人不同,可以有很多成功途径,古人无非就是读书进仕。古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生接下半句)。《论语》有句话被后世奉为处世准则:“学而优则仕”,这样才能进入统治阶层范畴。柳永的内心是痛苦的,但这不影响他在民间有巨大影响,他是第一个走向民间的专业词人。柳永词作当中,歌妓生活是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反映了柳永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一千年前的汴河岸边,一个落魄的才子文人,一个多情的天涯歌女,一起演绎了一曲关于离别的绝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

  师:首先我们全班齐读一遍《雨霖铃》。

  (生开始朗读,平淡,无感情色彩。)

  师:听完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似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来聆听著名朗诵家曹灿朗读的《雨霖铃》。(生深深陶醉,被曹灿的深情朗读打动)

  师:听完之后,有什么感觉?

  生:感叹,议论……

  师:大家觉得自己朗读时少了什么东西呢?

  生异口同声:感情。

  师:有自知之明,那接下来我们当一回才子佳人,再来朗读这一曲绝唱,记住,要带感情。

  生笑,投入朗读,效果明显。

  师:好多了,有进步。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诵。通过诵读体会它的语言、意境。

  师:上节课让大家去预习了,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为什么是这句呢,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很美,把作者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似乎也有道理,请坐。这里显然要知道什么叫词眼?词眼是词中最精炼传神、最能概括词的主旨的一句话。我觉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虽然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但并不能很好地概括词的主旨,大家同意吗?谁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是“多情自古伤离别”。

  师:理由?

  生:这一句包含了伤离惜别的感情在里面。概括了这首词的主旨。

  师:很好,下半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了是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又推进一层。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千古情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写了哪些景物?谁来说说。

  生:长亭,骤雨。

  师:还有吗?

  生:寒蝉。

雨霖铃课堂实录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柳永、婉约词派的特征。

  2.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运用想象和讨论法,领悟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词中的意境、离别之情,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

  1.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名句的鉴赏方法

  2.学会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在上一节的《望海潮》中,柳永带我们一起领略了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富庶繁华,那这一节,让我们继续随着柳永去感受他那凄美的离愁,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35页,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人、写作背景、词牌简介

  师:学习新课文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在上一节《望海潮》中呢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柳永,那现在就来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这首词就是描写了作者离开汴京时和他心爱的歌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师: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柳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叶梦得《避暑录话》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师:同学们知道“雨霖铃”这一词牌的由来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就给大家说说。也写作“雨淋铃”,词牌名。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贵妃。后唐玄宗入蜀,霖雨连日,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后来,人们使用这支曲子来表达离愁别恨,“雨霖铃”也就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三)整体感知全词

  师: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雨霖铃》又是一首词作。我们知道,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那么,老师先给大家示范朗读,同学们认真听,感受词中的离愁别绪,同时思考一个问题,本文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教师范读)

  师:好。老师读完了。那老师想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生:悲凉,伤感

  师:嗯,很好,确实,这首词是离别作品,基调哀婉、伤感、凄清

  师:古人曾说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得很有道理。好的.诗词,要多读多背,在诵读的过程中,推敲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感情。那下面就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融入自己的感情在读得过程中,把难理解的词语划出来,待会儿我们一起解决。

  生:学生齐读(第一次朗读,感情投入不够,学生大多读得直白,缺少感染力,这和后面学生能比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词形成鲜明的对照)。

  师:好,读完了。对于刚才的朗读,你们觉得怎么样,谁来点评一下?

  xx同学,你来说。

  生2:… …

  师:还有同学要点评吗?

  生3:… …

  师:同学们感情投入不够的,原因可能是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没关系,我相信在我们品读完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可以读得更好。读完课文后同学可以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吗?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

  师:对,非常好,请坐。这首词写得就是离别。在进入品读鉴赏课文之前呢,我们先来解决难理解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生4:……

  生5:……

  凄切:凄凉悲切

  骤雨初歇:急雨刚刚停下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暮霭:傍晚的云气。

  沉沉:深厚的样子。

  念去去:想到将来行程遥远

  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学们要记在课本上。

  (四)品读、鉴赏作品

  师:好,解决这些词语之后就更方便我们品读课文了,先品读上阕。同学一起朗读上阕,读得时候呢,要用心的想象,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在那样的环境,面对离别,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好

  师:寒蝉凄切,一二读。

  生:……

  师:这次的朗读比第一次进步很多,节奏把握比较好,也比较有感情,看来同学们学习能力挺强的。谁能告诉老师,词的上阕讲了什么内容?

  生:词人和爱人悲苦不舍得分离场面

  师:这离别场面作者用了很多意象,是那些呢?同学们找一找。好,XX同学,你来说。(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

  生6: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板书)

  师:回答得很好,但还不够完整,谁来补充?XX同学。

  生7:兰舟、楚天

  师:很好,同学们都找出来,看出来,同学们都很细心。这些意象有虚有实,这些意象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实景就是真实的,看的见摸得着的。

  生: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是实景,烟波、暮霭、楚天是虚景。

  师:从哪看出来是虚景?

  生:一个“念”字,想到的意思。

  师:很好,同学们都很细心,意象有渲染凄清悲凉意境,烘托人物内心感情的作用。

  师:柳永的词都写得极美,这上阕就有很多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品味,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同学们可以从意象和人物刻画方面去分析。首先老师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喜欢的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老师觉得“去去”二字用得极好,表达出了作者不愿离别而又不得不去的无奈和伤感。烟波和暮霭又具有迷忙飘渺的特点,和词人的忧伤完全融合在一起。这烟波和暮霭其实就是作者心中的离愁。“楚天阔”是说南方的天地之间也因烟波、暮霭而变得辽阔而无法相接仿佛天地间都充满了离愁。这种表现方式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老师说完了,下面轮到你们说了。

  生8:我喜欢课文的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他写了寒蝉、长亭、还有骤雨。当时离别的时候,加上寒蝉凄凉的叫声,使离别气氛更加愁畅。长亭是人离别的地方,然后雨停了之后,天变凉了,又会使人感到凄凉。作者是通过对离别地点的环境描写以表达伤感的氛围和离情的。

  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心中的凄凉,这是什么表现手法呢?用一个成语来。

  生:借景抒情。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好,XX同学。

  生9:我喜欢的是“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一句写的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 “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 “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时候,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

  师:这位同学是从人物描写这一角度来分析,说得很好,同学们读到这里的时候要把这种难以割舍,不忍放手情感读出来。还有哪位同学来和我们分享?XX同学。

  生10:我喜欢的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句则用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揭示内心活动,大胆率直,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分离在即,再回无期。此时彼此心中如浓雾愁云,满腹的哀愁却难以启齿,因为这只会给彼此徒增哀愁,只能执手相握。恨泪相对,正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表达效果。

  师:好,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在同学的分享中我们也将上阕品读完了,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上阕的内容。XX同学。

  生11:上阕写了离别之景和离别之情。

  师:嗯,写的就是离别之际难分难舍的场面。这离别之景在柳永的描绘下美得如同一幅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用自己话来描述这一离别之景。

  生12:… …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错,那接下来我们继续品读词的下阕。词的下阕也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遍下阕。XX同学,你来。

  生:朗读

  师:好,读得很好,老师也被你打动了。词的下阕,作者一开头就说“多情自古伤离别”,作者不说自己的离情,却说自古以来的离情,这“自古”有什么好处?

  生13:……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14:作者是想说他离愁并不是特殊的,而是和大家一样的,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增添了悲伤之感。。

  师:说得太好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愁不仅仅是作者独有的情感,自古以来谁不伤离别啊,是不是。这里,作者将一己、一时的情感化为一种普遍的永恒的离愁,从而更加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伤离别”点明了词的主旨

  接下来呢,作者又进一步设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也用了许多意象,是哪些意象呢?

  生:酒、杨柳、晓岸、残月

  师:这些意象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这些意象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来讨论,每个小组分析一个意象。可以联系以前所学过的诗词来分析。

  生:讨论中

  师:好,时间,请各小组派代表来说说。

  生16:古人喝酒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开心的时候,再者就是伤心的时候。很显然,作者是属于后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萦绕在作者身旁。古人有借酒消愁的说法,作者也想通过喝酒把离愁忘掉。然而只是暂时的,醒来之后离愁仍在。

  师:说的很好,举杯消愁愁更愁,其实这酒象征着词人的离愁,那关于“柳”这个意象,哪个小组来说呢?好,你说。

  生17:“柳”与“留”谐音,古人用“杨柳”来作为赠别的信物,成了送别的象征。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师: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作者是借“柳”来表达那种想留下来,却留不了的哀愁。接下来是关于风的,哪个小组?

  生18:晓风,黎明时分的天气是挺凉的,而在此时离别更给人添了几分凄凉的意境。,这个时候凉的不仅是身,心更凉。像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风就是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储存量挺大的,还可以举出相关的例子来证明,很好。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最后一个意象“月”,XX小组。

  生19: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其实月就是人的离合的象征。残月,就是不完整,不完整就是离别,作者通过“月”这个意象来表达离别后的那种相见无望的愁情。

  师:分析得很到位。两句话,作者就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以虚写实,真正做到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被世人称位千古名句。

  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里老师有点疑惑,“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既然是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的呢?谁能帮老师解除这一疑问?哎,好,你来。

  生20:一别很多年,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如果在一起)本应是良辰美景、夜夜笙歌,可此时此刻爱人不在身旁,无人分享,内心孤独,再美都只是虚设。

  师:其实就是以乐景写哀情,更加深刻的表达心中无奈和伤感之情。这句“良辰好景虚设”正好对应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身边没有可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的爱人,就算是良辰好景,就算心中有千种思念和情意,也无人可以倾诉啊,陪在身边的是无限的孤独与凄清。下阕也品读完了,谁来概括下阕写了什么内容?好,XX同学。

  生21:想象离别之后的孤独

  师:对,就是设想别后的孤寂凄清。整首词到这里都品读完了,这首词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生: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师: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是一样的。其实还有一个就是直接抒情。看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大胆而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首词让人回味无穷,下面请同学再次朗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的离愁。“寒蝉凄切”一二读。

  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朗读越来越好了,希望可以继续保持。我们知道宋词分成两派,一是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二是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结合以前所学过的婉约词,我们可以总结出婉约词的特点。婉约词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形式上则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雅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雨霖铃》就是婉约词风的经典之作。

  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并背诵课文。

【雨霖铃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雨霖铃课堂实录03-15

雨霖铃的优质课堂实录03-13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12-18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精华)12-18

游夏霖作文07-26

关于铃作文11-19

笑声如铃的作文08-03

母牛蓝铃作文11-21

笑声如铃作文04-30

掩耳盗铃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