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秋的声音课堂实录

时间:2024-03-15 16:14:3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听,秋的声音课堂实录

听听,秋的声音课堂实录1

  一、情境引入,构建阅读话题

听听,秋的声音课堂实录

  1.师:同学们,金秋时节,景色宜人,秋,犹如一位拿着青罗小扇的姑娘,温柔地,轻轻地,扇啊扇,扇出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现在,就让我们成为画中人,来赏赏秋景好吗?(伴随音乐,画面,师轻缘地把学生引入这种情境。)

  2.赏了秋,你能用平时积累的写秋的好词来赞赞秋吗?(学生说秋词)秋天不仅是一个色彩的宝库,它还汇集了无数种美妙动听声音。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座宝库,去聆听那些美妙的声音,去品位浓浓的秋意。板书:听听,秋的声音

  3.谁来念念课题(轻柔),美美地齐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领略字正腔圆

  1.同学们,秋的声音就藏在我们课文的小诗里,这首小诗写得可生动活泼了,杨老师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想读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第46页,我们轻轻读读课文上面的阅读提示。

  2.现在请你们走进诗歌,先把诗歌读通,读顺,争取读得字正腔圆,(学生自由读诗歌)

  3.刚才,同学们都和诗歌进行了亲密的接触,读得不亦乐乎,老师这有个词-----掠过(板书)同学读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快速地飞过。要求做个手势)

  4.来,现在我要来检查一下,看看谁把诗歌读得字正圆腔。我该请几位同学分节读那?(指名分节朗读,随机正音。最后一段一起读。)

  三、自主品位,感受美妙动听

  1.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你们听到了秋的声音了吗?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拿起笔,用你喜欢的读书符号,把秋的声音划出来。

  2.找到了吗?谁来告诉我?(板书:刷刷,蛐蛐,叮咛,歌吟)

  3.这些秋声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读,品品,边读边加以想象,然后和同学交流。

  预设:A.生:我最喜欢的声音是刷刷,我要读第一小节

  1)哦,说说理由。读了这一段,你想到了黄叶瓢瓢,和大树告别,你觉的'很美,那么就把这种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2)还有谁也喜欢读这一段,接着汇报想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黄叶飘落,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这样的画面。读出不舍。你们感受到了吗?一起读读,读出不舍。

  3)不舍中,黄叶会怎么和树妈妈道别呢?(看图)

  4)想像力多美,它让我们充满智慧,来,让我们再一次聆听黄叶刷刷的话音。看屏幕读B生读第二节

  1)想到什么?这又是一首离别的歌!蛐蛐,蛐蛐,秋风这中,小小的蟋蟀会怎么唱那?(我的朋友们,明年夏天我还会来,还会举行个人演唱会......

  阳台,我的家园,今秋一别,来年再会。)

  2)想得真美,谁来展示一下蟋蟀动听的歌喉。(学生多形式展示读)

  师:秋天,好一座音乐厅,让我们继续听听秋的声音。

  3)(看图)读吧,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让蛐蛐的歌声响起……(男女生)

  C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读第三节

  1)预设:生我喜欢大雁的叮咛声,我想到了,大雁在蓝天上飞翔,把叮咛送给别人。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你想到了这样的画面,来读读吧。叮咛指什么?大雁把叮咛送给谁?白云吗?)不,送给很多人,从撒下可以看出。如何叮咛?感受读,赛读。

  2)读第三四行,喜欢这两行是吗?读读。听到了丰收的歌吟。仿佛看到了什么?(稻子,麦子成熟了,金黄的稻穗和麦穗,沉甸甸的,压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好像在唱一首丰收的歌谣)这歌谁在唱那?(秋风,稻穗,麦穗,农民伯伯)(看图)把喜悦送到字里行间,读一读。个别读,小组读,起读。

  4.是啊,刷刷,蛐蛐,暖暖的叮咛,丰收的歌吟,走进秋,我们仿佛走进一个辽阔的音乐厅,读第四节。(出示课件)来,大声地告诉别人吧。读第四小节,感受到音乐厅的辽阔了吗?

  5.是啊!这音乐厅是多么辽阔啊,这曲子又是多么美妙动听啊,(板)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去听听秋的声音吧。

  (配乐朗读课文一至四节。)

听听,秋的声音课堂实录2

  有关《听听,秋的声音》的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 创设情境 走进秋天

  师: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请你一边看,一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出示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季节?

  生:这是一个金色的季节。

  生:这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季节。

  生:这是景色宜人的季节。

  生:这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

  生:这是一个满树黄叶的季节。

  生:这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

  生:这是一个硕果累累、凉风习习的季节。

  [教师注重调动和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既有语汇,使秋天成为一幅幅鲜活亮丽的画,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符合中年级学习规律。]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

  生:秋的声音

  师:听听,谁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

  (引导学生读好重音)

  [不仅要看,还要“听”,声色俱佳,巧妙的过渡。]

  二、 自学课文,聆听秋声

  师: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

  生:略读课文

  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生:自读

  师: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的体会和同学分享,还可以仿写诗句。

  师:要想有感情朗读,首先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自己练习一下好吗?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想一想,这首诗都写了哪些声音呢?读吧,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教师的有效激发,老师不断地启发、调动和激发学生,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阅读中,去思考,去发现,为进一步的阅读品悟奠定了基础。]

  师:这首诗都写了谁的声音呢?

  生:黄叶落下来的声音

  生:蟋蟀叫的声音

  生:大雁的声音

  生:秋风的声音

  师相机板书,并指导“蟋蟀”的写法,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细微处引导学生注意辨析字形,发现汉字构字规律。]

  三、 品读秋声,读中想象

  师: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么多声音,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第一至第三小节。

  师:你读了几个小节?

  生:三个。

  师:听老师读,看看老师怎样读这三个小节。

  [如何朗读,教师通过范读,渗透着读的方法指导。]

  师:你听出是三个小节了吗?老师在读的时候,一个小节和一个小节之间停顿的时间——

  生:很长

  师:你能读出三个小节吗?

  生:读第一至第三小节

  师:读得真好!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仿佛看到了秋风掠过田野

  师:田野是什么颜色的?

  生:金黄色的

  师:你们能像她这样一边想象一边读吗?

  生:再读一至三小节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蟋蟀振动翅膀,在和阳台告别。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读的是文字,而头脑中想象的是画面,你读的时候,也可以这样把文字换成一幅幅画面。谁还想读?

  生:再次朗读一至三小节

  师:你头脑中的画面是怎样的?

  生:大树抖抖手臂,跟黄叶告别。

  师:黄叶要离开大树妈妈,蟋蟀跟阳台告别,大雁要飞到南方去,在我们的头脑中都是一幅幅画面。同学们,想一想,黄叶会和大树怎样告别呢?

  生:大树,明年我还会回来的。

  师:黄叶会叫大树什么?

  生:妈妈。

  生:大树妈妈,明年我还会再回来的。

  师:和大树妈妈说声“再见”,课本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齐:道别

  师:(板书)如果我跟别人说声“谢谢”,应该叫什么?

  生齐:道谢

  师:如果我跟别人说声“对不起”呢?

  生齐:道歉

  师:原来,这个“道”字,还有“说”的意思呢。

  师:课本中还有一个词,和“道别”的意思差不多。

  生:告别

  师:为什么不用两个“道别”,而用了一个“告别”呢?

  生:用两个就重复了。

  师:是啊,这首诗的语言多么丰富生动啊。

  [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道”说词语,在组词运用中理解了一词多义,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复习巩固了旧知,又接触了新知识。]

  师:小蟋蟀会跟阳台怎样告别呢?

  生:阳台,明年我再回来给你唱歌。

  生:阳台,我要走了明年我还会回来的。

  师:大雁要飞到南方去,她临走的时候,洒下了一串暖暖的叮咛。“叮咛”是什么意思?

  生:嘱咐

  师:她会嘱咐谁呢?

  生:农民伯伯

  生:小朋友

  生:小花小草

  生:小蚂蚁

  生:所有的小动物

  师:大雁阿姨要到南方去了,她临走的时候,她会深情地对小青蛙说——

  生:小青蛙,冬天要到了,睡觉的时候,你要盖好被子,别着凉。

  生:孩子,冬天要到了,快点去挖洞吧,要不,冬天就要挨冻了。

  师:她会对小蚂蚁说什么?

  生:小蚂蚁,冬天要到了,你应该搬到高处去了,万一下雪的话,会把你的家淹了。

  生:小蚂蚁,你要多找点东西吃,冬天要来了。

  师:她提醒小蚂蚁要准备粮食了。

  师:她会对小朋友说什么?

  生:小朋友,天冷了,你要多穿点衣服。

  师:如果你听到了大雁阿姨的嘱咐,你心里感到——

  生齐:很温暖

  师:所以大雁阿姨临走的时候,洒下了一串——

  生:暖暖的叮咛

  师:同学们,你们想得真好!黄叶飘舞、蟋蟀唱歌、大雁南飞、田野一派丰收的景象,多美的秋天啊!

  [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时期,大多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情境的有效设计,使得孩子忘我投入,个性张扬。他们进入文本中各种各样的角色状态,体验着特定角色的内心世界,说出了内心独特的体验。]

  师:小组内一起读,注意一边想象一边读,还可以把你想象到的用动作表现出来。

  生:齐读一至三小节

  师:让我们走近秋,继续去听秋的`声音,谁接下去读?

  生:读四至六小节

  师:读这一部分时,我们就好像看到了作者靠近每一棵小草、每一朵小花在侧耳细听。谁还想读?

  生:读。

  师:同学们,我们听到秋的声音了吗?高兴吗?

  生:高兴,你再读。

  生:读最后一小节。

  师:听到没听到秋的声音?

  生:听到了。

  师:“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读。

  生齐:“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师:你从哪个词中感到了一种欣喜?

  生:从“听到了”感到很高兴。

  师: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我们要善于捕捉它。

  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边想象着画面,一边练习朗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读。你还可以把想象到的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展示朗读,加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她想象的画面都在脸上显现呢。我们男女生比赛读。

  男女生:轮读。

  [个性化的阅读能使孩子们各展才华,老师始终坚持诵读为本,采用各种形式的读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让学生体验了从大脑认读到嘴巴诵读,直到文通句顺、富有情感这一历程,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读出形象、读出体验、读出情感,也读出方法。诵读感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亲密地接触文字,深切地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四、 发散思维,模仿写诗

  师:秋的声音,多么美妙!除了课本上描述的声音,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

  生:果实从树上掉下来的声音

  生:小朋友踩踏干枝干叶的声音

  生:小青蛙挖洞的声音

  生:蚂蚁搬粮食的声音

  生:农民伯伯收割的声音

  生:农民伯伯的欢声笑语

  师:同学们仿佛听到农民伯伯在那里笑呢!

  生:白天鹅再见的声音,白天鹅要飞到南方去。

  师:秋的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听,就能感受得到。你能不能像作者一样,来写一写呢?

  师:在写诗歌的时候,你看刘老师加了什么?

  生:引号。

  师:把表示声音的词引起来,注意,前引号、后引号的写法。

  生:仿写。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实物投影展示)

  生:听听,秋的声音,“嘿哟”是松鼠搬运松果的歌韵。听听,秋的声音,“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

  师:请同学们关注谢臻辉同学写的,他用了一个词“歌韵’。作者在写的时候,没有连着用“声音”“声音”,而是用了“歌韵”“歌吟” 刚才是哪位同学讲的?这样写就不重复了。

  生:王文雅

  生:谢臻辉同学已经会用了。

  生:听听,秋的声音,“咕咚”是水果掉进小溪的声音。“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呱呱”,是小青蛙挖洞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咕咚”

  是木瓜掉进小溪的声音。

  师:注意这个“挖”是提手旁,老师给你改一下。

  生:听听,秋的声音,“哗啦,哗啦”是湖水奔腾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咔嚓,咔嚓”是农民伯伯收割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滴答,滴答”是雨点亲吻大地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哈哈”是人们欢笑的声音。

  师:很多同学都想展示,现在请你放开声音,把自己创作的诗读出来吧!

  [让孩子仿造课文例子进行语言实践,进行仿说、仿写。这不仅是课文的延伸,也为习作教学进行了积累和创作。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展开了想象,发展了思维,积累了语言。]

  五、 拓展延伸 赞美秋天

  师:刘老师都被同学们写的诗所陶醉了。这里还有一首诗,看看能不能自己读下来。

  生:试读《秋天的歌声》

  生:展示读。

  师:秋天多美啊!我们课下可以找一些秋天的诗歌读一读,可以画一画秋天的色彩,还可以写一写秋天的诗歌。

  [教师充分利用了课堂所学的同时,一篇带多篇,既扩大了阅读量,也在学生的心间播下了语言的种子,想象的种子。]

【听听,秋的声音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听听,秋的声音03-06

听听,秋的声音反思07-28

《听听,秋的声音》课文03-06

听听,秋的声音实用[15篇]03-07

听听秋的声音仿写小诗03-08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片段09-22

[集合]听听秋的声音仿写小诗03-08

听听秋的声音仿写小诗合集(15篇)03-09

听听那声音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