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年

时间:2024-08-23 18:54:24 好文 我要投稿

什么是小年

什么是小年1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糖瓜

  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什么是小年2

  广东小年吃什么

  广东有过小年夜习俗,腊月二十三,买一棵连着叶子的甘蔗放在厨房,再加一些祭品和甜的小吃来送灶君(俗称“谢灶”);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绣角(俗称角仔)、笑口枣、煎堆、牛耳壳、蛋散、爆米花、糖不甩、椰角、糖冬瓜等等纷至登场,家人开始抽空到花市买一些花和几盆年桔回家摆放以迎新春。

  各地小年夜习俗

  过小年要吃麻糖

  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过小年要吃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过小年要吃灶糖、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过小年要吃的其他的食物

  北方的人们大多讲究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某些地区还吃各种糕类和荞面;南方的人们大多吃年糕类的食品。晋东南地区,还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曰: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什么是小年3

  饺子

  饺子就是小年的必备食物,在北方是很常见的,也是一种好的寓意。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麻糖

  麻糖就是很多人知道的芝麻糖,混合了面粉,比较的酥脆,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火烧

  火烧也是北方部分地区常见的过年食物,和酥饼是差不多的,火烧扛饿,也是古代饮食习惯流传下来的。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年粽

  粽子代表团圆,不只是端午节吃粽子,其实也是可以选择过年吃粽子,糯米的黏性预示着家人团聚。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

  关东糖

  关东糖和麻糖是一类的食物,日子红红火火甜蜜常在,糖在古代是不常见的,吃糖只能春节吃。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米饼

  米饼是一种小吃,年货糕点,另一种的大米制品,除了主食,还是可以作为甜品来进行食用的,也是寓意着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俗称小年,在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

  面食

  北方的面食就是一种神奇的存在的,面食衍生出的包子馒头在春节是很常见的,也是能很好的管饱,包子个大也预示着圆满。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吃汤圆

  汤圆糯米制品就是南方常见的食物,黏性的糯米象征着团圆,小年当日要祭灶王爷,会准备一些斋品供奉灶王爷,以寄来年的风调雨顺。

  包子

  包子预示着团圆,包子的皮是通透的,也就是说明来年是一路好运气,没错南方人在这一天中还喜欢吃包子,在北方这种食物是随时都可以吃的。

  年糕

  南方的年糕糍粑,就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和麻薯是一类的,无论是炒制还是炖汤都是很不错的。要说起好吃的年糕,第一想到了就是南方了,在南方人的手中,人们总是能将这种食物做的多样又好吃。

  小年的风俗禁忌有哪些

  第一、小年禁忌之女不祭灶

  民间有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的说法,当然,南方地区小年时间为腊月二十四,无论南北过小年时最隆重的习俗都是祭灶。

  据史料记载祭灶源于上古时期,由于当时人们对大自然了解有限,于是便产生了原始崇拜,而祭灶则源于上古人们的拜火习俗。

  《释名》有云:“灶。造也,创食物也。”,祭灶的本义是祭祀灶神,他的主要职责是执掌灶火,并负责管理粮食分配。后来拓展为官吏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祭灶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所以祭灶时一定要了解禁忌,避免得罪灶神惹来祸端。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古老的传统说法,相传灶神是一个帅气的男神,在古代社会中由于女人的地位低,所以让女人祭祀灶神除了有大不敬的意思之外,还很可能扰乱灶神的心性。所以民间才有“女不祭灶”的说法,当然,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禁忌了。

  第二、不要随意打骂孩子

  孩子是最期盼过年的群体,因为过年的`时候他们不仅,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美食,而且还会有新衣服、新鞋子、新玩具,所以为了表达喜悦的心情,孩子会比平时更闹人。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动怒,毕竟在过小年的时候斥责或打骂孩子,不仅会让孩子觉得特别委屈,而且还会破坏喜悦的节日气氛。

  老祖宗曾为了让为人父母者,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制定了“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很显然过小年时如果责备孩子,那么就违反了“七不责”中的欢庆不责。父母在打骂完孩子之后就去忙东忙西了,但是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伤害。

  第三、不要随便串门

  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少不了走亲访友的环节,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在小年或春节当天,千万不要随便去别人家串门。

  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在过节的时候去串门,不仅很容易把别人家的财气带走,甚至还会因此而发生矛盾。

  过小年时最好呆在自己家里,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守财,而且一家人团聚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所以千万不要无缘无故的破坏这个禁忌,否则自己将会变成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第四、过小年时尽量不要杀生

  所谓“杀生”,指的就是在过节的时候,为了让餐桌上的菜品更为丰富,人们都会杀猪宰羊、杀鸡、杀鱼。

  正常情况下最好在小年的前一天做这些事情,因为在过小年的时候非常忌讳杀生,在一些地区还会认为,小年时杀生的会让家里人倒霉。

  第五、北方人忌讳过小年捣蒜

  生活在北方地区的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大蒜和大蒜。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秋冬季节非常冷,所以为了达到驱寒的目的,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吃大葱和大蒜。

  过小年的时候一些人在吃饺子时,也特别喜欢蘸蒜泥,并认为这样才入味。可是由于大蒜的“蒜”字与“算”谐音,谁都不希望在过年的时候,有人来到自己的家里找自己算账。

  基于这种思想过节的时候,都特别忌讳在家里捣蒜,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的财气吓跑并且越捣越穷。

  腊月二十三小年又称什么:祭灶节、灶王节

  小年节日最大的活动就是祭祀灶王爷,因此,小年又称祭灶节、灶王节,小年的传统民俗除了祭祀灶王爷外,还会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作为祭灶节的小年,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日期是不同的。过去在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什么是小年4

  小年有什么习俗

  吃饺子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大概也是因为饺子可以放许多菜,制作起来省事,而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的样子更有年味儿一些吧?饺子馅儿自己随意放,可荤可素可鱼可肉,家里经济允许全荤也可,经济稍差都是素的也无所谓,其实重点只在于吃的是饺子,而不在内馅。

  贴窗花

  过了腊月二十三,便离春节很近了,挨家挨户就开始装饰自己的家里忙叨开了。窗花一般农村的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而在城市大多数都是去买窗花了,少了一丝喜悦也少了一种剪窗花的那种年味。

  祭灶

  这算是一个民间传说了,不过现在农村很多人还是信的,于是会摆一些甜瓜啦,灶糖啦等甜食还有水什么的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当然祭拜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祭拜灶王爷只可以男性参与,女性一律是不允许的哦。

  大扫除

  要过年了,自然要把家里大扫除一下下喽!尤其是一年只擦一次的屋内死角一定要擦的干干净净,那样才有过年的气氛。

  吃糖瓜

  糖瓜灶糖,没什么特别的讲究,一般都是给小朋友们作为零食的.。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一般人家似乎做不出来,比较麻烦所以小孩子们能吃到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贴春联

  有的地区是大年三十才贴春联,但是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了,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农村一般都会请村里写字比较好的来书写春联,也有自己家写春联的,用最普通的红纸黑毛笔,简朴但却并不缺少年味,尤其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出谋划策写什么的时候最温馨了。可城市都是买的春联,不仅如此又贵又没新意,还是什么贴金的带花的那种,其实依依最不喜欢这种,稍微一碰就掉银粉,还是最古老的红纸比较好。

  备年货

  这小年离大年不过就是剩个不到十天,城市里的人们应该是早就提前买好年货了。现在网购方便,而春节前物流基本不收获了,必然会提前很久买好。但是很多东西比如菜、饮料什么的还是要小年开始备货的。农村的年货相当简单,也不用买一堆零食,杀猪灌肠就可以搞定,当然这些活也不是说一天就能干完,所以小年就得开始准备年货了。

  沐浴更衣

  沐浴更衣神清气爽的过年是必须滴,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便是沐浴的宗旨。换上新衣服,就可以快乐的期盼到大年三十了,这也是小孩子们一年最高兴的时刻。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只是一种个人自愿的行为,当然你也可以在腊月二十九来换新衣服,不过又要过年又要洗一堆衣服不是很麻烦的事情嘛,所以小年更衣沐浴也是减轻一些负担喽!

  小年的来历

  小年来历一

  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的很多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

  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他们的罪行,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

  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俗

  小年来历二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北方小年有什么讲究

  一、女不祭灶

  民间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人在中秋的时候不能出门赏月,而女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不要参与祭灶。

  二、祭灶全家到

  民间俗语说: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准备祭灶过年。

  三、小年禁忌杀生

  有部分农村地方禁忌,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小年,小年这天不要杀生,不要屠宰,动物也是生灵,别在小年里动了煞气。

  四、馒头不送人

  地方习俗,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民间认为,小年蒸的馒头是祭天祭祖用的,不适宜送人。

  五、小年禁忌捣蒜

  地方风俗禁忌,小年里不要捣蒜,据老辈人讲,如果小年里捣蒜,会将新年里的运气捣跑了。

  六、小年不借东西

  在有些地方农村,忌讳小年这天别人来借东西,也忌讳去别人家借东西,因为小年和大年初一一样重要,借与被借,都有不好的寓意。

  七、小年忌讳讨债

  民间认为,小年这天不能讨债,否则就有一年里天天都在讨债的路上的寓意。

  八、小年禁忌赊欠

  民间认为,小年出门买东西不能赊欠,也不要赊欠给别人,意思有小年赊欠一天欠一年的寓意。

什么是小年5

  小年注意事项

  一、女不祭灶

  民间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人在中秋的时候不能出门赏月,而女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不要参与祭灶。

  二、祭灶全家到

  民间俗语说: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准备祭灶过年。

  三、小年禁忌杀生

  有部分农村地方禁忌,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小年,小年这天不要杀生,不要屠宰,动物也是生灵,别在小年里动了煞气。

  四、馒头不送人

  地方习俗,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民间认为,小年蒸的馒头是祭天祭祖用的,不适宜送人。

  五、小年禁忌捣蒜

  地方风俗禁忌,小年里不要捣蒜,据老辈人讲,如果小年里捣蒜,会将新年里的运气捣跑了。

  六、小年不借东西

  在有些地方农村,忌讳小年这天别人来借东西,也忌讳去别人家借东西,因为小年和大年初一一样重要,借与被借,都有不好的寓意。

  七、小年忌讳讨债

  民间认为,小年这天不能讨债,否则就有一年里天天都在讨债的路上的寓意。

  八、小年禁忌赊欠

  民间认为,小年出门买东西不能赊欠,也不要赊欠给别人,意思有小年赊欠一天欠一年的寓意。

  小年吃什么

  饺子

  北方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饺子,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人们煮好饺子端端正正摆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枣花馍、团圆饼、寿桃等面食,蒸出来的这些面食又叫面花。

  粘糕

  山东部分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一种甜味糕点,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向玉帝汇报工作时只讲好事。

  火烧

  河南漯河、平顶山一带小年夜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火烧吃。火烧又叫烧饼,与小年几乎划等号,当地人讲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麻糖

  晋西北地区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优质小米熬成“饧”,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面搅拌均匀,通过特殊工艺发酵和固化处理,做成各种形状的糖块,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夹馅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种麻糖,都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以免他把人间美味奢华的事报告给上天。

  关东糖

  关东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风味特殊的糖制品。关东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烤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这样他到玉帝那里就不能讲坏话了。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腊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起来冰冻成一块一块的,口感脆甜香酥。

  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爆米花糖

  江西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荸荠

  老福州祭灶,荸荠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汤圆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小年的来历

  小年是因为一个民间传说而来。

  民间传说,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日),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对灶王一定要尊重,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吃饺子

  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间还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做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什么是小年6

  小年的习俗

  祭灶

  祭灶即祭祀灶君。灶君俗称灶君菩萨、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相传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便会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汇报民情,以便玉皇大帝赏罚。所以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放上糖果、清水、料豆、株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上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全家老小都要参加祭祀、磕头、行礼。

  有的由长子奉香、送酒,并为灶神的坐骑撒马料,从灶台一直撒到厨房门外小路。还要把关东糖用火溶化,抹在灶王爷的嘴上。相传这样可以把灶神的牙齿粘住,不让它,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说人间坏话了。祭祀后要烧掉灶神像,说是送灶神上天。灶案两侧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联语和“一家之主”的横批。

  浙江一带,祭灶日把怡糖拌上米粉做成元宝的形状,叫“糖元宝”。

  苏州送灶神,民间将松柏枝、石楠、冬青一起扎成小把,称“送灶柴”,沿街叫卖。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到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说“二十三日去,五更来”。在岁末卖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画像,便于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目清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表示男女授受不亲。也有的地方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共祭的`,便没有这一说法了。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各家各户忙着蒸花馍。“一家蒸花摸,四邻来帮忙”。这是展示女性灵巧手艺的大好时机,一个花馍,就是一件艺品。花馍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哨。特别要制作一个为供奉灶君的大枣山。

  扫尘

  过了二十三,离只剩下六七天,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此时要做好辞旧迎新年的准备,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窗花。山西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避遏;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凑和准备工作的紧张。其二是一首:“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道出了盼望热闹过年的心理。

  梳洗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因此小年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山西吕梁地区婆姨女子都用开水洗脚。未成年的少女,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喻意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

  赶婚

  过了腊月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出嫁不用挑日子,称为赶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很多。民谣说“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剪窗花

  在准备过年的事物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余)、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刚娶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看新媳妇的手艺如何。

  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大扫除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做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什么是小年7

  小年节日简介

  小年(小年夜,过小年)是我国小年祭灶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三。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小年地方特色

  祭财神

  江浙沪一带的居民在正月初五小年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江浙沪一带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初五日是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因此小年的鞭炮声格外猛烈。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什么是小年8

  南方小年夜有什么习俗

  南方小年习俗1、掸尘

  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南方小年习俗2、祭灶

  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

  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

  南方小年习俗3、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南北方小年的时间差别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为什么南方与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

  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为什么差了一天呢?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

  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

  既然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都在这一天拜神,那么工作人员(如差役下人之类)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二十三日祭灶,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

  祭灶的时候要摆三幅碗筷,为什么?灶王爷有个大老婆,另外又搞腐败包了个二奶。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了,大家也就都随了皇帝,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

什么是小年9

  节日简介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三。

  节日由来

  小年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的饮食习俗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句“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

  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就叫"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糖瓜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味道稍酸,实心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小年的习俗传统

  祭灶

  小年这天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除糖果外的三样是为灶王升天准备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吃了糖就不会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还有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扫尘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会更加繁重。所以小年这天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贴窗花,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

  小年就要开始为春节做准备了,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的样式有很多,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等等。

  洗浴

  在小年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什么是小年10

  南北方的小年为什么相差一天

  小年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小年的日子不是固定的,南北相差一天,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那么,小年到底是哪天呢?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最悠久的。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南北小年不同日,跟我国古时“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有关。古时过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这一说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比较强,因此过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职业。

  由于中国北方在更长时间里是国家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较多,他们的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当然北方的船家并不遵循“船五”的习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主要是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而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地区则要多一些。

  另外,海南的小年则在农历十五元宵节。山东有些地方又是在六月初一过的小年,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区把过小年和过元宵合在一块,特别热闹;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南北方的.小年有什么区别

  1.贴窗花

  窗花因其精美的图案以及其中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而流传。在北方的小年,贴窗花是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每家每户的窗花寓意着对来年幸福生活的向往。而在南方并没有贴窗花的习俗。

  2.吃饺子

  北方人爱吃饺子,在小年这一天也不例外,而在南方并没有相关习俗。

  3.沐浴理发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北方人总是会在小年前后理发沐浴,为新年做好准备;而南方人一般会在除夕前理发沐浴。

  4.吃糖瓜,火烧

  “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北方小年除了有饺子,糖瓜,火烧也是北方人过小年的独特习俗,在南方是没有的哦。

  南方与北方共有的习俗

  掸尘

  南北方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通过上面南方北方小年的习俗差异,可以看出北方小年更加隆重热闹,南方人小年习俗非常少,甚至很多南方地区都不过小年。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达以及交通的便利,南方人在北方过小年,北方人在南方过小学习年,已经非常普遍,逐渐的,南方和北方小年习俗差别非常小了。

什么是小年11

  小年北小年南什么意思

  所谓“小年北小年南”是指南方有一个小年,北方也有一个小年,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夜不在同一天,北方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

  为什么小年分南北

  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是,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皇帝顺便把灶王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

  于是,既然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都在这一天拜神,那么工作人员(衙役下人之类)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自然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二十三祭灶,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

  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随了皇帝,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而由于过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受到的影响就会比较大。而南方依然保持以往的和人民群众的一致的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小年的由来

  一般来讲,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有关,由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驻一位灶神来监督考察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每家每户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有欢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仪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什么是大年

  汉族过的春节,蒙古族叫"大年",年前要宰杀好牛羊,制做新衣服,备好各种精美的食品。年三十晚上,全家围坐在摆满肉食、奶食、美酒的桌旁,桌上供一张写着祖宗名字的大纸,以示与祖先团聚在一起进餐、歌舞,谓之"守岁"。初一到初五,纷纷跨上骏马。带上哈达和美酒,逐次位向亲朋好友拜年。拜年者往往还要带上一小包茶叶同去,意思是"带喜回家"。

  小年有哪些风俗

  1、沐浴理发

  小年的习俗之一就是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按民间说法正月期间是不能剪头发的,否则头发就会长不出来的,小年期间把头发剃了,直到来年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可以再剪的。

  2、贴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

  3、换灶神画像

  小年这一天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4、大扫除

  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忙活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小年祭灶是什么意思

  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神是中国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中国古代奉祀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古时先民们在没有火的时候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后来人们会使用火才享受到更多的人间美味,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火和火神祝融都有着神圣的敬畏感。先人们祭灶也和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祭灶当日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后将旧像焚之,谓之送灶;除夕又买新灶王画像供上,谓之迎灶。祭灶的时间各地不尽相同,一般北方有二十三,南方有二十四祭灶的说法。民间还有“官三、民四、水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宦人家是腊月二十三祭拜灶神,寻常百姓通常是腊月二十四,而渔民们则是腊月二十五祭拜灶神。后来人们逐渐在腊月二十三祭拜灶神。

什么是小年12

  1、祭灶王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所以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祭灶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2、饮食

  过小年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3、扫尘土

  扫尘土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4、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5、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鼠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6、洗浴婚嫁

  过小年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什么是小年13

  小年

  民间称为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大扫除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做米饼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杀年猪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贴春联

  有的地区是大年三十才贴春联,但是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了,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农村一般都会请村里写字比较好的来书写春联,也有自己家写春联的,用最普通的红纸黑毛笔,简朴但却并不缺少年味,尤其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出谋划策写什么的时候最温馨了。可城市都是买的春联,不仅如此又贵又没新意,还是什么贴金的带花的那种,其实依依最不喜欢这种,稍微一碰就掉银粉,还是最古老的红纸比较好。

  备年货

  这小年离大年不过就是剩个不到十天,城市里的`人们应该是早就提前买好年货了。现在网购方便,而春节前物流基本不收获了,必然会提前很久买好。但是很多东西比如菜、饮料什么的还是要小年开始备货的。农村的年货相当简单,也不用买一堆零食,杀猪灌肠就可以搞定,当然这些活也不是说一天就能干完,so小年就得开始准备年货了。

  沐浴更衣

  应该可以说是有新年新气象之寓意吧?总之,沐浴更衣神清气爽的过年是必须滴,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便是沐浴的宗旨。换上新衣服,就可以快乐的期盼到大年三十了,这也是小孩子们一年最高兴的时刻。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只是一种个人自愿的行为,当然你也可以在腊月二十九来换新衣服,不过又要过年又要洗一堆衣服不是很麻烦的事情嘛,所以小年更衣沐浴也是减轻一些负担喽。

什么是小年14

  小年有什么习俗

  一、吃灶糖

  灶糖又叫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吃灶糖是民间在每年的小年为喜庆的春节拉开了序幕的习俗之一,寓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

  二、打扫家里

  其实也就是扫尘,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三、吃饺子、吃年糕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南方小年吃年糕,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四、洗个干干净净的澡。

  过年前洗澡也就是为了过年能穿上新衣服,串串亲戚。民间有句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五、放鞭炮,烧黄纸送灶神。

  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祭灶果,祭祀完毕,然后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与纸扎的马一起烧掉。

  小孩子特别喜欢过年,可以又新衣服穿,又能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另外他们还会去给长辈们拜年,不管是小年还是新年家家户户都会非常热闹的。

  小年不能干什么

  1、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杀。

  2、河南某些地方小年忌讳捣蒜,因为人们认为捣蒜会把家里捣穷。

  3、台湾地区小年忌舂米,小年舂米容易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会给来年带来风灾。

  4、小年这天忌讳讨债,因为有之后的一年里天天都在讨债的路上的寓意。

  5、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民间认为,小年蒸的`馒头是祭天祭祖用的,不适宜送人。

  6、民间认为,小年出门买东西不能赊欠,也不要赊欠给别人,意思有小年赊欠一天欠一年的寓意。

  7、小年这天不能借东西,也忌讳去别人家借东西,因为小年和大年初一一样重要,借与被借都有不好的寓意。

  8、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人在中秋的时候不能出门赏月,而女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不要参与祭灶。

  9、小年不能回娘家,在封建社会里,嫁出去的女子经常回娘家不仅要被公婆骂,就连娘家人也会骂。

  10、灶糖忌吃多,灶糖虽好吃,但小孩子不懂得节制,一味地吃,会对身体不好。

什么是小年15

  过小年吃什么好

  1、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2、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吃糖瓜

  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4、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帝,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5、火烧

  祭灶这天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6、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

  7、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8、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小年有哪些讲究

  第一忌宰杀,就是小年的这一天,千万不能杀生,什么鸡呀,鱼呀,都不能杀,因为这是喜庆的一天,有句老话说,过了小年就是年,所以小年是年的开始,这一天勿杀生,那么不能杀生,怎么做饭呢,难道只吃素菜?可以在小年的前一天把第二天的肉菜,准备好放在冰箱,这样就解决了。

  第二忌捣蒜,所谓捣蒜,就是把蒜瓣捣成蒜泥,记住小年这一天是不能捣蒜的,因为小年是年的开始,当天捣蒜会把年的喜气和财运捣散,会捣穷家里,所以千万记住。

  第三忌在灶台面发牢骚吵架,不允许在灶台前哭泣,大喊大叫,不能敲击灶台,菜刀锋利的工具不能放在灶台上,灶台的烧的材料不能有脏东西,必须是干净的木柴。

  第四忌尘土,小年要把家里面的尘土扫干净,家里进行彻底清洁,甚至墙壁上的灰尘也要,用扫帚上下扫干净。扫处屋内的灰尘之后,就要开始擦洗桌椅板凳,最后还要冲洗地面。

  第五忌邋遢长发,老话说的好,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所以小年当天要洗浴和理发,清理自己个人卫生,将自己身体上的污垢清理干净迎接新的一年。

  第六忌蒸馒头,小年这一天在忙也要在家蒸一锅馒头,蒸出的馒头越圆越白,证明这新的一年日子过的圆圆满满,还有切记,头一锅的馒头只能自己家里吃,不然会泄露了财气。

  第七忌串门,就是小年的那一天不要去亲朋好友家拜访,因为冒然登门可能会带走别家的财气,甚至邋遢的人,会破坏你家的财气,会影响一整年的运势。

  第八忌脏话,打孩子,小年这一天都不能说脏话,更不能打孩子,小年本身就是个喜庆的日子,冒然的说脏话,会把家里的喜气赶走,打孩子更是在打财气,喜气和财气全都跑光了,新的一年就没有盼头了。

  小年的由来简介

  小年,是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在这一天,传统人家都会在家里祭拜灶神,以祈求平安吉祥。关于小年的由来,主要与民间传说中的灶王爷有关。

  传说灶王爷名叫张单,本是民间的一个俊俏公子。张单娶妻后性格大变,成天游手好闲,最后落得个沿街乞讨的下场。一天,张单在乞讨时走到了前妻家中。见到妻子后,张单羞愧难当,一头钻进了灶台被大火烧死。玉帝知道此事后,认为张单知道羞愧,便把他封为了灶神掌管民间,并让他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汇报,百姓知道此事后,纷纷在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祭拜灶神,希望灶王爷上天后能够多汇报家里的好事,所以民间便有了: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俗语。

  久而久之,腊月二十三日就成了送灶神的日子,也被人们称为小年夜。

【什么是小年】相关文章:

什么是小年北小年南03-03

小年吃什么习俗03-04

小年是民间的什么日子03-05

南方小年吃什么02-02

小年北小年南是什么意思12-18

小年吃什么传统美食05-28

过小年吃什么03-05

北方过小年吃什么03-06

2022年小年的由来是什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