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月反思

时间:2024-08-26 16:07:07 好文 我要投稿

幼儿园月反思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月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月反思

幼儿园月反思1

  《企鹅寄冰》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幼儿与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友好情感。从中可以让幼儿了解冰受热会融化的道理,所以这是一节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教材。整堂课上下来觉得幼儿的思维很活跃,特别喜欢说,幼儿对企鹅送礼物这个故事基本上能够理解,能够体会到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感。觉得他们真的很棒!而我这个老师却做的不是很出色。

  经过课后反思,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第一,我在启发引导问题这一方面,还不够自然。

  有时候孩子回答问题好了之后,我却不知道如何回应他,还要思考一下再给他回应,这方面真的非常欠缺。

  第二,怎么把幼儿的回答引导到主题上也是非常关键。

  孩子毕竟年龄很小,有时候他很愿意回答,但是总是回答不到那个点上去,这时候如果我跟着他的思路走,就是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他们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导到课的.主题上去,这样幼儿学的开心,效果也非常好!

  第三,我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

  幼儿的思维很广,上课时老师必须灵活掌握每个孩子的心!有时候一个小忽视,孩子就容易受伤。今天我在提问的时候,葛征宇忽然说:“老师,我举手了你都没叫我!”脸上很失落,我马上说:“我看见你了,但是有好多小朋友也在举手,一个一个来,待会让你回答,好吗?”我马上就让葛征宇说一说,说完了他就很开心。虽然我反应的不是很快,但是也抓住了孩子的心!所以以后我的随机应变能力还需要增强啊!

  今天的课让我既感到失落又感到轻松!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好多好多,只有经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更新的理念,更好的教学水平!

幼儿园月反思2

  【游戏目标】

  1、幼儿第一次接触幼儿园的生活,为了消除幼儿的不安感,让幼儿更快的适应群居生活。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游戏准备】

  一个皮球(当作月球)、航天员人体玩具(或用图片)。

  【游戏玩法】

  参加游戏的入围坐成一个圆圈,裁判把皮球发给一名幼儿,相隔五人再把“航天员”发给另一名幼儿。游戏开始,皮球和“航天员”朝不同的方向传递,直到“航天员”登陆月球,也就是“航天员”和皮球同时传到一个人的手中,大家鼓掌,欢迎这个人表演节目。

  【游戏规则】

  只能坐着传递不能站起来。

  【活动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文章,介绍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相当的距离,我在设计教学时紧紧依托学校龙头课题“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教育”,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侧重于“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主。主要采用了两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一、借助媒体课件,以形象的图片资料进行对比体验。月球上奇特的景色是学生无法感受到的,我用地球图片和月球图片的对比展示,让学生进行体验。二、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学生生活中没有失重状态的经历,无法理解宇航员行动的困难,我以两段不同文字的阅读,凸现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体验感受。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引导学生用规范的句式进行表达,体现语文课的工具性。

  上完课后感觉基本达成了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但也有一些不足。朗读也是体验文本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我的朗读指导上有欠缺,对感情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朗读的形式过于简单了。在以体验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中,可以适当穿插其他学习方式,比如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可能会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

幼儿园月反思3

  设计意图:

  一年四季和12个月都属于生活常识的范围之内,作为大班的幼儿有必要了解四季的特点、掌握12个月。

  教学目标:

  1.幼儿了解一年既可以分为12个月,也可以分为四季。

  2.幼儿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片能说出四季的相应特点3.幼儿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

  能清楚了解12个月所对应的季节。

  教学难点:

  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说出四季的特征。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12月的卡片、具有四季明显特征的大自然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熟练掌握1~12这12个数字,并基本了解一年有四季之分。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一年妈妈和她的12个宝宝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年妈妈,我有12个宝宝,为了好记,我给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里都取了一个'月'字。第一个宝宝叫一月、第二个宝宝叫二月、第三个宝宝叫三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其余几个宝宝叫什么名字呀?"(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其余的`月份)幼儿:"四月、五月、六月、七月……"老师:"我的宝宝们喜欢三个三个地待在一起,每三个宝宝喜欢同一种颜色,我们来看看他们喜欢的是哪些颜色吧!"(引导语:"小朋友们这是哪三个宝宝啊?"、"看看他们喜欢的是什么颜色呀?")

  二、一年妈妈给12个宝宝分房间老师:"我呀有四栋房子,分别取名'春屋'、夏屋、秋屋、冬屋,我根据宝宝们喜欢的颜色,先把这四栋房子刷成了绿色、红色、金色、白色,这样3月、4月、5月放在绿色的春屋里,可是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不知道春屋里该放些什么东西呢?小朋友能不能来帮我想想这个问题呀?"(幼儿回答"刚刚发芽的小草可以放在里面"、"还有风筝也可以放在房子里"等,)教师依据四季依次提问,比如"我们来看看6月、7月、8月宝宝该住那个房子里呢?房子里又该放些什么呢?大家注意哦,他们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刷成的房子住哦!"

  三、回顾问题一:"小朋友们现在是几月份啊?",幼儿回答问题二:"这个月的宝宝喜欢和哪两个宝宝住在一起啊,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颜色,住在哪个房子里啊?房子里有些什么啊?"(让幼儿回答后,教师再进行总结)问题三:"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个房间呢?你为什么喜欢那个房间呀?"

  活动反思:

  第一:游戏内容的调整游戏一:四季接龙教师交代游戏方法: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今天,我们就围绕了四季来做游戏。首先,请你们自由分成四组,分好组以后,请推选一名代表到曹老师来抽一张卡片,如果是抽到是"春"字卡片,即为 "春天组",就要一个接着一个说说春天里有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那么抽到"夏"字的,即为"夏天组",一个接一个说说夏天里有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以此类推,进行接龙游戏。看哪一组的哪个小朋友说的又快又正确并能坚持到最后。获胜队即得一分。

  游戏二:四季九宫格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看到这个四季九宫格吗?里面藏着许多有关四季的小卡片!请你们每一组的小朋友派一名代表上来挑选一道算式题并当场计算出结果,得一分;第二个小朋友根据答案的结果来"敲"打相对应的九宫格"数字"把里面的小卡片取出来不得分;第三个小朋友请你根据这张小卡片上的提示来说一句话得一分。教师给予幼儿一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分工合作进行游戏。

  游戏三:四季转盘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这次游戏我们要增加难度,也请每组选一名小朋友旋转大转盘,如果当大转盘转到"夏"字的时候,请这名小朋友说一说:…天去,…天来;再请每组的其余两位小朋友,一个接着说:在什么地方,另一个说:做什么事情?(第三次游戏如果有哪一组回答不出可以进行抢答,抢答对可以加一分,抢答错扣一分)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第二: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调整在前一次的游戏活动中,许多游戏的规则都是教师帮助幼儿硬性规定的,幼儿显得比较被动,及时获奖后也没有感到很兴奋。而在这一次的游戏中,我积极鼓励幼儿自主来商量讨论、分配角色来进行游戏。特别是在评分的过程中,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如: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时引导幼儿讨论:三人如何合作进行游戏(可换一名小朋友上去旋转大转盘与评委)

幼儿园月反思4

  接手新班一个月,真是深有体会。回想有的幼儿刚进幼儿园和有一些刚从原小一班调到小一英语实验班的幼儿,由于对年龄层次不同的幼儿了解不够,所以碰到了一些麻烦,吃了不少苦头。在三位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终于使班上幼儿较快地适应了新环境,并喜欢上幼儿园。

  环境创设

  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们更加体现了幼儿是环境创设的主人,让幼儿加入到环境创设当中,在布置主场方面让幼儿动脑筋给各种蔬菜涂色。在布置室外环境方面让幼儿进行肌理拓印,用手掌拓印出树的样子,并写上幼儿父母对幼儿的心愿。让家长幼儿更加注重幼儿园环境创设。

  班工作

  新班幼儿面对新环境,来园情绪不稳定,我们就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新颖的游戏、各种可爱的玩具去吸引他们,并针对个体的差异,对症下药地引导幼儿。首先,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以最甜美的笑容迎接小朋友、最佳的状态展现在家长面前。晚接时分小组与家长沟通,找出使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的方法。并通过家访、电访了解幼儿具体情况等,让家长和小朋友在短时间内信任和喜欢大姐姐般的老师。

  教学工作

  幼儿情绪比较稳定后,我们也尝试进行教育活动。起初,由于我们也同样以托班的方法进行教学。后来,发现用此方法是行不通的。由于年龄层次的不同,原小一班幼儿接受能力佳,愿小二班幼儿接受能力差,所以我们进行分年龄层教学,分为A、B两组,A组为3~4岁年龄比较大的幼儿,B组为2~3岁年龄比较小的幼儿,我们还意识到小班幼儿应以更夸张更生动的肌体语言来带动幼儿,教具应选择色彩鲜艳、品种多样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否则,就会活动将调动不了幼儿的积极性与兴趣。

  常规

  在常规方面我们加入了英语的渗透,比如排队,我们就用英文Lineup,表示,并要求幼儿回应Standup,还有立正、上课、喝水等方面都要求用英文表示。

  班工作人员总结

  主班老师: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的情绪总算稳定下来了。于是我们让孩子每天都在教师愉快情绪的感染下,寻找探讨小秘密,根本忘记了想念家人,情绪就自然地就更加稳定了。由于孩子年纪小,班上一切工作都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时刻做到“细致入微、一眼关七”才行。于是,我们从最古老即最实际的方法做起,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分成重点、次要,写成计划。

  我们每天调整自己情绪,总以高昂的声音与家长、小朋友打招呼,在做操前先调整幼儿情绪,让孩子们都乐意与老师说说在家里发生的事情,并且积极进行动物模仿操表演。晚接时与家长沟通,分组谈谈孩子当天参加教育活动的情况。并通过家访、电访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表现等,调动家长乐意进行家园沟通的积极性。

  不错的科学活动中,我们以综合构建的.形式,让幼儿边玩边构建,激发幼儿学的欲望。所以,本月我班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挺高的。构建的过程中,孩子有了初步的感知认识,但是逻辑思维的理性认识就未能表现出来。家长观念还停留在学多少会多少,孩子能够进行比大小,并超前的会进行点数1-10,可家长还不满意。家长要求太高,孩子对学习就产生不了兴趣。

  配班老师:在这一个月里,幼儿在语言方面认识儿歌《扣纽扣》及生字词。在主题活动认识了蔬菜的形状、颜色,这些活动都渗透在语言和绘画当中,培养幼儿创造思维流畅性,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主题活动绘画中,有些小朋友能力比较强,有些比较弱,绘画不够集中,幼儿在认识儿歌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原因都于教师的引导语不够以至吸引不了幼儿

  为了让幼儿在语言方面得到口语流利,在下个月里我要将语言生动化。

  保育员:莲姐也能转变观念,除了为幼儿提供干净整齐的室内外环境之外,还懂得如何配合老师做到保教合一。面对一群年龄与性格上不同差异的新旧生,必须时刻做到一眼观七。由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都宠爱有加。幼儿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根本不懂得分享与谦让。在集体活动中争抢玩具,争宠都是家常便饭,一不留神,孩子们就会出现因争抢玩具而划伤、咬伤的事件,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注意,于是,保育员就配和好老师工作,一人看一小组,用雪亮的眼睛去关注每一位幼儿。

  另外,由于春天的发病率较高,保育员坚持做好对杯子、毛巾等的消毒工作,并关注每一位幼儿外表面容,个人整洁等等方面。

  新班工作虽然很累很累,但可以使得全体幼儿能在短时间内从陌生到熟悉,到终于适应了新环境,并接受了我们。老师感到十分欣慰,努力是值得的,这将使我们工作得更起劲。

幼儿园月反思5

  《手指歌》是一首比较形象有趣的儿歌。边念边进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学时,我先用简单的“轱辘轱辘”手部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让幼儿尝试着变变小手,看小手能变出什么来;然后我再根据儿歌内容变变,让幼儿猜猜我的手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最后让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来做一做,做一个动作学念一首儿歌,显然孩子们对这种方式非常乐易接受,个个开心地念着、学着、做着……很是投入!

  理论分析:

  幼儿的儿歌教学也可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采用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有不少儿歌的内容是描述幼儿游戏活动的,对此类儿歌,我常采取先做游戏后教学的方法,按照儿歌描述的内容,先组织幼儿游玩,在游玩中幼儿一边动作一边观察,充分体验愉快的情趣,为学习儿歌打下基础。

  2、运用故事法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根据儿歌的内容可以看出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由于受字数和句式的.局限,叙事的跳跃是儿歌的特点之一。这时教师选择一些恰当的关连词或过渡句把儿歌内容串连起来,根据儿歌要求,适当增添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情节,来增加儿歌的容量,为幼儿展开想象更好地理解记忆儿歌提供帮助。

  小班:朱珊珊

幼儿园月反思6

  一、活动目标:了解什么是花纹,及其花纹的基本样式。

  二、尝试运用各种花纹装饰“花瓶”和“手绢”。

  二、活动准备:铅笔 蜡笔(各种颜色蜡笔)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通过一个空白花瓶引发幼儿的兴趣,希望幼儿能回忆自己见过的各种花瓶,并说说这个花瓶可以如何进行装饰。

  2、基本部分:教师通过一些图片,引导幼儿去观察各种类型的花纹,如何去设计花纹能让花瓶更加漂亮,告诉幼儿几种基本的花纹排列方式(“对称”“圆形排列”“层次排列”“不规则排列”),并示范这些花纹排列的画法。幼儿在事先准备好的“花瓶”和“手绢”用花纹进行装饰。

  教师巡回指导,并在一些较有特色的花纹样式上,给出相应的点评。

  3、结束部分:选一些有特色的设计进行点评。(最好各种排列类型的花纹都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本学期的第一次美术活动是花纹装饰,对于孩子们来说,花纹这个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花纹装饰随处可见,陌生的是,该如何进行装饰才能物体更美观。考虑到多方面,我让孩子使用铅笔进行这次的美术创作,使用铅笔第一是考虑到幼儿更便于修改,同时,铅笔和白纸两种颜色上的反差,一样能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整个活动的开始老师用花瓶引出活动,是希望幼儿看到花瓶后能引发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并,通过这样的一个准备,是为后面的花纹的排列方式及幼儿创作打下基础。本次活动中我把花纹排列作为一个难点,花纹的'绘画会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花纹如何排列则会让幼儿比较困惑,因此我在活动中花了一些时间讲了花纹的一些基本排列方法。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花纹理解较为透彻,孩子们除了利用了老师提到的一些花纹,自己也设计出很多别的花纹样式比如“鱼”“蝴蝶”,并利用多种花纹排列方式进行组合,幼儿都能绘画出富有个性的花纹。

幼儿园月反思7

  转眼间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当中,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反思,如下:

  一、认真反思,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月中,我参加了潍坊市幼儿园业务园长及骨干教师的培训,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在园里,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

  二、勇于改革,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我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努力做到静与动的结合。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了种子贴画、酒瓶装饰等手工活动,很受小朋友喜欢,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

  三、加强常规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我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三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小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而且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了小组长轮换制,让做小组长的孩子负责擦桌子、发蜡笔、点人数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为同伴服务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方向

  在本月中,我班孩子的出勤率较好,口语表达能力有了飞跃性的进展,幼儿的自理能力在不断提高。我们也注意到了自身的不足,如:有时会因户外活动超时回来较晚,给孩子穿衣着急,以至于孩子少穿了一件衣服也没发现,幼儿进餐的速度上,有时会督促幼儿快点吃饭等问题。对此我们都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辞旧迎新,在下个月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进步!

  看过幼儿园教师工作月反思的人还看了:

幼儿园月反思8

  设计意图: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鄂豫皖地区大别山民歌,此活动探究歌曲的体裁、节奏、旋律、 演唱情感并能用吹吹、打打、唱唱、等形式表现歌曲提高学生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让幼儿在展示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勇气和自信心。

  活动目标:

  1、掌握乐曲的节奏,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表现民歌的欢快风格。

  2、根据故事情节尝试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1、图片:花。

  2、打击乐器若干。

  3、音乐CD。

  4、用纱布包好的一团桂花花瓣。

  学习重点:

  探究歌曲的体裁、节奏、旋律、 演唱情感并用吹吹、打打、唱唱、等形式表现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活动过程:

  一、闻一闻桂花香,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型。

  1、幼儿闻桂花。你闻到了什么?猜一猜,这是什么花?

  2、游戏“看花拍手”:当看到老师拿出一朵桂花花瓣(图片)时,幼儿就拍一下手。以上内容转自网()

  3、教师按节奏型,在空白图谱中贴上花朵(图片)。

  二、欣赏与理解《八月桂花遍地开》乐曲。

  1、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乐曲。

  2、以故事的形式串联乐曲,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有人为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音乐编了个小故事,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3、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内容。

  三、乐器演奏

  1、师幼商讨配器方案。

  2、伴随音乐,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演奏。

  四、教师指导:

  歌里唱了什么?再仔细的听一听。

  (2)在提问和重点欣赏的过程中,解决学唱歌曲中的问题。

  (3)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活动反思: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孩子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活动层层递进,促进幼儿对音乐能力的有序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坚持以孩子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孩子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真正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孩子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音乐活动带来最佳效果。

幼儿园月反思9

  游戏是大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大班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大班幼儿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形式。所以,我觉得要提高大班幼儿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大班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最关键的就是要从提高大班幼儿兴趣入手,我们应注意将活动结果转化为注重活动形式的艺术化、多样化;从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探索。

  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本次活动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故事情节的引领让活动赋予趣味性

  兴趣是孩子活动的出发点,没有兴趣也就没有所谓的活动价值了。《指南》中也提到了,要让幼儿积极参与艺术活动,让幼儿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所以,教师要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让幼儿真正的对活动感兴趣。所以,在活动开始时,我以故事的情节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树林里面玩,听听看,除了你们,还有哪些小动物呢?”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幼儿有兴趣的学习歌曲、创编动作等。让幼儿对活动的内容产生兴趣,愿意参与活动,愿意大胆表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为活动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二)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进入大班,孩子们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规则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指南》中提到,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创造游戏的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所以,我利用歌曲最后一句“要是大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你会怎么做”,孩子们的想象力很多,有的说“装死”,有的说“不要动,憋住呼吸”,还有的说“赶快逃走”??从扮演角色的角度,这就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大大的提高孩子们游戏的积极性,并且,在这样的形式中,孩子们也了解了游戏的规则,比教师直接的告诉游戏规则有效的多。

  (三)活动时间的把握需要更加准确些

  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不足的就是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本次活动超过了所规定的时间。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因为是要让孩子们都会唱这首歌曲,学会这首歌曲后,再进行的第二个环节。虽然歌曲旋律还算简单,但是,孩子们在记清歌词时有些困难,所以,我请孩子们自己说一说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我再重复的教,因此,这一环节用的时间有点多。我想如果我在第一环节可以再省点时间的话,这样,剩余的时间就足够了。时间的把握上是我所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幼儿园月反思10

  大家都非常喜欢把图书带到幼儿园来,唯有勃勃舍不得带书,而且还总抢别人的书。一天,他跑来告状:“老师,帅添不让我看书,还打我。”我找到帅添问原因,帅添委屈地说:“勃勃不带书,总是抢我的看,把书弄撕了。”听了这话,勃勃赶快解释:“我不是故意撕的'!”我问:“勃勃,你很喜欢帅添的书,是吗?”他点了点头。“你该怎么向他借书呢?”我问。“我和他商量了,可是他还是不给我看,” 勃勃不高兴地说。“两个人都想看一本书,怎么办呢?”我又问。旁边的佳迅搭话说:“两人一起看。”我又继续问勃勃:“你这么喜欢看书,为什么不从家带书来?”“我怕别人撕。”我说:“是啊,大家都很爱护自己的书,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友好地看书,都像护自己的书一样爱护别人的书,就不会撕了。”他说:“那明天我也带一本书来。”

  第二天他果然带来了一本新书,并且特意让我看:“老师,这是我昨天新买的《脑筋急转弯》。”我高兴地说:“这本书我真喜欢。”并特意向大家介绍这本书,还随及向大家出了一个急转弯题目。为了激发勃勃的读书兴趣,利用游戏时间让他给大家出脑筋急转弯题,并和大家一起猜,他非常高兴。

  晚上离园时,他说:“老师,我把这本书带回家,明天再换一本。”从此,勃勃经常到图书区来,他不仅在这里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怎样与同伴共享与交流,也改正了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

幼儿园月反思11

  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在独自游戏时,常常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常常自言自语,时而与这个角色对话,时而又与另一个角色对话,好像他正在和一些“伙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会担心起来,怀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种心理疾病。其实,这是儿童正常的行为表现,这里的“不同角色”是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自言自语”是幼儿的游戏言语。

  一、幼儿的游戏言语

  三口之家的现代家庭结构,决定了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时期往往有较多时间是独自在家里游戏,这时就常常会出现年轻父母担心的幼儿游戏言语。皮亚杰认为,这是幼儿的一种自我中心言语。正确地理解幼儿的游戏言语,能帮助家长更直接更清晰地了解到幼儿的内心需要。在结构游戏和绘画活动中,经常可以听到幼儿边玩边说:“这是把大手枪,‘叭叭叭’??”“哎呀,坏蛋被我打死啦!”“小朋友在过生日呢,祝你生日快乐??”儿童常常用这种言语来表达他难以用动作表达的内容,这种言语往往比较完整,富有情感和表现力。皮亚杰指出:“幼儿游戏言语是内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有外部语言的特点,又有内部语言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幼儿的.游戏言语是其思维的有声表现,它伴随着游戏进行,反映行为过程中的问题和行动结果。家长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幼儿的外部行为。

  二、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

  假想的游戏伙伴是儿童游戏的精神伴侣,无形的朋友。据研究,约有15%~3O%的儿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般在2.5~6岁之间发生。一般地说,这个现象到了入学年龄,随着幼儿社会交往的增多会渐渐消失,个别也可能延续至10岁左右。按皮亚杰的理论,这时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特点是幼儿的思维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慢慢地过渡到开始利用表象进行思维。幼儿与假想伙伴的游戏,正是头脑中伙伴表象的再现。

  正因为如此,不少儿童都有假想伙伴、无形朋友。这些假想伙伴、无形朋友也许是以前和他一起玩耍过的,但眼前不在身边的朋友;也许是记忆深刻的画报杂志中的偶像;也许是某个动物或某个卡通人物形象。当孩子独处时,为了解除孤独感,头脑中就会产生这些伙伴形象,并且把想像中的人或动物当作真实存在,与“他”说话,和“他”一起玩,还会在谈话中提及“他们”。有假想伙伴的儿童,通常也能和其他儿童玩得很好,他们在和其他儿童玩耍时,就不再带上他们的假想伙伴了。

  在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独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伙伴。这表明他们找到了排除孤独和寂寞的巧妙方法。与缺乏创见的儿童相比,富有创造性的儿童更可能有假想伙伴。

  幼儿的游戏体验是愉快的。虽然幼儿渴望与人交往,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一个人玩是可怜的。幼儿独自游戏也可以是愉快的。那些具有假想能力的幼儿正体味着独自玩的快乐。随着意志能力的悄悄萌发,你会惊喜地发现他正集中注意力独自思考或是和他的假想伙伴开心地交流呢。此时,家长直在一旁暗中保护和观察,给幼儿一个独立游戏思考的空间,在他出色地完成游戏后再加以表扬鼓励。

  当然,家长应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条件,促使其与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事实证明,现实中“受欢迎的儿童”,多是在交往中主动、独立的幼儿,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能动性和适应能力。当然,有独自游戏经验,并在游戏中有假想能力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也往往表现得更主动、更积极。

幼儿园月反思12

  这次的双高课比赛中,我上了小班健康活动“聪明的小狗”。在一开始的选材上,我也是下了很大工夫。由于我们班男孩多女孩少,是属于好动类型的,从我班的实际情况考虑,我觉得还是上健康比较合适。一直以来我好象和健康课有缘,我也喜欢上健康课,我的目标是使自己成为一名健康特色型教师,为了这个目标,我一直努力着。同时我觉得要想上好小班健康活动,那还得从孩子的兴趣、活动中的情景创设和游戏的组织上找文章。我发现生活中孩子很喜欢在地上爬,于是我把爬作为一个切入点,找了很多有关爬的活动,通过几天的整理修改,终于在周四把活动整理出来。

  在课前准备上,我首先请保育员吴老师进行配班,请她来扮演大狗熊这个角色,吴老师为了在展示活动中不出错,还特别找我配合练习了好几遍。其次我请家长配合给孩子在周一穿上运动鞋和宽松的裤子,方便幼儿活动。还有,由于不知道星期一是晴天还是雨天,场地的布置一直是我最担心的,于是我就准备好了两套方案,一套是在户外的,另一套是室内的,因为心里有准备所以布置的效率明显提高了。

  在目标定位上,我是想通过让幼儿练习听信号的变化,变速和变换方向爬行,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活动的'设计上,一开始我就以“小狗妈妈”的身份导入活动,使孩子一下就进入了角色,并带领孩子在有趣的儿歌表演中完成了准备运动。在下面的活动中,我利用一定的情节(如:去向邻居问好;跟妈妈练本领;勇敢的小狗),让孩子始终在游戏中练习听信号爬,愉悦了孩子的身心。在勇敢的小狗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让大家去营救被抓的小狗,目的在于让孩子体验,团结就是力量,从而加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从整个活动来看,我觉得孩子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活动中几乎每个幼儿都能大胆表现自我。但只有盛天煜小朋友一开始就没有跟着大家一起做游戏,而我却忽略了,这是本次活动中最让我感到遗憾的。还有在幼儿练习听信号后退爬时,有个别幼儿后退的动作做的不对,而我却没有及时的给予纠正。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看到自己在“关注每个幼儿”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经常会忽略一些细节,我想这次的双高课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提高自我、发现自我的好机会,相信对我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有所帮助。

幼儿园月反思13

  大班数学中“口述应用题”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彻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应用题都是有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组成的。情节和数量组成一道口述应用题的结构框架。幼儿要解答口述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情节和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这也就是口述应用题所必须进行的结构训练。

  情景一:

  出示图片

  师:草地上原来有几只兔子?又来了几只兔子

  幼:草地上原来有2只兔子,又来了3只兔子

  师:那老师想用加法来计算,应该问一个什么问题?

  幼: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兔子?

  师:这几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已知数?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分析:草地,兔子是非常接近幼儿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

  这样幼儿的思维闸门也就打开了。接着把“原来有2只兔子。又来了3只兔子”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容于情节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

  反思:口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算法是隐含在情节中,而情节又由多个客观要素构成,只有引导幼儿分析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选择方法,得出答案。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既然是口述应用题,那么读题也就是训练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是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的。

  情景二:

  出示图片

  师:看看这张图片上讲的是什么事情呢?

  教师操作卡片

  幼:河边原来有4只红蝴蝶,又飞来了2只黄蝴蝶。

  师:请你来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幼:河边原来有4只红蝴蝶,又飞来了2只黄蝴蝶,河边一共有飞来几只蝴蝶?

  教师把幼儿的题目重新念一遍

  请幼儿把题目跟念一遍。

  提问幼儿:“原来有几只”,“又来几只”“一共有几只”等概念。

  分析:在读题时,教师

  口齿要清楚,速度要适中,先进行初读,使幼儿对题目形成一个总的初步的印像,能说出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其次,再进行强化,使幼儿在头脑中把题目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理解它们,能说出题中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突出主要信息;最后使幼儿能把信息综合起来,在头脑中把题目的各部分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反思:要素、数据和问题寓于口述应用题的情节中,情节蕴含着数据和问题的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在整体中认识部分,在理解部分的基础上把握整体。

  在最后把应用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又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算式。

  反思:转化的本身是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实现转化,既能促进幼儿把握数量关系的实质,又培养了幼儿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要求。转化训练,一方面是符合幼儿思维的水平和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参与转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幼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看过幼儿园大班教学月反思的人还看了:

幼儿园月反思14

  在翻开活动用书时,幼儿都能积极的举手告诉我书上图片描述的是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这些危险物品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意识;并对它们造成的后果也是比较了解的,大多数的幼儿一次就把所有物品的用途都说出来了,但是对于他们的共同之处幼儿的回答就不太完整,虽然知道但是不能用一个较好的词语来进行概括,从这里我发现我班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词汇还是不够丰富需要加强。

  幼儿对“为什么这些东西是危险物品”,不太了解,有的幼儿说“本来就是这样的”有的说“因为它会个给人和事物造成伤害”……因此,在我讲了以后幼儿就有了一种恍然大捂的神情,感到很高兴,还不时和边上的同伴那进行交流。课堂的气氛一下字就活跃了起来。

  在第四个环节中主要让幼儿自己分辨哪些东西是危险的物品,不能吃也不能玩的。幼儿都积极的举手发言回答,总体来说幼儿的知识经验还是较丰富的,有些我也没有马上想到,但是幼儿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还对我说了很多发生在他们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的一些有关于这些危险物品造成的伤害,从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幼儿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他们都能对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评价,并进行分析,了危险物品对人的伤害

  最后一个环节,幼儿积极讨论其他孩子的回答是否正确。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谈话方式,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当中有的幼儿说的不够准确,或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其他幼儿还会进行指正,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对危险物品的认识和造成的严重性,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了!

幼儿园月反思15

  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在独自游戏时,经常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经常自言自语,时而与这个角色对话,时而又与另一个角色对话,似乎他正在和一些“伙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家长便会担心起来,猜忌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种心理疾病。其实,这是儿童正常的行为表示,这里的“不同角色”是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自言自语”是幼儿的游戏言语。

  一、幼儿的游戏言语

  三口之家的现代家庭结构,决定了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时期往往有较多时间是独安闲家里游戏,这时就经常会呈现年轻家长担心的幼儿游戏言语。皮亚杰认为,这是幼儿的一种自我中心言语。正确地理解幼儿的游戏言语,能帮助家长更直接更清楚地了解到幼儿的内心需要。在结构游戏和绘画活动中,经常可以听到幼儿边玩边说:“这是把大手枪,‘叭叭叭’??”“哎呀,坏蛋被我打死啦!”“小朋友在过生日呢,祝你生日快乐??”儿童经常用这种言语来表达他难以用动作表达的内容,这种言语往往比较完整,富有情感和表示力。皮亚杰指出:“幼儿游戏言语是内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有外部语言的特点,又有内部语言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幼儿的游戏言语是其思维的有声表示,它伴随着游戏进行,反映行为过程中的问题和行动成果。家长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幼儿的外部行为。

  二、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

  假想的游戏伙伴是儿童游戏的精神伴侣,无形的朋友。据研究,约有15%~3O%的儿童会呈现这种现象,一般在2.5~6岁之间发生。一般地说,这个现象到了入学年龄,随着幼儿社会交往的增多会渐渐消失,个别也可能延续至10岁左右。按皮亚杰的理论,这时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特点是幼儿的.思维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慢慢地过渡到开始利用表象进行思维。幼儿与假想伙伴的游戏,正是头脑中伙伴表象的再现。

  正因为如此,不少儿童都有假想伙伴、无形朋友。这些假想伙伴、无形朋友也许是以前和他一起玩耍过的,但眼前不在身边的朋友;也许是记忆深刻的画报杂志中的偶像;也许是某个动物或某个卡通人物形象。当孩子独处时,为了解除孤独感,头脑中就会发生这些伙伴形象,并且把想像中的人或动物当作真实存在,与“他”说话,和“他”一起玩,还会在谈话中提及“他们”。有假想伙伴的儿童,通常也能和其他儿童玩得很好,他们在和其他儿童玩耍时,就不再带上他们的假想伙伴了。

  在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独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伙伴。这表明他们找到了排除孤独和寂寞的巧妙方法。与缺乏创见的儿童相比,富有发明性的儿童更可能有假想伙伴。

  幼儿的游戏体验是愉快的。虽然幼儿盼望与人交往,但不能简略地认为孩子一个人玩是可怜的。幼儿独自游戏也可以是愉快的。那些具有假想能力的幼儿正体味着独自玩的快乐。随着意志能力的静静萌发,你会惊喜地发现他正集中注重力独自思考或是和他的假想伙伴开心地交流呢。此时,家长直在一旁暗中保护和观察,给幼儿一个独立游戏思考的空间,在他精彩地完成游戏后再加以表彰鼓励。

  当然,家长应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条件,促使其与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事实证实,现实中“受欢迎的儿童”,多是在交往中主动、独立的幼儿,他们往往表示出较强的能动性和适应能力。当然,有独自游戏经验,并在游戏中有假想能力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也往往表示得更主动、更积极。

【幼儿园月反思】相关文章:

《七月的天山》反思07-02

《七月的天山》反思总结07-02

幼儿园中班月08-16

第一次月反思08-11

(精选)幼儿园案例与反思03-13

幼儿园听课反思03-17

幼儿园中班反思08-23

幼儿园案例与反思03-09

幼儿园自我反思06-28

幼儿园观察与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