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围城》综合训练附答案
判断题:
1、《围城》一书以解放战争初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留学归国的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要线索,隐喻着人类生存的困境: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语言诙谐犀利,妙语连篇。
2、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装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这个人物是苏文纨。
3、方鸿渐一行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住定旅馆,口袋是剩下十来块钱,又因找不到铺保取不出银行的钱。大家饥肠辘辘。鸿渐准备买些花生来代替早餐,走到街上,闻到一阵烤山薯的香味,仔细一看,是顾尔谦买了山薯对着墙壁在吃。方鸿渐忙为了不撞破他,向小弄躲了。原来,顾尔谦并没把钱全交出来。
4、钱钟书借苏文纨之口引用英国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这和褚慎明所用的法国成语:“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意思相同。它点出了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心境”:没有得到的永远是好的。
5、《围城》塑造了一群性格迥异的女子形象。其中有放荡不羁的鲍小姐,孤傲自赏的苏文纨,洁如明镜的唐晓芙,虚荣狭隘的孙柔嘉。
6、钱钟书凭借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其他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教养和身份。其中有懦弱无能、新旧杂拌的方鸿渐;手碗活络而玩世的赵辛楣;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妇娼的半旧遗老伪君子高松年;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李梅亭;油头粉面、俗不可耐的陆子潇等等。个个都独具特色,十分传神。从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中,我们可以窥见20世纪三十年代末中国社会的黑暗、畸形和上层知识分子在高压下猥琐的灵魂。
7、孙柔嘉很现实,她不一定很爱方鸿渐,但却认定他将是个不错的丈夫而展开了追求。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和到学校后,她用尽手段吸引方鸿渐的注意,更借与李玉亭的事件让方鸿渐向自己靠近,使他在同情与负疚中最终在香港成婚。
8、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婚后他们不断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性格不和而激化了。
9、《围城》叙述方鸿渐到三闾大学供职时,有下面一段对话:
(方鸿渐)随口问道:“为什么你们的系主任薪水特别高?”
“因为他是博士,Ph.D。我没有到过美国,所以没有听说过他毕业的那个大学,据说很有名,在纽约,叫什么克莱登大学。”鸿渐吓得直跳起来,宛如自己的隐私给人揭破,几乎失声叫道:“什么大学?”“克莱登大学。你知道克莱登大学?” 请问与方鸿渐对话的是陆子潇,他们谈论的那个系主任是韩学愈。
10、赵辛楣从小暗恋苏文纨,不料苏在他和方鸿渐之间玩着恋爱游戏。失恋后,他和方冰释前嫌同去三闾大学,因为意外被汪太太勾引。不得不去了重庆,开始了仕途。此后他对方鸿渐夫妇一直很有情义,方鸿渐和孙柔嘉都对他十分感激。
主观题:
11. 三闾大学聘请的几位教授(方鸿渐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总算快到了三闾大学,作者钱钟书这时写道:
“……我问你,你经过这次旅行,对我的感想怎么样?觉得我讨厌不讨厌?”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请问:这问的人是谁?回答的人又是谁?请(用100字左右)简述他们从上海到三闾大学的行程,说明为什么问话的这个“我”全无用处。
[参考答案]:
1、错误(抗日战争时期)
2、错误(鲍小姐)
3、错误(李玉亭)
4、错误(两人对调)
5、正确
6、错误(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妇娼的半旧遗老伪君子李梅亭;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高松年;油头粉面、俗不可耐的陆子潇等等)。
7、错误(陆子潇 )
8、错误(因方鸿渐参与报社集体请辞 )
9、正确。
10、错误(孙柔嘉都对他十分反感。)
11: 问话的是方鸿渐,答话的是赵辛楣。
他们先是从上海坐船到宁波,而后从宁波先坐船再换洋车到溪口,再从溪口坐车到金华,而后从金华坐火车到鹰潭,再从鹰潭坐汽车到南城,又由南城坐汽车到宁都,再从宁都坐汽车到吉安,再从吉安到界化陇换车湖南邵阳,最后在邵阳坐轿子到三闾大学。一路上无论是买车票,安排住宿,还是找铺保领路费,方鸿渐全都帮不上忙,且走过险桥时方还需由孙小姐领他过桥。所以赵辛楣说他一无用处。
【《围城》综合训练附答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繁星》同步训练【附答案】04-16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习题精选 附答案03-06
《狱中杂记》同步练习(附答案及解析)03-08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07-06
7桂花雨同步练习附参考答案12-16
《牛郎织女》同步练习【附参考答案】10-09
围城的作文02-25
《围城》随记1200字09-23
围城经典名著读书感慨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