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阅读:171  2017-03-0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标题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

      2.感悟母子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好好活儿”的含义,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学会感恩与爱。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标题的含义,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

      2.品味生动的描写语言,理解深厚而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1.理解“好好活儿”的含义。

      2.体会“我”与母亲当时的心境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史铁生生平。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昨天让大家回家了解了下史铁生,有哪位同学可以来跟我们介绍一下。(出示课件——史铁生资料)

      2.出示PPT(《我与地坛》片段),你们读懂了什么?

      3.出示文章。

      环节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播放课文音频,边听边思考:

      (1)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方法导航:人+(时间+地点)+事件>

      本文讲述了身患重病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我”,并鼓励我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怀念。

      (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①课文两次写到秋天,第一次是在母亲即将去世前(第一段第二句“望着望着天边北归的雁阵”和第三段第一、二句中“窗外的树叶‘唰啦唰啦’的飘落”和“北海的菊花开了”体现出来的);第二次是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第七段“又是秋天”)

      ②<方法导航: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线索:看花

      “我”不同意母亲带“我”去看花——“我”答应同母亲去看花——妹妹推“我”去看花

      小结:“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事件中心,是母爱的集中表现,是“我”新生的象征。

      环节三:合作探究,研读品味

      过渡语:一起去看花,多么平常的小事啊!伟大的母爱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体现在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的句子里。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标画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句子,先把最感动你的句子带着你的理解,有感情的读给同桌听,再说说该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让你读懂了怎样的母爱。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动作、神态、语言)

      “悄悄躲出去”,让“我”尽情发泄,以恢复平静(母亲对痛苦暴躁的儿子的理解、体贴、宽容);“偷偷地听着”(母亲对病残儿子的无比牵挂和关切);让我读懂了母爱就是理解、宽容、牵挂、关切、小心翼翼!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动作、语言)(对比)

      点拨:“娘俩”指的是谁?——母亲和“我”

      2.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儿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3.你怎样理解“我”的表现?

      21岁,风华正茂、生龙活虎,突然瘫痪了双腿,命运太突然、太残酷,换成谁都会一下子承受不了。

展开全文阅读

      4.那母亲呢?她正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中?谁能告诉我,在文章中找找!

      ①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插叙)

      ②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晚期死前常见的症状,往往发病较快、危险度及病死率也极高。)

      a. 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当一个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的时候是一种痛苦,然而,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是生龙活虎般的只有 21岁的儿子瘫痪了双腿,娘要是没了,儿子可怎么活?作为母亲,还有比这更揪心的痛吗?

      b. 面对这种种的痛,母亲有没有选择发泄、怨恨、逃避、甚至放弃?没有!(与儿子的自暴自弃形成对比)她是怎么做的?

      “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非常迅速,说明母亲早在一旁观察我的举动;“忍住哭声”儿子的自暴自弃使母亲痛不欲生,强忍着刀割般痛苦,极力劝勉儿子坚强面对眼前挫折,字字沉重,句句贴心。(母亲的爱好坚定!)

      环节四:带入情感,主题升华

      此时此刻,老师深信你们已经读懂了这位母亲的心声,无论如何也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哪个同学愿意把第一段最后这句让人听了揪心的话“忍住哭声”读给大家听?(指导读)

      【课堂小结】

      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把“我”与母亲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出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

      【课后作业】

      1.阅读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标画出剩下描写母亲的句子。

      2.运用神态或者动作描写,描写你身边一个熟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