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文文案例与评析
案例
文文,男,3岁半,小班幼儿。姥姥、姥爷带大,特别任性,还暴躁、易怒、爱哭。开始时,不愿来园,待老师答应满足一些条件后,才肯让爸妈走。后来,能顺利来园,但经常是瞪着眼睛、满脸怒气、大摇大摆地进班。与小朋友在一起,经常无故推打小朋友,损坏他人的作品,胆小的幼儿经常被他弄哭,胆大的幼儿被他招惹后引发对立情绪,他便说一些过激的话,还大嚷大叫,大哭大闹。老师问原因,他不理,就是个哭,仿佛很冤。在班里,文文常常情绪暴发,不过他的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地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
三四岁是儿童的第一反抗期,往往表现出“不听话”“自作主张”等“任性”行为。另一方面,孩子任性,往往是家长惯出来的毛病。对孩子的某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迁就他,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任性、固执等行为。
文文就是这样,全家视其为掌上明珠,关爱过度、疼爱有加,特别是姥姥、姥爷对他百依百顺,甚至“遮丑护短”,不愿听到别人说文文一个“不”字,“隔辈亲”演变成了“隔辈溺”。这样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致使孩子形成了任性、反抗、神经质等不良行为。
对策
1.活动引导。任性的孩子,一般精力都很旺盛,不要因为纠正他任性的坏毛病,而使他感觉受到压制。可引导孩子经常参加一些有纪律和规则要求的游戏和运动,这样,既可以使他充沛的精力得到正常释放,又让他在愉快的玩耍中,受到纪律和规则的约束。针对文文的情况,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其提高认识,积极协调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如语言活动“我长大了”,通过观察、讲述,拿自己以前和现在进行比较,知道自己长大了,更懂事了。表演活动“到XX家做客”,在活动中文文对小家庭产生了兴趣,积极参加表演,既当主人又当客人,学习了不少礼貌用语,而这些礼貌用语正是他学习热情待人、互助友爱的基础之一。音乐活动“找朋友”,小朋友都喜欢找与自己要好的孩子做朋友,通过没有小朋友找他,他也找不到好朋友,使他明白以前的许多做法是不对的。通过坚持不断地进行这些活动,使他学会用推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对自己的.认识,领悟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过激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2.降温处理。例如,一次午睡,他故意捣乱、出怪声不想睡觉,我轻轻地说:“别出声了,小朋友一会儿就被闹醒了。”他却故意大声说:“我喜欢!”说完还大哭起来。当时我想去安慰他,可以前的经验告诉我,那样只能火上浇油。于是我没理睬他,而是扭头照顾其他小朋友去了。渐渐地他的哭声变小了,等他基本安静下来了,我走过去俯在他耳边说:“好孩子知错就改,老师就会喜欢。”他没有再言语,而是乖乖地闭上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
3.“戴高帽子”。幼儿都喜欢听好话,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用“戴高帽子”的方法进行随机教育,往往会收到明显效果。一次,安安小朋友画画时因丢了一支水彩笔而大哭,我给他一支他不要,这时,文文也来安慰安安:“别哭了,老师再给你一个,不也可以画吗?哭也没有用,下次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别再丢了。”我立即说:“瞧!文文说得多好啊,像个大哥哥,文文以后也不会为一点小事儿而哭鼻子了,对不对?”此后,文文一旦要哭,我就以此事鼓励他,他果然进步很大。
4.家园配合。文文爱看书、爱听故事,特别爱听自己的故事。针对这一兴趣点,我为他建立了“文文的故事”家园联系册,即将他在园一天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以故事的口吻写下来,再配上简单的简笔画,交给家长,让家长回家读给文文听。让文文通过听自己的故事,增强自信,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家长再将文文在家的表现写下来,第二天交给我,我再读给所有小朋友听。为了听到好听的故事,文文在园在家都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做得更好。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矫治,文文的任性行为减少了,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他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对老师、父母不再提额外条件;活动中情绪稳定了,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变得爱画画,有耐心;懂得遵守规则,不再动辄发火、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小朋友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他感受着小朋友的友爱、集体的温暖,正快快乐乐地成长着。
【任性的文文案例与评析】相关文章:
《背影》教学案例评析11-04
湖心亭看雪说课案例与评析11-02
《湖心亭看雪》说课案例与评析09-12
《汉语拼音 g、k、h》教学案例与评析07-08
关于一篇教育案例的评析08-31
观潮的教学实录与评析11-10
王昌龄《出塞》原文与评析10-24
《观潮》 教学实录与评析10-26
课文《观潮》的教学实录与评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