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解说
甲骨文和金文还没发现“动”字。西周时期以“童”为之(毛公鼎),楚帛书“毋童群民”,“童”读为“动”,与毛公鼎同。“童”本意为奴仆,以“童”作“动”大概是因为僮仆是要整天奔波劳碌为主人服役,无时不在动中。后分四路发展:一路加意符“辵(chuò)”,以“童”为声,或以“重”为声。从辵者表示动作之进行,与动义亦切合,与从力无别。一路加“攵”,以“重”为声,或以“童”为声。从攵与从力相通。一路加“力”为意符,以“童”为声。一路也加“力”为意符,以“重”为声。最后一系发展成为现代汉字。简化字作“动”,左边的“云”只是一个记号,用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