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汉代则以文字之学为小学,故字书、训诂之属,皆属小学。清《四库提要》,训诂、字书、韵书等列为小学之属。宋人凡言小学仪节如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皆为小学。
大学:古大学亦作太学。《礼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法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太学:古学校名。《礼书》:“四代之学,虞则上庠、下庠,夏则东序、西序,商则右学、左学,周则东胶、虞庠。” 上庠、东序、右学、东胶,皆大学也。汉兴大学,立五经博士,以养天下之士。唐代太学与国子学、四门学等并隶国子监。宋因之,凡七品以上之子弟得入国子学,八品以下之子弟及庶民之俊秀者,得入太学。明代以后,唯有国子监,无太学。
传统的中国学问,从它的内容去区分,大体可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
清代,尤其是乾嘉之学,一般称为朴学(汉代治经专重训诂,后世为训诂之学曰汉学,以与重义理之学的宋学对称。),事实上就是考据之学,也就是考证之学。研究字义及历代之名物典章制度等一一考证辨证,确凿而有据者。始于顾炎武,自严若琚、胡渭以后,至乾嘉而大盛,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等是其中的`大师级的学者,特尊之为汉学,以示别于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