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
说道文学作品,就不得不提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非常受学生的喜爱,也是学生时代常读的一本文学作品,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收集整理好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 ,欢迎阅读本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一】
《三国演义》,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在刀光剑影、断壁残墙、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又岂是卿卿我我、纸醉金迷所能比拟的?从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逐鹿群雄,东征西讨,最终却被历史所淘汰?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二】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三】
但,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而许攸就是一个实例。当初,袁绍骄傲自大,不采纳许攸意见并羞辱他。后来,许攸投奔曹操。没想到曹操竟连鞋也顾不得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见到许攸倒头便拜。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级人物,面对贤才,能屈能伸,不耻下跪,这是一种何等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啊!
真不愧为“大丈夫”!他,拥有远见卓识,凭借天子这个有利筹码,“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兵荒马乱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战中,凭借他的文韬武略,以少胜多,一统北方!但却又因他的多疑、刚愎自用,而令多数的战争以败局收场,令他的有才之士负屈含冤。神医华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里曹操因疑虑华佗借治病之名杀害他,却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狱中。难道,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吗?
那么,刘备是英雄吗?也许有人会举手投足地赞成。或许也是,刘备着以仁义当先,以仁政治国,三顾茅庐邀诸葛,真可谓集德仁义于一身的圣主。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谈吐看似随意而闲适,却处处咄咄逼人、暗藏杀机。
刘备心知自己羽翼未丰,仍需借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谈吐中不断后退,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质疑过?我认为,在某些时候,刘备毕竟也是“官”场之人,心思紧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还黑呀!
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时他对孔明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纵,便让一个抵三个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从,抽泣着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必善用心计的刘备一定是贻笑九泉了吧!若这不算,那么吕布之死又怎么解释呢?作为历史上礼贤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为又何以成英雄呢?
那袁绍呢?我认为他色厉胆薄。爱才却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谋划却无决断,贪生怕死,目光短浅,看见蝇头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关羽又何妨?他作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的化身,一次战败被曹操所俘,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他,忠于信,忠于义,真可谓是“玉可碎不可损其白,足可破不可毁其节”!做人就得像这样,说到做到。
因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评价一个人关键的所在。要是没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言归正传,说实话,关羽也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终他的逝世,也是因为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那么,谁,才是英雄呢?诸葛亮?张飞?孙权?司马懿……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为了信义,为了远大的理想而英勇奋斗。
无论是卑微的小人物,还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为他们都为这个世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阅读《三国演义》后,我从中汲取了许多为人处事之道。我才发现,《三国演义》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还真是名不虚传呐!
【读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00字范文02-22
读《三国演义》有感900字04-13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内容04-16
读书笔记写三国演义03-09
三国演义章节读书笔记02-10
《三国演义》学生读书笔记02-07
三国演义初中读书笔记02-03
读三国演义有感(集锦15篇)04-22
读三国演义有感(汇编15篇)04-04
读三国演义有感(合集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