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作要求
口语化:①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 ②少用方言、土语,尽量不用群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 ③少用书面词汇、文言词汇和单音词。把单音词改成双音词;书面语改成口头语;文言词改用白话;音同字不同的词要改换。 ④不宜用小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因为其中的内容不便读出来;那些表示否定含义的引号也尽量不用,改用"所谓的"。
听着顺耳
文学大师老舍说过:"书面上美好的字,不一定在口中也是美好。……'老李,说说,切莫冗长'!大概不如说:'老李,说说简单点'!后者现成,容易说,容易懂。"广播稿的语言要口语化。口语要求写"话",而不是写"文"。这个"话"不等于日常生活中说的话,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话是以达意为主,仅有层次而不讲究结构、语法;口语化要求的"话",既要达意,又要有层次,更需要严密的结构,语法上要更加完整。但这个"话"又不同于书面文章的语言。它要求句子短,语法结构较简单,文字更精炼。它是介于日常口头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一种"话"。
教育家叶圣陶读到广播稿的语言时说:"上口顺耳的稿子就是意思明白通畅的稿子,人家不必花费无谓的力气就可以了解,而且决不至于发生误会。"他要求写完稿子"自己好好儿念一遍,就是自己来检验一下,写下来的那些语言上不上口,顺不顺耳。……要是不怎么上口,不怎么顺耳,必然是语言有毛病,就得修改。……修改成什么样儿才了事呢?到自己满意,认为上口顺耳为止。"因此,好的广播稿主要是靠嘴念和耳听来判断。广播稿还要做到顺心,以前写广播稿往往以教育者自居,把听众看成学生,容易出现教训人的口气。江苏曾有个农民买了收音机听了一段时间后,气愤地说:"我花钱买了'爹'回来了!"意思是,收音机就像'爹'一样,以教训儿子的口气对待听众。由此可见广播稿要做到顺心,就要尊重听众,平等待人,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在事实的报道中。广播语言要亲切、中听,多用谈心的口气,商量的口气,少用"必须"、"应该"等命令式口气。(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5年第7期《广播稿语言五要》)
结构简洁
广播稿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更要注意干脆利落。
①突出句子的主干,不滥用不必要的附加成分。
②用准确的词贴切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不说空话、套话。
③不用倒装句,不用倒叙和插叙。广播稿的叙事,一般按事物过程的发展顺序,因为这样顺乎人们听的思路和习惯。
内容生动
①采用多种写作方法,避免单调乏味。
②句式富于变化,运用设问、排比、对偶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采;适当选择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使文章有感染力。
③具体的事例比抽象的议论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主题集中
开头要吸引观众,主体要设计悬念,结尾要不落俗套。
音调和谐
广播稿要避免连续出现仄声字,平仄声要互相交错、配合得当,读起来就会抑扬顿挫,悦耳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