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社区孝星事迹材料
他们用自己尊老、敬老、爱老的实际行动深深的感染了周围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凡,彰显了亲情的伟大,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社区孝星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
社区孝星事迹材料范文(一)
她只是一滴水,却折射着太阳的光芒;她只是一粒沙,却奠基着大厦的辉煌;她只是一颗苗,却彰显着森林的苍翠。她就是保康街道科尔沁社区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也是居民口中热心的好儿媳、孤寡老人心中的好闺女、社区的优秀志愿者刘景芝。
孝道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刘景芝给人们的印象总是诚实稳重,脸上挂满了可亲的笑容。但熟悉刘景芝的人们都知道,她生活的并不容易,在她笑容的背后隐藏着很多艰难的生活等待她去承担,等待她用汗水去付出、等待她用贤惠的孝心去实践。今年50岁的刘景芝自1988年结婚以来,便和公婆一起生活,公公脑梗,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婆婆也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由于丈夫身患残疾,两个孩子上学、照顾公婆的任务就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不论再忙再累,她每顿饭第一碗总是盛给公婆,做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烧得软烂可口。公公年老体弱,瘫痪在床,长时间把身上都黏的红肿,她发现后及时买好褥疮垫,每天帮助老人翻身按摩10数次,让老人在干爽舒适的床上躺着。她不嫌脏不怕累,一天天,一年年,始终让老人保持洁净舒适。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饭,翻身子,换被褥,帮公公洗脸、擦身、喂药、喂水……说实话,一个中年妇女为公公擦洗身子,难免有羞涩之处,可为了尽孝,她无怨无悔,实在难能可贵。人心都是肉长的,刘景芝每天帮公公擦洗完,还要为患有严重风湿病的婆婆泡脚按摩,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体给两个女儿辅导功课,公婆把媳妇所做的一切看在眼里却只能疼在心里。刘景芝以对父母的孝心和对儿女的爱心不辞辛苦的维持这个贫穷却又温暖的家。她用羸弱的身躯,为家撑开了一片天。如今公公已85岁高龄,婆婆76岁,享受着他们并不富有但很快乐的晚年,刘景芝的两个女儿都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2013年,刘景芝还被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评为了"敬老孝星"先进人物,人们都说这是好人有好报,但更多人都知道,这与刘景芝27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是分不开的。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自2003年起刘景芝就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2011年8月,保康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刘景芝和组长顶着雨拄着木棍,趟着没过膝盖的水一家一家的检查有没有危房,看见有居民掏水她和组长马上挽起袖子跟着干了起来。这样的小事不计其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也有受伤的时候,但刘景芝从未有过怨言,有一次在社区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刘景芝带一个志愿者来到一户居民家,看到这家的柴垛占道路,过往的人极其不方便,但是,这家人因外出探亲一直没有回来,于是刘景芝带着志愿者帮着把这家的秸秆柴草搬到了院里,同时把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想过了几天后这家人回来了,气势汹汹的找到刘景芝家质问:为什么把他家的柴草搬到院里,有你什么事。刘景芝却笑呵呵的说:"大哥你别生气,社区那天组织的打扫卫生活动,看到你们家门前堆的柴草被风刮的到处都是,我们就帮你捡回了院里,另外我觉得柴草放到路边也不安全,一旦被别人扔个烟头都能引燃,这样咱们一年的引柴不就都烧光了吗?更何况引燃的大火造成大的损失你们家也有责任".一番话讲的这个人心服口服。还有一次刘景芝做公益活动来到了一个小区,进入一个单元来到二楼,看到一户人家把喝光了的啤酒瓶子、纸壳箱子堆了一走廊都是,于是刘景芝敲开这家门,一看只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在家,说明情况后老人家说:"这管你们什么事呀,我的家门前我随便堆".刘景芝耐心地说:"阿姨您年龄大了孩子们还没时间,这点小事我们帮你吧",于是刘景芝组织大家叫来了收废品的人,征求老人的意见后,把那些瓶子、箱子都处理后,把卖得的钱如数还给了老人,即收拾了楼道的卫生、又帮助老人料理了家务,老人不好意思的说:你看这点事还麻烦你们了。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就这样刘景芝以平凡的小事、耐心的工作影响着社区志愿者队伍,给居民群众带个好头,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让科尔沁居民由了解到感动,由信服到学习刘景芝的奉献精神,学习她的孝心和做公益工作的方式方法。
志愿者的微笑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刘景芝不仅在家里是贤妻孝女,在社区公益活动中始终站在志愿者的前列,她思想进步积极进取,曾多次向社区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2003年,当非典病毒在我国肆虐之际,她顶着烈日到居民家中宣传防病毒知识,帮助社区居委会调查人员流动情况,刘景芝积极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街道领导和科尔沁社区居民的一致肯定,同年6月,刘景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让她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志愿者的信念。从那时起,热心的刘景芝的脚步走遍了科尔沁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科尔沁社区谁家有困难,哪家有孤寡老人,她都会清楚记得。居民倪淑霞是空巢老人,她每周都会抽出时间替老人做家务,洗衣服,老人不方便买的东西她也都帮着跑腿,这让老人在外打工的儿女安心了许多。社区有时会新换组长,刘景芝都主动领着组长挨家挨户的走访,帮组长整理每户的信息。刘景芝这种奉献的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事迹也被整理成材料通过社区进行上报,自2011年开始,刘景芝先后被评为"社区优秀志愿者","自治区级敬老孝星"并且颁发了奖金,2015年又被聘请为"法院特约社会廉政监督员".刘景芝回忆说:"开始只是觉得作为子女,孝敬公公婆婆是我应该做的,后来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看到一些孤寡老人生活很困难,虽然我不富裕,但还是很想帮助他们,感觉他们和自己的父母没什么区别。我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人生在世做出点滴好事也不枉来一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刘景芝用最平实的表达道出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孝行孝道,她一点一滴的付出已经融进了科尔沁居民的心中,在街道和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在科尔沁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下,以刘景芝为代表的社区志愿者们以奉献、服务的高尚情操为构建和谐社区而努力奋斗!
社区孝星事迹材料范文(二)
有一个这样特殊的家庭,20年的时间里,先后有4个老人卧床不起,需要人日夜照料;有这样一个人,20年的时间里,一直用爱在坚守,日夜照料卧病在床非亲生的父母。这个人就是王永刚,4个老人是他和妻子的养父母。
他用孝心去诠释亲情
王永刚是一个身体瘦弱,被生活的重压磨练得斑斑白发的中年人,他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但他的影响却不凡,他的身体里蕴藏着一颗坚强的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王永刚夫妇花了20年的时间用实际行动演绎出了新的内涵。家中有患病卧床的老人的情况是最为普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就不再那么"普通",王永刚和妻子的父母都是养父母,双方养父母家中还都有自己亲生的子女,没有血缘的亲情,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演绎得淋漓尽致。王永刚夫妇刚结婚不久,王永刚的父亲就患病卧床了,1997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他把母亲樊玉英接到自己家里与他们共同生活。那时的他刚从粮库下岗,妻子也从麻纺厂下岗了,迫于生计,他出去干零活,妻子在环卫所做清洁工,原本想可以静下心来,和妻子一道好好发展家庭经济,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可天不随人愿,2007年12月,王永刚养母因突发脑出血、糖尿病并发症倒下了,病情不容乐观,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实在承担不起高昂的医药费,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他们不得不把老太太接回家中伺候。正是家里开支最大,最缺人手的时候,在环卫上班的妻子被迫辞去扫街的工作,专心伺候婆婆。这样一来家中所有日常生活开销和母亲看病欠下的外债都落在王永刚的肩上,王永刚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每天早晨5点多就出去跑车,直到晚上12点多才收工回家,这期间饿了买一块饼子就一口自带的咸菜疙瘩,渴了拿出了在家接的自来水灌一口,有时赶上天寒地冻、刮风下雨冻得瑟瑟发抖,还要坚持挣够家庭一天的生活费用和老人吃药的钱,日复一日,勤劳朴实的他没喊过一声累,默默的支撑整个家。卧病在床的母亲还患有糖尿病,每顿饭前妻子给她打胰岛素,饭后喂其吃药。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多年瘫痪在床的母亲可以坐起来吃饭了。
他用坚强去应对困境
一贫如洗的家庭状况不允许他们夫妻二人生病,他们也不敢生病,本来就患甲状腺病的妻子一直咬牙忍着,一直拖着不去治疗,在长期的高压生活下她的病情越来越重,还是在医生和家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才答应做了手术。妻子李艳杰到通辽做手术,住院时说话都很费力,她还不忘惦记着婆婆,隔一天两天就打个电话叮嘱丈夫好好伺候婆婆。半个月出院回家后,没等身体恢复过来,就又与丈夫担负起伺候婆婆的重任。好在社区的同志在了解实情的同时,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了王永刚一家的情况,经核实后立即为其母亲办理了城镇低保。母亲身体的好转,妻子的病得到治愈,政府的帮助等等所有的迹象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一家人重新走出贫困,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的4月份,王永刚的岳母被诊断患了贲门癌,为了延续岳母的生命,夫妻二人再一次倾其所有为岳母做手术,一直半身不遂的岳父无人照顾,他们就把有病的岳父和刚做完手术的岳母接回了家,当时王永刚家还住在一个"家徒四壁"的小平房里,樊玉英老人一个人住小屋的炕上,大屋搭了两张床住着李艳杰的父母。他们一家三口就在西屋的小炕上挤着,其实也不挤,因为每晚都得有一个人在东屋侍奉着三位老人。就这样,一晃四五年过去了,李艳杰的养母身体也养得很好,王永刚的母亲也很精神了,李艳杰的养父也时常含泪望着小两口。
他用美德去影响社会
社区干部一直在关心、关注着这个不平凡的一家人,2012年在街道组织的"敬老孝星"评选活动时,社区干部将王永刚的事迹材料上报到了街道办事处,通过宣传,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辖区内众多的群众。他的事迹又通过层层上报,2012年他被自治区评为自治区级"敬老孝星"称号。一个个金灿灿的奖状为这个破旧的家里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但是,他却总是说这是自己应该的、应该的',只要三个老人没什么事比什么都强。可是没过多久,厄运再一次降临王永刚的家中,2013年接受手术治疗3年后,不管他们夫妇再怎么努力与不舍,岳母终是去世了。2015年王永刚带着两位老人搬进了楼房,可是这个房子却是从侄子那借来居住的,主要是因为在楼房里能更好的照顾老人,房子的取暖费也是姐妹几个筹钱交的。老房子本来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搬家的时候也就把老人的行李和日常用品带上了,乔迁新居后家中始终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摆出手,唯有两本"孝亲敬老"的奖状在陈旧的家具上默默的伫立着,但是这就是王永刚"新家",他说那是他的荣誉更是他的家风。搬进新家后,两位老人的心情好了,身体状况也相对稳定了,王永刚来到了粮库做起了更夫,工资不高,但工作还比较稳定,扣除各类保险外,发到手里的900块钱他还是大部分都花在了两位老人的医药费上了。但是不管夫妻俩人再怎么尽心尽力,终究抗争不过病魔,2016年3月份,瘫痪了18年的岳父还是离开了他们。
他用真情去书写人生
20年,照顾4位身患重症瘫痪在床不能自理的老人,其中的艰辛一想便知。20年,王永刚夫妇从来没安稳的睡过一觉,每天半夜都会起来数次伺候老人们如厕。即便生活如此的艰难窘迫,这对夫妇也毫无怨言,总是尽最大努力为老人们创造好的生活环境。20年,这个曾经的小康之家被老人们拖累得没有了一丝当年小有富足的气息。20年,王永刚夫妇没添置过一件新衣服,他们也曾年轻过,他们也渴望美需要爱,也希望正常的生活,他的妻子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几乎不怎么出门,但从夫妻二人的脸上不时浮出的笑容中完全没有一丝的凄苦情绪,总是浮着满意的笑容,又让你心里感到暖暖的。王永刚夫妻虽然没有给儿子提供那般富足的生活,却无时无刻不在给他提供最伟大的精神财富。在这个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家庭在感动着我们。别说是养父母,就是亲生父母给赶出去不赡养的,不也是大有人在吗?王永刚和李艳杰的养父母,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什么社会背景和地位,更没有什么积蓄和房产,他们靠的是亲情演绎着他们普通人的人生。他们用自己尊老、敬老、爱老的实际行动深深的感染了周围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凡,彰显了亲情的伟大。王永刚夫妇是平凡的,他们只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但他们的影响是不凡的,他们是孝顺好儿女的标杆,他们为我们树立尊老爱幼的榜样。
【2016社区孝星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社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04-22
2017社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04-23
家庭小孝星作文3篇02-20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04-22
2017孝老爱亲事迹材料04-23
教师孝老爱亲事迹材料04-22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04-22
2017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04-23
小学生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