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

时间:2024-06-01 04:16:42 宗睿 白居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

  《杜陵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题下有一行自注:“伤农夫之困矣。”可见这首诗的内容是同情农民生活的困苦。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写了两个使农民的生活受苦受难的直接原因,小编带来的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

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

  杜陵叟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1)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2)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3)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4)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5)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6)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7)

  作品注释:

  (1)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2)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3)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4)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5)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6)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7)蠲(juān):除去,免除。

  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赏析:

  作者在《杜陵叟》诗题下有一行自注,他的每一篇《新乐府》诗都有小注,以说明他的创作宗旨,有关《杜陵叟》诗,他写到,“伤农夫之困矣”,可见这首诗的内容是同情农民生活的困苦。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中,白居易写了两个使农民的生活受苦受难的直接原因,一个是上天的自然灾害,另一个则是人为的灾祸。诗的深刻在于第二部分,指出官僚制度的黑暗与腐败,横征暴敛,巧取豪夺。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这时白居易新任左拾遗,上疏陈述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唐宪宗总算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罪己诏;但实际上不过是搞了个笼络人心的骗局。为此,白居易写了《轻肥》和这首《杜陵叟》。

  这首诗在禾穗青乾,麦苗黄死,赤地千里的背景上展现出两个颇有戏剧性的场面:一个是,贪官污吏如狼似虎,逼迫灾民们“典桑卖地纳官租”;接着的一个是,在“十家租税九家毕”之后,里胥才慢腾腾地来到乡村,宣布“免税”的“德音”,让灾民们感谢皇帝的恩德。

  诗人说他的这首诗是“伤农夫之困”的。“杜陵叟”这个典型所概括的,当然不仅是杜陵一地的“农夫之困”,而是所有农民的共同遭遇。由于诗人对“农夫之困”感同身受,所以当写到“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激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农民死活的“长吏”:“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作为唐王朝的官员,敢于如此激烈地为人民鸣不平,不能不使我们佩服他的勇气。而他塑造的这个“我”的形象,以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反抗精神而闪耀着永不熄灭的艺术火花,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正面写“长吏”只用了两句诗,但由于先用灾情的严重作铺垫,后用“我”的控诉作补充,中间又揭露了封建社会最本质的东西,所以着墨不多而形象凸现,且有高度的典型性。“明知”农民遭灾,却硬是“不申破”,甚至美化现实以博取皇帝的欢心,这个长吏不是很有典型性吗?“明知”夏秋两熟,颗粒未收,农民已在死亡线上挣扎,却硬是“急敛暴征求考课”,这不是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最本质的东西吗?

  从表面上看,诗人鞭挞了长吏和里胥,却歌颂了皇帝。然而细绎全诗,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长吏的揭露,集中到“求考课”;对于里胥的刻画,着重于“方到门”:显然是有言外之意的。考课者,考核官吏的政绩也。既然长吏们“急敛暴征”是为了追求在考课中名列前茅,得以升官,那么,考课的目的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里胥”有多大的权力,竟敢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之后“方到门”来宣布“免税”的“德音”,难道会没有人支持吗?事情很清楚:“帝心恻隐”是假,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是真,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诗人能怀着“伤农夫之困”的深厚感情,通过笔下的艺术形象予以揭露,是难能可贵的。

  事实上,当灾荒严重的时候,由皇帝下诏免除租税,由地方官加紧勒索,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乃是历代统治者惯演的双簧戏。苏轼在《应诏言四事状》里指出“四方皆有‘黄纸放而白纸催’之语”(在唐代,皇帝的诏书分两类:重要的用白麻纸写,叫“白麻”;一般的用黄麻纸写,叫“黄麻”。在宋代,皇帝的诏书用黄纸写,地方官的公文用白纸写),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此后,范成大在《后催租行》里所写的“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朱继芳在《农桑》里所写的“淡黄竹纸说蠲逋,白纸仍科不嫁租”,就都是这种双簧戏。而白居易,则是最早、最有力地揭穿了这种双簧戏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陵叟阅读答案

  弊:衰落;疲惫。

  1、 杜陵叟是什么身份?他遇到了什么难题?

  答:杜陵叟是个农民,今年干旱,禾苗大多枯死。

  2、 禾苗枯死,官府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答: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使得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3、 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由第三人称客观描绘改为第一人称控诉,感情色彩有何不同?

  答: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语气更加强烈,写出了诗人难抑愤怒之情,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不屈反抗精神。

  4、在封建社会中百姓遇到饥荒时,通常由帝王下诏免除租税,而由地方官加紧勒索,这一直都是统治阶级惯用的诡计,说说你对本诗“双簧戏”的认识?

  答: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然强征暴敛;一个小小的“里胥”一直等到“十家租税九 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德音”,背后明显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装作不知,虚假伪善。“帝 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才是真正的目的。这种“双簧戏”封建统治者演起来驾轻就熟,时机控制得恰适其时,在漫长 的封建社会中,这样的把戏不止一次上演,极具讽刺意义。

【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杜陵叟》白居易06-17

《杜陵叟》白居易唐诗鉴赏02-24

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唐诗赏析11-12

白居易《池上》翻译赏析02-01

白居易《早兴》翻译赏析08-13

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2-13

《吊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08-29

白居易池上的原文及翻译赏析12-06

白居易《缭绫》翻译赏析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