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借《琵琶行》谈音乐美学观
白居易《琵琶行》不仅仅是我们学习欣赏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多种元素的结合体。
一、音乐之美源于“情”
1、“无”声中的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女转动旋轴,先轻轻地弹了三两下,还“未成什么曲调”,便露出了她那无限的深情。作者不仅在写琵琶女,而且也流露出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无限情怀。
2、“有”声中的情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本来白居易对音乐就极强敏感,更何况,突然听到的又是具有“京都韵味”的琵琶声。诗人昔日在京城为官,今日远贬他乡,此声不禁牵动了他敏感的神经,扣动了他的心扉。于是诗人不禁问道:“寻声暗问弹者谁?”又不禁“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见到琵琶女后,听着她那“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的琵琶声,又将作者带入了那无尽的回想境界。
3、“断”声中的情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声的突然停止,不仅没让听众有不适之感,反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所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不正是因为一个“情”字的填充才使无声之美胜于有声之美吗?
二、音乐之美出于“技”
诗文中也有一部分是描写琵琶女神情姿态的。比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琵琶女“始出来”,并且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可见她不是以貌和技取悦于人的轻浮女子,她具有含蓄、朦胧和羞涩之美,令人肃然起敬。这是琵琶女自身涵养之美。
然而,描写琵琶女的自身涵养之美是为她的演奏技巧做铺垫的。因为作者情感的抒发是建立在琵琶女超高的琵琶技巧之上的。比如:“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曲终收拨当心画” 中的“拢”、“ 拈”、“ 抹”、“ 挑”、“当心画”都是对琵琶的演奏技能的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诗人运用“声音听觉的无形” 比喻“形象视觉的有形”把琵琶的各种音色、音量描绘得生动可见,使音乐成为成一幅具体形象的画面;“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子进入高潮段落,此时琵琶声像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像铁骑奔突,刀枪齐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2006.,琵琶女用拨子在琵琶槽心猛然一划,在四弦齐响中结束了乐曲。可见,白居易很用心地描绘了琵琶女演奏的全过程。
三、音乐之美限于“境”
1、琵琶女的昔日与今日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是琵琶女对自己“昔日辉煌”叙述;“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这是琵琶女诉说她今日的遭遇,种种不幸都落在她的身上,寂寞失落,漂泊憔悴。
2、作者的昔日与今日
作者描写琵琶女以前得意的时光,其实也在描写他当年在京城风光的“自己”。当琵琶女叙说她自己之前的快乐时光时,更勾起了作者的心境:29岁时中进士,曾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至尉、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官职;作者用大量笔墨来描写琵琶女后来的遭遇,这何尝又不是作者的遭遇?今日的白居易却因直谏皇帝而受到打击、排挤。诗人正是借琵琶女来抒发自己昔日在京城为官与今日远贬他乡的情感落差之痛苦。
可见,他们的境遇是相同的:一个是被京城贬谪的官员,一个是被京城丈夫冷落的歌伎。“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仅且仅有白居易才能深切体会到琵琶女的内心的忧伤和孤独,使彼此产生心灵感应和共鸣,从而才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
四、结语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诗歌、音乐与美学思想之结晶,具有广泛的美学意义。笔者只是对里面的某些音乐美学观进行了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它是一部多种元素(诗歌、音乐、美学……)的结合体,所以值得我们对其各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借《琵琶行》谈音乐美学观】相关文章:
琵琶行描写音乐11-06
《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10-13
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特色09-20
琵琶行描写音乐的句子10-21
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10-20
白居易《琵琶行》语言的音乐美10-20
《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及音乐思想09-14
琵琶行音乐描写句子赏析03-07
《琵琶行》音乐画面之美11-25
关于《琵琶行》音乐意境赏析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