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思乡的古诗

时间:2024-11-04 18:52:53 蔼媚 白居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居易思乡的古诗

  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和乡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思乡的古诗,一起来看看白居易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白居易思乡的古诗

  《邯郸冬至夜思家》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品赏析:

  古诗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将怎样过法呢?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这首诗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

  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正不必抑此扬彼。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庾楼晓望》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作品赏析:

  在古代诗歌中很有一部分是登高望远之作,要么站在楼上,要么站在山上。或是因为站在高处,凭栏临风,衣襟摆动,发际飘摇,眼目所到之处,皆是宽阔宏大视野,此情此景此境最容易激发人的豪情气概。这豪情气概充塞胸间,若不抒发出来,定觉难受。会做诗的便将之化成诗句,会唱歌便将之化作歌声,既不会做诗也不会唱歌的,也定要对着远处哦哦啊啊吼叫几声,才觉痛快。

  白居易站在庾楼之上,策动他内心的不是汹涌的豪情,而是悠远的乡情。

  这首诗首二句写明了时间、地点和景色,定下了全诗的意境。

  这首诗三四句继续写景,苹风就是单纯的指风,古人认为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所以称风为苹风。其中后一句写得很妙,指明了季节是初春,那边的苹风一吹,便将温暖的春天送到江这边来了。

  想是庾楼坐落在一座城市边(可能是江城,未作考证),从这里大概可以看到全城景貌,包括白居易平常上班的衙门。前一句再一次揭明了季节为冬末春初,城市阴处的雪还未化尽;后一句亦再一次揭示时间是清晨,人们一天的工作还未开始,衙门口大鼓前还没有尘土飞起说明没人在那儿活动。

  末二句是点睛之笔,前面写景、写景,到结束了来这么一句感叹,戛然而止,却意蕴悠远。这望乡人中,白居易何尝不是其中一个。

  除

  岁暮纷思多,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解释

  双眼有疾导致彻夜难眠,并非是为了守岁;人老了心中就容易感伤,更何况又临近春节(天)。

  等到灯火燃烧殆尽、天亮后,我便是六十岁的人了。

  注释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平头:用在数字前面、表示整数。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

  1.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2.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3.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4.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5.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6.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7.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8.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9.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10.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11.羁旅:漂泊流浪。

  12.寥落:荒芜零落。

  13.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14.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15.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16. 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17.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18.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译文: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秋至贞元十六年(800)春之间。其时诗人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春二月,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平叛战争规模较大,时间亦长。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值此人祸天灾纷至沓来之际,田园荒芜,骨肉离散,诗人不免忧国思亲,伤乱悲离。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见祖业一空,兄弟姊妹失业羁旅,天各一方,于是有感而作。

【白居易思乡的古诗】相关文章:

思乡古诗的图片与古诗06-16

白居易的古诗06-15

白居易的古诗01-27

王维思乡的古诗03-26

搜集思乡的古诗06-19

爱国思乡的古诗08-08

思乡的古诗及赏析09-13

思乡的古诗202208-27

思乡古诗整首09-15

描写思乡的经典古诗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