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诗歌赏析
描写雪景之奇:诗的开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未及白雪先传风声,由风见雪,一个“即”字写出了南方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神来之笔,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将春景比冬景,把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展现出雪景的壮美意境与浪漫色彩,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展现边地之寒:从“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可见飞雪进入珠帘,沾湿罗幕,狐裘锦衾都难以抵御寒冷,将军、都护的角弓拉不开,铁衣难穿着,通过人和人的感受来写天气的奇寒,手法具体真切,也体现了白雪的威力.
勾勒送别之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运用夸张笔墨,勾画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典型的送别环境,“愁”字也隐约暗示了离别的愁绪。接着写中军帐置酒饮别的情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虽不写音乐本身,但能间接传达出急管繁弦的场面和关山旧别情的意味.
体现惜别之情:“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傍晚大雪纷飞中,辕门的红旗因雪冻结,一动也不动,这一细节生动地写出天气奇寒,也反衬出整个境界的洁白与寒冷。最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在轮台东门送别友人,友人离去后,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艺术风格独特: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诗中充满奇思异想,将塞外风雪变成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作者介绍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
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与高适并称“高岑”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三十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夏交东归,此诗即作于岑参第二次出塞时期.当时他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而武判官是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由此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特色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风格关键
“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峻壮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相关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11-0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10-0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译文08-1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及注释11-0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译文02-2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译文及赏析10-2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05-0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和注释10-2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