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一: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内容涉及“咏雪”、“送别”两个方面,和学生以往学习的唐诗相比,篇幅长了,内容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课文学习落在分析诗歌“奇景”、“奇情”两个点上,使诗歌学习避免了支离破碎的图解,简单的理性分析。而作为诗歌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诵读这个环节,在常规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播放录音,让学生在听读一遍以后进行朗读。由于受时空限制,学生的朗读很难按要求得到提高。网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个状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个性化的示范朗读,而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的喜好选择示范朗读进行聆听和仿读,同时选择自己喜爱的乐曲为自己的朗读配乐,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学生感受还不深。思考解决方案:引入学生以前学过的熟悉简易古诗,采取过渡式学习法,或许会更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二:
这首诗歌被称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可谓是名至实归。这是一首一开始就让学生很有感觉的诗歌。
下面我分两点谈一下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1、适时联读能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最后一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因为它表现的充满惆怅的情感而让一位学生喜欢上了而在开始品读不久便被提了出来,这个在预设中本是置于最后的想予以情感的深化的,但很快又有第二个学生抓住这句,这时觉得不能不进行深入品析了,于是,就顺势引导对“空”字进行品析,这“空”字在这里很见精神。字为“空”,感情却是满溢的,就像齐白石虾画的留白艺术,除了对友人的不舍之外,还有满腔的乡思,无限惆怅。在这里,我又引导学生联读,也就是结合学过不久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之“空”来加深品味。当时教学《酬》诗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这看似空泛、不着边际的问题,引来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怀旧空吟闻笛赋”的“空”如何理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一联所抒之情无限怅惘,无限感慨,而“空”字更添这无限之感,其味咀嚼不尽,领会这“空”字神韵,也便把握了这一联,进而把握作者写作此诗的情感。不过当时并没让对“空”字进行具体解释,但此番进行联读时,发现当时提问的学生,对这个“空”字在各自诗句中相应的解释都把握的很到位,两个地方的“空”字,字面意思是不一样的,但情感却是相通的。充分的品析之后,这两句的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读得很有韵味。
2、要不拘预设,动态生成
“品奇”这个主问题的设置比较开放,虽然预设归结为三点,天气奇寒,雪景奇丽,感情奇深,但在预设的时候我也并没想到就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逐点下来,而是任其随意品读。但实际的课堂下来,我又觉得,当学生讲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时候,还是就这方面引导都讲了,再引导另一方面为好,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更清晰的感知。
在赏读结束后的归结时,一些点还强化提一下的,比如岑诗特点“奇”的具体化: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合理的夸张。这几点,在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其实都提到过,这时只需我稍加明晰化便可以让学生做到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结合起来。再比如诗歌非常突出的情景交融的特点,在品析“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时候,学生曾提到移情于景,我只用由此生发,再联系其他句子稍作引导相信学生也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点。
还有就是诵读,不够。诗歌教学,诵读肯定是很重要的,其实不独是诗歌,很多语文课,诵读都是重要的。但是我也发现,很多的评课者在对一堂课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经常性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朗读不够,你语文课,怎么可以不朗读呢?但是评价归评价,实际的课堂,我们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分析,这样那样的任务要完成而缩减朗读。但我仍希望,经过赏读之后,在透彻理解诗意后,能出现精彩的朗读。本堂课最后的诵读,是我预设中的高潮部分,但又觉学生的情感没被完全调动,及至朗读力度、气势不够,也或者是我的设计有欠缺,本来是想男女生呼应式朗读能带来一种音韵节奏上的美感,却在客观上造成朗读主体力量的减弱。
想象中有理想的课堂模式,但却无法将之具象化。
仍沿袭那句套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正因为遗憾,才有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05-20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09-0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反思12-1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笔记09-1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08-21
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实录07-2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教案12-2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感想12-25
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