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手抄报内容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手抄报吧,借助手抄报可以有效培养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你知道什么样的手抄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手抄报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族团结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团结作文1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谁也离不开谁。正所谓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不同的民族虽然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却有着同一个信念: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只有民族之间团结一心,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昨天的悲惨现象才不会发生;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走向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辉煌!56个民族用不一样的语言,说着一样的话:“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永远向前!
民族团结作文2
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养育着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都是少数民族的。
你知道其他的民族为什么是少数民族呢?
是因为——原因一:人数少,最多的才有几万人。原因二:民族的风情不一样的,他们信佛、神之类的。你到少数民族拜访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情,不叫说什么就不说什么。
绚丽多彩的服饰在少数民族里,我们肯定常见吧。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服饰,回族旗袍(女)袖袍(男)。
我国南方比较湿热,居住在这的少数民族,都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楼房,是山水之间的一种独特建筑。这种房子虽然不是很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的楼阁一样。
元朝回族人扎马鲁丁,制定了《万年历》,在全国颁布实行;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是清代彝族人曲焕章根据民间秘方研制而成的。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个曲子是让我们中华民族和谐更爱自己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民族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创造了一次次的飞跃和辉煌。
在我国,各个民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参与国家大事的管理。每年开春,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相聚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议国家大事。
我坚信无论在什么时候,五十六个民族会紧紧相依在一起的。
民族团结的宣传标语
1、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与时俱进谋发展,携手并肩奔小康
4、重视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5、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6、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7、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8、树立典型,学习先进,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
9、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10、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
11、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和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12、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活力
13、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基深植于各族群众,生命蕴藏于各族群众,力量来源于各族群众,成果造福于各族群众
14、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共同迈向小康社会
15、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16、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17、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祖国最强大
18、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19、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
20、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
21、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22、基层党组织要成为民族团结的坚强堡垒
23、加强民族团结发展上杭经济
24、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5、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6、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
27、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28、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武汉
29、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
30、讲团结、谋发展、保稳定、促和谐!
31、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2、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3、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34、团结一心,携手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5、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36、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各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7、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是党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政策
38、平等、团结、进步、繁荣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39、积极开展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依法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
40、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41、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2、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民族团结的故事:
1、和亲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2、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今天人们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唐太宗贞观12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对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而远嫁,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 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3、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故事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洛阳。
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很恼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
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
“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民族团结征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雄壮有力的旋律让我激情澎湃,中华孕育着56个孩子,他们团结互助,一同茁壮成长。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上,有一位中华母亲养育着56个孩子,她的孩子们都有自己不同之处,习惯各异,可他们总会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有着共同的母亲——中华。
在新中国,来自56个民族正共同浇灌和平这棵大树,让它茁壮成长。汉族可是这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其他55个民族也同时发展着。还记得前几天,妈妈带我去临沧大姨妈玩。这里的人们可热情了,不管认不认识,来者便是亲人。我们刚下车,主人就来迎接我们,姨妈们给我们准备了入口香醇的茶,很快又给我们准备了当地特色的火腿木瓜鸡,可香了。这是来自他们私养的土鸡和自制土猪火腿。在饭桌上大家交流着,素不相识的也如故人,有说有笑。到了晚上,大家围在一堆火边,不知早上的陌生已丢在哪里啦。大家如一家人一起玩耍嬉闹,其乐融融。月色皎洁,映在大家脸上,露出幸福的笑,此时没有因民族不同而有隔阂,只有一同欢乐的时光。
在生活中,也会有不少民族不同的伙伴,学校里的同学,同在街道的邻里都有。谁家要是有什么事,这街坊邻里的都可上心了,时间久了就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傍晚大家坐在一起,说说今天的趣事,聊聊从前的旧事。很平淡的日子里,有愉悦的小日子,这不会因为民族不同而打破同样的快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惯和风俗,小到用餐礼仪,大到民族节日各有特色呢。从古至今,不少战争就是因为没有民族团结而导致的后果。可见,只有民族团结,只有在国家大旗的呵护下,才能维护我们祖国的和平与稳定,让我们过上幸福的日子。祖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民族的团结。大家一起进步,共同努力,朝着一个方向走,有了各民族间的往来,友好相处,我们认识彼此,尊敬彼此,了解彼此,互帮互助,手拉着手带着我们的母亲一同前行。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早已没有种族间的遥远距离,只感到大家在一起互相关心的那种温暖,携手进步的那种喜悦。
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文化,汇聚成一只挺拔站立的雄鸡。中华民族会拧成一股绳将会让这只雄鸡容光焕发,久久矗立在这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州大地上,不需要问为什么,因为,他是中华民族!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
民族团结诗歌
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
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
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民族团结手抄报内容】相关文章:
民族团结手抄报内容06-17
民族团结的手抄报内容09-29
民族团结手抄报的内容06-22
民族团结手抄报 内容06-18
民族团结手抄报内容07-22
手抄报民族团结内容06-28
民族团结手抄报内容集锦09-17
关于民族团结手抄报内容06-25
民族团结手抄报内容诗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