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手抄报三年级上册资料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手抄报吧,手抄报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你知道什么样的手抄报才具有教育意义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手抄报三年级上册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手抄报三年级上册资料
作家及作品并称
屈宋: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班马:也叫“马班”,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
班张:指东汉班固和张衡,二人都擅长辞赋,班固有《两都赋》,张衡有《二京赋》。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丕、曹植。
陶谢:指晋末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王孟:唐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
高岑: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
李杜:指唐诗人李白、杜甫,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韩柳: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
韩孟:唐文学家韩愈、孟郊的并称。
元白: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子苏轼、苏辙,苏洵称老苏,苏轼称大苏,苏辙称小苏。
苏黄:指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
苏辛: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辛弃疾。
周柳:宋词人周邦彦、柳永的并称。
南宋四大家:指南宋诗人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当代四大散文家:杨朔、秦牧、魏巍、刘白羽。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都是古代作品,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后来“风骚”直接指代《诗经》、《楚辞》。
“乐府双璧”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
三言二拍:“三言”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个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著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唐代杜甫的六首诗。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部曲源于古希腊,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现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作品,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中国小说四大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Hamlet《奥瑟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麦克白》Macbeth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诗歌的分类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塑造形象。
文学知识集锦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都是古代作品,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后来“风骚”直接指代《诗经》、《楚辞》。
“乐府双璧”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
三言二拍:“三言”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个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著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唐代杜甫的六首诗。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部曲源于古希腊,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现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作品,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中国小说四大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关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莎士比亚的四大爱情剧:《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
语文科学
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因为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语言,因此要研究和描写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历史发展,从而揭示语言的本质,进而探索语言的共同规律。(引用自王京平编著的《德语语言学教程》)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及与语言有关的其他问题。(引用自陈杰编著的《走过四季 微观美国建筑文化与艺术教育》)
文学
文学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是上层建筑和语言艺术。文学体裁分为二分法和多分法,二分法包括散文和韵文,多分法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和童话等形式。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
文化学
文化学研究的是文化的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能、性质和规律等问题的综合性学科。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创造的财富。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语文能力
听
听话的能力,包括辨音能力(把音节与表达意思联系起来),理解能力。(引用自科研处,教育系合编的《教育学科论文集 上》)
说
说话能力,包括运用语言表达意思的能力。表达能力要求语脉清晰、条理分明地表达思想;运用语言的能力则要求语调优美、语音纯净、语速节奏、快慢适当,音调强弱、大小适度。(引用自《 语文教学之友》中的《语文能力及其培养》)要有朗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能力;自由发挥演讲的能力;较简单的辩解的能力;有礼貌地交际、应对他人的能力。(引用自李进祥编著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及其艺术性研究》)
读
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即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了解它们代表的意义的能力;理解能力,即了解词本质的、全部的含义的能力;鉴赏能力,即对阅读对象(内容、形式、风格)的作出判断的能力。(引用自《 语文教学之友》中的《语文能力及其培养》)
写
写作能力,包括立意能力,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归纳,提炼精华,确定中心思想;布局谋篇的能力,就是能够自己组织材料,选取适当的表达方式的能力;书写能力,就是运用正确、熟练地记叙、说明、议论手法写成文章的能力。(引用自《 语文教学之友》中的《语文能力及其培养》)
译
翻译能力,包括将汉语文言文翻译成为白话文,汉语翻译成为英语或其他国家、地区的语言,将英语或其他国家、地区的语言翻译成汉语的能力。(引用自黄丹丹,王娟著的《翻译能力的构成以及培养研究》)
【语文手抄报三年级上册资料】相关文章:
语文手抄报资料06-19
语文手抄报资料09-02
语文手抄报资料大全08-02
五年级语文读书手抄报字资料上册10-11
小学生语文手抄报资料06-05
语文国庆节手抄报资料10-21
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抄报07-06
语文五年上册手抄报06-26
三年级上册语文手抄报大全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