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赞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
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大家知道数学手抄报写什么内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赞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赞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
赞美数学的句子
1、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2、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
3、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
4、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
5、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
6、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
7、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8、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
9、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10、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11、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
12、以我一生最好的时光追寻那个目标……书已经写成了。现代人读或后代读都无关紧要,也许要等一百年才有一个读者。
13、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
14、数学是神奇的,她会使人眉头紧锁,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她会使人顿足捶胸,烦躁难言;她会使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心悦狂欢。
15、在数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魔光幻影,神秘莫测;在数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和谐的韵律、抽象的彩虹,让人难以割舍;在数学的字里行间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璀璨夺目,流光溢彩,另人目不暇接。
16、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
17、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18、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10个数学家的故事
1、华罗庚回归祖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2、贫贱难移爱国心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掌握科学、报效祖国,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发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3、俄罗斯英语
贝塞克维奇(Abram S。Besicovich,1891—1970年)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几何分析学家,生于俄罗斯,一战时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他很快就学会了英语,但水平并不怎么样。他发音不准,而且沿习俄语的习惯,在名词前不加冠词。有一天他正在给学生上课,班上学生在下面低声议论教师笨拙的英语。贝塞克维奇看了看听众,郑重地说:“先生们,世上有5000万人说你们所说的英语,却有两亿俄罗斯人说我所说的英语。”课堂顿时一片肃静。
4、不可微—不吃饭
波兰伟大的数学家伯格曼(Stefan Bergman,1898—1977年)离开波兰后,先后在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工作。他不大讲课,生活支出主要*各种课题费维持。由于很少讲课,他的外语得不到锻炼,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很晦涩。但伯格曼本人从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会讲12种语言,英语最棒。”事实上他有点口吃,无论讲什么话别人都很难听懂。有一次他与波兰的另一位分析大师用母语谈话,不一会对方提醒他:“还是说英语吧,也许更好些。”
1950年国际数学大会期间,意大利一位数学家西切拉(Sichera)偶然提起伯格曼的一篇论文可能要加上“可微性假设”,伯格曼非常有把握地说:“不,没必要,你没看懂我的论文。”说着拉着对方在黑板上比划起来,同事们耐心地等着。过了一会西切拉觉得还是需要可微性假设。伯格曼反而更加坚定起来,一定要认真解释一下。同事们插话:“好了,别去想它,我们要进午餐了。”伯格曼大声嚷了起来:“不可微—不吃饭。”(Nodifferential—bility,nolunch)最终西切拉留下来听他一步一步论证完。
有证据表明伯格曼总在考虑数学问题。有一次清晨两点钟,他拨通了一个学生家里的电话号码:“你在图书馆吗?我想请你帮我查点东西!”
还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的一个研究生正好要到那里旅行结婚,他们恰好乘同一辆长途汽车。这位学生知道他的毛病,事先商量好,在车上不谈数学问题。伯格曼满口答应。伯格曼坐在最后一排,这对要去度蜜月的年轻夫妇恰巧坐在他前一排*窗的位置。10分钟过后,伯格曼脑子里突然有了灵感,不自觉地凑上前去,斜*着学生的座位,开始讨论起数学。再过一会,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后排座位,伯格曼则紧挨着他的学生坐下来。一路上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数学。幸好,这对夫妇婚姻美满,有一个儿子,还成了著名数学家。
5、闭门羹
哥德尔(KurtGodel,1906—1978年)的举止以“新颖”和“古怪”著称,爱因斯坦是他要好的朋友,他们当时都在普林斯顿。他们经常在一起吃饭,聊着非数学话题,常常是政治方面的。麦克阿瑟将军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在麦迪逊大街举行隆重的庆祝游行。第二天哥德尔吃饭时煞有介事地对爱因斯坦说,《纽约时报》封面上的人物不是麦克阿瑟,而是一个骗子。证据是什么呢?哥德尔拿出麦克阿瑟以前的一张照片,又拿了一把尺子。他比较了两张照片中鼻子长度在脸上所占的比例。结果的确不同:证毕。
哥德尔一生花了很大精力想搞清楚连续统假设(CH)是否独立于选择公理(AC)。在60年代早期,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数学家柯恩(PaulJ。Cohen),与斯坦福大学的同事们聊天时扬言:他也许可以通过解决某个希尔伯特(Hilbert)问题或者证明CH独立于AC而一举成名。实话说,柯恩当时只是傅里叶分析方面的行家,对于逻辑和递归函数,他只摆弄过不长时间。柯恩果然去专攻逻辑了,大约用了一年的时间,真的证明了CH与AC独立。这项成果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智力成就之一,他因此获得菲尔兹奖(FieidsMedal,比自然科学界的诺贝尔奖还难获得)。柯恩的技术是“力迫”(forcing)法,现已成为现代逻辑的一种重要工具。
当初的情形是:柯恩拿着证明手稿去高等研究院找哥德尔,请他核查证明是否有漏洞。哥德尔起初自然很怀疑,因为柯恩早已不是第一个向他声明解决了这一难题的人了。在哥德尔眼里,柯恩根本就不是逻辑学家。柯恩找到哥德尔家,敲了门。门只开了6英寸的一道缝,一支冷冰冰的手伸出来接过手稿,随后门“砰”地关上了。柯恩很尴尬,悻悻而去。不过,两大后,哥德尔特别邀请柯恩来家里喝茶。柯恩的证明是对的:大师已经认可了。
6、维纳的故事
维纳是最早为美洲数学赢得国际荣誉的大数学家,关于他的轶事多极了。维纳早期在英国,有一次遇见英国著名数学家李特尔伍德(Littlewood)时说:“噢,还真有你这么个人。我原以为Littlewood只是哈代(Hardy)为写得比较差的文章署的笔名呢。”维纳本人对这个笑话很懊恼,在自传中极力否认此事。此故事的另一种版本说的是朗道(EdmundLaudau):朗道很怀疑李特尔伍德的存在性,为此专程去英国亲自看了这个人。维纳后来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长达25年。他是校园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人人都想与他套点近乎。有一次一个学生问维纳怎样求解一个具体问题,维纳思考片刻就写出了答案。实际上这位学生并不想知道答案,只是问他“方法”。维纳说:“可是,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思考片刻,他微笑着随即写出了另一种解法。维纳最有名的故事是有关搬家的事。一次维纳乔迁,妻子熟悉维纳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还找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门钥匙换下旧房的钥匙。第二天维纳带着纸条和钥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问他一个数学问题,维纳把答案写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递给人家。晚上维纳习惯性地回到旧居。他很吃惊,家里没人。从窗子望进去,家具也不见了。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根本对不上齿。于是使劲拍了几下门,随后在院子里踱步。突然发现街上跑来一小女孩。维纳对她讲:“小姑娘,我真不走运。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钥匙插不进去。”小女孩说道:“爸爸,没错。妈妈让我来找你。”
有一次维纳的一个学生看见维纳正在邮局寄东西,很想自我介绍一番。在麻省理工学院真正能与维纳直接说上几句话、握握手,还是十分难得的。但这位学生不知道怎样接近他为好。这时,只见维纳来来回回踱着步,陷于沉思之中。这位学生更担心了,生怕打断了先生的思维,而损失了某个深刻的数学思想。但最终还是鼓足勇气,*近这个伟人:“早上好,维纳教授!”维纳猛地一抬头,拍了一下前额,说道:“对,维纳!”原来维纳正欲往邮签上写寄件人姓名,但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7、富勒烯
1985年,科学家克罗托、斯麦利等人在研究太空深处的碳元素时,发现有一种碳分子由60个碳原子组成。它的对称性极高,而且它比其他碳分子更强也更稳定。其分子模型与那个已在绿茵场滚动了多年,由12块黑色五边形与20块白色六边形拼合而成的足球竟然毫无二致。因此当斯麦利等人打电话给美国数学会主席告知这一信息时,这位主席竟惊讶地说:"你们发现的是一个足球啊!"克罗托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第一篇关于C60论文时,索性就用一张安放在得克萨斯草坪上的足球照片作为C60的分子模型。这种碳分子被称为布基球,又叫富勒烯,是继石墨、金刚石之后发现的纯碳的第三种独立形态。按理说,人们早就该发现C60了。它在蜡烛烟黑中,在烟囱灰里就有;鉴定其结构所用的质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几乎任何一所大学或综合性研究所都有。可以说,几乎每一所大学或研究所的化学家都具备发现C60的条件,然而几十年来,成千上万的化学家都与它失之交臂。克罗托、斯麦利等因这一发现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8、哈代的失算
1940年,英国著名数论专家哈代(G。H。Hardy,1877—1947)在1940年他的一本书<<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写道:"真正的数学对战争没有影响。还没有人发现数论或是相对论服务于战争目的,在许多年内似乎也不会有人发现这件事。"可是,到了1945年,世界已经目睹了哈代关于相对论对于战争无用的可怕的否证:原子弹爆炸了。至于他举出的另外一个例子————数论,这门"无用"的学科所提供的各种安全体系,正用于控制(也许某一天用于发射)成百上千颗原子弹;自从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后,核导弹的数目已经大大地增加了。数学的发现在整个世界中到处都有可以预见的(或所需要的)应用。碰巧,哈代本人正是从事数论研究的,他自己的某些工作已经被证明有实用价值,尽管他自己宣称:"我从未做过任何'有实用价值'的事情。没有一项我的发现,对世界的舒适程度产生过(或可能产生)哪怕是最小的,直接或间接的,好的或坏的影响。"
纯粹数学中一些看起来无用而深奥的研究课题,居然成为现代安全体系的基础,这是在二十世纪数学中发生的最有趣的故事,它向那些随意宣称某件科学工作"毫无实用价值"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9、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1933年出生于福建。在高中时,他的老师讲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之后说:“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
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青年学生陈景润的心,他下定决心要学数学。1956年底,已先后写了四十多篇论文的陈景润调到中国科学院,开始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专心研究数论。1966年5月,他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升上数学的天空,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1973年,关于(1+2)的简化证明发表了,他的论文轰动了整个数学界。(1+2)即“大偶数都能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超过二个素数的积之和”,被国际公认为“陈景润定理”。
10、数学博士的“错误”
时间王国的全体国民刚刚举行完一次数学考试,时间博士邀请数学王国的对对博士来做阅卷指导。对对博士高兴地拿起一份试卷,可是他越看越生气,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在检查试卷的时候,发现所有人的试题都做错了,例如:
7+6=1;6+6=0;3—7=8
对对博士把问题反映给时间博士,时间博士看着试卷,笑着对他说:“博士,他们做的并没有错误。因为在时间王国中晚上12点就是0点,所以6=6=0;7点钟再过6小时是13点,也就是1点,即7+6=1;3—7就是表示3点钟前7个小时是8点钟”
对对博士一拍脑袋,说:“对呀!哎,看来我这个博士还得继续学习啊。”
事故讲完了,小朋友们,你认识钟表吗?你会计算时间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
有用的“×”
我的名字叫“乘号”。
我是数学符号王国中的一员猛将,大家都离不开我。
对了,我可不是“+”,你们要看清楚,我的方向跟他不一样。但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如果“+”两边的数字是一样的,我就可以减轻他的负担,很容易的得到结果,著名数学家高斯在小的时候,就是用我来解决问题的。
在乘法竖式中,我的位置和“+”、“—”一样,但是我的运算方式却不一样。我是分级运算的,我的准则就是乘法口诀。
除法虽然表面上和我处处做对,但是我们之间互相协助,他可以帮助我发现运算中的错误,相反我也可以帮助他。
11、“0”的故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赞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相关文章:
赞美雷锋的手抄报内容02-29
赞美父亲手抄报内容05-28
赞美春天的古诗手抄报内容02-20
关于赞美母亲的手抄报内容05-24
数学手抄报内容比06-29
数学的手抄报内容08-17
数学手抄报内容精选06-26
数学手抄报内容08-23
数学手抄报的内容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