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黑板报素材

时间:2024-03-26 09:57:45 博耿 板报大全 我要投稿

清明节黑板报素材

  在各领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黑板报吧,黑板报是最经济、最方便、最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在中小学校中有广泛的应用。那么什么样的黑板报才是好的黑板报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黑板报素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黑板报素材

  清明节的诗句(一)

  1、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折尽长条倚春雨,为君垂泪小窗边。——《清明祭诗》

  2、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清明》

  3、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4、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5、半园新杏连绵雨,送尽清明百姓家。——《清明祭诗》

  6、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唐·宋之问《途中寒食》

  7、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明·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8、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唐·李峤《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9、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宋·杨万里《寒食上冢》

  10、欲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清明祭诗》

  11、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1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

  1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宋·王禹俏《清明》

  14、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崔元翰《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

  15、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6、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唐·戴叔伦《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17、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明·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8、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送陈秀才》

  19、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20、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清明节作文(二)

  天明地清之时,我轻轻放飞一尾纸鸢,送去对已故之人的思念,以表达我对生的敬畏。

  ——题记

  儿时的我不懂得清明的庄重,只凭着一颗颗玩心在这祭奠亡灵的日子里,约了三五伙伴,顺着和煦的风,撒着欢儿的奔跑,偶尔停下折一段刚发了嫩芽的细柳,算作挥舞的马鞭,有继续向大堤奔去了。有风时,便飞起一尾纸鸢,又是一阵的奔跑。终于累了,坐在高高的大堤上,看着堤下近处的墓地里有人铲起一掊新土,撒向了褐色的坟头,显出几分新黄。那时不懂这一简单的仪式的意义,只有一份新奇和无法名状的敬畏,似乎是生命的使然。

  在以后是多年的成长之中,一次次的体味着生死离别所带给我的怅然。看着生命一个个逝去,只留下活着的人有时间将他们从痛苦带向释然,思念也只简单到用撒一掊新土向坟头表达。弯腰铲土是拾起对往昔的怀念,而抛洒出的何止是人类卑微的感情,更是对那神圣的生命的敬畏。黄土落地,连接起坟里坟外,跨越过生死,逝去的人已忘记,活着的人已看破,孟婆桥处又是一次生的起点。

  简单的仪式完毕,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竖起手里的铁锹撒几根香烟,在烟雾缭绕中,看清墓碑上的文字,侃侃而谈起这曾经是多么了不得的人物,或是平凡无奇的庸农,可既已逝去,无论是好是坏,地位是高是低,言语中总带有几分敬意,不敢有丝毫鄙视之意,生怕触怒了坟下的生灵,坏了一年的好运气。兴起时,或有爽朗的笑声,与这安静的墓地似有些不称。可又有多少不称呢?一群已年不惑之人在笑谈着生死,脸上是似乎已把一切都看开了的宁静。不是不称,而是万般相称。突然想起来了一句话:“人,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是啊!若将这一幅清明扫墓图跃然纸上,生与死的完美交融,不是诗意的,又是怎样的呢!

  从墓地归来的.路上,父亲淡淡地说:“清明这天,再远的人们也设法赶回来的。”一次上升到生命意义的话,缺席了岂不可惜?到了家中,急忙取出那位纸鸢,带的三两孩童,去那高高的大堤上,轻轻放飞。那高高的飞起的纸鸢啊!是否看得见已逝去的人远去的背影,能否顺便带上我的一丝问候,以表达我对生命的敬畏。

  古人说若此时将风筝的线剪断,便会带走一切不顺心的事,有一年的好运气。我未敢尝试,也不想去剪断它。何不看开点呢?既然生命该有困苦,何不勇敢的承受。留得这一纸鸢,也留得对生的敬畏。

  清明节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的起源,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是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由于与寒食节(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的时间很接近,到了唐朝,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关于清明节(寒食节)由来的传说:几年介子推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就是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为哀悼介子推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并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

  第二年清明,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 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在冬至之后的第106天。并没有固定的几月几号日期,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即在4——6号之间。

【清明节黑板报素材】相关文章:

清明节的黑板报素材03-29

清明节黑板报标题素材04-03

清明节黑板报的文字素材03-30

最新关于清明节的黑板报素材03-09

清明节的缅怀先烈黑板报素材10-06

清明节的黑板报资料素材(精选10篇)10-05

清明节的主题黑板报内容素材(精选10篇)10-06

六一黑板报素材05-17

清明节缅怀先烈黑板报内容素材(精选6篇)10-05

学雷锋的黑板报素材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