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
沈从文的作品中的艺术的手法有很多,而描写的景物和人物也有许多,但是“水”在他的文章仿佛永远不会“干涸”。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
摘 要:解读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是深入挖掘沈从文作品的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水与生命之美、水与五常的命运、水与孤独三个方面分析沈从文的人生与创作,解读沈氏小说的真正魅力所在。
关键词:沈从文 水文化 情结
“我看久了水,从水利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象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情,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的很,我总想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的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1] P105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从极具原始神秘的湘西沅水流域走出来的作家,他以独特的笔调书写着美的生命之歌。在他的笔下,“水”如同一个人一样的存在着,她的形貌、性格、体态及至呼吸、情感,都具体可见。这位作家就是沈从文,考察沈从文的创作文本,可以发现他对水文化情有独钟。他以湘西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和散文,“多数是水边的故事” ,[2]《边城》、《长河》、《三三》、《湘行散记》、《湘西》……无不贯穿着水的精魂。解读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是深入挖掘沈从文作品的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一
何谓“水文化情结”?就是在独特的水域环境中培育起来的特殊情感与在某段特殊的人生阅历中形成的对文化教育作用的认知融合而成的创作心态。作者的文化情感往往表现为在创作中一种不自觉的自然流露。
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以治水闻名于世的文明古国。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伙伴,从古至今,水既是某种人生境界和哲理的象征,又是某种道德精神和人格品质的显现;既具有某种坚强的力量、坚韧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又具有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聪明才智,孔子在耄耋之年挥戈自己的一生,发出这样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感慨人生的无常与短暂。老子认为水看起来与世无争,没有一点个性与刚性,因此它能成就一切个性,能够争得所有的东西,“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对水的观察、欣赏、沉思,培养和启迪了古人的哲学和思维,浇灌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之花,而且与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春将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水所代表的时空意象,通过文学作品得以强化、凝固并积淀下来,成为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中最深沉的一部分。
湘西古属楚地,“沅水中游及其支流(酉、巫、武、辰、沅),秦汉时称‘五溪’地区,是被称为‘盘瓠蛮’和‘五溪蛮’的苗瑶民族集团的主要聚居区。”[3]这是一个水系密布之地,沈从文在这种浓厚的水文化的熏染下长大,水滋润了他的灵魂,给予了他创作的灵感。他说:“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倾向不可分。”“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向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工作永远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一个传奇的本事》)年少时,沈从文曾无数次逃离私塾,流连于青山秀水之中。他在沱江边上戏水、摸鱼、游泳,体味着生命的自由与乐趣。他真诚地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是在不小。……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4]少年时代的沈从文曾在沅水流域的各个地方住过,这是他更大范围的接触和认识了水和水边的人。这些水边的经历成了他绵绵不绝的创作源泉。因此,水成了沈从文传达阐释湘西文化和审美理想的重要符号载体,一种富有灵性的审美对象。
二
细读文本,可以发现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主要传达了三方面的意蕴。
1、 水与生命之美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远古人类的集体意识中,水具有孕育生命的神奇作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就讲到巫咸北的女子入黄池浴,出即怀孕的事。《管子?水地》更是从世界本原的高度肯定了水对万物所具有的意义。沈从文借水观照生命有两个重要的叙事策略。(1)借水弘扬人强悍的生命力,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八》在惊心眩目的激流险滩中,让人感受水手体内奔涌的生命活力。“我”身边的掌舵水手,“一个老头,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那么努力执著”。《辰河上的水手》中的掌舵水手为了托起搁入石隙里的船,在寒冷刺骨的天气里向水中跳去。“天上纵落刀子也得做事”,这既是他们的生活准则,也是他们的生命豪气。沈从文在急流险滩中刻画人物的搏击精神,表现湘西人雄强的生命意志。(2)借水传达水边女儿的灵性与诗意,表现生命的阴柔之美。相比之下,沈从文更多的将生命理想集中凝聚在一群水样灵动的乡下少女身上。这些少女都生活在青山绿水边,涟涟清波陶冶了她们的性情和品格,赋予她们如水的纯真与灵动。
《边城》中的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有那么乖,和山上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三三》中的三三“吹着芦管,养鸡养鸭,做着大鱼跃出水面吃鸭子的梦”。《长河》中的夭夭“那样纯真那样俏,心地柔美得像春蚕,一碰就破”。沈从文笔下的这些乡村少女纯洁脱俗,柔和温婉,神韵灵秀,体现出生命中与阳刚美相对的一面——阴柔美。
2、 水与五常的命运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在许多读者的眼里是“充满人性美的湘西世界” 的唯美写照。然而,细细品味,主人公翠翠的命运才是最牵动人心的叙事因素。翠翠生长在茶峒的小溪边,她的命运和溪水紧紧联系在一起。小说一开头写道,“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面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短短的几句话,连用了七个“一”字,把翠翠祖孙二人傍水而居的宁静、单纯的生活勾画了出来。对翠翠家旁的小溪,作者不惜笔墨精心雕琢,“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晰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河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水是纯净、柔美的,可“常有涨落”这一自然现象给人以无常之感。水隐喻着翠翠美丽、善良的性格和忧郁、无常的命运。翠翠的母亲在河边喝了冷水后死去;翠翠认识傩送、情窦初开是在端午节赛龙舟的水边;翠翠失去傩送是因为天保溺水而死;翠翠失去唯一的亲人爷爷是在一个大雨之夜,从此,她成了一个孤苦的摆渡人,无望的等待傩送归来。翠翠的悲剧命运与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水成为无常命运的象征。
3、 水与孤独
水作为一种原始意象,是孤独、阻隔、忧郁的象征,早在《诗经》中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周南?汉广》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之水矣,不可方思。”《蒹葭》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水横在男女之间,让对方可望而不可求。因阻隔而孤独,继而产生求之不得的惆怅与忧郁。
沈从文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写道,“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这是一句真话,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从孤独中得来的,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的,然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沈从文个性气质纤敏忧郁,浪漫善感,他承认是楚人的血液给了他一种命定的孤独感。《边城》中的翠翠命运多舛,爷爷死了,古塔塌了,渡船没了,爱人走了。她内心的孤独,对未来命运的忧虑,与身边的溪水融合在一起,“那首歌既极柔和,快乐中又微带忧郁。唱完了这个歌,翠翠心上觉得浸入了一丝儿凄凉。她想起了秋末筹神还愿时田坪中的火燎同鼓角。远处鼓声已起来了,她知道绘有朱红长线的龙船这时节已下河了。细雨依然落个不止,溪面上一片烟。”翠翠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和鼓角交织在一起,落于溪面上的烟雨之中,这使得翠翠的孤独带有了朦胧潮湿的感情意味,水与孤独、寂寞的情绪互溶,将故事的氛围和主人公的心绪、处境一并道了出来。
在《三三》中,水是三三天真的少女梦境的寄托,也是她孤独心绪的释放。三三常对着小溪说心事,她的事情,“鱼知道得比母亲应当还多一点”。城里来的青年唤起了三三的爱恋,却又因病死去,三三站在溪边,望着一泓碧流,心里好像掉了什么东西。当满腹的心事无人诉说时,陪伴三三的只有小溪。水是三三心事的一面镜子,是三三忧郁痛苦心绪的外化。
沈从文作品中的孤独情怀不仅可以从《诗经》中找到源头,也可以从屈骚和汉魏风骨找到历史文化积淀。屈原《山鬼》《湘夫人》以及曹植《洛神赋》中的主人公,都是临水而居、孤独美丽、飘忽不定的女子,她们是水的精灵,“帝子降兮北渚,日少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哀良会之永绝兮,叹一逝而异乡。”(《洛神赋》)她们伫立水边,或愿公子忘归,或恨人神之不同,翘首企盼,顾首低回,留下千古遗恨。几千年后,翠翠、三三们也痴等在水边,带着企盼,向水目招。
“望着汤汤的流水,我心中好像忽然彻悟了人生,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上,新得到了一点智慧。的的确确,这河水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 ‘智慧’。”[5] P147水给予沈从文创作的灵感和人生的启发,赋予他“流动而不凝固”的情感。在水的滋润下,沈从文吟唱了一曲人性之歌。绵延的沅水诉说着湘西的美丽与孤寂,更诉说了沈从文对生命美的追求。把握住水文化情结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就真正找到了沈氏小说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历史是一条河[M]·沈从文别集?湘行集·岳麓书社,1992
[2] 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A] ·刘洪涛·沈从文批评文集[C] ·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3] 沈从文·《看虹摘星录》后记[A] ·刘洪涛·沈从文批评文集[C] ·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4] 沈从文·湘行散记[A] ·沈从文散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 沈从文·边城 [A] ·沈从文文集(第六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出版社,1982
【论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相关文章:
沈从文《边城》中的“端午情结”分析07-24
沈从文《边城》的乡土精神家园情结08-15
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情结09-27
论孟浩然的仕与隐情结11-22
论沈从文《边城》的理想性11-28
沈从文创作中的“水”的意蕴11-08
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情怀09-10
论沈从文《边城》的“美”(通用15篇)09-14
论孟浩然古诗词的仕与隐情结11-17
《内经》水热穴论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