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边城里的风华旧梦
《边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而且为我们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在作者笔下,啼声婉转的黄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奇景如画,美不胜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凤凰边城里的风华旧梦。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凤凰边城里的风华旧梦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入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汪国真
凤凰的美,亦如她的名字,让人过目不忘……
世人对于凤凰最初的印象,是缘于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然而促使我魂牵梦萦,不顾一切,跋山涉水,远赴湘西边陲的,却是凤凰的那句旅游宣言:“为了你,我已等候千年。”
喜欢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想要去感知和自己同处于这个空间却又不曾看见的种种。不求在有生之年能体会得了多少,只求在这种感觉缺失之前不曾犹豫地前往心中的目的地……
到了凤凰,放下行囊,我轻轻地呢喃一句:千年后的我,来了……
走进古城,映入眼帘的是光滑洁净的窄窄青石板路、散发着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以及沱江边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
城内,古代城楼林立、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流淌。一路闲逛,商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走走停停,之前的兴奋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愈发淡然的心情。在行走中经过的小巷,可以是清晨、是黄昏、是夜晚、是任何时候……它于我而言,是新鲜的,是神秘的,是好奇的,是诱惑的……只需放慢脚步去感受,以及,倾听。午后的凤凰虽算不上宁静,但城墙上斑驳的印记却足以让我们对这座城市肃然起敬。由此我总结出:想要领略到凤凰真正的美,绝容不得半点喧嚣,半点浮躁。
古老的沱江在城墙下缓缓地流淌着,她是凤凰的根,凤凰的魂,凤凰的精髓之所在。此刻,我忽然顿悟了为何《边城》的文字那样的纯净而悠远,因为那就是这座小城特有的气息,更是凤凰特有的气质。《边城》中的人和事,在我的'眼前晃动,少女、老人、虹桥、渡船、石板街、黄狗、还有静默从未曾离开的沱江……我忽然间想起了那句经典名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我相信少女还在、老人还在、渡船还在、黄狗还在、沱江依旧也还在,只是时光不在……
江水里,繁茂墨绿的水草在江水里缓缓地游曳,在夏季偶尔还会有嬉闹孩童前来捉蝌蚪逮小鱼的身影。
江面上,一只只竹排与篷船悠悠地划动往来着,偶尔会有满载着游客的小船驶向江心,小船经过岸边会激起一层层浪花,洒下一串串欢笑。站在游船码头,远远地望向倒映在水中的北门城楼,恍如海市蜃楼,木桥、跳岩、游船……一切的一切、虚虚实实、似梦似幻,任谁还分得清楚……
沈从文先生在给夫人的信中曾经写到:“这里的小河两岸全是如此美丽动人,我画得出它的轮廓,但声音、颜色、光,可永远无本事画出了。你实在应来这小河里看看,你看过一次,所得的也许比我还多,就因为你梦里也不会想到的光景……”
江边,一栋栋用无数根原木撑起的吊脚楼沿着河岸一字排开,似乎成了沱江天然的守护者,不言不语,不离不弃,一任时光如流水般悠悠离去。在沈先生的笔下,这里是年轻人的爱巢,未出阁的姑娘每天在这里静静地等待着情郎的歌声。清晨,一首首情歌隔着薄薄的江雾从江对岸缓缓地飘过来,翠翠一样情窦初开的少女倚在窗前,安静地听着,做着属于少女的梦,身在吊脚楼,心却可能早已沉醉了,飘向河的对岸……
小说《边城》中的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翠翠的少女情怀,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浑然不知情,只能在梦中期待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不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谁也无法知道,沱江上留下过多少个这样年轻的身影,又有多少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像这绵绵不断的沱江水,恬静却让人回味悠长。因为爱,因为江边无数的翠翠,因为质朴而又勤劳的凤凰人,为这个古城增添了些许神秘而浪漫的色彩,让这个古城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沿着沱江江边的城墙,一路行走。空气中隐隐约约透出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却直入人心。江边的洗衣棒槌声屡屡入耳,仿佛置身于梦境中才会出现的画面,恍若隔世。
漫长的风雨侵蚀,并没有剥夺凤凰原有的魅力,随着岁月的沉淀凤凰反而愈加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漫步在沱江北岸的小巷,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这座小镇的古朴。斑驳的青石板路延伸向远处,不知这其中尘封了多少历史。
古城中店铺林立,随处可见明清风韵的酒坊、染坊、银号、商铺,身着民族服饰的摊贩散布其中;房舍、家具、招牌甚至装饰都是木制的,看似保存了相对原始的风貌,待到慢慢审视,却可以看出上面的木锈以及颜色的沉淀,这些都见证了这座古镇曾经存在的久远岁月。
两边紧密相连的木房房顶滴滴答答落下一串串柔美的雨滴,雨水从屋檐缓缓滑下,仔细辨听却又觉得所有的声音消失无声了,仿佛一位素衣女子,依稀仿佛能见到妩媚的眼波流转,再抬眼,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脚下的青石板路湿漉漉的,街边的小巷在这个季节显得格外安静,冬日的寒雨摈退了平日里如鲫的游人,偶尔身边会有三三两两的人影悠然走过,人群中低低地浅谈浅笑又将冬日的凤凰添上些许神秘色彩。在这个时候我可以很从容地漫步于古城中,就仿佛行走在一座并不真实存在的幻城当中。
冷雨夹杂着寒气,渐渐沁入骨髓。整个凤凰城被浸润在一片潮湿当中,青石板路、吊脚楼、拱桥、流水,这里的一切都统一成一种对立的格调:水灵,沉郁,单纯,暧昧……
这个时候的凤凰,静默着,却又欲语还休,如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首简单的诗,亦或是一幅黑白水墨画。在这里人也是可以入画的,犹如身着一身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的雨巷姑娘……
沈从文先生的故居静静地藏身于小巷的幽静深处,一如它的主人那寂寞、平和、优美得无以复加的人生和文字。平时在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书籍时,我总会不由的感叹:“不朽的文字就是这样从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只乌篷船及每一处流水上长出来的,自然得不需任何修饰”。
听说,沈从文先生死前遗嘱,将自己的骨灰分为三份,一份留在北京,一份散进沱江,还有一份埋在古城的听涛山上。沈从文先生的墓地没有围杆,没有坟头,一片葱茏环绕,走近去,就像进入个充满童真的园地。高大的墓石没有占地堵路,它只是静静地伫立在山间小道旁,像一尊静默的沉思者。沈先生的墓碑采用天然的五彩石,状如云茹,古人、前辈很看重墓志铭,一墓分为志与铭两个部分。沈从文先生墓的正面,用了他的遗作《抽象的抒情》当中的一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暮色中的凤凰,四处弥漫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让人忘了置身何处,今夕何夕。
夜色渐浓,沱江上渐渐升腾起一层雾气,两岸的灯火渐渐燃起,小街两旁点着烛光的银饰摊越来越多,红红的灯笼也齐齐地亮了起来,倒影在水中,扑朔迷离,虚实难分。远处小巷的点点灯光,就像历史老人的眼神,凄迷而遥远。从酒吧中偶尔会传来激情高昂的音乐声,不同风格,不同格调。而江面上,那一盏盏被寄予了希望和祝福的河灯,默默地流向远方……
凤凰的夜更像是一个恬静的姑娘,吸引着你渐渐地渐渐地向她靠近。匆匆的脚步寻觅不到她,浮躁的心情体会不了她,只有一颗平静的心沉浸其间,才能触碰到她的灵魂深处。人的一生总要有这样一次旅行吧,不用急数归期,没有现实的牵绊,全心全意享受旅行中的每一刻。
就这样迷醉在古镇的夜晚,看也看不够,赏也赏不完,直到最后曲终人散。
凤凰―个平和而又带有韵味的古城―个在民歌和民俗中渐渐老去的古喊,―个在月色中流淌着美丽传说的古城。
凤凰,它是用每一面老墙、每一块青石板以及每一座青山、每一弯流水、每一艘小船,还有一些人物命运构成的一座让人魂牵梦萦的边城……
凤凰于更多的人来说更像是一个过去的故事,一个满载美丽与哀愁的故事,她在历经了数百年风吹雨打后,在岁月的沉淀打磨中渐渐有了灵性。
凤凰是朦胧的,是充满诗意的。我带着对凤凰的美好回忆,仿佛穿越时空一般,一下从一个古老而宁静的过去回到了繁华的现实生活当中。或许,浮躁的心是体会不了真实的凤凰古城,也许只有一颗宁静的心沉浸在其中,才能触摸到凤凰那古老而神秘的灵魂。
凤凰,多年后,我早已不是当初的我,而你,依旧是不变的你。
青衫百步,人声已尽。我仿若还沉浸在千年前的午夜,狗吠、烟雨、寂寥……
【凤凰边城里的风华旧梦】相关文章:
风华绝代的李清照11-22
优美诗文旧梦跌在雨巷里11-16
风华绝代之柳永散文11-16
散文诗风华绝代之李清照11-27
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原文及赏析08-16
郭沫若《凤凰涅槃》鉴赏10-18
郭沫若《凤凰涅槃》赏析09-29
《边词》唐诗11-15
曾巩《边将》09-23
窗边的小豆豆好句08-27